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0:1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作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特别是针对“任教读书笔记”这类特定文体的建议:
"点亮思考之光,绽放文字之翼——任教读书笔记写作要点"
读书笔记,是连接书籍与思考者的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对于身处教育岗位的我们而言,读书笔记不仅是个人阅读的记录,更是教学实践与理论反思的熔炉。一篇高质量的任教读书笔记,能够帮助我们深化理解、提炼智慧、指导教学,最终惠及学生。那么,在撰写任教读书笔记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撰写笔记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是为了梳理书中核心观点?是为了记录个人深刻感悟?是为了探讨与教学实践的关联?还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教学困惑?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侧重点和呈现方式。例如,如果目的是指导教学,那么笔记应更侧重于书中能直接应用于课堂设计、学生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思考如何“化书为用”。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和记录,才能避免泛泛而谈,使笔记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精准提炼,抓住核心"
书籍往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笔记的关键在于“提炼”而非“抄录”。要学会快速阅读,抓住书中最核心的概念、最重要的理论、最精妙的观点或案例。可以使用关键词、核心句、思维
五年前,对于刚刚进入小学工作的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一位能够随时为自己答疑解惑的好老师。这样的渴求,在平日忙碌的工作中,是很难得以满足的。就在我茫然不知所措时,学校派我们出去学习,于是就非常有幸地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桂贤娣老师的讲座,她讲话时的风趣幽默、自信与魅力,使我发自内心的佩服。并且,被她教育过的孩子,都有一个特征——温暖。我想,这一份温暖应该是来自于桂老师的言传身教。
回到学校后我就如获至宝似的找来桂老师的《“慧”爱学生》深入研读。这本书是桂老师三十年班主任工作智慧的结晶,书中有真实生动的师爱案例和实践性强的德育方法,给当时刚刚进入小学从教的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为我以后的班主任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方向一:慧爱学生,不忘初心。
桂老师说她在入行之初,先想着如何搞好教学,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如何提升自己。于是,桂老师开始动脑筋,对待不交作业的孩子,桂老师善用策略,对于班级后进生,桂老师给予帮助,研究教材,12天做3万多套毕业班卷子,教会孩子如何考试,给每一个孩子写评语,连家长会通知书都煞费苦心,桂老师还坚持每星期写下一个教育故事,为自己的孩子精心选取阅读材料......桂老师所做的一切,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只是透过这些事迹后面,看到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之心。
对桂老师而言,初心,是放飞梦想的决心;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恒心;是满怀期待、充满希望的信心;是献身教育无怨无悔、真诚滚烫的赤子之心。想想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似乎已经忘了当初报师范的初心,已经忘了踏上三尺讲台的初心,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因此,在教育这条漫长路程中,不忘初心,要以爱施教、以德立身。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一个好老师,并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还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这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课堂上不忘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下,要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中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班主任工作中,保持阳光、善意的心态,给学生树立一个无声的榜样。慧爱学生,不忘初心。
方向二:慧爱学生,爱而平等。
教师的伟大之处正是因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所以,教师要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班级曾经有这样一名学生,名叫宁文豪,一岁时父母离异,由奶奶一手把他带大,奶奶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宁文豪学习不努力,上课睡觉,看小说。在班上,不和任何同学交往,没有朋友,成绩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我先和他多次谈心。了解到父母在他心里只是个代号,只有奶奶是他的最亲的人,只听奶奶的话。通过这个情况我决定从他的奶奶那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他。让他认识到家庭的不完整及学习上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信,从而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鼓起前进的勇气,树立自信心,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庭的困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大有长进,班级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基本上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了。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老师比作一个琴师,那么一个班级就是一篇乐章,学生就是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琴师对于乐章上的每一个音符必须一视同仁,不因高音而偏爱,也不因低音而嫌弃。单亲生就如乐章中的低音符,如何使他们同样发出和谐优美的音调,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平等爱学生,让每个都感受到我们的爱。桂贤娣老师在书中说她每周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爱我的学生吗?我会爱我的学生吗?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了吗?进入小学,在工作上我一直兢兢业业,在教学上我认真负责。可是,身为人师,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我们都一定是爱自己学生的,我会爱我的学生吗?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不会爱我的学生,他们感受不到我的爱,至少有一部分学生感受不到我的爱。什么是会爱自己的学生呢?就是科学地爱学生,智慧地爱学生,让每个孩子能被平等地爱。所以让我们也像桂老师一样,每周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了你的爱吗?慧爱学生,爱而平等。
方向三:慧爱学生,爱而不同。
真爱不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随处可贴的标签,而是点点滴滴的流露。有的孩子活泼好动,爱出风头,就要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展现他的自信,同时多谈心加强引导,他们会体会到老师的用心,健康的成长。当我读了“小红帽的故事”,我的视线模糊了。小女孩得了癌症,需要化疗,期间头发全掉了。小女孩不怕病魔的折磨,不怕打针吃药,不怕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担心的是自己的头发掉光了,不戴帽子不好见同学,戴帽子又担心被同学笑话。为了那个坚强的小姑娘,桂贤娣老师专门到武汉的汉正街买了64顶小红帽,在家访时悄悄地给了女孩家长1顶,让孩子上学时戴上。为了不让女孩以为是特意为她自己全班才戴小红帽,桂老师特地安排全班当天进行野游活动。从那以后,班上每天都有五六位同学戴着小红帽,一直到这个小女孩头发长出来。桂贤娣老师说:“病残生爱在得体。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在施舍爱,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贴心的爱。”“贴心的爱”诠释了桂贤娣老师对待学生那种无私的,得体的,智慧的大爱。这种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也震撼了我,只有这种真心的发自肺腑的爱才能让孩子从心灵上感觉到,才能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不让学生出丑”也是桂老师爱学生的一个典型例子,范伟是桂贤娣老师在快活岭任教时的学生。在小学时他有个习惯:只要和桂贤娣老师站在一起,范伟总会紧贴着桂贤娣的身子,同时用手拉住她的衣角。原因是一天上语文课,范伟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弄的教室臭烘烘的。范伟趴在课桌上不敢抬头。桂老师见了慢慢走到讲台边,突然一下坐到地上,大喊肚子疼。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桂老师吸引过来,只有范围刚想站起来又坐了回去。“范伟,你妈妈是医生,快去帮桂老师打个电话。”见到范伟还在犹豫,桂老师捂着肚子跑到范伟身边,抓住他的手,让他扶着自己走出教室。在厕所里,桂老师帮范伟清理干净,帮他换了条干净裤子。回到教室,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桂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范伟一阵夸奖。“你们看,在范围的帮助下,范伟的妈妈治好了老师的病,范围同学真厉害。”桂老师的方法既解了范伟的围,又让他在同学面前争了光。难怪范伟那么以来桂老师,信任桂老师。这样的例子好多好多,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怎样去爱,只有懂得如何用情感育人,才能让爱传承,才能让爱延续。
“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宽容;屡错生,爱在启迪;学困生,爱在鼓励;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指引;自卑生,爱在补偿;单亲生,爱在守护;流动生,爱在平等;贫困生,爱在无痕;超常生,爱在点拨;顽劣生,爱在扬长”。这些方法处处体现了桂老师智慧的爱、得体的爱。这种爱让师生之间亲密无间、让师生间平等和睦、情感融洽。“因生给爱”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把爱在师生之间传播,让爱得到传承。慧爱学生,爱而不同。
教育贵在“慧”爱学生,不忘初心,始终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因生给爱”影响着我,也改变了我,以爱为前提,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用真诚唤起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爱每一个孩子,在乎每一个细节,从点滴做起,走最远的教育之路、做最“慧”爱的老师!
马冬平:女,中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中共党员,区级教学能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8年,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多年的教学中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喜欢教书,寓教于乐,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展现课堂的无穷魅力。教学格言: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现担任四(3)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编辑:李思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