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机场机务自我鉴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09:13

怎么写《机场机务自我鉴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机场机务的自我鉴定作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充实、客观、专业,并能准确反映你的个人能力和成长:
"1. 明确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份自我鉴定是为了什么?是年度总结、晋升申请、岗位调整、内部评估,还是个人成长记录?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内容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对象:" 这份鉴定是写给谁看的?是直属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同事,还是仅仅作为个人总结?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2. 突出核心职责与专业素养 (Highlight Core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ism):"
"紧扣岗位:" 机场机务工作专业性强,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要具体描述你承担的核心职责,例如:日常维护、定检、排故、飞机清洁、工具管理、技术文件处理、与空管/签派/航班员的沟通协调等。 "展现专业性:" 强调你对相关技术标准、规章程序(如AMM, CMM, MEL, 有关适航法规等)的熟悉程度和执行能力。提及你掌握的关键技能和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安全意识:" 这是机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突出你对安全规定的严格遵守、对安全隐患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

民航一线:武汉机场机务人抗疫工作日志

2020年1月24日,小雨,农历大年三十,武汉因为新型肺炎封城第二天。

虽然市内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离汉通道全部关闭,根据工作安排,武汉机场机务作为确保机场运行的关键岗位,仍然需要留守部分员工,随时待命,准备保障临时任务。

根据昨天晚上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将有一批医疗物资空运到武汉,看着朋友圈里刷屏的求助信息,我心想,这真是“及时雨”。

6点多钟起床收拾完毕后,和家人互相打气一番,出门前忍不住回房看了眼6个月的儿子,他欣然酣睡,没有烦恼的样子,真是令人羡慕。

1月24日,离汉通道关闭的第一天,武汉天河机场保障了全货机进港医疗用品及出港医疗物资原料等货物约35吨。(武汉机场供图)

和同事小张约好在楼下公交站台见面,坐他的车一起进机场。空荡荡的街道上,半天没有一个人走过,连车也不多,看样子大家都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家中做好防护,避免串门。

一会儿张欢就来了,他的一句“新年好”才让我想起来,今天是大年三十。由于一路上车少人少,原本1个小时的路程,竟只用了半个小时。在经过机场高速的卡口时,交警核验了我们的工作牌,确定是工作人员后,将我们放行。

到达了机场后,没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没有车辆的鸣笛声,颇有点凌晨3点航班结束后,机场的样子,可今天的时间是早上8点,这可是上班十年来的头一次。

安装飞机牵引杆(武汉机场供图)

白班的人员陆续都来了,我们与昨天夜班的同事做好交接后,特意在一起合了一个影,纪念这个特别的除夕。

11点40,我们按要求提前到达机位,等待着今天的第一个航班,机位适应性检查,牵引杆完好性检查一个不落。

12点10分满载希望而来的全货机平稳的落地,我们根据正常流程顺利的把飞机接下。通过内话与机组交流时,机长在说完例行工作后,还特意说了句,“武汉的兄弟们,加油!” 我也回了一句,“谢谢您,中国机长!”

机长在说完例行工作后,特意说了句,“武汉的兄弟们,加油!” 机务也回了一句,“谢谢您,中国机长!”(武汉机场供图)

近些天,武汉爆发的新型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抵御肺炎,减少感染,全市公共交通停止运行,大部分人都待在家中等着新春的到来。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仍然有一批人需要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战斗一线;

“有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抗击病毒的医护人员”、“有不顾个人安危执勤的人民警察”,也有“不怕困难输送物资的飞行员”、“兢兢业业确保飞机安全的机务人”。

检查牵引杆完好性(武汉机场供图)

为了抗击病毒,为了医疗物资顺利抵达,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希望病毒能够得到控制,希望所有的病患们能够早日康复!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杨永勇、雷磊、汪健)

东部战区空军“一级强军工匠”曾华荣:28年坚守机务一线

盛夏之际,晨光熹微,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场一片忙碌景象,战鹰列队蓄势升空……

“老班长,这个地方不是刚复查过吗?你怎么又去检查了……”笔者闻声望去,只见一名双鬓染白、皮肤黝黑的老兵正探着脑袋,左手拿着强光灯右手搭着蓝抹布,聚精会神地检查飞机进气道……

这位“老班长”名叫曾华荣,是该团机务三中队的一名机械技师、一级军士长。机场上这一幕是笔者不经意的一瞥,却在他28年的机务生涯里重复了千万遍。

一步一个脚印,付出得回报

“我不怕吃苦,有的是力气,但底子弱,有些书,三遍五遍都看不懂……”回忆起当年学习的艰辛,曾华荣至今感慨。

28年前,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曾华荣,带着改变命运的想法来到部队。但初抵工作岗位,密密麻麻的元件、纵横交错的管路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薄薄的一本《飞行维护规程》却无异于长卷“天书”。

来自山区的曾华荣,与生俱来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始终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他白天工作,晚上看书,一本一本啃,一章一章钻,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三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不到半年,曾华荣就先后自学了某机型《发动机原理》等10余本基础书籍。

多年来,他凭着这股子钻劲,成为全团响当当的业务能手,被大家称作“活规程”“活数据”,至今仍保持着某机型3分钟拆装轮毂、28秒默画试车曲线图的全团纪录。

故障不过夜,责任在心间

1997年2月,机务大队任命曾华荣担任代理机械技师,这在全团是史无前例的。

不少人有质疑,但是曾华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一次跨昼夜飞行准备过程中,他检查发现飞机冷气在2小时内下降了9kg/m2,依据标准,这算是正常数据。但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其中有问题。坚持着飞机不能“带一丝隐患”上天的原则,曾华荣决定做进一步检查。

白天飞行噪音大,难以听出泄露点。他就等到飞行结束,在夜深人静的寒夜,把耳朵贴在冰冷的飞机上,摒住呼吸,从机头听到机尾,再从机尾听到机头……

“找到了!”3个多小时后,他在一个隐蔽的接头处找到了“病根”,并抓紧时间排除了故障。此时,天空已经泛出鱼肚白,参加新一天保障任务的机务人员刚刚入场。

随着保障飞行场次、架次越多,曾华荣对机组的“唠叨”也越来越多,“电门复位了么”“保险打了没”“我再去查一遍”……类似的话语每天都要重复十几遍。

每每大家嫌他絮叨时,他总说:“干机务就要跟飞机交朋友,‘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你对它不好,它就对你发脾气’,一定要踏踏实实保障,尽可能将故障把在地面!”

每一次保障中,曾华荣都是尽心尽力把关复检,用一双粗糙而灵巧的手托举战鹰安全高飞。他维护的飞机曾连续八年被评为“样板机”,飞行员们都说:“老曾维护的飞机,我们飞着放心!”

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初心

“进场时间变少,摸不着飞机,听不见轰鸣声,心里憋得慌!”2012年年底,曾华荣维护多年的某型飞机退役,干了十几年代理机械技师的他“被下岗”了。

大队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决定将他调整到相对轻松的“质量检验员”岗位上,不用再在保障一线风吹日晒了。但是向来好说话的曾华荣不干了,他找到大队长,要求担任新机机械员,继续保障飞机。

与干了十几年的老机型相比,新机型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对于一名年近40岁的老兵来说,“转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第一次登上新机座舱,望着高度集成的面板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按钮,曾华荣一下子有点懵了。但他很快下定决心:“初学机务的时候那么难,都挺过来了,我就不信学不会!”

面对着比自己小10多岁的机械师,他不摆“老资格”,做起了“小学生”,从“零”开始,虚心学习。用一个月时间便掌握了新机构造原理和维护保障方法,很快胜任“新岗位”。

交好接力棒,做好引路人

常年在一线高强度的工作,让曾华荣落下不少职业病,曾一度因腰椎、颈椎发病住院治疗,在机场有时不得不半跪着工作。

领导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平时尽量少给他安排工作。曾华荣却闲不住,他意识到,作为一名老机务人,应当搞好“传帮带”,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新人,让大家少走些弯路。为此,他不仅工作中言传身教,还经常登台授课,谈工作、讲感悟,为大家答疑解惑。

曾华荣的第一堂课不是技术课,而是作风课,说的第一句话是:“组织能把飞机放心地交给我们,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绝不能因人为差错给团队抹黑……”

多年来,他毫无保留地把一生所学倾囊相授。该团某机型的机械师绝大多数都是他手把手教出的弟子,很多人已成为机械专业的行家里手,其中有9人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

28年的坚守,平凡也耀眼。曾华荣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空军优秀航空机务人员”,被东部战区空军授予“一级强军工匠”称号。

面对这些闪亮荣誉,曾华荣笑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机务人,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只要我们团的发展之路能笔直延伸下去,我的腰再弯也值了。”

摄影:李永昆 郭英杰 陈艳君作者:胡宜豪 陈艳君

(来源:空军新闻)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