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19:4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警句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点亮思维,凝练智慧:读书笔记警句作文的注意事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印记,是知识积累的方寸之地。而从中提炼警句,并将其形诸笔端,撰写成文,更是对阅读深度、理解力与表达力的综合考验。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警句作文,不仅能精准传达原文的精妙之处,更能展现作者独特的思考与感悟。要写好这类作文,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一、 精准提炼,把握核心"
警句之所以成为警句,在于其蕴含的智慧、力量或哲理往往高度凝练,触目惊心。因此,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要从浩瀚的笔记中,精准地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警句”潜质的句子。
"注意事项:" "回归原文,反复比对:" 提取的句子必须忠于原文,不能断章取义或进行无根据的修饰。要仔细体会原文的语境、语气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辨识价值,而非数量:" 不要贪多求全,要选择那些最能代表原文精髓、最能引发思考、最具思想冲击力的句子。宁少勿滥,质量远胜于数量。 "理解深度,而非表面:" 仅仅摘抄句子
一、关于学习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3.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春秋繁露》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6.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送你一匹马》
7. 上学的机会是受人控制的,但读书与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在这个学校中学习的权力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这比任何名牌大学的校徽重要得多!
——北岛《城门开》
8. 背生字,做习题,一天不得间断,因为学习语言,不进则退。
——杨绛《杂忆与杂写》
9.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忆读书》
10.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11.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12.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4.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15. 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6.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的心灵对话。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7.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18. 你不是不擅长学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而已。
——东野圭吾 《梦幻花》
二、关于品格
1.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论语》
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刘备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6.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吴承恩《西游记》
7.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施耐庵《水浒传》
8. 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汪国真《旅程》
9.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围城》
10.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四世同堂》
11.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周国平 《灵魂只能独行》
12.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我的愿望》
13.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刘墉《逆风与顺风》
14. 我们人人要存着必胜的决心,然而我们也要不怕屡败的挫折。
——郭沫若《抗战与觉悟》
15.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悲惨世界》
16. 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雨果《巴黎圣母院》
17. 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18. 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19. 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
——莫里哀 《伪君子》
20. 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亨利克·易卜生《玩偶之家》
21.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
——哈里特·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三、关于人生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2.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5.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吴承恩《西游记》
6.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争报恩》
7.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鲁迅杂文选》
8.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绛《我们仨》
9. 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史铁生《命若琴弦》
10.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子恺《豁然开朗》
11.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12.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小病》
13.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席慕蓉《独白》
14. 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
——舒婷《赠别》
15.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余秋雨《借我一生》
16.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
17.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8.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19. 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0. 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21. 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蒙田《随笔集》
文/爱打机的妹子
很多人人生中第一次做笔记,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上学时期的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
①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标注背诵;(纯记忆内容)
②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旁边标注着题型和答案;(考试时需思考作答内容)
这类型笔记,往往是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辅助学生完成,一般只适用于记忆与考试。
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再也没有老师的辅助、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人看书就懵圈了,这笔记该怎么做?
很多人只记住了当年做笔记的第一步——划线。在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很高深的句子下面划线,然后把划线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在摘抄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费时又费力,一本书的“金句”非常多,全都摘录下来,半年时间可能都还没看完一本书。
一本书真正值得被记录的部分,往往是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何评判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在《读懂一本书》里,作者总结出一套关于图书画线的学问:如何确定书里的精华部分。
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关于“反脆弱”的概念界定:玻璃杯往地上一摔碎了,在不确定的事发生之时受损,称之为脆弱;铁球扔在地上还是原样,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不变,称之为坚固;乒乓球扔地上不会碎,反而会弹起来,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反而获益,称之为反脆弱。
在这里脆弱、坚固、反脆弱的概念都很清晰,并且由脆弱与坚固的概念进一步界定反脆弱的概念。
这种清晰地界定概念的方法和这个概念本身我们需要记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概念本身,学习推理定义的方法对我们定义这个世界非常有帮助。
一本优秀的书籍,都会有作者想要着力表达的地方。
比如一本传记性的书籍《奇特的一生》,作者描写了柳比歇夫生平获得的成就、他如何阅读、学习、工作、写信等,但作者的着力点依然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是书里最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一本小说《局外人》,作者加缪描写了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杀人的过程和在监狱里被审判的日子,而加缪的着力点是在默尔索的心理活动上,尤其是引起我们共鸣的部分,则需要记录下来。
当你读的书越多时,越容易找到一本书“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些令你感到意外的观点,则需要记录下来。
比如我看《微习惯》这本书时就被它独特的概念所吸引。
我们以往都是说减肥需要每天坚持做4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才能有效果,却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微习惯》的作者每天只规定自己做一个俯卧撑,却减肥成功,靠的是“微习惯”。这个“微习惯”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怎么会如此有效果?这就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做笔记的内容。
不是所有的书,随便抽一个章节都能看懂,尤其是知识学习类型的书籍。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初高中没有学数学,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看懂高数的。很多书籍的内容是层层递进、不能错过其中的细节部分。
这些串连着上下知识点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我们记录、记忆的。而那些很明显是作者为了凑字数或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给概念作出的解释,则不需要记录。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转折,不断地经历顺境和逆境,而转折点必然十分精彩,包括人的行为和思想,都会有所改变和升华。
书里主人公思想的转折必然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记录的地方,书里的主人公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影子。
比如《局外人》默尔索死前最后一段话,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这段话是默尔索对他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也是引发我深思的句子。
一些实用型书籍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方法。
比如《心流》这本书介绍了心流在体育、艺术、商业、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除了以上六种需要我们记录的点,我们还要在具体的例子中记录对我们产生实际作用的部分。
比如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心流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应用,就把它记录下来。
读到一些对我们心灵产生冲击的内容,就像遇到一个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把他记在心里。
书里能够触动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的内容,是值得被记录的。
比如我在读《追风筝的人》时,哈桑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为你,千千万万遍。
奇闻轶事不仅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让阅读不再乏味。
这些内容值得成为我们知识库的一部分,因为这些内容也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写作、发表观点时增添乐趣。
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很多时候是不知道书里哪里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有价值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读的太少,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做笔记。
最好的方法是从今天开始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框架就会越来越清晰,知识系统也会越来越完善,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END——
今日话题:
你平时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欢迎到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的人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