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20: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参观家风展览或相关活动的观后感作文,要想写得深刻、真挚、有感染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核心主题,抓住“家风”本质:"
"什么是家风?" 在动笔前,要思考这次参观让你对“家风”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长辈的教诲,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传承、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理解的“家风”是什么。 "展览/活动聚焦了什么?" 仔细回顾展览的内容、展品、讲解或活动环节,找出它们着重表现的家风方面,例如: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等。你的观后感应该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展开。
"2. 叙事具体,细节生动:"
"选取典型事例:" 不要泛泛而谈。回忆或描述在参观过程中,哪些具体的展品、故事、人物、场景或互动让你印象最深刻?比如,一件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一个感人的家族历史片段,某位先辈的生平事迹,或者某个互动环节引发的思考。 "运用感官描写:" 写出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例如,展品的材质、颜色、气味,讲解员的语气,现场的氛围,你内心的触动等。生动的细节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朱荣军
早听说安康新增一处网红打卡地——家风馆,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周末闲暇,从头到尾看了个够,名不虚传值得一去。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感触良多,想用“言传身教,衣食住行”八个字分享观感:
“言”:语言是行动的先导。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慎言”,切莫“乱言”,积口德,不惹口祸,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传”:孔子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天都面对着无数的信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要保持清醒和定力,不在信息洪流中随波逐流,对信息真伪要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谣言,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
“身”: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严于修身律己,以上率下。打铁必须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
“教”: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者,当承担教育子女的职责。身教胜于言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做孩子的老师,用自身好的言行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端正行为,塑造优秀品格。
“衣”:衣是衣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衣着简单,朴素,大方,干净。不贪慕虚荣,互相攀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要“勤照镜子、着正衣冠”,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端正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食”:“食”就是吃饭,一日三餐,三省吾身,现在吃饭也是有规矩讲学问的,哪些饭能吃,哪些饭不能吃,不要乱吃不该吃的不能去吃,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心中划清红线!
“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广厦万间,睡觉只需六尺宽,正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行”:“行”就是行走、行者,行走是心灵在旅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放下纷繁的压抑,走出心灵的阴影,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心中纵有千千结,适得返自然,学会放下,让身心灵魂走近自然,还自己一身清净,做个行者,让自己快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照亮自己警醒他人,家风是看家神,保护家风正、门户安,从“言传身教,衣食住行”做起,家是最好家,国是千万家。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李鹏
责编:郑黎波
总编辑:姚启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