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08: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武侯祠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文章:
1. "明确“读书笔记”的性质与侧重点:" "区分“读”的对象:" “读书笔记”通常指阅读了关于武侯祠的书籍、文章、历史记载、评论等后所做的记录和思考。如果你的“读”是指直接在武侯祠现场阅读碑文、楹联、匾额等,那么你的“笔记”就应该聚焦于这些现场文本及其引发的思考,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 "核心是“思考与记录”:" 不要仅仅罗列你在武侯祠看到的事实(比如有哪块碑,哪副对联),更要记录下这些事实带给你的思考、感悟、疑问或与其他知识(历史、文学、哲学)的联系。
2. "深入理解武侯祠的核心内涵:" "主题聚焦:" 武侯祠的核心是纪念诸葛亮。因此,你的作文必须紧紧围绕诸葛亮这个人展开,包括他的生平、才智、忠诚、理想、功过是非等。 "超越“偶像化”:" 尽量避免将诸葛亮神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有其辉煌的功绩,也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争议。可以引用不同的历史观点或文学作品中的描绘,展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诸葛亮。
作者 蔡成立
插图 网 络
成都武侯祠,神往已久。
那天,从九寨沟经成都返唐;距航班起飞还有十来个小时,决定:去武侯祠转转,了结夙愿。
按图索骥,未及开馆时间,我坐地铁从高升桥站下车,尾随游览的人信步到武侯祠大街231号。门前,一对历经岁月风雨的石狮和“三国圣地"的碑刻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让我的思维瞬间闯入时空隧道。
"汉昭烈庙"!抬头时,大门楣上的金字匾额,且颠覆了我的思维一一武侯祠怎么成了刘备庙啦!?心揣疑问我挤进景观胜地。
旁听导游讲解:汉、即蜀汉,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表明这里是祭祀刘备的庙宇,而后人却一直称它为武侯祠。约俗共成,恰说明了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说得好!我肃然起敬。
祠内的匾额及楹联颇多,让人目不暇接;它用特有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那个“刀光剑影、群雄逐鹿"的时代,那些"叱咤风云、个性鲜明"的英雄,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智慧和勇武精神。
"明良千古"的牌匾悬于二门。我记下了该门的两幅楹联一一
内联为: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 辅翼在人纲 , 百代存之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外侧楹联为: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成大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进得二门,依次领略所供人物塑像及简介,我渐次明白门外楹联大意:内联是说诸将父子兄弟,辅佐刘备,维护"三纲五常",自古以来生死存之,都是为争正统;历南征北战,艰难立国,现在他们君臣一堂,永远受人祭祀。其外联意为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使人信服,刘备三顾茅庐求安天下之大计,这样的君臣关系,恰如鱼得水,成为典范,昭示后人。
往前走,"业绍高光”四大金字闯入眼帘、格外醒目,它告诉我这里是刘备大殿了。我在想:刘备的功业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且发扬光大,把他和刘邦与刘秀相提并论,倒也符合史实。
在这儿,我认真研读了两幅楹联一一
其一/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其二/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合目沉思,似听到前人娓娓道来:刘备是天下英雄,汉王朝的正统地位理应属他,聚集在他家乡高大桑树顶端的帝王之气,就是明证;巴蜀是汉朝开始和终结的地方,后裔尚在,雄图霸业已成过去,只留下这古柏森森的祠堂供人瞻仰祭拜。
在这儿,我驻足许久:侧目"义薄云天""诚贯金石”也想了许多……关羽的义气高入云霄,张飞的诚德贯穿金石,为世人楷模 最高典范啊!
大殿左右两厢为文臣武将廊,其塑像栩栩如生;文华辅国、武雄知兵,更是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拧枪定太平"说到游人心里。
经武侯祠过厅我脚步匆匆,把诸多楹联、匾额须数过目,见多为褒扬、题赞,精彩至极;但腕上表提醒我,难得记下,留点遗憾吧!
当武侯祠三个大字闯入眼底时,我急急地打住脚步,並邀同行游客相互按下快门,留影难忘瞬间,以志记念。
名垂宇宙!金字匾在诸葛亮殿高悬,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攻心”"审势",多好的经验、教训总结,多么意味深长的警示哟!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其后面是三义庙、绵里景区……为赶航班我扼腕生叹,该说再见啦。匆忙中仍未忘记取景数张,(最得意在"桃园"石碑旁留下了身影)想来,遗憾多多;但我不后悔,来日方长吗!
然,毕竟游未尽兴;耿耿于怀,用一首《旅程》记下一一
总有一些 出发
是不可 预见的旅程
无论 多近多远
都一样 欣赏沿途风景
总有一种 挥别
举起手 却寂然无声
因为 渐行渐远
再回首 已是一片朦胧
走过黄昏 走过黎明
黑夜是咱 躲不开的路径
那一抹 微弱的光影
也许是星月 也许是咱眼睛
走过春雨 走过秋风
四季是咱 绕不开的时令
那一道 七色的彩虹
一头在天上 一头在咱心中
2021 5 20修订稿
【作者简介】蔡成立 ,文学爱好者,愿以拙笔忠实记录生活感悟。
成都滋味--游武侯祠随笔
在成都,最是“百感交集”滋味混杂的地方当属武候祠和锦里了。
武候祠现在稍显冷清,门口的两棵黛色参天的古柏树下照着门楹上“武候祠”三个古铜色的大字。武候祠内气象森然,庄重严肃,很能表现武候的气度。这是一个祠堂,不是寺庙,不是道观,也没有和尚气、道士气。阁中的武候塑像端庄,面带深思。一旁的柱子也被几百年的人潮磨的光滑不已,透露着木头的光润沉浸的红棕色。
两廊配享的蜀之文武大臣,武将并不剑拔弩张,故作威猛;文臣也不那么飘逸有仙气,只是一些公忠谨慎,鞠躬尽痒的“人”。
武候祠的对联多为治蜀的封疆大员所撰写,并不是所谓清高、吟风弄月的名士所作,增加了祠的典重。其中“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幅长联尤其体现了武候与大臣治蜀的思想。
看着眼下门楹墙上立着的“忠”、“武”两个大字,笔锋挺而有力,粗犷的黑色与字后平整的白墙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很是刺目。满满的千古涕泪的滋味弥漫着。卧龙病逝五丈原的遗憾与惋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与不甘,万般滋味掠过心头,唯有武侯祠千古犹在。
从端庄静默的武侯祠走出,向左边一瞧,便是整个成都最热闹的地方之一——锦里。
同样,大门上的两个红灯笼映着“锦里”两个大字。里面则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小摊的吆喝声、表演的锣鼓声,在被各色的彩灯映亮的炫丽夜晚显得多姿多彩,却又很是刺耳。
每一条小路延伸出去,路上都会有古铜色的真人雕塑,戴着算命先生一般的墨镜,穿着长袍马褂在墙角处扇着扇子,引来许多游客争相合影。
逛完灯红酒绿后,看着冷清的武候饲与热闹的锦里,很是黯然,心中滋味混杂,不觉加快了脚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