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讲文明爱生活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09:28

怎么写《讲文明爱生活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讲文明爱生活”的心得体会作文,想要写得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
"一、 理解核心概念,明确写作方向"
1. "深入理解“讲文明”与“爱生活”:" "讲文明:" 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有秩序、知荣辱等方面。可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它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哪些行为? "爱生活:" 不仅仅是享受物质生活,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庭、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本身的珍视和热爱。可以思考:如何去爱生活?爱生活的人会怎样思考、感受和行动? "两者关系:" “讲文明”是“爱生活”的基础和体现,“爱生活”是“讲文明”的动力和目的。一个讲文明的人,往往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也更能以积极的方式去爱生活。写作时,要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
2. "确定写作侧重点:" 你更想侧重于“讲文明”的行为实践和感悟? 还是更想侧重于“爱生活”的心态转变和美好体验?

东升村道德评议会树立文明新风尚,身边的道德模范讲述家庭文明建设心得

1月15日上午,禅城区祖庙街道东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暖意融融,一场以“先进典型来分享,道德评议齐参与”为主题的道德评议会在这里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身边先进典型的事迹,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禅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活动伊始,东升村村民齐聚一堂,共同聆听2017年荣获禅城区祖庙第六届“祖庙好人”、2018年第一季度“最美佛山人”、2022年禅城“最美家庭”以及2023年国家网格员的黄国基分享其家庭文明建设的心得。黄国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家庭如何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在场村民的阵阵掌声。

黄国基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懂得了珍惜生活、感恩回报的道理。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人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黄国基深知生活的不易,更加努力学习工作,以减轻父亲的压力。他把父亲接到家中照顾,无微不至地关心父亲的生活起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深刻内涵。此外,黄国基还在东升治保会工作了40年,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为人民服务,为构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 。/禅城融媒记者曾雪莹摄

活动现场 。/禅城融媒记者曾雪莹摄

在黄国基的影响下,他的家庭成员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妻子勤俭持家,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两个儿子品学兼优,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黄国基家庭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也为东升村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了文明家庭的典范。

随后,道德评议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村民们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为人处世诚信友善、热心公益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石。通过此次评议活动,村民们进一步明确了正确的道德取向,增强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东升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评议身边的道德事迹和人物,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道德观念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评选出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村民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弘扬道德风尚习,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社会风气,激发村民参与村治理和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推动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

文/禅城融媒记者曾雪莹 通讯员孔丽霞

文明有约丨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

日前,中国精神文明网启动了“文明有约——我和文明网的故事”征文活动,庆祝网站创办20周年,回顾其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期间,全国广大网友和从业者围绕亲身经历与感悟,记录下了中国精神文明网的发展历程和感人瞬间。其中,由兰州文明网报送的征文《文明有约丨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于近日登上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光”版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体会兰州文明网编辑李文玲坚信笃行、好学能文的昂扬精神风貌和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兰州’,让正能量的传播更广泛更多样。”2019年11月10日,是我正式加入兰州文明网的第一天,在得知“文明兰州”喜获甘肃省首届政务最具影响力抖音号后,我在个人社交平台就这条喜讯写下了这样一句转载词,而这,也更像是我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下的目标和方向。

作为一名地方文明网站的新媒体编辑,5年多来,我的工作紧紧围绕着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励我前行的座右铭,也是在参与经历了中国文明网主题采访活动后,我才真真切切读懂了这段文字蕴含的力量。

文明在哪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0年8月中旬,中国文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报道推出为期41天的“文明在哪里”主题采访活动,从地方文明网抽调骨干人员赴各地开展主题采访报道。我荣幸加入其中,跟随中国文明网的各位记者老师一起走进青海西宁,探寻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蕴。

“我们去的地方是整个报道组里海拔最高的,也期待我们的作品水平像目的地那样高。”报道小组成立当日,组长在工作群里发送了这样一段文字,这在当时也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美好目标。

在整个采访报道过程中,伴随着西北高原的阵阵花香,我们透过身边的细枝末节,感知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中所见是基层干部的奋斗与奉献,耳中所闻是居民群众的信任与感激,心中所感是一座城市的拼搏与奋进。我们也用笔尖描绘着脱贫致富的农户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用相机记录下人工智能助推便民惠民工程的变迁成长,用视频重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人们共建共享的喜悦……而我,也是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含金量。

“作为文明网的一员,我深感这份工作与文明并肩,被正能量环绕。文明在哪里?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细枝末节……”同年10月27日,中国文明网召开了“文明在哪里”主题采访报道总结会议,并开通线上渠道与参加本次主题采访报道的地方文明网编辑记者们进行交流分享。我作为地方记者代表就如何守正创新、增强本领,做好采编播一体的全媒记者作了感悟分享。

我所生活的城市——兰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城市文明。从斑马线前的谦和礼让到街头路面的有序停放,从志愿者们的用情用心到先进典型的道德涵养……“文明兰州”见证着这座城市面貌从“面子”到“里子”的改造,公民素养从“中心”到“城乡”的提升,文明理念从“系统”到“公众”的认同。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温度”的进程中,我同兰州文明网人也始终坚信并践行着“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李文玲)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