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鲍老师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12:41

怎么写《鲍老师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鲍老师(通常指鲍鹏山老师)的观后感作文,要抓住一些关键事项,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文章。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 你具体观看了鲍老师的哪一期节目或哪些内容?(例如:《锵锵三人行》、《鲍鹏山读书会》等)。明确观看对象是基础。 "“感”:"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鲍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厚的学识和风趣的语言,对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社会现象进行解读。你的“感”应该来源于你对鲍老师观点、方法、语言风格或他所传递的价值的思考、共鸣、质疑或启发。
"二、 观后感作文应包含的关键要素:"
1. "清晰的引言(Introduction):" "点明观看对象:" 简要说明你观看了鲍老师的哪一期节目或哪方面的内容。 "概述核心内容或主题:" 概括鲍老师在这一期节目或内容中主要讨论的核心观点或主题是什么。 "提出你的中心观点/感受:" 清晰地表明你对鲍老师的解读或观点的总体看法和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你整篇文章的灵魂。
2. "具体的观感内容(Body Paragraphs):" "

周末读书║鲍黎钧推荐他担任策划、责编的《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人称“鲍老师”的鲍黎钧1955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在图书发行这个行业里是“响当当”的知名人士。我们相识在2016、2017年北京市实体书店资金扶持项目专家评审组(我担任组长是因为我年龄最大,其他专家的业务水平比我强)



俗话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歌。我们在专家评审组辛辛苦苦“战斗”了700多天(两年)的时间,早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之间的友谊至今“鲜活”。鲍老师和其他几位专家几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自费创办的北京湖边草书店的建设。


鲍黎钧1972年1月分配到北京市新华书店工作,担任过门店经理、区店副经理。1994年到科学普及出版社工作后,编辑出版一百多种各类书籍。例如《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德国青少年科普读物》丛书、《军事科普》丛书等。

其中:《避免重大疾患社区卡通读本》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他主持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科普挂图”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入库项目。


他担任策划、责编的《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入选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2015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名单、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首版获“五个一工程”提名奖。2020年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江西德安人。是世界级农业科学家。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荣获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17日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是著名作家姚昆仑教授亲笔撰写,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情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袁隆平这位高大而平凡的人物曲折经历和心路历程,以及他的创新思想、求是精神、超人魄力和为国为民永不停息的高尚情操。


我作为撰写政协委员事迹的“委员作家”没能把作为连任七届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委员的事迹写进《聚焦政协委员》书中,是我一生的遗憾。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书中披露: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自幼好学勤思,为日后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他喜欢提问,琢磨“为什么”乐于从思考和提问中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达到“学贵知疑”活学活用。


袁隆平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1975年,袁隆平把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了300公斤,目前,他培育的超级稻已突破亩产1000公斤以上,这样的产量意味着什么?有媒体测算后表示,这一产量将多养活7000万人。


他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二十多次,可是却很多次将获奖的奖金无偿捐献出来支持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他说:“光环可是麻烦事。在事业面前我要勇往直前,在荣誉面前我要急流勇退。”


这位质朴的老人,成就斐然却甘于清苦、平易近人,屡受挫折却坚韧顽强、永不言败。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为了自己热爱的杂交水稻事业,他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甘愿放弃悠闲舒适的生活,牺牲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生平清苦何所有,水稻为伴书作友。”


袁隆平自少年时代便是智慧、执着、诚实、坚韧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总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来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


鲍黎钧老师认为《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是带你走进袁隆平的世界和杂交水稻领域,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研的韵律,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情的书。是青少年励志的佳作,也是公众近距离了解袁隆平,触摸杂交水稻研究的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的读本。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能给人以启迪的好书。袁隆平院士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


也正如2016年3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在发表的文章《隆平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中所说:“隆平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使我终生都承受着一种深沉的动力,激励我不断奋进。”


2021年农历七月初九,将是老科学家袁隆平院士91岁生日,让我们恭祝袁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鲍淑琴|念父 ——父亲节有感

念父 ——父亲节有感

鲍淑琴

  父亲节的微风轻柔地拂过窗棂,看到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父亲节祝福,恍惚间,父亲的身影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倘若他仍健在,想必已是90多岁的长者了,虽然多年过去,但那些与父亲相关的记忆,并未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淡去,反而在我心底日益清晰,如同一坛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

  记忆中的父亲,性情极为温和,我们家中子女众多,上有5个哥哥,但大事小情大多由母亲操持决断。父亲虽不善言辞,却以默默的包容,呵护着我们一路成长。我和哥哥们幼时调皮捣蛋,可从未挨过他的打骂,甚至连严厉的呵斥都难得听到。他,似一湾宁静深邃的湖水,平静地接纳着孩子们的嬉笑喧闹,也包容着母亲的强势,将家的温暖稳稳地托于掌心。

  从我懂事起,父亲就担任村委会的会计,直到干不动为止,家族里的老人们时常提及,父亲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更是清正廉洁,清清白白。记得几位哥哥谈婚论娶 之时,常有人说:“鲍会计的孩子,品质定然差不了。”我想,这便是父亲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父亲做事稳重可靠,听母亲说我还没出生时,他还当过教书先生,平日里喜爱读书,也热衷于写写画画,在那个没有电视与电影的年代,父亲讲述的故事,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他给我们讲毛主席的故事,历史人物,说四大名著,尽管偶尔会将人物张冠李戴,但从他口中流淌出的故事依旧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我们,在昏黄的油灯下,父亲的声音悠悠回荡,我们睁着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在那些古老而精彩的故事里,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世界的模样。有邻居家里办喜事,或者逢年过节之际,总有人登门请父亲书写对联,我便欢喜地充当他的小帮手,看着他挥毫泼墨,笔锋在红纸上轻快游走,转瞬之间,吉祥的文字如花朵般绽放。那四溢的墨香,不仅染透了悠悠岁月,更深深地浸润了我的童年。

  父亲做事向来细心,凡事都有条不紊。家中若有日用品找不到了,他总是知道它们的踪迹,甚至常常已默默将损坏的物件修好。记得退休之后,他还时常被政府审计局工作人员,熬夜协助政府进行审计工作,所得的报酬不过是一个开水壶、几本书而已,可他却从未有过丝毫怨言。那些夜晚,昏黄的灯光温柔地映照着他专注认真的面庞,熟练的算盘声总是伴我入眠,这一画面,已然成为我心底难以磨灭的印记。

  父亲离开后,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的思绪都不由自主,他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而随之涌上心头的,是如潮水般汹涌的自责。那时的我和哥哥们,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生活,像匆匆赶路的飞鸟,只顾着前方所谓的目标,却忽略了身后那父母日渐年迈、默默守望的身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疾驰,为了工作忙碌奔波,为了家庭琐事劳心费神,总以为来日方长,总觉得父母还能等待,却未曾想,时间的车轮无情地驶过,我们错过了太多陪伴他们的时光。

  我们没能在父母身体尚健时,陪他去看看那些他曾向往却一直无暇前往的山川湖海;没能在他们寂寞时,时刻守护在他们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当父亲在生命的暮年,眼中满是对子女陪伴的渴望时,我们却总是匆匆忙忙,看一眼就走,没能给予他足够的温暖。那些本该围绕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共享天伦的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如今,父亲已然离去,留下的是我满心的内疚与无尽的想念。我想念父亲那温暖宽厚的手掌,曾经牵着我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想念他那充满智慧的言语,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想念他那慈祥的笑容,在我取得成绩时给予我最真挚的鼓励。

  无数个夜晚,我在梦中与父亲重逢,他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目光温和,笑意盈盈。可当我伸手想要抓住他,想要对他诉说这些年来的思念与自责时,梦却突然醒来,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和泪流满面的我。我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有机会弥补曾经的遗憾,给父母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让他们感受到子女全心全意的爱与陪伴,然而,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这份自责与想念,将永远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余生都无法释怀的痛。

  这个父亲节,风中仿佛都弥漫着浓浓的思念味道。看到文友们发表的一片片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万分感慨,父亲啊,我是如此渴望能对您说一声:我想您了。想念您讲述的那些精彩故事,想念您书写对联时专注的神情,想念你出神入化打算盘的样子,想念您为家庭默默付出的每一个瞬间。您虽已离我而去多年,但您的温和、您的爱好,您的一切,都已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宝藏。

  此时此刻,我真心希望身边的人们珍惜父母健在的日子,给于他们更多的陪伴。 我愿这缕饱含思念的微风,能够捎去我满心的牵挂,让天堂的父亲知晓我对他无尽的想念。

  (作者简介:鲍淑琴,临泽人, 高级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用爱与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是一位满怀热忱的文学爱好者,对文字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追求。偶有小作诞生,并多次在征文大赛中获奖。)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