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07:1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注意事项的作文:
"精心设计,点亮小学英语课堂——课堂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基础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关键阶段。课堂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份优秀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方案,需要教育者投入大量的思考和巧妙的构思,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目标导向,紧扣课标与教材"
任何活动设计都应首先明确其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它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或技能训练目标高度契合。例如,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pple”、“banana”等水果名词及“like”的用法,那么设计的活动就应围绕这些词汇和句型展开,避免偏离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巩固目标语言。
"二、 兴趣先行,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游戏、故事和直观形象的事物。活动设计必须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原则。可以多采用游戏化、故事化、情境化的方式,如角色扮演、猜谜语、歌唱谣、故事创编、绘画表达等。同时,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例如,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楼玉桃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广大英语教师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My Clothes为例,通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三者之间本质上的一致性,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 2022)。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指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并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凸显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评价三者的融合,协同发挥育人功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评”设计理念,教师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单元主题,创设教学内容,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单元整体目标,根据单元不同语篇内容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标准。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My Clothes为例简单说明。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组建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六要素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育部 2022)。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单元主题。
1. 根据语篇内容,确定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My Clothes,由三个语篇构成:语篇1是谈论根据不同场合,合理地搭配服装;语篇2是谈论根据不同需求整理服装;语篇3是佐姆(Zoom)DIY改造旧衣服变成新衣服去参加化妆舞会。
2.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提供语言学习策略机会
分析学情是确定学习起点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学生对于主题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语言水平和态度价值观(王蔷、刘莹、钱小芳,等 2023)。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归纳、总结、思考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通过本单元前面课时的学习,虽然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常见衣物的名称,并能用“This is ...;That is ...;These are ...;Those are ...”句型介绍物品的归属,但是运用得并不熟练。学生有一定的共情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可以适当提升人文情感。教师用不同的tips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阅读策略,提升其阅读能力。
3. 创立单元主题框架,实践单元育人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包含诸多要素,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该工程强调过程,凸显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并通过课堂活动得以落实,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王蔷、李亮 2019)。本单元的主题是 My Clothes,主要通过学习服装类名词进一步学习特殊疑问句和物主代词,同时学习一般疑问句和名词所有格的运用。本单元由三个子主题构成: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培养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第一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两个课时,第二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三个课时,第三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一个课时(见下图)。
在“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子主题学习中,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体育教师询问帽子和靴子物品归属的内容;在第二课时展示埃米(Amy)和萨拉(Sarah)购物的场景,并会用句型“I like that /those ... ”表达自己的服饰喜好。在“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子主题学习中,学生学习三个课时的教材语篇内容,即如何细心地整理服装,从而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在“培养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子主题学习中,第六课时的故事语篇聚焦佐姆自己动手制作服装,培养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三个子主题呈螺旋式上升,提升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知。
(二)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指学生参与单元学习活动后,运用结构化知识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获得预期学习结果(张宏丽 2023)。教师应“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部 2022)。教师应本着可持续性、可检测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基于发展核心素养制订各项目标。
单元目标如下:(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并能做出相应的;(2)学生能用“I like ...”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衣物和简单描述自己所喜爱衣物的性质;(3)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句型询问和衣服的归属;(4)学生能用表示颜色的词形容自己的衣物,运用正确的单复数句型描述衣物;(5)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生词pack和wait的意思,能简单地写出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
物的过程;(6)学生能读懂Story time趣味故事,同时能体验佐姆动手制作服装的成就感,培养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单元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简单的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到表达自己所喜欢的衣物和简单描述自己所喜爱衣物的性质,到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再到体验佐姆动手制作服装的成就感,培养学生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基于单元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师要以目标为统领,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评、边评边教,突出教、学、评在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性、动态性和整合性(李亮 2018)。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例如,为了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并能做出相应的,完成单元目标(1),教师设计了失物招领的对话活动。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服装是谁的;其次,让学生说一说服装为什么放在桌子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对话表演中体验人物的情感,通过失物招领体会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主题意义。
(四)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同时“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全面、准确、灵活”(教育部 2022)。本单元采用课中评价、课后作业评价和单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将本单元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本单元以“写一写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为主要任务,通过六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培养其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通过本单元的自评活动(见下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
自评表有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除了必做的三个任务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他两个选做任务,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将“英语学习章”作为评价奖励,不同的任务领取不同的学习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评活动。学生得到的英语学习章可换成学习卡,到学期末时可在三色卡超市兑换自己喜欢的礼品。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
课堂是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重要场所。以本单元第五课时为例,简单说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研读语篇,定位学习重点
本课时的子主题是“学习整理衣服”。语篇主要讲述在夏令营结束时,萨拉在收拾自己的衣物时发现床上的帽子不是自己的,她猜测是埃米的。教材通过萨拉细心地整理衣物,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本课时语篇以萨拉的日记为主,主要生词是pack和wait,学习重点是用“This is ...,These are ...,Is this ...”等句型询问和衣服的归属。
(二)基于学情,定位学习难点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思考及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知道生活中常见衣物的名称,并能用“This is ... That is ... These are ... Those are ...”句型介绍物品的归属,但是不熟练;有一定的共情能力。本课时学习难点是学生能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读后练习,并学会自主整理。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明确本课时目标和活动
“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教育部 2022)。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制订课时目标,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观察其预期学习结果是否达成。本课时目标如下:
目标 1: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读懂文本,并能按照意群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本;(学习理解)
目标 2: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pack和wait的意思;(学习理解)
目标 3: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读后练习;(学习理解)
目标 4:学生能够在阅读埃米收拾衣物的拓展语篇后完成相应的练习;(应用实践)
目标 5:学生能够简单地写出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迁移创新)
目标 6:学生能够通过语篇学习学会自主整理。(迁移创新)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通过“Match the clothes with the owner. Know the colorful activities in the summer camp.”让学生对夏令营有更深刻地了解,同时激起其对夏令营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pack for the summer camp作铺垫。通过“Read and tick.” “Read,underline and choose.” “Listen and follow.”三个活动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达成课时目标1、2、3。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通过Amy packs clothes拓展文本阅读,为学生读后续写的练习作示范,达成课时目标4。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2—3件衣物简单地写一写整理的过程,随后通过完整的短文告诉他们课后如何对文章进行充实和完善,达成课时目标5、6。
(四)观察学习过程,实行课中课后多元评价
本课时活动中除了教师的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在活动推进过程中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坚持评价的素养导向,有标准、有任务、有示范、有评价。
1. 学生自评
在Sarah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Read and tick:What clothes are mentioned?”活动。在学生快速阅读并完成练习后,教师核对答案,让他们根据自评标准“每对一个,获得一颗星”完成自评。在Amy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Read and fill:Read and help Amy finish clothes list.”活动。在学生完成后,教师核对答案并让他们根据自评标准“全对获得三颗星,选对3—4个获得两颗星,选对1—2个获得一颗星”完成自评。
2. 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
在We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Draw,choose and write.”活动——Let students draw 2 or 3 cloth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trip and write them down。教师呈现评价标准:书写正确三颗星,书写美观三颗星,书写规范三颗星。教师先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示范,接着让同桌之间互评,将所得的星星涂上颜色,完成互评。
3. 延续课堂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不仅强调目标导向、整体设计,而且强调反馈调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作业结果,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批改和辅导(王月芬 2021)。
在“Draw,choose and write.”活动后,教师设计了Know how to write it better环节,通过完整的短文呈现,告诉学生课后如何对文章进行充实和完善,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延续。教师的有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参考范文,有利于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其作业的准确率,增强其英语自信心。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必要途径。一线教师应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年级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们,促进其终身发展。
引用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亮. 2018.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以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为例 . 中小学教师培训,(10):62-66.
王蔷,李亮. 2019.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 . 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王蔷,刘莹,钱小芳,等. 2023.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 . 基础教育课程,(6):45-47.
王月芬. 2021.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宏丽. 2023.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1-5.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7期)
视频加载中...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周思思
实习生 何淑宁
小学英语如何在教学中育人?4月22日下午,湖北省杨文名师工作室在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尚美校区)举办教学研磨牵手开放活动,多学段英语教师通过观摩听课、互动提问等方式,深入探讨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
在公开课上,红领巾学校(尚美校区)的陈姗姗老师展示了主题为《Unit 3 Television》(《第三单元 电视》)的小学五年级英语课。陈老师独具匠心,以“电视历史变迁史”作为本节课的主线,以时间为轴,引领学生们一同探寻电视发展的历程,同时学习相关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关注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她引导学生们感受不同电视节目、技术以及时代背景的变迁,鼓励他们寻找百年电视史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深刻领悟“技术为器,匠心为魂”的价值观。此外,她引导学生们借助人工智能(AI)工具、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词汇。在课堂上,陈老师巧妙地让位给学生,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指导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了深入评课。正高级教师黄秋萍老师认为:“这节课设计巧妙,主题明确,以两根主线设计,贴近生活,学生能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参与度很高。”同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电视发展史角度设计,通过对比1925年和今天的电视节目,巧妙引出“different”,从认识节目到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层层递进,兼顾了语言能力、思辨品质的培养。“陈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新词汇,很好地利用了当今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跨文化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了从输出到内化到输入的闭环。”
白云老师基于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角度对陈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她认为陈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课堂生活化、语言交际化的理念,以新标准、新技术、新样态为导向,运用AI赋能,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学生互动带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陈老师不仅了解中国学生的喜好,还想了解外国小朋友对电视节目的喜好,这种对文化的信任让我印象深刻。”白云老师说,“我希望让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可见,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课堂,实现英语学科育人。”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朱蓉老师表示,英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小学阶段,更要关注学生发展,从发展的终点来反思小学教学。“陈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电视机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电视的发展和节目制作手段的更新,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技术革新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朱老师说。她还指出,陈老师的课堂有育人价值的高位引领、让位、错位和对位四大亮点。“陈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践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关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朱老师评价道。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可以换一种思路,借助时间轴推进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凸显语言学习核心,达成育人目标。
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文老师认为,朗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陈老师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启蒙阶段习惯,使用大量音视频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陈老师将问题难度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带读等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们的优美语音非常吸引人,刚才有老师在群里谈论学生的伦敦腔,这为群里的初高中老师带来了震撼。”杨老师说道,“这充分展示了红领巾小学作为名校学生的风采,也体现了平时课堂的规范和高标准训练要求。”她还表示,这堂课节奏流畅,师生互动默契,展示了和谐美好的英语课堂。
在互动环节,针对“如何在常规课程上平衡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困惑,有教师建议:“课时紧任务重的时候,要聚焦教材精髓,关联不同单元知识点,通过分析教材做好英语启蒙,以此培养思维能力。”还有教师强调:“一定要转变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每节课做起,让课堂变得乐学善学,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