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8 21:43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产科护士自我鉴定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希望能帮助你:
"产科护士自我鉴定作文注意事项"
产科护士,作为母婴健康守护者的重要力量,其工作平凡而伟大,充满挑战与温情。撰写自我鉴定作文时,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更是对自身能力、素养和未来发展的审视与规划。一份优秀的产科护士自我鉴定,应具备真实性、专业性、反思性和前瞻性。以下是撰写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 突出专业素养与核心能力"
1. "强调专业知识:" 产科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多方面知识,应简述自己对孕期保健、分娩过程、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高危因素识别、常用急救技能(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出血处理)等的掌握程度。避免泛泛而谈,可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2. "展现临床技能:" 重点描述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熟练运用各项护理技能的能力,如产程观察与评估、导乐陪伴分娩、无痛分娩配合、新生儿抚触、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康复指导等。体现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 "体现人文关怀:" 产科服务对象是敏感、脆弱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家庭。务必突出自己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同理心、耐心、细心和沟通能力,如何为产妇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情感慰藉,营造温馨安全的就医环境。
"二、
近日,
河南郑州一位6岁小患者
检查出妇科病!
罪魁祸首竟是家里洗衣服习惯!
相关话题
“6岁女孩和奶奶混洗内衣感染妇科病”
冲上微博热搜
7月22日,河南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接诊了一位6岁小患者,因有妇科病症状,查出感染淋球菌。令人震惊的是,感染源竟来自与奶奶混洗的内衣裤。
原来,小梅与奶奶长期同住,日常生活中,两人的内衣裤常常混在一起洗涤。奶奶本身患有妇科炎症,却未曾意识到这一习惯的潜在风险。
内衣混洗导致了交叉感染,成人衣物上的病原体通过洗涤过程附着在儿童内衣上,进而引发感染。
淋球菌是什么?
如何传播?如何预防?
淋病,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要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如尿道炎、宫颈炎等。
淋球菌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阴道性交、口交、肛交等;
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浴巾、马桶垫等,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淋病后,可能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新生儿。
3种方法预防淋球菌感染:
安全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是预防淋病最有效的方法;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浴巾等;
健康教育:增强对淋病等性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医生提醒:
这4种情况不建议
将孩子衣物与家长一起清洗
家有早产宝宝。早产宝宝在出生的前几个月,免疫系统较弱,抵抗力相对不足,且皮肤可能有破损。
家里有人出现肠道感染症状。引发肠道感染的常见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传染力比较强,只需要比较低的量就能引起感染,万一洗涤不到位,很可能致病。不仅需要分开清洗,被污染的衣服还要尽快洗,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在60℃清洗或烘干。
家里有人有真菌感染疾病。有研究曾指出,少量真菌即可感染皮肤,例如脚气、阴道炎等。如若洗衣机用的水温度不高,对真菌的清除效果一般,很可能造成间接传染。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洗,并尽量使用消毒剂、高温清洗或烘干。
家里有人在医院就诊或工作。医院的环境相对特殊,含有数目众多且耐药率很高的微生物,就诊时衣服也可能沾上。此类衣物也要尽快洗,同时尽量使用消毒剂、高温清洗或烘干。
新民晚报(综合综合上海疾控、小莉帮忙、羊城晚报、劳动报等
来源: 新民晚报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减轻百姓看病负担 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医保改革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徐鹏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不断健全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介绍,2021年至2024年,累计有近200亿就诊人次享受医保报销。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介绍,“十四五”以来,各地通过医疗救助渠道资助3.5亿人次困难群众参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各项医保帮扶政策惠及农村困难群众就医6.73亿人次。
聚焦“一老一小”,医保在政策保障、服务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强其获得感与幸福感。
呵护好“小的”,生育保险不断强化。截至2025年6月,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享受待遇超9600万人次;优化“出生一件事”,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可以参保;促进儿科产科优化服务,积极推动目录内生育医疗费用全报销。
照顾好“老的”,积极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2024年底,1.9亿人参加长护险;推动住院免陪护服务,引导护理资源优化配置;将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医。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2.13万亿元——既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报销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也通过医保真金白银的战略购买,为医药行业发展、医药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章轲介绍,“十四五”以来,医保对创新药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的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达40%。
切实减轻看病就医负担
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是医保的“必答题”。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彰显切实成效:
“十四五”时期,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长护险累计惠及超200万名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4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
为促进群众用药质量和可及性整体提升,“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录;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
药品价格直接影响群众的看病费用。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通过组织开展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我们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推动各地持续纠治不合理的挂网高价。”施子海说。
在“减负”的同时,看病就医也越来越便捷——
跨省异地就医更方便:持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方便参保人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达到10种。
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更广: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展到近亲属,同时大力推进跨省共济。
医保服务更便利: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国超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直接结算。
织牢医保基金安全网
医保基金监管,既事关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也事关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章轲介绍,医保基金运行持续稳健,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86万亿元,基金运行监测不断强化。
推进飞行检查扩面提质,强化药品追溯码监管,构筑全流程、全领域、全链条的智能监管防线……随着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我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我们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大数据赋能。”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介绍,通过构建“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重点药品监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今年以来,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拒付、追回医保基金3.3亿元。
监管,不仅需要“管基金”,也需要“管人”。
“我们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建立了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做到医保基金监管精准到人。”施子海说。
章轲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持续管好用好医保基金,守护好全体人民生命健康,为包括医药产业在内的各相关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在更高水平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