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02:4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八佰》的观后感,并附带了教师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
"《八佰》观后感:硝烟中的希望之光"
影片《八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1937年淞沪会战。影片聚焦于四行仓库,将八百名奋勇抵抗的国民革命军将士与隔岸观火的四万上海市民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观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既有对战争的残酷反思,更有对人性光辉和民族精神的深深感动。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战争场面的真实与宏大。无论是密集的炮火轰炸,还是士兵们浴血奋战的惨烈,都通过逼真的特效和调度,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尤其是夜幕降临后,四行仓库内外的光影对比,一边是黑暗中摸索、坚守的士兵,一边是万家灯火、隔岸呐喊的市民,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不仅凸显了战场的残酷,也象征着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较量。这种视觉语言,让历史的沉重感直抵人心。
然而,《八佰》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它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信念与希望。仓库里的八百壮士,明知寡不敌众,面临的是几乎注
来源:天台传媒中心
《八佰》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八佰》这一部影片,现在我给大家来讲解一下吧!
《八佰》这一部影片是一部战争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导演是管虎。这部影片拍摄的时间是在1937年的上海,日经开始了对上海的攻击,却又有意的避开了法租界。没过多久,上海已经基本沦陷,国军开始陆续向西撤退,只留下一个国民党团在抵抗日军。他们的团长说过一句话:“明天全上海的人都会看着我们,四行仓库将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将是我们的坟墓。”后来他们用几百人的兵力,抵抗几万人的日军。日军为了攻破一米多的墙,而使用了钢铁阵。就是把钢片顶起来把手榴弹类的武器弹开,为了不让墙被攻破,把炸弹捆在自己身上,然后一个一个地跳下去......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里有不怕死的英雄战士,他们为了自己的同胞,先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非常的敬佩。但也有一群贪生怕死之人,他们在战争中想偷偷地逃走,我真为这群人感到丢脸。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
作者:谢雨睿
年龄:12岁
乡镇:平桥镇山庵站点
指导老师:王思颖
SUMMER.TIME
END
本文来自【天台传媒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广元市剑阁县实验学校五年级二班 罗欢
杂乱的街道拥挤而喧嚣,晚风轻轻拂面而来,携着一抹月色挤入人群,又随着我突破重围似的钻进影院。人们都说《八佰》惊艳,这四百多个少年值得刻印在心扉。影片改编自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顽强抗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放映机缓缓转动起来,一行黑白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一群人艰难跋涉在芦苇荡里,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你看那队伍里的少年,高高的芦苇遮住了清晰明朗的蓝天白云,却遮不住他前方那一大片阴暗的坍倒废墟。他们很累,却依旧咬牙坚持不曾停下沉重脚步。灯光打在幕布上,历史似在重演,少年们满眼炽热,勇往直前,台下的我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唏噓不已,我的整颗心随着剧情的起伏而绵延。苏州河水滚滚向前,四行仓库仅仅守卫住四天,幼稚的少年们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成长,变得沉稳起来,他们和其他战士一起并肩走过生死界线。
影院中,人们红了眼眶:枪支弹药,血肉横飞,战争的惨烈毫不掩饰地在眼前流露着,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军人从不畏惧牺牲,他们怨恨着也紧握枪支,即使前路茫茫,依旧奋不顾身,为中国夺回尊严,为人民抢回光明。
录像戛然而止,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年仅二十一岁的陈树生说:“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领军人物谢晋元留下的豪言壮志也感人至深:“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绝不放弃杀敌的责任。”他们死了,但死后的他们就像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明星,他们的精神连同他们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一起变得熠熠生辉。
若不曾到达上海,不曾见过奔流不息的苏州河,不曾见过千疮百孔的西墙,不曾见过竖立着“晋元路”路标的车水长道。也请你一定要去一次北京,站在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城楼下,迎着初升的旭日,一定会看到:手里有枪,眼里有光,刚强有力,意气昂扬的中国军人们,在威武雄壮的国歌声中整齐有力地将我们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举目望去,这是一片再没有芦苇遮蔽、再没有炮弹轰炸的属于我们中国人民的广袤蓝天。你会发觉,我们的祖国真的强大了!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少年要有“热气”,的确,我们是少年,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我们的肩应担得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我们的心更应该装得下家国千秋和责任使命!不负韶华,吾辈当努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