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老工作计划》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12:27

怎么写《老工作计划》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好老工作计划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精心规划,行稳致远:撰写老工作计划作文的注意事项"
工作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目标达成的指南。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抑或是企业发展,一份清晰、可行、周密的工作计划都至关重要。当我们需要以作文的形式撰写一份老工作计划时,除了具备计划本身的要素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写作事项,以确保计划能够被有效理解、顺利执行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那么,撰写老工作计划作文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计划的起点和终点是目标。在动笔之前,必须对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具体、可衡量的定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过于宽泛的词语。例如,与其写“提高销售额”,不如写“在未来一个季度内,通过拓展线上渠道和优化老客户维护策略,将A产品的销售额提升15%”。明确的目标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它将指导后续所有行动的制定和评估。作文中应开门见山,将核心目标置于显著位置,让读者一眼就能把握计划的方向。
"二、 背景清晰,理由充分"
任何计划都不是空中楼阁,它产生的原因往往与特定的背景和环境相关。在作文中,需要简要阐述制定这份计划的时代背景、业务现状、面临的机遇

福州新一年“工作计划”出炉!滨海新城、三江口、琅岐岛、老城区这样建……

福州新闻网

@这里,读懂福州!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开假第一天又有重要消息

福州新一年“工作计划”出炉

滨海新城、三江口、琅岐岛定下建设目标

老城改造一批项目要持续推进

着力培育16个产业基地

……

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

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工作推进会

11日召开

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点工作

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快去看会上的重点!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宁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作工作部署。

王宁指出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过得很充实,干得很有效,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干劲,全力建设幸福之城,努力干出更好的新业绩。

王宁强调

一要迅速收心归位、起跑加速,确保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过年的节奏中走出来,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抓发展、抓项目、抓落实,为全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要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各级干部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斗争精神,积极主动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情况,找出症结,找到办法,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要抓实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要坚持稳稳地做、实实地干,在加快“数字福州”建设、“海上福州”崛起、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链补链强链、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军民融合、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做大做强汽车、钢铁、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精准施策,稳扎稳打,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四要突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抓好廉政建设、全面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推行一线考核干部,激励广大干部提振精神、担当作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共同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努力奋斗。

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对做好今年工作作具体部署。

尤猛军强调

●要全力推动“项目年”“招商年”“三产年”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要工业产业基地,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落实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完善项目用地、“一企一议”、工作督查等协调服务机制,抓好重大课题研究,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按照“新城建设、中间过渡、点上开花、乡村振兴、老城提升”要求,加快滨海新城、三江口片区和琅岐岛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幸福之城。

●要同步推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三大攻坚战、民生补短板等重要工作,迅速恢复节后生产,确保实现“开门红”。

陈为民、何静彦、黄忠勇等市四套班子和福州新区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新闻多看点

一起来看

福州新一年“工作计划”

新一年,福州按“新城建设、中间过渡、点上开花、乡村振兴、老城提升”等五大核心体系要求,滨海新城、三江口片区、美丽乡村、城市添绿等项目正朝着新目标“跃跃欲试”再出发,画好有福之州的魅力“符号”。

新城建设——创新理念 “种”下个性

滨海新城建设,是福州拉开城市框架,大踏步将城市向海推进的生动实践。过去2年,三批180个项目建设已先后启动,今年,福州将通过“回头看”,创新建设理念,寻求城市个性,打造一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城市。

滨海新城加速建设。

生态、数字、智慧、精品、水韵、滨海及文化,是新城的特色“符号”。据了解,在保护好根和魂的同时,今年新城建设总体目标任务为:推动新开工项目33个,竣工或部分竣工项目60个(含临空),累计动建项目113个。

在谋划第四批47个项目的同时,新城将全面加快90个在建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底推动融侨赛德伯学校(二期)、福州三中滨海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学或投用,1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路网、河网基本形成,让新城建设成效初显。

集中开工已成为项目建设的“加速器”,今年,福州将推进国道G316营前漳港段、滨海智慧运营中心、万新商务区等项目全面开工。后续项目策划生成方面,将力争在今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别生成第五、第六批重点项目清单,不断做大项目存量和增量,促进滚动开发。

质量和安全依旧是新城建设不变的主题。据了解,2019年,滨海新城将把安全质量融入施工全过程,每季度开展一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让项目推进又快又好。

三江口片区——提升品质 增强活力

三江口片区建设已按下“快进键”,新的一年,福州将延续去年片区建设的良好势头,按“一个目标”“三个最”要求,通过项目建设、加强滨江一线产业招商,打造“福州最美区域”(最高标准、最高品质、最高水平)。

据了解,今年片区项目策划以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沿滨江一线产业带向两端辐射,从产业引进、会议配套、特色商业与综合体、精品住宅、安置保障、民生设施等方面提速提质。目前,已形成125个2019年度重点项目,47个已启动。

2019年,这些项目将围绕“五一、国庆、元旦”等主要时间节点,继续夯实“一项目一表”做法,推动一批项目集中开工、连片开发。

“五一”节点计划成片启动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周边项目建设,围绕新地标,充分挖掘周边丰富的山水与历史资源,打造片区核心形象展示区。项目包括马杭洲湿地生态修复、梁厝历史文化街区及龙瑞寺公园、梁厝河滨水商业街及各项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16个项目。国庆节点,北部壁头与樟岚片区的养老、共有产权房、滨江商务总部等项目计划成片启动。元旦节点则重点聚焦下洋片区地标项目等。

琅岐岛——“文旅”齐聚 打造地标

围绕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定位,今年,一个世界级主题乐园群加文旅产品聚集区正全速开建,总用地16000亩,加快打造区域休闲娱乐旅游新地标。其中,去年动建的先期启动项目中,田园综合体花海计划7月前完工,琅岐文旅体验中心、望江楼度假中心计划10月前竣工。

按三个片区两期开发建设计划,琅岐岛将按东南部、西北部及南部分别打造。其中,东南部PVCP片区包含PVCP酒店、市民农庄、龙鼓山公园、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等,西北部的探索乐园片区设有六旗童悦酒店、派拉蒙场景酒店、海洋博物馆、恐龙博物馆、火山博物馆、儿童探索乐园群、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等,两大片区均将力争在今年底完成PPP招标工作。

在南部的六旗乐园片区,除酒店外,各主题乐园将成为最大亮点,包括陆乐园、水乐园、探险乐园、冰雪乐园、六旗秀场等。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 分步“进阶”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始终坚持的核心准则。今年,福州将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初级版起步,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中级版、高级版。

在初级版建设中,将实施“一革命、五行动”,重点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规范试点、沿江沿路整治这6件事。今年,我市还将开展“村植千树”绿化工作,让龙眼、枇杷、橄榄、荔枝、柿树、梨树等乡土树种和果树在各县(市)区遍植。

中级版村庄条件较好,要在做好“一革命、五行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改善提升等问题;对基础条件好的高级版村庄,要在中级版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解决村民自治、民俗民风、乡村文化等更深层次问题,让一批示范镇、示范村落地。

针对“四好农村路”建设这项重点工作,今明两年,福州要改造109公里的通乡公路,完成640公里的单车道升级双车道,让70%以上的建制村通双车道。

老城提升——擦亮“颜值” 精细管理

水系治理、旧改攻坚、城区亮化、道路畅通……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品质的主旋律,按“三个一批”划分,今年,39项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还将细致打磨,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继续推进一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这12项工作分别为:水系治理攻坚扫尾提升、城区连片旧屋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闽江沿线规划管控与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设施攻坚扫尾、精准实施零星旧屋区改造、打造一批公共休闲空间、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治理、铁路沿线环境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及城区生活垃圾分类。

水系治理成果显著。

水系治理全市关注、群众期待,今年,6个水系PPP项目将全面转入运维管养。结合水系治理,福州还将新建30公里污水管网及40公里雨水管网,基本完成排水管道修复改造。五城区将继续进场实施52个片区、5.18万户连片旧屋区改造;塑造3个主题花卉公园、提升24个城市公共空间、拓展21处休憩空间,新建串珠公园50处、滨河绿道100公里。

新启动一批环境治理整治和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建设城市管理智慧大脑项目、闽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绿进万家、绿满榕城”行动、城区亮化和夜景灯光、第三批城市道路畅通工程、物业管理规范提升、修复一批传统老街巷、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立体停车库)、新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新建一批养老服务项目、新实施一批闽江和内河水上旅游项目等17项。

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福州还将实施10项专项攻坚行动,达到治理一项,提升一片的效果,包括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高架桥下空间清理利用、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乱停放整治、最美环江路、策划建设一批区域综合体等。

经济发力——培育16个产业基地

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构建和打造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支撑,福州出台《关于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基地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意见》《关于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工程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实施意见》三项产业发展意见。《关于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基地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意见》指出,着力培育发展有特色、有优势、成长性好的16个产业基地。

在纺织化纤产业方面,依托长乐滨海工业区、临空经济区打造化纤产业基地;依托长乐滨海工业区、临空经济区建设纺织产业基地;依托福州新区长乐功能区打造经编花边产业基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依托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产业链显示产业基地;重点依托福州高新区海西园打造“中国光芯”产业基地;重点依托马尾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福建省物联网产业人才聚集基地;重点依托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重点依托福州软件园打造软件信息产业基地。

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

在机械装备产业方面,重点依托青口投资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重点依托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重点依托连江粗芦岛船舶修造基地打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在冶金建材产业方面,重点依托罗源湾经济开发区打造罗源湾千亿钢铁产业基地;重点依托闽清白金工业园和长乐、罗源新型建材产业园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在轻工食品产业方面,重点依托连江经济开发区和福清龙田开发区打造水产品加工基地。在石油化工产业方面,重点依托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和连江可门开发区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重点依托福州高新区和江阴港城经济区,打造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

成绩亮眼

去年福州项目投资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开假第一天,福州还通报了2018年抓项目促发展暨项目落地百日冲刺行动开展情况,以及2018年第三产业“跃升季”行动落实情况。

将项目建设作为“生命线”,去年福州全年开竣工完成情况超出预期,2230个项目开工建设, 962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分别占年计划的165%和174%。

去年福州项目投资增长33.8%,增速全年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民间投资增长29.9%,增速从2017年的全省第一跃升至2018年的全省第一。“五个一批”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省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位列各设区市前三(3次第一、1次第三),11个县(市)区15次排名进入全省前10名。

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7.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52.9%,占比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54.9%。

去年,福州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抓项目促发展”信息管理系统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并被推广用于全省重点项目管理。协调督查有力有效,7个专项督查组对省“重中之重”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工程包建设、水系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督查督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此外,福州还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推进审批代办、并联审批常态化开展。

2019年福州会更好!

一起为福州

加油、点赞!

猜你喜欢

☞节后首个工作日 省委书记于伟国察看了福州这些企业和项目

☞开假第一周!福州阴雨相伴,气温先升再降……

☞“幸福之城”春节假期人气爆棚!福州景区揽金超亿元!

☞稳岗、创业、就业……福州推出促进就业18条措施,干货满满!

☞把“福州窗”越擦越亮!市民办事体验更加“畅快”

内容来源: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编辑:伊宁倩

监制:刘必泳 陈玲云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

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

掌上福州

苹果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聚焦“一老一小”,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作计划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4年1月下旬,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有关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法,出现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显示在中国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一老一小”愈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民生工作的重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为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在人口结构方面,中国正面临老龄化趋势加速,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形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界面新闻梳理发现,至少超过10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到了2024年服务“一老一小”的工作计划。相对而言,经济较发达省份提出的工作目标更为具体,有关适老化改造、普惠托育服务的工作成为关注重点。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包括:为3.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8.6万户改造计划。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提升行动,全面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提高到38%、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高到63%。

在生育支持方面,广东省提出,2024年免费为58.8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采取公益捐赠方式,为全省超1700家已备案托育机构统一购买在托婴幼儿意外责任保险。

江苏省提出,2024年要健全“苏适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具体包括: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50万人次、改造提升10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50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新增120家普惠托育机构、新建2000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小屋”、开设2000个“爱心暑托班”、改造提升12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

浙江省则提出,要推进“老有康养”,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多功能融合场景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推进“幼有善育”,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各地代表委员也就“一老一小”工作提出建议。据封面新闻报道,四川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建议,要推动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书记抓养老”责任体系,重点加大对养老服务补贴和项目建设投入保障力度,加快推动省级层面养老服务发展促进立法,建立养老护理等行业职称体系等。

福建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市委会主委吴丽冰日前建议,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和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减轻用人单位生育假负担成本。推动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分担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津贴的发放天数,以完全覆盖全产假天数,并将育儿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从而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

2023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韩克庆发表题为《着眼共同富裕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以浙江省为例》指出,现阶段,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定型,社会救助制度与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不断发展,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等制度对象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为养老保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是,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无论是浙江还是全国,养老保障体系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具体来说,养老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的目标定位、统筹层次、制度衔接、财政责任划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文章指出,总体来看,浙江和全国的养老保障支出均逐年上升。其中,2017-2020年全国养老保障支出依次为42646.74亿元、49770.96亿元、54643.70亿元、57380.91亿元,全国养老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依次为5.13%、5.41%、5.54%、5.65%。浙江养老保障支出的增长率总体上高于全国水平,浙江养老保障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养老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

在另一端,生育支持也面临较大财政挑战。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近年来,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呼吁中央财政加大对生育政策的支持力度。

携程旅行网创始人、经济学专家梁建章认为,每提高相当于1%GDP的支出用于家庭补贴,就会使生育率提高大约0.1个孩子。按照此分析,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日本1.3-1.4,需要花费GDP的2%,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发达国家平均1.6的水平,需要花费GDP的5%,提高到更替水平2.1,需要花费GDP的10%。

以2020年为例,当年中国GDP为1013567亿元。按此计算,GDP的5%为5万亿元。不过,财税专家、中山大学林江教授此前对时代财经表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万亿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万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万亿元,“财政非常紧张,赤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难以从财政中拿出5万亿来作为专项鼓励生育。”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