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画年画的计划》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9 17:57

3招搞定《画年画的计划》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画年画计划作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的作文:
"精心规划,绘就精彩——撰写画年画计划作文的注意事项"
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节日的喜庆、吉祥的寓意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绘制年画不仅是一项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旅程。当我们需要撰写一份关于画年画的计划作文时,如何才能让计划清晰、可行,并展现我们对年画的热爱与理解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明确目标与主题,确立画作的“灵魂”"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问自己:我想画一幅什么样的年画?这幅年画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或寓意?是祈求丰收、祝福平安、还是展现热闹的节日气氛?明确的目标是计划的核心。例如,是选择传统的“福禄寿喜”题材,还是创作一幅反映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新年画?主题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内容选择、构图设计和色彩运用。一篇好的计划作文,必须首先清晰地阐述你的创作意图和画作的主题。
"二、 深入研究,汲取“养分”"
计划作文不是空想,它的可行性建立在充分了解年画的基础之上。你需要:
1. "了解年画历史与种类:" 简单梳理年画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地域(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等)

关于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关于举办

“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

——我们的小康生活

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充分抒发内心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激励人们振奋精气神、共创新生活,定于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征集展示活动”)。

一、活动主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广泛发动民间文艺家、非遗传承人、新文艺群体,群众文化工作者、业余美术爱好者,以及艺术院校师生、专业画家、设计师、插画家等专业美术工作者,创作征集展示一批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描绘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图景、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成果、反映城乡融合发展新面貌、倡树文明健康新风尚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包括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创意设计作品等。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一局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承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实施单位:中国文化馆协会 中国手艺网

三、活动安排

(一)作品创作征集遴选

2021年7月至9月,采取广泛征集和重点征集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动各地开展主题创作。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面向全国广泛征集群众文艺创作作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面向美术院校、农民画乡、传统年画非物质遗产项目所在地开展定向特邀征集。根据群众欢迎程度、艺术水准、专家意见,遴选出一批优秀作品。

(二)线上线下展览展示

1.在京举办主题展览。2022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作品展暨“赏年画 过大年”春节群众文化活动,计划展示200余幅优秀作品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春节群众文化活动。

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中展示。2022年春节期间,组织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中展示优秀年画作品。

3.举办巡展联展。2022年春节期间,在传统年画产地和主要流传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地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巡展、联展活动,同时举办公益讲座、互动体验工坊、文创交流展示、美育进校园等文化活动。

4.举办“云上年画展”。在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中国手艺网等设置线上互动展示专题,通过“赏年画”“讲年画”“绘年画”“寻年画”“乐年画”等栏目,结合丰富的互动活动展示优秀作品。

(三)开展文化惠民服务

征集展示活动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国“村晚”联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结合,进一步扩大惠民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

1.依托各级文化馆(站),组织基层群众在党史教育基地、革命遗迹遗址和纪念场馆、红色旅游景区、城市地标建筑等地开展写生创作活动。

2.组织各地画乡、传统年画创作基地参加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在国家公共文化云“赶大集”平台免费开通店铺,通过全国“汇文采”平台进行展示推荐。

3.遴选优秀作品设计年画、年历等惠民产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文化馆(站)向群众免费赠送,丰富节日文化内涵。

4.编辑出版《2022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作品集》。

5.鼓励年画创作者与文创企业、知名设计师、文创发展基金合作,探索年画与科技、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及产业发展新路径。支持将优秀作品设计制作表情包、短视频、宣传片等电子衍生品,用于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活动成果推广。

(四)加强宣传推广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新媒体台广泛开展宣传报道。在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商业网站展示优秀作品。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通过各级“云平台”、“智慧文旅平台”、公众号、网站等做好宣传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把关,导向正确。各地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环节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定有效管理机制,规范线上线下活动有序开展。强化内容审核,申报作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讴歌新时代,反映社会发展新面貌,展现人民新生活。

(二)传承精髓,打造精品。征集作品以现实题材为主,要在继承传统民间美术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和群众美好幸福生活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高超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

(三)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本着为基层减负的原则,尊重各地自主选择,不强制摊派。征集原作采用申报和授权方式,保障作者合法权益,做好著作权保护等工作。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2021年7月2日

来源:文旅之声

新年画创作题材有何讲究?它如何取代了民间旧年画?一文读懂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过年的“标配”,即使再贫困的家庭,春节前也要大扫除,挂上崭新的年画,以装饰环境、祈福纳祥。

资料图 摄影:京报集团记者 方非

1949年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出“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很快就要到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将是新生共和国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

过去,民间年画除表现平安、多子、长寿等吉祥题材外,很多都带有封建、荒诞、迷信的内容。抗战时期,在延安和晋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反映火热革命生活的新年画,过年前夕,村公所工作人员敲锣打鼓,把新年画送到军烈属家中,军烈属将其视作很高的礼遇。这些新年画“及时反映了群众的生活,指导了他们的斗争,教育和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年画”是在民间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作新年画,只有继承好民间年画的传统,才不会与百姓的要求相脱节;改造民间年画,只有符合新年画的发展方向,才不会与人民的生活相脱节。两者互有关联,不可分割。

当年风靡一时的秧歌剧《挑年画》中有个桥段,孙子对爷爷唱道:“我要上年画整一张,上面画个贼老蒋……”爷爷选中的是女画家冯真的作品《娃娃戏》。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在谈及新年画创作时,特别提到了这幅作品,说“它具备着‘五子登科’等以儿童为题材的那种逗人喜爱的旧年画的特点,但到底又不是‘五子登科’这类旧格式的套用。它也讲究构图上的装饰趣味,但比那些旧年画更活泼,更有生活气息。巧妙地把严肃的内容和儿童游戏相结合,这结合无损于它的浓烈的生活气息”。

2019年春笔者采访冯真时,她说《娃娃戏》是自己创作的第一幅木版水印年画。1948年6月冯真在华北联合大学读书时,老师要求学生深入民间学习画年画,但要改造传统年画中升官发财、多子多孙的主题,加入革命内容,从而表现时代最强音,同时还要保留故事性,让农民能够看懂。那时候,“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就是时代最强音,冯真便以杨柳青年画《五子爱莲》为参考,又根据自己参加土改时与儿童团员相处时的经历,创作了这幅作品。《娃娃戏》印出后,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尽管新年画在解放区发展很快,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年画在全国发售范围之广,远非新年画所能比拟。据此,文化部“指示”要求,1950年的新年画要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共同纲领,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和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特别要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健康形象。

各地美术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投入到新年画的创作工作中。东北画报社除动员、组织本社美术工作者创作外,还广泛征求外稿,并将画稿拿到工厂、农村征询基层意见,反复修改。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了提高民间年画从业者对新社会的认识,召开年画创作会议,拟定新年画的创作内容和表现方式,分配创作任务。完成初稿后,文管会又召开观摩会集体研究修改,待全部确定方才上色付印。在北京,有十多位国画家参加了新年画创作,他们运用国画技巧特长,描绘人民新生活的图景。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还筹划了新年画展览,广泛收集观众意见,召开座谈会,探讨新年画的内容和形式。

经过三个月的集中创作,截至1950年2月,文化部艺术局共收到一百八十种年画,其中反映解放战争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五十一种、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六十八种、军民关系的十九种、学习文化和提倡卫生的十五种、新社会建设的七种、人民民主生活的六种、中苏友好的三种,其余则是反映劳动人民愉快的新生活和生活远景。在形式上,新年画多采用百姓喜爱的大小方画、中堂、条屏等,也有适合群众欣赏的民间年画的四扇屏、农历图、月份牌及故事幅等。

1950年2月17日,为宣传新年画艺术,“一九五○年全国年画展览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开幕,参展作品共二百九十九幅,展览持续七天,观众达两万多人。

为鼓励新年画创作,文化部在全国年画展览会后又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创作奖金,并出版《一九五○年新年画选集》。冯真的丈夫、著名画家李琦创作的年画《农民与拖拉机》荣获首届全国年画评奖甲等奖第一名,冯真创作的年画《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荣获乙等奖第三名。冯真回忆:“当时我们刚进城,到工厂体验生活,我就想画工厂、画工人。那时经常有群英会,我考虑可以从侧面来表现群英会,就创作了这幅反映英雄与普通工友之间亲密关系的作品。”1951年,李琦计划创作毛主席到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见的年画,但因旧病复发无法正常工作,冯真便中断自己的创作,帮助李琦完成年画《伟大的会见》,《伟大的会见》荣获1951年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次年,两人再度合作,创作了毛主席会见各族人民代表的《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团结》荣获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

据统计,1950年,全国共有二十六个地区出版新年画,创作种数四百余种,全国发行总数七百余万份。1951年,全国共有三十一个地区出版新年画,创作种数五百八十余种,全国发行总数一千五百余万份。

1951年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出版总署再次做出“关于加强年画工作的指示”,充分肯定两年来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新年画在教育群众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针对新年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指导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文教、出版行政机关及各地美术团体在布置年画工作时,注意加强年画创作的领导与计划性;充分利用与发挥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团结民间年画艺人并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和业务的学习;调整年画出版业的出版计划,克服年画出版工作中的某些混乱现象;改进年画的发行方法,使新年画能够深入到广大农村。

经过年画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新年画逐渐取代了民间旧年画,许多农民自发将原来屋内所供财神、灶神像撕下,换上了新年画。

(原标题:挂上“新年画”)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刘守华

流程编辑:L01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