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18: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心得体会作文,要写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核心是什么?" 你最想通过这篇作文表达的对环境保护的什么认识、感受或决心?是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是体会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还是分享一次具体的环保实践带来的感悟?确定一个清晰、集中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避免发散:" 不要试图涵盖所有环保问题,选择一两个你最有感触的点深入展开。
2. "结合个人体验与感受 (Integrat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心得体会”的关键:" 这类作文强调“心”和“得”。要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谈理论或罗列事实。 "具体事例:" 回忆你亲身经历过的与环保相关的事情。比如,你看到过的污染现象、参与过的环保活动(植树、垃圾分类、宣传等)、阅读过的相关书籍或新闻、对某个环保人士或事件的看法等。这些具体事例是支撑你观点、让文章生动有力的最好材料。 "真情实感:" 写下这些经历带给你的思考、触动、担忧、喜悦或责任感。是“我”的体会,而不是“他”的经历。
3. "深入思考与分析 (Deep Thinking and Analysis):" "
每每看到那些耸动的标题,诸如“你吹空调的时候,北极熊正在死亡……”、“北极最后一片冰区开始融化”、“全球变暖导致干旱 800年破坏力最强的干旱将重演”,总能让人在看的瞬间不寒而栗。然而回到现实,我们可能连松树和柏树、枫叶和桑叶也分不清楚,爆文背后,又有多少人开始践行环保?
2018年10月20-21日,由经济观察报和广汽丰田共同发起的2018环保新青年“我是践行者”高校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在首站北京理工大学的践行活动中,我们都有了更真切的环保尝试。
守护自然,即守护未来
背起象征着践行的行囊,10月20日,这群来自北京高校的年轻志愿者们,带着对自然的好奇来到森林里的篱苑书屋。秋色正浓,在穿越森林的过程中,是显著的四季体现:干燥却清鲜的空气,清澈的小溪,被秋天染黄的落叶不时随风飘落,踩在地上,树叶发出淅淅飒飒的响声。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开始了第一次与他人和自然的亲密接触——带上了眼罩,我们学会了信任身旁的伙伴;带上了眼罩,我们可以凭借触感分辨枯叶和嫩叶,鹅卵石和泥沙石。
科学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动力,自然环境是未来发展的场景。无论是人或自然,相互了解是前提,相互信任是基础。然后才延展出更多的相互照顾与保护。置身篱苑书屋,同学们还以诗人的视觉去欣赏了更远的美景——徐志摩的《乡村里的因籁》、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等都是我们向往中的美好。
然而这种美好破坏容易,恢复却很难。这个道理是自然之友环保导师的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告诉我们的——撕毁一张报纸很容易,但是再拼起来,就要花大力气了。大自然亦如此,它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恢复。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让你我更亲近。这里的你是大自然,也是每一个人。敬畏自然,让这样的环境能一直在我们身边,这是每一位环保新青年的愿望。
志同道合,寻找快乐环保
几乎所有有关环保志愿者的报道,都赋予他们一种苦行僧的形象。但是10月21日“践行·听自然之道”校园分享会的嘉宾——“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一直关注中国江河现状,为保护中国江河及河岸原住民奔走的汪永晨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践行环保的经验,让在场的同学们对践行环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说是在讲座,其实是在周游世界,在观察我们的江河,希望这些图片,这些故事,能在同学们心中留下小小的痕迹”。这是一次“备课二十年”的分享会,年逾六十的汪老师认为,环保也不仅仅局限于去捡垃圾、去种树,青年学生应该多走进大自然,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体验、感悟自然的美好,寻找环保的快乐,从而由心出发践行环保。
正在践行环保的新青年,也有同样的想法。获得“践行·发现自然之美”主题的摄影作品奖项的同学说,“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家园,也是鸟类的家园,当人类意识到自然界的生灵也有家的时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会变得很有希望。”
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大家,在这场分享会中交换了彼此对践行环保的想法,1+1>2。在户外践行中,我们认为“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环保起始点是探寻环保快乐之道的阀门;在观点碰撞中,我们认为“从心出发,推己及然”的环保着力点是对大自然以及坚持践行环保最大的体贴;“事无大小,聚沙成塔”的环保践行则是环保凝聚力体现。
环境保护,从来就不是一场身体的独行,它需要更多心力凝聚,更多技术支持,更多其他各方面的相互配合。未来,广汽丰田还将积极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助力环保,通过不断升温的履责行动,以“企业公民”的身份带动更多人成为环保践行者,一起为环保公益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书屋小朋友合影(通讯员 梁玉婷 摄)
10:30在数屋内,桂林理工大学实践团与广西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团围坐一堂,开启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双方围绕“乡村调研如何深入基层”“短期实践与长效服务衔接”“团队协作中的问题解决”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桂林理工大学团员分享了此前探访工业遗址、土司文化的调研经历,广西大学团队则介绍了其在当地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与小朋友的互动,“你们的基层服务实践经历让我们深受启发,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结合当地特色做一些创新性尝试。”桂林理工大学实践团成员余智家的感慨引发共鸣,两校约定后续将加强联动,共享实践资源。图为实践团队员与广西大学队员座谈场景(通讯员 吴明燕 摄)
当日活动丰富多元,实践团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力量,更在跨校交流与产业探访中拓宽了实践视野。正如杜超所言:“实践的意义不仅在于观察与记录,更在于传递理念、联结力量、探寻路径,这正是我们‘循迹八桂’的初心所在。”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