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9 21:4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作文写作注意事项的范文,希望能帮助你:
"读书笔记作文写作注意事项:让思考闪光"
读书笔记,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记录,更是读者与文本深度对话、沉淀思考、提升认知的过程。将读书笔记整理成一篇作文,则要求我们将这种思考以清晰、有条理、富有文采的方式呈现出来。要写好读书笔记作文,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值得重视:
"一、 紧扣原文,选材精准"
读书笔记作文的根本在于“读书”,因此,所有观点、分析、感悟都必须建立在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之上。切忌脱离文本,凭空想象或引用与原文关联不大的内容。
"注意:" 选材时要聚焦于笔记中记录的关键点、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人物或观点。思考这些选材与你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有何关联,确保选材服务于主题,避免泛泛而谈或堆砌材料。
"二、 中心明确,观点清晰"
一篇好的读书笔记作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核心感悟。这个中心应该是你在阅读和笔记整理过程中最想表达、最深刻的体会。围绕这个中心,你的论述、分析、抒情都应服务并指向它。
"注意:" 在动笔前,务必清晰地梳理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者通过……揭示了……”等
论《伤寒论》三阴病篇之腹胀满痛
付一程,张 蕾, 张 迎, 彭 欣论
腹满指的是腹部胀满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个临床症状 。 成无己云: “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 ”故将腹满与腹胀并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此处饮食水谷不下,滞留于胸腹,因而“嗔胀”。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言“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
已认识到腹胀分自 觉症状和客观体征, “胀”为自 觉腹胀, “腹大”则是视觉腹部膨隆。仲景于《金匮要略》明确提出“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已认识到腹满有虚实之别。腹痛指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明确提出腹痛可分为当脐痛、小腹痛: “冬日 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小肠病者,小腹痛。 ”
笔者整理《伤寒论》三阴病篇发现, 对腹胀满的描述有“腹满而吐”、 “腹满时痛”、 “腹胀满”、 “小腹满”, 对腹痛的描述又分为“时腹自痛”、 “腹中痛”、“小腹满,按之痛。 ”小腹又与大腹有所差异,脾主大腹,居腹中,小腹为肝肾所在,内有膀胱、胞宫。 脾胃运化失司可致腹胀满痛,膀胱气化不利、肾阳虚衰则可致小腹满痛。
《伤寒论》三阴病篇对腹胀满进行描述的条文有七,腹痛有八,满痛并现者有三。 通过对腹胀满、腹痛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讨论二者的异同。 论述如下:
1 太阴病
太阴病病变在脾胃, 以脾阳虚衰所致脾胃运化失职、体内寒湿内盛为主要病变,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太阴病提纲证 273 条中“腹满”即为脾虚失运,寒湿内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壅滞所致,腹部膨满,按之柔软不痛。 陈铭泰 等人运用“阳道实,阴道虚”理论,认为“阴”指的是足太阴脾经,脾属脏,藏而不泄,但容易受到损伤,多表现为不足, 而太阴病篇脾阳受损,中焦虚寒与“阴道虚”相对应, 亦表明“腹满而吐”属于脾阳受损虚寒之证。 脾胃阳虚,寒湿凝聚,其经脉内通脾胃受邪, 寒凝则气滞血瘀, 故致脾络不和, “时腹自 痛”,此时腹痛隐隐, 得温则气血可行,喜温喜按。提纲证中“腹满”和“腹痛”具为中阳虚衰所致,这也体现了太阴病的本质。
此外,若经失治误治, 三阳病极易内传脾胃, 损伤脾阳,亦可转为太阴病。 279 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医者误用下法,大寒之物损及脾阳,因而邪陷太阴, 脾运失司, 气机壅滞则腹满。 臧海洋 等人也将本条腹满辨为脾气失运之证。 邪陷脾络,气血阻滞, 气滞络淤, 筋脉拘急则“时腹痛”。“大实痛”则是邪陷于脾,气滞血瘀更甚,经脉闭阻不通所致,桂枝加大黄汤逐其里积也。由此可知本条体现的病变现象为脾虚络实, 脾虚而致腹满,络实可致腹痛。
素体脾阳虚衰以及过用寒凉之药损及脾阳, 均可导致太阴病。 提纲证言“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时腹自痛”,明确提出太阴病可同时出现腹胀满和腹痛两个症状。 因太阴病位在脾胃, 脾胃阳虚,寒湿内盛,气机运化不利,则具可致腹胀满痛。
2 少阴病
少阴病及心肾, 心肾阳衰, 阴血不足, 此为外感疾病过程中的危重阶段。提纲证言“脉微细”,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脉微。 因此,少阴之腹胀满、腹痛多为虚寒性腹胀满、腹痛。条文 307、316 条具表现在“少阴病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 下利”上,307条“少阴病,二三日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中“腹痛”为肠伤外伤,或肠内创疡内伤之虚寒滑脱所致,此时脾肾阳虚,胃肠虚寒, 寒凝血伤, 气滞肠间, 故腹痛隐隐, 喜温喜按;316 条, 病至四五日 , 久则阳虚水泛, 寒邪愈深,肾为水之下源,肾阳虚衰则水湿内停,此时水湿聚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腹痛”,且腹痛偏于脐下,兼有肠鸣音。 317 条为少阴寒化重证,此时阳气极虚,阴寒内盛,故“手足厥逆”。 陶春晖 亦言“或腹痛”乃肾阳虚衰,累及脾阳所致。 阴寒内盛,寒凝脾络因致“腹痛”,加芍药可通脾络,止腹痛。
少阴虽以虚为主,但亦有实证。 322 条“少阴病,六七日 ,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已六七日 ,邪从热化,阴液已伤,燥屎内结,因而“腹胀”。 此为无水停舟之象,肾水枯竭,只有大承气汤急下之,热随大便泻下,才能防肾水进一步衰竭。此时腹胀为因虚致实所致, 腹部胀满拒按, 按之必痛,乃阴液亏虚,燥屎内结,阻滞肠道气机所致。
此外,318 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此处四逆散证因肝郁气滞, 木郁乘脾, 脾胃运化失司,气机阻滞而致四肢逆冷,虽冠以“少阴病”之名,实则为少阴疑似证,而“腹中痛”非阳虚所致,而是肝郁乘脾,气机郁滞所致。
少阴病篇论述腹胀满者仅 322 条少阴三急下证其一,当少阴病出现“腹胀,不大便”,病情危急,必当急下存阴,此为阴液内伤之实热证。 腹痛则有虚实之别,《内经》有言“痛者寒气多也”,且多为虚寒性腹痛,虚者为少阴心肾阳衰,寒湿内停所致, 实者则为肝郁乘脾之四逆散证。 少阴病病及心肾, 较太阴病病位更深,此时心肾阳虚,血气不足,阴寒内盛,一般多表现为虚寒性腹痛,而少阴三急下则是少阴兼有实热证,热势太盛,损及肾阴,大便不得下, 因而“腹胀”。
3 厥阴病
厥阴全篇,寒热错杂,气血错杂,虚实错杂,表里错杂,病证类型众多,治法主方亦有不同。 340 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此处“膀胱关元”代指下焦, “言我不结胸”提示病变不在上焦,病者手足厥冷, 是下焦阳虚所致,此为厥阴寒厥证的疑似证,并非血虚寒厥的厥阴病。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气机不利, 寒凝脾络,因而“小腹满,按之痛”。
358 条“伤寒四五日 , 腹中痛, 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中“转气”提示有肠鸣音, “转气下趣少腹”,必有矢气,提示大便未实。 肠鸣者为有水气,提示体内有寒,体内有寒则致“腹中痛”。372 条“下利, 腹胀满, 身体疼痛者, 先温其里,乃攻其表”中“下利腹胀满”, 为脾肾阳虚, 阴寒内盛所致,此时腹胀满为虚寒腹胀,喜温喜按。 364 条“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中“胀满”为误攻其表所致,辛散之物更伤阳气,中阳益衰,阴寒在里,此时气机不畅,因致“腹胀满”。
381 条“伤寒, 哕而腹满, 视其前后, 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哕有虚实寒热之别, “利之即愈”说明本条当为腹中胀满之里实证,水谷不得分消,中焦壅滞,胃气不得流行,非胃气衰败之哕。 若哕兼小便不利,则为水饮内停所致“腹满”, 若兼大便不通, 则为宿食阻滞,气机不利而致“腹满”。 此时腹部胀满拒按,为邪气内阻,气机壅滞所致。
《伤寒全生集》言“邪气入里, 正气相搏, 则为腹痛。”腹痛虽有虚实之别,然虚者内有寒邪,实者内有积滞。 腹满亦有虚实之别。 马继征 等人研究《金匮》与《伤寒》,提出腹痛治以缓急, 慢性疼痛不荣则痛,如腹满时痛之桂枝加芍药汤,急性疼痛不通则痛。中阳不足,寒湿内生;误下伤脾, 气机壅滞均可致腹胀满痛。 脾肾阳虚,虚寒滑脱;肾阳虚衰,水湿内停;木郁乘脾,气机阻滞可致腹痛。燥屎内结,阻滞气机;水饮内停,气化失司;宿食阻滞,气机不利可致腹胀满。腹胀满主要为气机阻滞所致, 腹痛则为寒湿内停所致,然虚寒腹胀满、腹痛皆喜温喜按, 实证腹胀满、腹痛多胀满拒按。
此外,腹胀满主要与脾胃有关,腹痛除与脾胃有关外,尚与肾、膀胱等脏有关。 病变在脾胃时, 腹胀满、腹痛可相兼存在,但脾阳进一步衰竭可致脾肾阳虚, 脾虚失运之水湿内停又需与肾阳虚衰之水湿内停相鉴别,临床辨证除应辨寒热虚实之外,还需辨别病位。
关于南京保卫战前后的事件儿估计需要一段时间来编辑了,战役前,战役后,战役中,可歌可泣可爱可敬!
解放军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小编可以断言,死守城池的国民革命军将士也是那个时期的楷模!绝不仅仅是最可爱的人!
当时的南京还是中华民国的首都!金陵啊.秦淮河,多少风流才子,多少红粉佳人,多少黎民百姓。让日军强攻入城里之后,这里 一下子就变成了人间炼狱了。
《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电影都有描述,那真的是历历在目,切肤之痛啊!
今天咱俩继续为大家讲述民政部2014年9月公布的抗战英烈与英雄团体名单上各位抗击日寇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说实话啊!小编 已经不在看电视剧了,想要发现真实就去看记录片!记录的相对来讲还真实一些,电视剧不说是精神雅片吧,也相差无己!
姓名:罗策群
职级:第159师少将副师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工兵上校(1936年3月13日任官)
殉亡地点:尧化门、仙鹤门一带
为冲破日军仙鹤门封锁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提着机枪“敢死”而上
罗策群,广东兴宁人,年轻时投笔从戎,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罗策群发豪言:“不灭倭奴还!”全面抗战爆发后,罗策群任第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九昼夜,所部牺牲过半,但坚守不退,屡屡击溃日寇进攻,后因功升任副师长。
戴着眼镜,面容儒雅的罗策群,实为热血男儿。淞沪会战期间,他曾给父亲写信,语重如山:“中华民族与日帝到了生死关头,日帝要灭亡我中华。军人必须尽忠职守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儿准备随时为祖国牺牲,流尽最后一滴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万一牺牲也是无限光荣,望能节哀。”至今思之,令人肃然起敬。
1937年12月,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罗策群参加南京保卫战,临危受命代理师长之职,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12月6日,面对由飞机、重炮、坦克武装起来的敌人,罗策群率部血战两天两夜,屡屡击退日军进攻,自身伤亡惨重。汤山失守后,罗策群率部撤至明故宫一带,策应增援光华门。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被日军攻破。当夜,来自广东的六十六军、八十三军要出太平门,沿宁杭公路突出重围。时任八十三军参谋处长的刘绍武脱险后,作《83军南京突围记》记录突围的情形:失却节制的队伍蜂拥向太平门方向,秩序大乱,半夜里好不容易奔到太平门一带。正逢冬日寒夜,枪炮声此起彼伏,战火四周闪耀。占领紫金山的日军,断断续续地向太平门内盲目开炮,麇集在此的国军将士迭有死伤,越城之心愈急。“忽然,只听到前方人声鼎沸,人流蠕动,先头部队开路出城,后续部队争先恐后地继续跟上,各显身手,从城门夹缝之中挤出去……”
出城后,罗策群率一五九师奉命打前锋。刘绍武记得,大概是在13日凌晨零点,罗策群率领的一五九师的先头部队与日军接火。因日军已觉察中国守军开始突围,所以战斗激烈至极。罗策群几次督队扑敌,均未冲破日军的封锁线。此时,日军正在增援,形势极为危险,罗策群身先士卒,挥动着手枪,边大喊“跟我来,几大就几大,晤好做哀仔呀呀!(广东方言,意为“不要丢脸”),便冒着密集的枪炮弹雨率部队冲锋,不幸中弹殉国,时年44岁。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这场突围战中,中国军队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罗策群,第一六零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第一五六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第一五九第四七七旅副旅长黄纪福上校、第九五六团团长蔡如柏上校等将士,皆力战殉国。他们的牺牲换来一条生路,至少有3000名将士得以突出重围。
张晶爽 849842139 读书部落 原创公号 dushu512 谢谢点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