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白马寨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14:11

推荐《白马寨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白马寨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能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有深度: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的是什么?" 是指你具体观察到了白马寨的哪些方面?是它的自然风光(山峦、植被、溪流、气候)、历史遗迹(建筑、石刻、传说)、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居民生活、当地文化)还是其他? "“感”是什么?" 是指你的内心感受、思考和启发。是被美景震撼?对历史产生敬畏?对当地文化产生兴趣?有所感悟或联想?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白马寨可能包含很多元素,不要试图面面俱到。选择一两个你最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点来重点描写和阐述。例如: 可以侧重于它的自然风光,写它如何让你心旷神怡。 可以侧重于它的历史故事,写它如何让你对过去产生遐想。 可以侧重于它的文化特色,写它如何让你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 可以侧重于某个具体的场景或物件,如一座古老的桥、一块有故事的石碑。
3. "描写要生动具体:" "运用感官描写:" 不要只说“风景很美”,要具体描绘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看红色剧,游红色韶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精心创排的大型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11号、12号在韶关剧院上演。



该音乐剧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为创作背景,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题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欧阳松深受上一辈革命事迹的影响,毅然报名来到粤北革命老区“南坪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并用三年时间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音乐剧从去年开始筹备,主创人员以创作经典力作为目标,精心塑造了丰满的驻村干部形象,设置了曲折的故事情节,并全力打造了逼真的舞台效果。该剧也被选为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精品剧目。



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 刘酌含:剧本创作、音乐创作从去年六月份就开始创作,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我们创作音乐剧的时候,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基本上没有周六周日,演员都是来自于本中心的戏曲演员、舞蹈演员、声乐演员。



《又一个春天》反映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剧捕捉隐藏在时代大合唱中的个体命运,透过极具浓郁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横截面来反映当今脱贫攻坚大时代的波澜壮阔,通过塑造有作为、有担当、有血性的基层干部形象,展现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除了红色精品剧之外,

我市还有许多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你体验

目前,我市经省党史办确认的红色革命遗址502处,位列全省第3,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1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1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4个



2019年以来,我市对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革命遗址群、犁市当铺、董劝书院、城口镇革命遗址群、西水暴动遗址等18个项目进行了修缮,完成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和北伐战争纪念馆室内陈列布展提升工作,并在双峰寨和犁市当铺增设了革命陈列展览。





去年,市文广旅体局组织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认真梳理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线索,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数据,基于革命史实和文物价值,全面摸清革命文物家底,积极向省文物局报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线索。


据了解,此次革命文物名录的公布范围主要涵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抗日战争)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等。


双峰寨位于仁化县石塘村,由青砖石灰砌成。


升级布展后的双峰寨革命遗址。谭玉玲摄


仁化双峰寨

双峰寨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青砖建筑,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9042平方米(包括护城壕),有1个主楼和4个炮楼。大革命时期,双峰寨是石塘乡农会的办公地点,是农民运动的红色战斗堡垒。1928年3月,中共仁化县委、县革委撤出华阳寨后,兵分两路,其中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第四营和第一营部分指导员率石塘军民镇守双峰寨,打响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


双峰寨于197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在国家文物局最新核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上,仁化县双峰寨位列其中!



透过寨墙上的炮眼往外望去,古今相望相守。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

另外,我市此次还有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含韶关市五里亭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南雄市瑶坑村中共广东省委旧址、始兴县沈所红围中共广东省委旧址)以及浈江区的犁市当铺和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乐昌市的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始兴县的红梨渡槽,仁化县的工农革命独立第四团团部旧址等6处遗址遗迹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和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


犁市当铺内当年情景再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连日来,被誉为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

长征纪念地”之一的仁化县

迎来了大批的客人。

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小镇、

石塘红色酒香古镇、

安岗红色村等红色教育基地,

游客们通过聆听介绍、瞻仰革命遗址、

观看图文视频等方式学习党史!


学生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谭慧娴摄


游客在城口红军街接受红色教育。谭慧娴摄


红色

是韶关一张亮丽夺目的名片!

这三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

记得收藏好!


线路一


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恩村古村


中共粤北省委旧址



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位于市区,这里原是韶州师范的一处农场,由于位置偏僻、利于隐蔽,成为广东省委的一处重要办公点。


地址:韶关市五里亭中共粤北省委旧址


北伐战争纪念馆


说起在韶关的红色回忆,北伐战争纪念馆必须走一遭!它是广东首座北伐战争纪念馆,近市区的它,交通非常便利。



馆藏大量北伐战争时期文物实物以及历史图片;馆内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只有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体会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


地址:韶关市五里亭良村公路四横巷4号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纪念馆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重点展示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战斗历程,集中呈现红军各个时期在粤北开展的革命活动。

地址:仁化县城口镇


红军街


除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仁化县城口小镇还有许多红色景点,每一处都让人热血沸腾。



这里见证了许多先烈的英雄事迹,广兴栈、胜一理发店、谭甫仁将军旧居……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辉,印记着红色的历史遗迹。

地址:仁化县城口镇



恩村古村


恩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闻名岭南的仕家古村,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和补给地。



村内富有南岭地区特色,兼容粤北与湘南建筑风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春节来这里走走,感受古村的悠然宁静,寻找春天里最温暖的闲暇时光。

地址:仁化县城口镇恩村


线路二


龙王潭——廊田白马寨——皈塘古村——梅花杨家寨


龙王潭


乐昌龙王潭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来这里,听着长征的故事,途经刻有长征精神的石碑、炮弹的模具……脚下的每一步都显得更加有意义。



这里集林泉飞瀑、湖光山色于一体,青山高耸、绿水悠悠,真是假期的好去处。

地址:乐昌市649乡道与648乡道交汇处附近


廊田白马寨


乐昌首个“无泥砖房村小组”——廊田镇马屋村白马寨村小组,村内房屋白墙红顶,墙绘妙趣横生。


地址:乐昌市廊田镇


皈塘古村



位于乐昌市坪石镇北部的村子,在800多年的历史里,既有人才辈出、商贾云集的兴盛时光,也有艰苦卓绝、光辉显著的红色岁月。



在村子里,抬眼便是青砖、灰瓦、马头墙。大门上的横梁雕龙画凤,窗檐上的图案寓意吉祥,斑驳的墙面映出了岁月沧桑,幽深的巷子承载着皈塘印象…

地址:乐昌市坪石镇皈塘古村



梅花杨家寨


与客家围屋一样,杨家寨巷子星罗棋布,曲折婉转,旁列民宅,逐水而居,石桥横通,怡然幽静的古村画风,构成山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画图。



如今的杨家寨,还保留着舞狮子、香火龙、舞春牛、打醮等民俗活动,当地正组织文博专家、老者,不断挖掘杨家寨的文化内涵,将这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精美的古寨一起发扬光大。

地址: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杨家寨


线路三


龙岗村大礼堂——王屋村——沿河绿道——塔下村


龙岗村大礼堂


曲江区龙岗村大礼堂始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原多用于村民召开代表大会、党员召开会议、开展电影播放和文艺汇演,是龙岗村民在公社时代的政治活动和娱乐场所。



2019年,镇、村多方筹集资金对龙岗村大礼堂进行修葺,对礼堂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进行了真实还原,走进里面可以重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小贴士:从龙岗村委会出发,沿241乡道行约600米到达龙岗王屋村。


王屋村


龙岗村委王屋村位于龙岗村西北面,自创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19年龙岗王屋村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


王屋村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以孝善文化为主线,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乡土文化自信贯通起来。

小贴士:沿健康步道穿过王屋村百香果基地,即到达沿河绿道入口。沿河绿道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请游客提前做好步行准备。


沿河绿道


绿道蜿蜒,穿行于民舍与农田,清风徐来、沁人心脾。绿道沿河段树木林立,坡度平缓,最适合步行和骑行。游人们可以呼吸着清新空气,聆听小鸟与流水共同谱造的和谐乐章,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近距离感受自然之美。


小贴士:沿沿河绿道步行约800米,经安逸居后转入龙岗红色步道,再步行约100米到达龙岗“红色村"。


塔下村


龙岗省级“红色村”位于龙岗村委塔下村小组,分为红色文化展览馆、塔下村革命旧址和红色文化广场三个部分。



其中塔下村革命旧址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经过保护性重建后呈现着龙岗村民协助游击队逃避搜捕的历史场景。

地址:马坝镇龙岗村委会


现在,

各大、中、小学都已放暑假了,

韶关的红色旅游胜地,

你去过几个?

找个周末带上孩子和亲朋好友,

走进那些过往,

是追溯,亦是传承!


本台记者综合报道

部分素材来源:韶关发布

编辑:谭伟

《大明一统志》云南布政司卷的地名学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摘要:《大明一统志》云南布政司卷中,有丰富详实的地名学内容。志中对云南地名沿革的记载,地名命名规律的记载,地名别名、旧名、同名的记载,地名渊源的解释,地名讹变的考证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虽然其对云南地名的记载有一定的错误,但对保存云南地名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云南;地名;明朝;一统志


明朝景泰年间,陈循等奉敕修《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先列两京,次叙十三布政使司,分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城池苑囿、桥梁井泉等三十八门,内容广泛。明英宗复位后,于天顺二年(1458),为不使明代宗有修志之美誉,以其“简繁失宜,去取未当”为由,令李贤等重修,于天顺五年成书。英宗亲自作序,赐名《大明一统志》,共九十卷,体例因袭《大元大一统志》。按天顺时期京师、南京及各布政使司所统之府分卷,均以每府、直隶州、县分别记载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书院、古迹、人物等数十目。万历时期的刻本,又增入嘉靖、隆庆时的有关建置。从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全国十三布政司,其中一百六十府、二百三十四州、一千一百一十六县,到边陲之地的都司卫所及宣慰、招讨、宣抚、安抚等司都详加说明。该志内容丰富,贯通古今,分述全国各地自然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各种情况,兼及邻国。条目井然有序,以彰善为圭臬,净化封建纲常,载述一代典章制度,对于“资政、存史、教化”均有重要作用,并推动了明朝修志事业的发展。但是,书中载述古事,错误较多,如以汉济北王兴居为东汉名宦、以箕子所封之朝鲜为在永平境内等等。

《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六、八十七记云南布政司,本文论述的是其中的地名学。什么是地名,见仁见智。徐兆奎,韩光辉认为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华林甫则说地名是人文地理实体,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王际桐把地名定义为人们对地球和其它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概念的异同,这里不作讨论,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地名所代表的区域是人们经常接触,甚至须臾不离的生活或劳动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地名的使用也随之日益广泛,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在地名的使用过程中,地名本身又不断地发生演变。这种演变既包括地名空间位置的变动,又包括地名含义、语词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地名更易等。因而地名研究也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明一统志》云南地名记载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名数量多、范围广。两卷共出现各类地名一千二百多个(不包括重复的),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而详实的地名资料。范围涵盖了明代云南府等14个府,曲靖等7个军民府,木邦等6个军民宣慰使司,北胜等5个州,者乐甸等4个长官司,澜沧卫等3个军民指挥使司,南甸等3个宣抚司。涉及到今云南省各市县,甚至今天已不属于中国的地区都有记载。二是地名类型多。云南地名因其地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而形成了多类型的地名。就自然地理实体来说,有山地名、水体名等类别。而境内众多的岩溶地貌孕育出诸多岩洞,同时又有温泉、热水塘一类较为特殊的地名,这两类地名生动地表现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人文地名上,有行政区划地名、聚落地名、军事地名、宗教祠祀地名等,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语地名。三是云南拥有众多的民族语地名。现在56个民族的说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官方划定的。在《大明一统志》中,描述少数民族的字有蛮、夷、诏、赕、爨等。从设置的众多特殊政区也可看出,民族在云南的重要地位。虽然近现代以来,有些学者如顾颉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但多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在地名上,民族地区自然是使用民族语地名方便。

本文基于对以上三个特点的分析,对云南地名命名原则的归纳与总结运用,地名渊源解释,地名沿革、通专名、别名旧称记载等方面做梳理分析。并初步总结《大明一统志》对云南地名学的贡献,以及里面出现的一些错误。


一、地名命名规律的记载

随着历代地名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汉唐时代的学者们逐渐总结出许多地名命名的原则,大大丰富了中国地名学的思想宝库。地名都有其来源,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是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地名命名的方法很多,有以方位、山水、地形、天文、气象、动植物形象、物产、矿石、颜色等自然因素命名,也有以人物、部族、神话传说、美愿等人文因素来命名。以下将《大明一统志》云南地名命名规律归纳为:

第一,因形命名。在地名命名规律中,因形命名是地名命名最为原始的命名方式,即地理实体形似某物而取为专名,后冠以通名形成完整象形地名。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孕育出多样的因形地名。因形似动物、植物命名,如:杨林县,县东门有石状如羊,因名羊林,至元中改为杨林县;蛇山,山小而奇形如盘蛇;卧牛山,在邓川州东北,以形似名;因形似人体器官,如石鼻山,山有石状如人鼻;因形似生活用品的,如九鼎钟山,峰峦有九,状若钟;书案山,形如几案;还有许多此类地名,不一一列举。

第二,因山为名。作为地名通名的“山”,最早见于甲骨文中。以山为名的具体实例,先秦时可能早已有之。不过,见于文献记载有关以山为名的论述,则是汉代及其以后的事了。南朝宋人盛弘之、山谦之和十六国北凉学者驷,最终明确归纳为“因山为名”或“以山为名”四字原则。到了唐、宋时代,“因山为名”原则业已得到巩固和普及。《大明一统志》中也有诸多“因山为名”的例子:金马关,因在金马山下;碧鸡关,在碧鸡山北麓;石鼓山,旧石鼓县以此山为名;龙华寺,在龙华山;石宝寺,在石宝山;卧狮寺,在卧狮山等等。

第三,以水为名。虽然这个地名命名原则在唐朝开始已得到完善和普遍使用,但《大明一统志》对此记载相比“以山为名”要少得多。例:玉泉山,山下有二泉出焉,一温一凉,号为玉泉,故名;潞江关,在潞江东岸;大盈桥,跨大盈江等。

第四,因历史事件命名。嵩盟州,因筑台与蛮盟故名;晋宁,晋隆安时置晋宁州,唐武德初,以其历史而置晋宁县;石屏州,宋时,阿僰蛮夺据之,开地得石坪,方五里聚为居邑,因名石坪邑,本朝改为石屏州;顺宁府,宋以前不通中国,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初,置。

第五,以传说为名。在古代中国,仙怪传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此类地名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多姿多彩。白鹤山,传有鹤巢其上故名;凤羽山,相传蒙氏细奴逻兴时,有凤翔于此,故名;黑龙潭,其深莫测,相传有龙潜焉;大棋山,传有仙弈棋于此;九龙山,传说一妇触沉木有感生九子,九子化为龙。

第六,因地理位置为名。以所处地理位置命名的地名通常为衍生地名,即采用周围固有地名之专名,加以通名而成新地名,或直接引用完整地名再加通名而成一地名。如:碧鸡关因在碧鸡山之北而名。当然,也有非衍生的地理位置地名,如夹浦山,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之。不论是否为衍生地理位置地名,此类地名都具有通过一地名即能牵引出其它相关地名的特性。通常衍生地名以人文实体地名为主,而原始地名则以自然实体地名为主,同样,非衍生地理位置地名也更多地以自然实体为参照物。即使地理位置地名发生演变或消亡,参照物地名的相对稳定性为考证前者提供可能。

第七,因方位而名。方位命名作为我国地名命名的大类,在《大明一统志》中多有反映。如北岭,在府城北;临西县,以其地西临吐蕃境。有众多类似方位地名的泛指名称存在,在整理方位地名时,应注意区分。文本中出现最多的为东山、西山,东河、西河,在某些地方为方位地名,而在某些记载中则仅表示山体河流的地理方位,非为该山体河流的特定名称。曲靖东山,因山环曲靖之东而名,则是明确的方位地名,而东河仅表示河流方位。

第八,以物产命名。《大明一统志》有“土产”一目,记各地物产,因物产而名的地名也有记载,尤以河流突出。如:杉木江,江岸多产杉木;金沙江,江出沙金,故名。

第九,因姓氏为名。由于《大明一统志》不记县级以下政区地名,因此云南众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由其是以军事移民卫所屯田长官之姓氏命名的地名,罕有记载。但我们还是能看到以这一原则的应用:白马寨,白马氏之裔居此;陈海,有姓陈者居此,一夕沉为海,故名。

此外,《大明一统志》中还有因部落为名,如:马龙山,马龙蛮酋结寨其上,号马龙部叫;因颜色而名,如:赤石山,山石清赤;因气味为名,如:香水泉,春时则香等等。总之,《大明一统志》中云南地名的命名方式,丰富多彩。


二、地名渊源解释及沿革地名的记

地名渊源解释是我国传统地名学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作为全国性的地理总志,都会涉及到地名渊源解释。但是,官方政府层面的全国总志,更多的是记载政区的建制沿革,从而有丰富的沿革地名记载。

第一,地名渊源解释。如:益州,汉名益之为言隘也,言其地险隘,亦曰疆壤益大,故曰益;姚州,唐麟德初,置姚州都督府,以其民多姓姚,故名;废不韦县,汉武帝置,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居之,以嘉为不韦后,因名。

第二,地名沿革的记载。《大明一统志》对其记载的云南所有政区都有地名沿革记载。云南布政司,各府州、军民府、军民宣慰使司、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宣抚司等都有“建制沿革”一目,其历朝政区地名一览无余。如:临安府,禹贡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句町国,汉置句町县,属群痢郡。蜀汉属兴古郡。晋,二郡俱属宁州。唐为羁縻牁州地,属黔州都督府。天宝末,南诏蒙氏于此置通海郡都督府。宋时,大理段氏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后复为通海郡。其后,蛮酋相互侵夺,或属善阐,或属阿僰。元宪宗时,内附,置阿僰部万户。至元初,改置南路,寻改临安路,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本朝洪武中,改为临安府。县级政区也有地名沿革记载,如:南宁县,附郭。本汉益州味县地。唐初于此置南宁州。元初,置千户所隶磨弥部万户。至元中,升南宁州,后改为南宁县。


三、考讹变地名与罗列地名别名、旧名、同名

地名在传承中,难免出现变异或消亡现象,尤其是汉夷之间,语言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讹误。传承讹误会使得某些文献记载失去其真实性,所以考证讹变地名能帮助我们认识地名的原貌。如:蒙自县,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南甸县,旧名夷陬龙,又名灢甸,讹曰南甸,元至元间置南甸县;施甸长官司,元至元间置石甸长官司,后讹为施甸;哀牢山,本名安乐,夷语讹为哀牢,又名玉泉山。

在地名的发展变化中,一地多名的情况逐渐增多,地名别称、旧称也逐渐增多。一般来说,别、旧名代表了特定时期地域文化特性,对别、旧名的记载便于读者理解地名含义,同时保留了地名文化,为传承历史文化提供载体。如:弘圣寺,又名一塔寺;涌拔山,状如玉笋,又名玉笋山;元谋县,旧名华竹,又名环州;礼社江,一名元江等等。

地名有一地多名现象,也有一名多地现象,地名同名现象广泛存在。如昆明有金马山,在巨津州东北有同名金马山;鹤庆石宝山,《大明一统志》称为峰顶山,因剑川亦有山名石宝。诸如之类,不再列举。


四、云南地名分类

现代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如山名、水名等;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如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根据现代地名分类,按对应地理实体性质现将《大明一统志》云南地名分为以下几类:

(一)行政区划地名

明代云南各级行政区划名称,包括布政司、府、州、军民府、军民宣慰使司、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宣抚司、县、卫、所等,从“建制沿革”中归纳。

(二)交通地名

“关梁”中多有提及,包括关、铺、渡、桥、亭等。

(三)经济地名

包括各类集贸市场,以及盐井、矿产地名,多见于“土产”目。

(四)宗教及祭祀地名

有“祠庙”目,包括寺、庙、庵、塔等宗教实体地名及庙、阁等祭祀地名。

(五)水体名

有江、河、川、溪、水、湖、海、塘、堰、泉等水体名称。

(六)山地名

包括山、峰、岭、坡、台、崖、岩、石等山体地名,以上均从“山川”一目中总结。

(七)军事地名

透过“公署”一目总结,卫、所、屯、哨、堡、关卡等地名。

(八)历史古迹地名

以“古迹”一目为多,主要是历史上的废旧城池。


五、《大明一统志》记载云南地名中的一些错误

前文即已提到,《大明一统志》错误较多,在云南地名上同样如此。早在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里就已经指出记载中的一些错误。徐霞客在游滇过程中,发现《大明一统志》存在谬误,通过其自身地理考察实际所见情况对此进行了修订。徐霞客对志书的质疑从未间断,其在考察曲靖白石江上游时,感叹于史记与现实的差异,曾发出“征事考实,书之不足尽信如此!”的感叹。《滇游日记·二》中记《大明一统志》注广西府广福寺与吉双乡的相对位置,由此产生郡无附郭的疑问。对剑川县老君山的考订更是说明《大明一统志》错谬之多,徐霞客认为老君山即罗均山之讹,而关于西番的记载则是志书记载的错误。在考察金沙江源流时,对志书所载的金沙江源及大车江、青石山等的相对位置均有质疑之处,并对麓川江、龙川江及金沙江间的关系进行了考订,认为三者为同一江不同流段的地名。


六、结语

云南是多民族省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表现在地名上即为民族语地名的多样。《大明一统志》对民族语地名的记载也比较丰富。如:纳羅山,山多虎豹,土人呼豹为纳,虎为羅;镇康州,蛮名石赕;钮兀,蛮名也兀等等。民族语地名在传承过程中,容易因音译、意译而产生误差。因此,如果不熟练掌握民族语言是难以进行民族语地名辨析的。鄙人才疏学浅,对名族语地名认识十分不足,本文对此便不作分析。

《大明一统志》虽然存在错误,但不能抹杀其对云南地名学的贡献。志中沿革地名的记载,详细记述了地名的变化。通过云南古今地名的对照,我们才能看出地名发生的改变,才能知道某些地名已经不存在,其所指的地理实体消亡或者易名。对地名命名规律的记载,让我们得知云南人民对地名的运用。对地名渊源的解释,让我们知道云南一些地名的由来。考证地名讹变,记载别名、旧名、同名,让我们知晓地名的发展演变。我们必须肯定《大明一统志》对保存云南地名文化做出了贡献。

作者:陈庆江 蒋乾

来源:《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

选稿:耿 曈

编辑:宋柄燃

校对:耿 曈

审订:王玉凤

责编:黎淑琪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