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00: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陪伴”的演讲稿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演讲能够打动人心、表达清晰、主题突出:
"1. 明确核心主旨与角度 (Clarify Core Theme and Angle):"
"核心主旨:" “陪伴”是一个温暖、深刻且普适的主题。你需要明确你想要通过这篇演讲表达“陪伴”的哪方面意义?是强调亲情陪伴的港湾作用?友情陪伴的支撑力量?自我陪伴的重要性?还是社会层面互相陪伴的必要性? "选择角度:" 由于“陪伴”范围较广,选择一个具体的、你最有感触或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切入,会使你的演讲更聚焦、更有深度。例如,你可以侧重于“父母/长辈的陪伴”,或者“在困难时刻,陪伴的力量”,或者“学会陪伴自己”。
"2. 精心构思结构 (Carefully Construct the Structure):"
一篇好的演讲稿通常遵循经典的结构:
"开头 (Opening):" "吸引注意力:" 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一个相关的新闻事件、一个有力的统计数据或者一个简短的提问来开头,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点明主题:" 清晰地引出“陪伴”这个话题,并简要说明你将要阐述的观点或感受。 "建立联系:" 让听众感觉到这个主题与他们自身相关,引发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文道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中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工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社会交往严重受阻,所有的学校都推迟开学,中国父母与孩子正在经历着最为漫长的寒假……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不浪费这段漫长而宝贵的时间呢?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严重不足,从而损及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变得疏离,让父母的教育效能下降,严重时会衍生出许多心理问题。
如果利用得当,这个最漫长的寒假可以成为一段最为美好的陪伴时光,弥补既往陪伴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能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如何陪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
第一,陪伴应该是专注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只陪在孩子身边,手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这不是真正的陪伴,这是一种“敷衍”。真正的陪伴是这样的:父母要安排专门的陪伴时间,在这段时间,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事情,专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做游戏,或者一起活动。陪伴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更是一种心理存在。陪伴时,父母的身心应该与孩子的活动保持一致。
第二,陪伴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陪伴孩子的活动中,父母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经常是不一致的,父母的兴趣爱好活动倾向与孩子的往往有差别。例如,许多父母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而许多幼儿却认为游戏是他们的最爱。陪伴孩子意味着孩子的需求处于中心地位,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陪孩子读一本孩子喜欢读的书,陪孩子做一个孩子喜欢的游戏,陪孩子看一部孩子喜欢的电影,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
第三,最理想的陪伴能兼顾父母与孩子的需求。陪伴应该是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这是第一位的,但如果能找到兼顾父母与孩子需求的陪伴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比如,找到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无比开心,再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活动游戏,将孩子的好动需求与父母的健身需求结合在一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陪伴正像润物无声的细雨,不知不觉中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在亲子银行账户中存下一笔又一笔储蓄资产,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时,父母和孩子就会享受到亲子陪伴所带来的收益。(李文道)
【廖思曙专栏】
主持人|廖思曙(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校长)
教育故事——
陪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原创作者|李瑾(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娄桥校区数学老师、班主任)
李瑾一一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娄桥校区数学老师、班主任。担任班级被评为区级优胜班级,个人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论文多次在区、市、省获奖和发表。2018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每一个学生就像我们的孩子,教育孩子成长,最不可缺失的是陪伴,老师的陪伴与家人的陪伴虽不同,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不求回报。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师,他经常教育我,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今天我就谈谈用心陪伴。
陪伴首先是平等的交流。我不喜欢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其实老师的威信并不一定要靠“要学生畏惧你”来树立。相反,我更喜欢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陪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粮食,是爱的具体形式,它犹如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学生无限的温暖,教师给学生爱的陪伴,拥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如母亲的温暖,如父亲的严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9年我又担任了新一届的班主任,排名班级第七的男生没报到,打电话得知他去温州实验中学了。开学三天后我班成绩第一的女生没来,她妈妈告诉我说去高铁实验中学就读了。那天我呆了。曾经,我担任的班级是别人“提篮子”想进的,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两位优秀生不来班级了,这班的平均分没法跟其它班级比。更糟糕的是,后来学校来了插班生,最后抽签决定,我班又进了一个“后进生”。我无语了!
果不其然,这个班级成绩确实差,“后进生”多,英语和数学成绩垫底。第一次交上来的数学作业只有6本合格,第一次数学单元检测“思维挑战题”没有一个同学会做。讲解时,学生懵了,说听不懂。我只好每天利用一切机会,自修课前、课间、放学后跑教室,一对一讲解。我在教室的时间比在办公室更多,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思维挑战题”也有学生得分了。而我的陪伴也成了习惯,一有机会喜欢跑教室,跟学生呆在一起。学生每次跑操,我更喜欢跟在学生旁边一起跑。我们学校规定学生午餐要安静等候,饭、菜、汤、筷子分好后全班同学同时开始就餐,为了不浪费学生等候时间,只要第四节没课,我会在餐厅把所有一切都分好,陪伴学生就餐完毕才离去。
陪伴是一种责任。作为班主任,让学生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的心愿,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教师对待“后进生”必须有正确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广博的爱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性格孤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和同学玩耍,也不爱说话,上课的时候也从不问题。于是,我去家访,在我再三开导下,他扑到我怀里,终于哭着和我说了第一句话:“老师,我想妈妈!”这时,我才知道,他以前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但他妈妈离家出走三年至今未回来,他失去了母爱。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得知情况后,我每天都找他聊天、谈心,我试着和他交朋友,下课多和他说几句。上课时也不会忘了他,总会记得多提问他,用目光尽量多关注他。于是,渐渐地,他变得活泼了,初二时这位学生整个精神面貌不同了,成绩也突飞猛进,开始有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对于“问题学生”,我想他们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荒地,杂草太多,而我们老师就像一个农夫,要不停地撒播种子,经常浇水、施肥、除草,才能让曾经荒芜的一块地郁郁葱葱。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不如人意,可能会反复违反纪律,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可能是某一项的能手,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学生,世界上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也许是在教室里坐得过多,还是年龄大了的关系,我的腰出毛病了,但与之交换的是爱。搭班的马丽老师告诉我,学生在背后都喊我李妈妈。在学生的心中我是他们的妈妈!还有什么会比这两个字更有价值!于是,经常有学生把他们心爱的东西与我共享,把心中的秘密向我倾诉。有次我去教室找U盘,学生竟比我更着急。我心被触动,他们是那么的爱我,付出必有收获,在我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似乎也已成习惯,现在我在不在教室都一样,他们都能自觉学习,连“后进生”也是那么地自觉,文明班级竞赛每周几乎能拿到小红旗,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班学生成绩几乎全是段里第一。我现在都已忘记了,开学初曾经有两个优秀生转走。正如廖校长在会议上所说的:“哪里都有好学生,这就像韭菜,割了还会生长,并且越发茂盛。”
事实上,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陪伴“后进生”,必然有所收获。常言道:“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背后或许有着千万个无法言说的故事,但是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用心陪伴,冰雪终有消融的一天。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用“三心”(耐心、细心、热心)去陪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予向上的动力。
总之,“后进生”不是不可造就之才,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用心靠近他们,用爱陪伴他们,他们也将成为有用之才。我相信我的班级就有那个瓦特,那个牛顿,那个爱迪生。
2021年11月22日(本文为李瑾老师原创投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