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14: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少年作文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的作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点亮思维的火花——谈谈少年作文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的智慧我们都懂,但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写作灵感,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读书笔记就是那座关键的桥梁。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我们——少年们来说,写好读书笔记,不仅能加深对书籍的理解,更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少年作文的读书笔记,究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精心选择,有所侧重"
一本书可能很长,内容也很丰富。写读书笔记时,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内容都记下来。关键在于"有所选择"。要问自己: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是精彩绝伦的情节?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是书中人物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选择你最感兴趣、或者你认为最有价值、最能启发你的部分进行记录。可以是书中让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它们或许优美,或许充满力量;可以是让你产生共鸣的"段落或章节",它可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可以是书中让你"产生了疑问或思考"的地方,记录下你的困惑,正是思考的开始。找到重点,才能让笔记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
_ | _ | _ | _ |
彼端殷切,显于笔端 没有小伙伴同窗共勉 线上学习的时光仿佛开了0.5倍速 而笔尖的力量却更加坚定 写下的内容满满当当 快来和小编一起欣赏大家的笔记合集吧 | |||
_ | _ |
南京林业大学
面对网络直播授课
勤写勤记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贴近纸张,轻轻闻嗅
我们所写下的
正是努力的青春
正是隽永的清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电子笔记
就是炫酷!
一笔一画,都是时光
扬州大学
停课不停学
在家上网课的日子里
YZUers也丝毫不懈怠
甚至拿出平常几倍的精力来学习
不知这里有你心仪的类型吗?
电子笔记,也不能偷懒!
知识点配上手绘图
简直灵魂画手!
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
公式记不得,就来练练字吧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疫情期间
老师们成了最卖力的“主播”
学生们摇身变成了铁杆粉丝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话不多说
快来看看扬工人晒的网课笔记
感觉中文课程已经很艰难了,更别说···
三江学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工整的文字,个性化的注脚
让你的优秀,有“记”可循
快来看看不同学院笔记的差异吧
学设计,没点真材实料怎么行
文字的力量
只可意会~
→
景观设计
我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
电子教材,努力也没有偷工减料哦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接下来的日子也要一起加油哦~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2021年度“新时代好少年”简要事迹
张子夏男,汉族,2010年7月出生,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六年级学生。设计的作品“分小萌”入选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在学校建立“分小萌”基地,策划发起“分小萌在行动,伸伸手,我们一起做分类”活动,带动同学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在班级设置可回收物收集箱、环保日志,与同学们一起组建“创意环保产品”群,将生活垃圾设计成精美工艺品,用卖废品得到的钱“云认养”树木。经常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通过知识宣讲、科普展示、发放环保袋等方式传播环保理念,为绿化美化首都贡献力量。疫情期间,积极参与楼道清扫、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创作《废弃口罩分类歌》,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被评为首都新时代好少年。
任益萱男,汉族,2008年11月出生,天津市鉴开中学七年级学生。擅长朗诵主持,曾担任丽泽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站长,创办“小任说事儿”栏目,宣讲党史故事、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疫情期间,专门录制“正确戴口罩、摘口罩方法”“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消毒”等疫情防控知识视频。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东东丽丽传递正能量”宣传片中扮演“东东”角色,录制多期文明礼仪宣传视频。2020年7月,作为天津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天津新时代好少年。
邸嘉萱女,汉族,2010年11月出生,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用演讲、书画、朗诵、歌唱等形式歌颂党歌颂祖国。2019年,成为一名小小先锋宣讲员,认真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好身边好人、草根模范的故事,经常到社区讲、到广场讲、到街头讲,传递新风正气。演讲作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雪山小太阳》等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视频”客户端推出。疫情期间,协助老师利用“空中课堂”领读课文,帮助小区物业做好人员登记、提醒过往行人配戴口罩等,撰写抗疫作文《不平凡的假期》。被评为河北新时代好少年、河北省三好学生。
时晨阳女,汉族,2006年12月出生,山西省孝义市第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热爱足球,小学二年级时加入学校足球队,多年来不管酷暑严寒,每天坚持训练。因为长期在绿茵场上苦练,皮肤变得黝黑,同学们亲切地叫她“黑妹儿”。意志顽强,赛场上勇于拼搏,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校园足球国家队小学女子乙组,并被评为“小学女子组校园足球未来之星”,曾作为小旗手参加法国女足世界杯首场比赛入场活动,梦想将来能够参加世界杯为国争光。被评为新时代山西好少年。
闫雪晶女,达斡尔族,2007年4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担任班长,积极配合老师参与班级事务,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热爱书法、跑步、游泳、主持等,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并取得好成绩。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写春联送福字,做“爱心超市”义务售货员、市规划馆义务讲解员等,用一颗爱心温暖他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
杨羽歌女,汉族,2009年9月出生,辽宁省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多次在省市书法、绘画、朗诵等比赛中取得佳绩,在省教学展演中饰演环保音乐剧《家园》主角,并进行公益演出。疫情期间创作抗疫歌曲《看见爱》,撰写《致敬最美逆行者》《写给医护人员的一封信》等文章助力抗疫。策划开展“年俗文化进万家”“小小图书管理员”等公益活动,连续4年为盲校学生录制音频故事,定期走进孤儿学校、山村学校结对帮扶,奉献爱心。被评为辽宁省新时代好少年。
吕妙言女,汉族,2008年9月出生,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组织同学们开展社区垃圾分类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长春市少代会上提出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提案。热爱写作,利用业余时间各处走访,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变化,撰写《美丽的家乡》《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巨变在身边》等文章,被省市媒体刊载。疫情期间,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采访身边抗疫工作者,赞美抗疫工作中无私奉献的人们。被评为新时代吉林好少年标兵。
陈子昂男,汉族,2004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与同学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进步,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热心班级事务,努力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主持年级网上主题班会,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表达对抗疫勇士的崇敬之情。被评为新时代龙江好少年。
盛晓涵男,汉族,2005年2月出生,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热爱学习,课外涉猎各类科学知识,特别是对医学知识充满兴趣,认真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经常与同学分享探讨。2020年10月,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就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发现老人疑似心脏骤停,于是一边请旁人拨打120,一边实施心肺复苏,帮助老人获得自主呼吸,为抢救工作赢得时间。他挺身而出“教科书式”施救的事迹,被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平日里,他乐于助人、热心帮助同学,捐助家境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起成立“黄浦区红十字BOYS”,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益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急救、学会急救。被评为2021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好学生。
郝茜米女,汉族,2007年10月出生,江苏省涟水县陈师中学八年级学生。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小组成员,她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科技书籍,主动钻研发明创造,是大家公认的“小小发明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设计制作“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鱼池”模型,获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物联网创新赛一等奖。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参与“刘洪河水系野生小杂鱼保护”研究并提出保护建议,在江苏省红领巾“创未来”科学建议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被评为新时代江苏好少年。
肖立沣男,汉族,2009年1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初一学生。生于南湖畔,从小耳濡目染,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主动加入“红船小讲解”志愿者,参与“红领巾重走一大路”“红船少年在行动”等活动,努力为更多人讲好红色故事。兴趣广泛,热爱书法、游泳、滑雪、吉他、编程等,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比赛并取得佳绩。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细心观察并设计了“带刺花枝修剪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被评为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
詹柯怡女,汉族,2012年3月出生,安徽省金寨县第二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她是开国将军詹大南的后代,从小受红色家风熏陶,喜欢阅读红色经典,经常到金寨红军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很小就能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故事。积极参与学校红色课堂,担任义务“小讲师”,向同学们讲述金寨红色传奇。利用节假日到光荣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到红色景点当义务导游,为游客讲述革命故事。积极参加红色经典故事宣讲活动,在安徽电视台《七彩路》节目专题介绍“金寨红”,被选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花儿向阳童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少儿晚会节目组。被评为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
马宬恺男,汉族,2005年11月出生,福建省上杭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从9岁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创办“快乐星期天”陪伴成长亲子公益组织,组织劳动实践和慈善扶贫等主题亲子活动,帮助家长和孩子在劳动实践中收获快乐、不断成长。7年来,他始终坚持“把艰苦的劳动办得有趣味,把有趣味的劳动办得有意义”理念,不断总结经验,希望推广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快乐劳动模式。发起实施“馒头计划”,号召10个家庭帮助一个贫困孩子,先后帮助4位贫困学生。设计上杭“福禄银币”,获外观设计专利。被评为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
付哲豪男,汉族,2005年6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学生。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班长,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连续7年参加义务写春联活动,每年寒暑假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2014年开始,每逢节假日都到抗日老战士贺奶奶家,陪老人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老人带去欢乐,直至贺奶奶离世。疫情期间,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测体温、发传单,为社区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送蔬菜和生活必需品。被评为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
梁润畅女,汉族,2008年4月出生,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九年级学生。2015年起,利用节假日与重大纪念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经常一去一整天,直到最后一波游客参观结束。截至目前,义务讲解服务游客6万多人次。2019年参加山东省“红动齐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荣获总决赛小小红色讲解员组第一名。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看望孤儿院的小朋友,为敬老院爷爷奶奶送去慰问品,积极参加团县委“希望小屋”关爱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
郑坤健男,汉族,2005年8月出生,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勤奋好学、喜爱诗词,从小背诵和积累了大量优秀诗词。2020年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中学生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以良好的表现蝉联四期擂主并获总决赛季军。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兴趣广泛,在体育、音乐、朗诵等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
王凌云女,汉族,2007年4月出生,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民族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父亲独臂,母亲患有癫痫病和智力障碍,爷爷奶奶年岁已高,靠父亲在外打工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她自立自强、乐观自信,从小就很懂事,不但主动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还照料患病的妈妈和年幼的妹妹。尽管生活艰辛,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始终乐观向上,坚信前方有路。她最大的希望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医生,把妈妈的病彻底治好。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陈羽析女,汉族,2010年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第八次全国少代会上,提出《城乡携手共建红色教育网络》的提案。暑假期间规划“追随伟人足迹”红色研学线路,撰写文章《与红色同行朝梦想出发》,在“学习强国”平台首页推送。作为少先队大队长,依托湖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带领队员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巧手绘制地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获得师生家长一致好评。经常带领同学们到社区看望老党员,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蛋糕,到雷锋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红色宣讲,用红色故事感染带动身边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湖南好少年。
杭翌帆男,汉族,2010年3月出生,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担任广州市少先队理事会理事、学校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委员。在编程和机器人设计方面能力突出,多次带领团队在全国和省市级科技比赛中获得佳绩。为动画片《百变校巴》配音,用报酬设立“雅逊公益——翌帆奖学金”,架起汉藏青少年心连心公益桥梁,资助近百位家庭困难学生。带领“南山中队”携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工农街小学共同开展“手拉手读红书”活动。被评为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
石唯颂女,汉族,2007年10月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三年级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喜爱戏曲艺术,9岁开始学习邕剧,多年来坚持刻苦练功,在全国大赛中斩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兴趣广泛,在舞蹈、游泳、绘画、钢琴、朗诵等方面表现突出。7岁加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利用节假日为中外游客义务讲解上千场。经常和同学们一起为农村学生和社区孤寡老人送戏曲演出、送生活用品,奉献爱心。被评为广西新时代好少年。
王安泰男,汉族,2004年9月出生,海南省农业学校19烹饪大专海职班学生。从小对餐饮行业有着浓厚兴趣,考入海南省农业学校后,进行系统的烹饪专业学习。先是学习雕刻后转入面点,虽然进入面点组时间晚,但他肯学、肯拼、肯下苦工,每天课后都要给自己增加练习任务,中午累了就在凳子上休息,下午课后继续练习,周末也是如此。因为学习勤奋,面点技艺进步飞速,获学校“包子王”比赛一等奖、海南省烹饪技能大赛面点项目三等奖。“弘扬工匠精神,争做行业小能手”是他的目标,他对梦想的执着与坚持也影响带动了身边人。被评为新时代海南好少年。
周茂姣女,汉族,2006年1月出生,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广泛阅读红色书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重庆市红岩精神志愿宣讲员、“小萝卜头进校园”小小讲解员。她走进农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机关单位,声情并茂地讲述江姐、王朴、小萝卜头等烈士的革命故事,累计参与宣讲110余场次,反响良好。带动身边同学加入红色宣讲员队伍,目前王朴中学红岩精神“小小讲解员”队伍已达50余人。被评为新时代重庆好少年。
石昊文男,汉族,2009年11月出生,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刻苦、热爱集体,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是老师的“小帮手”,班级的“领头雁”。兴趣广泛,喜爱演讲、书法、歌唱、二胡、钢琴、航模等。热爱川剧艺术,刻苦练功,唱、念、做、打表现突出,连续三届获得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一等奖,演唱的《空城计》入选《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唱演唱范例》。热心公益,节假日在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向中外游客免费表演川剧,经常到贫困山区进行公益演出。疫情期间,参与录制四川抗疫公益短片《草》,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播出。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杨雨蝶女,汉族,2005年9月出生,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热爱集体、品学兼优,学习上与同学互帮互助,主动帮助老师分担班级事务。通过爱心义卖筹款购买玩具和学习用品,捐赠给福利院的残疾儿童,经常与同学一起到养老院看望老人。疫情期间,协助社区服务人员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经常参加朗诵、征文、歌唱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同学开展“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技调查体验活动,普及环保知识。被评为贵州省新时代好少年。
浦赛女,布朗族,2004年2月出生,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勤奋好学、热爱集体,曾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班长。组织能力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多才多艺,在演讲、主持、钢琴、游泳等方面表现突出,是同学眼中的“全能”选手。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中获演讲三等奖。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云南好少年。
布群男,藏族,2005年8月出生,重庆西藏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积极上进,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作为校科技社团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参加“暑假优秀学生返藏宣讲”活动,感恩党和国家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立志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建设家乡。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
王天娇女,汉族,2009年4月出生,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寺沟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从小生活在革命老区照金,常听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的红色故事,将红色种子深埋心底。2018年“六一”前夕,执笔代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全体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学习革命历史的体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认真学习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小小年纪已经是铜川市“红”孩儿宣讲团主要成员、照金纪念馆小小讲解员、学校红色故事社团主讲员,义务为8万多名游客讲解照金革命史。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国优秀学生干部、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
颜智禾女,汉族,2006年2月出生,甘肃省敦煌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从小热爱敦煌文化,阅读大量有关敦煌文化的书籍,2017年经过选拔成为敦煌研究院一名志愿者讲解员。暑假每天早晨六点多起床,便匆匆赶往莫高窟,开始一天的讲解工作。立志做敦煌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被评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
更求拉毛女,藏族,2010年2月出生,青海省称多县珍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五年级学生。生活在三江源核心保护区,受草根环保志愿者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懂得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多年来,只要有时间,就跟随父亲去草原、河床、国道沿线等地清理垃圾,受条件所限只能手捡、肩扛,将一袋袋垃圾运出草原。经常给同学们讲环保故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带领小伙伴成立小小环保志愿团,共同守护高原净土。被评为新时代青海好少年。
陈宇阳女,汉族,2008年1月出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九年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带头服务学校、服务同学,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小雷锋”。从小跟着父母一起做公益,担任暖阳爱心志愿服务团小团长,积极策划、组织开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爱心助残、关怀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3000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1万小时,所在团队被授予“银川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被评为宁夏新时代好少年。
尤丽图孜·伊里亚女,维吾尔族,2008年3月出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十六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主动帮助同学辅导功课,分享读书笔记和学习方法。兴趣广泛,喜欢绘画、舞蹈、快板、朗诵,油画作品《我的家乡》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金奖。长期关心帮助独居老奶奶,帮忙打扫卫生、陪伴聊天,教会老奶奶使用智能手机。喜爱京剧,带领同学们一起学唱京剧,传承弘扬京剧艺术。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姚方媛女,汉族,2005年7月出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擅长钢琴、游泳、长跑、漫画、写作等。经历了开颅手术、腿部骨折,依然勇敢坚强、积极阳光,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刻苦学习。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利用假期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为孩子们带去欢笑,被孩子们称为“天使姐姐”。被评为兵团新时代好少年。
来源:新华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