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小学家校合作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0 04:27

推荐《小学家校合作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学家校合作心得体会的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真挚和有说服力:
"一、 确定中心思想 (Theme):"
"明确你的核心感悟:" 你想通过这篇作文表达什么最重要的体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是合作带来的具体改变?是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还是对未来的期望?确定一个清晰的主题,能让文章有灵魂。 "角度选择:" 可以是个人经历(你或你孩子),可以是班级整体感受,也可以是观察到老师或家长的视角。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触、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切入。
"二、 内容选择与组织 (Content & Structure):"
1. "开头 (Introduction):" "引人入胜:" 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件发生在家校合作中的小故事、或者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开头,吸引读者。 "点明主旨:" 清晰地表达出你对小学家校合作的基本看法或中心体会。 "概述结构(可选):" 简要说明你将从哪些方面来展开论述。
2. "主体 (Body Paragraphs):" 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需要具体、生动地展现你的心得。 "结合具体事例:" 这是最重要的!不要空谈理论。回忆并描述1-3个具体、生动的家校

家校合作,从“心”出发

要教育培养好孩子,学校与家庭应该是紧密联系、不可拆分的“共同体”。如何更好地将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打造成“合伙人”模式?我们的体会是——

家校合作,重在走心。家校工作应立足于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求与所需,有选择性地确定交流内容,切实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我们一直认定“健康比学习重要,平安比学习重要,孝道比学习重要,习惯比学习重要”,所以平时紧紧抓住学生的习惯养成这一成长关键点,努力发掘家庭资源,积极利用好家庭力量。我校以“班会家长讲”课程作为学生品格提升主抓手,共育习惯,形成家校合作的育人氛围。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从学校层面总体把安全教育上升为生命教育,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合到家校合作教育中。每学期,我们都给学生留一些传统教育内容的特色作业,如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爷爷奶奶散步等,并要求家长把图片上传到微信群晒一晒,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互相学习,同时更加自立自强,使教育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家校合作,重在用心。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特别的家长会。教师们往往会精心制作生动的PPT,与家长一起分享共同回顾一学年以来,孩子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能力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并就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家校如何更有力地配合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还会请优秀家长分享育子经验,请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或自己来一场颇具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为家长进校创造温馨与和谐的氛围。这种既有学科教师讲解分析、又有优秀家长现场分享的交流,使家长群体获得了一些具有参照性、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日后对孩子的教育将更注重理性和方法,与教师和学校将更注重沟通和配合。

家校合作,重在连心。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入户家访。教师们每到一家,都会先向家长汇报其孩子的在校表现,共商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养成好习惯的针对性方法,谋求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对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着家庭厚重的期望。家访让教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团队的共识。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设计了家长教育内容:一、二年级时重点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侧重于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法,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五、六年级时,则是辅导家长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我们汇编了一本家长成长手册,方便他们随时翻阅案例,记录育子心得。

家校合作,重在动心。为了丰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心动课程”的建设:以满族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将满语、剪纸、中国结这三大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纳入教育教学校本计划,成立了满语社团、剪纸社团、中国结社团。丰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加强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学校还开展了“书香家庭”“家风家训”“表彰盛典”等活动,持续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发展,见证孩子成长。在合作活动中,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交流互补,携手共赢,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开展家校合作过程中,我们曾经历了唱“独角戏”的尴尬,也遭遇了被家长冷落的困惑。所幸,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家校互动之路,那就是本着让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真心诚意地和家长交流探讨,从而唤起家长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行动。

(作者系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9日第6版

作者:李晔

网络教学下的家校合作之我见

盛媛鸽:中共党员,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教师,先后获得渭南市优秀教师、渭南市优秀学籍管理员、临渭区教学能手、校级教学能手、教研教改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等称号。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省级、区级课题,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2020年春,网络教育在教学中开始应用,没有传统的面授,这让刚开始网络直播的教师很是担心,因为看不到学生的表情,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捕捉一些课堂效果的生成,更担心的是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老师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网络教育现阶段,家校的教育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网络教学前先与家长多沟通,使家长认识到网络教学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白当前形势下教师与家长的新型合作关系,懂得现阶段怎样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为线上教学做好准备。

一、“管理”工作的交接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个多面手,时刻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有效落实。疫情当前,孩子们在家学习生活也为之重要。开课前,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课表、作息时间表等,一定要带领家长与同学认真学习并督促在生活中的落实。为了掌握学生的健康动态,每天早上8点前的疫情上报(晨检工作)是一天的头等大事,每天早上6:40准时发出疫情上报链接,7:40就会在班级群中督促还没有疫情上报的同学,接着便是一天的上课,作业辅导与答疑。学生的体育锻炼、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中的细节在刚开始时不停的告知家长,让家长在生活中去规范督促学生的行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交接。同时,通过班级主题队会课、每天的晨训等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目前虽然在家,但是时刻要有身在教室的责任感。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能够做到有效落实。

二、“助教”职位的聘认

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从学校回到家庭,一下子从专门的学习环境回到家庭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性,相比于学校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而言大大降低了。最难的是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当孩子不认真听或者思想走神时,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家长的“助教”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孩子上网课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一定要得到有效的把控,只有家长才能起到这个监管做用。与家长沟通,做好“助教”职位的聘认工作,有效利用家长“助教”资源,保证课程学习与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增加了家长辅导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之余,帮助家长树立孩子学习生活的教育责任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监管能力,同时对学生提出“尊重助教”的明确要求。在每天的作业讲评之余对“助教”效果也进行点评,提高了家长“助教”兴趣。使亲子学习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与各任课教师沟通,及时发现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助教”共同制定对策,有效教育学生。通过“助教”职位的聘认,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监督员”责任的落实

教育的目的重在落实,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有家长不停的反映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家中难以落实。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落实,“监督员”职位就显得尤为得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抽查习惯的过程中树立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威信,让孩子明白现在老师将教育职责的重担交给家长,同时支持家长对孩子习惯的监管。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矛盾的调解,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指导与建议,站在家长角度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减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分歧,进而巩固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教育效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网络教学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法还在不停的尝试与探索中,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家校携手,我们的学生定能幸福快乐成长!

编辑:申方博

初审:贾伟宏

终审:贺维娜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