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5: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元宵节活动名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作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主题突出:
1. "明确核心主题 (Clarify the Core Theme):" "是什么类型的活动?" 是社区组织的、学校举办的、公司福利的,还是家庭聚会的元宵节活动?不同的活动类型,其名称的侧重点会不同。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进邻里/同事/家人感情、提供娱乐放松,还是结合了商业推广(如商场活动)? "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谁?" 是儿童、年轻人、家庭、社区居民还是特定行业人群?名称需要符合目标群体的喜好和认知。 "活动包含哪些核心元素?" 元宵节的核心元素是赏花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民俗体验等。名称最好能体现其中一两个最突出的元素。
2. "突出元宵节特色 (Highlight Lantern Festival Characteristics):" "融入文化符号:" 名称中可以巧妙地加入“灯”、“月”、“元宵”、“汤圆”、“谜”、“狮”、“龙”、“团圆”、“喜庆”等与元宵节相关的词语或意象。 "体现节日氛围:" 名称应传递出元宵节所特有的热闹、温馨、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 "结合传统习俗:"
年味儿还没散
元宵又来添把火!
各地都开启了“闹元宵”模式
灯会、庙会、猜灯谜……
满满氛围感,好玩到停不下来
小编为你奉上超抢手的元宵活动
走,一起去参与!
1 莘庄工业区
活动名称:莘庄工业区邻里文化艺术展示活动
活动地点:莘庄工业区文体中心二楼汇演大厅(颛盛路745号)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采用线下举办、线上投票的形式开展,展示活动分展览展陈类和表演展示类二个部分。参加展览展陈类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文创作品等;参加表演展示类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时装走秀等门类。
参与方式:现场直接参与
2 七宝镇
活动名称:“年宵花市·發發上上签”活动
活动地点:七宝领展广场(漕宝路3366号)
活动内容:联动国潮IP福福贴贴,融合春节的拜佛/国风文化/求福的节日气氛,打造紫金配色活动现场,集章解锁限定普贤菩萨套色章,并抽取七宝领展广场X福福贴贴限定周边礼。
元宵节活动期间,推出非遗手作DIY特色活动,带来活力满满的蛇年体验。
非遗手作DIY活动时间表:
2月9日
13:30/15:00/16:30 巧手花灯 · 灯笼高挂
2月15日
13:30/15:00/16:30 如漆而至 · 以水作画
手作活动地点:1F乐聚广场
参与方式:现场直接参与
活动名称:元宵灯映上元夜
活动地点:七宝宝龙城龙头广场
活动内容:现场将上演精彩绝伦的滚灯舞展演,舞者们手持五彩斑斓的滚灯,动作矫健、姿态轻盈,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花灯巡游则是另一大亮点,各式各样的花灯汇聚一堂,从传统到创新,每一盏都承载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景。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精美的花灯,感受元宵佳节的浓厚氛围。
参与方式:现场直接参与
3 虹桥镇
活动名称:正月十五闹元宵
活动地点:老外街虹梅路入口
活动内容:工作人员随机发放“金币”,还可以合照!现场舞狮来沾好远。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4 吴泾镇
活动名称:泾彩艺术团虹韵沪剧沙龙
活动地点:吴泾镇文体中心一楼多功能厅(龙吴路5533号)
活动内容:演员们用独特的沪剧韵味和深情的唱腔,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浦江第一湾的历史沉淀和现代气息。为节日增添乡情气氛。
参与方式:现场参与
5 颛桥镇
活动名称:绘本讲座《爱花的牛》
活动地点:都市路2699号2楼
活动内容:本次讲座将深入探讨《爱花的牛》这一经典绘本,通过讲述费迪南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个性与独特性的重要,学会勇敢做自己,同时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阅读乐趣。
参与方式:微信公众号“和鸣颛溪”线上报名
6 闵行图书馆
活动名称:闵图妈妈小屋·英语故事会——春节
活动地点:闵行区图书馆(名都路85号)
活动内容:来自上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讲读春节主题英语绘本故事,为孩子们生动诠释传统习俗与英语知识。
参与方式:微信公众号“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线上报名
7 上海交通大学
活动名称:博物馆里闹元宵——非遗手工灯制作活动
活动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
活动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与凌云街道社区学校联名,通过古法造纸内容的学习、非遗手工灯的现场制作,探索传统工艺与大学文化的跨界融合,向交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你准备怎么过元宵节?
供稿:区文化旅游局
编辑/初审:方佳璐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元宵节溯源
“元宵节”又名“元夕节”、“上元节”,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重大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
元宵节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代的“元日祈谷”仪式。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商周时代,春夏秋冬的祭祀活动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的。
《礼记·月令》记载:“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所指孟春的“元日”,即是“正月望日”(农历正月十五)。孟春标志着一年农业活动的开端,因此天子亲自为农祈谷。同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祭祀开耕典礼,以表明对农业的重视与祈求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也不尽相同,它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化。至今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等。
元宵节吃汤圆这一风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子”“团子”“元之”“水团”“汤团”等名称,是宋人对汤圆的称呼。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集市上出现了专门出售汤圆的食品店。至明代,汤圆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和我们今天的制法相似,用糯米细粉洒水滚动粘粉,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制成的汤团如核桃大。
到了清代,御膳房所制的宫廷风味“八宝元宵",早在康熙年间即为朝野所传闻。这从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的诗句中得到证明。正月十五内廷御膳房要做八宝元宵,“效内做”即仿效内廷做的意思。
元宵月圆之夜食圆子,在古人的意识中还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的希望。一只只甜甜圆圆的汤圆,逐渐成了人们甜美团圆生活的象征。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的节日习俗之一,在阿拉上海,“豫园灯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的元宵灯会,都给上海市民和各地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非遗项目:豫园灯会
元宵赏灯的习俗兴起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将扬州灯会文化引入上海松江地区以自娱。自此,这一习俗便在上海开始流行。每逢元宵佳节,各处男女老少纷至沓来,各种灯彩争奇斗艳,处处流光溢彩。
老画报中的“城隍庙灯会”
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元宵灯会已经非常成熟,而最热闹之处始终集中在上海县城中心的城隍庙、豫园、县衙一带。
清代的城隍庙大殿
清末豫园
明万历年间,有奇秀甲于东南的豫园在城隍庙相邻落成。因这里是元、明、清上海县衙所在地,附近又有城隍庙、豫园、沉香阁、关帝庙等,在城隍庙西园内还设有各业公所,周围一带小商小铺鳞次栉比,热闹无比。
上世纪50年代,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在购买兔子灯
1995年,豫园商城以当年的生肖为主题举办了为期十八天的灯会。此后年年举办生肖灯会。城隍庙灯会也正式更名为“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简称“豫园灯会”)。
豫园灯会充分利用老城厢历史空间、建筑景观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巨大魅力,以丰富多彩的灯彩艺术和活态民俗的表现形式,为上海市民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民间亲和力,成为沪上新春佳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目前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形式最完整的元宵灯会,留给市民和游客一轮轮新春的喜庆和回忆。
豫园灯会也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往届部分灯会美图
2019年—亥猪
2018年—戌狗
2017年—酉鸡
2016年—申猴
2014年—午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