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5:58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鲜花订购合同时应注意事项的作文:
"谨防“花”样繁杂:撰写鲜花订购合同应注意事项"
鲜花,作为传递情感、表达心意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生日、节日、探病还是婚礼,鲜花订购都成为一种常见的需求。然而,鲜花行业因其产品易损、时效性强、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订购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因此,在订购鲜花时,签订一份清晰、详尽的合同至关重要。撰写或审阅这份合同时,以下注意事项不容忽视:
"一、 明确双方主体信息"
合同的开头部分,必须清晰、准确地载明买卖双方的法定全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这不仅是合同有效成立的基础,也是日后履行合同、追究违约责任的关键依据。务必确保信息无误,避免使用简称或昵称,以免产生歧义。
"二、 详细描述订购标的物"
这是鲜花合同的核心部分,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所订购的鲜花。
1. "种类与规格:" 明确约定鲜花的种类(如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颜色、等级(如头号、二号、散头)、规格(如朵数、枝数、束数、花篮尺寸等)。如果可能,最好附带图片或样品作为参照。 2. "数量:" 数量必须明确具体,可以使用“约”、“左右
法治日报记者 孙天骄
法治日报实习生 张鸿儒
不想继续上培训课申请退费,商家一番计算后,消费者竟还需倒贴钱?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南京夏女士花24500元在××国际马术学院为儿子购买了50节马术课包,用完后续购20节花费9800元。后来,孩子因多次坠马产生恐惧不愿继续学,夏女士申请退还剩余13节课费用。该机构表示,退费需按880元/节的正常价计算已上课时。按此算法,夏女士不仅无法退款,还需补交15860元。
这种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的情况并非个例。《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因自身计划调整、商家服务不佳或违约要求退费时,常遇到“概不退款”“退卡扣高额违约金”“有效期未用完不退”等霸王条款,或遭商家以拖延推诿、设置繁琐流程等方式变相阻挠。
退费要按原价倒扣
7月19日,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网球培训中心,现场不少小朋友正在教练指导下做着发球和接打动作。这时,记者留意到右边的场地上,只有一名母亲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在练习对打,和其他场地的热闹氛围大相径庭。
“为什么没请教练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母亲赵女士大吐苦水:“今年年初,我花4999元为孩子购买了18小时教练一对四的班课课包。上完10节课后,原教练离职,新教练教学敷衍、强度不当,孩子产生了抵触。”
赵女士申请退还剩余课时费,商家要求已经上过的课程按原价430元/小时扣除,并收取20%手续费。计算后,赵女士仅能退回100多元。当初她购买课程时通过小程序下单,无纸质合同及退费限制条款。
“这种计算方法我实在无法接受。”赵女士多次和商家沟通后,最终无奈接受了其提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将剩下课时费转成10节场地费,她可以自己带孩子练习。“还好孩子有点基础,我们就当自己锻炼了。”
事后她发现,购卡界面已被标注:“开卡后退费,已上课程原价扣除,另扣20%手续费。”赵女士质疑:“这算不算格式条款?商家掌握解释权,消费者退费处处受限。”
记者调查发现,在预付式消费退费纠纷中,“优惠价充值、退费按原价倒扣”是常见套路。
北京市民刘女士去年10月起在某美容院消费10万多元购买149次护理项目。据她回忆,美容院仅口头告知“优惠价”,未展示价目表、未签合同,付款汇入私人账户。
刘女士接受55次服务后,认为护理效果与承诺相差甚远,且在出现皮疹时,去三甲医院就诊,皮肤科医生建议暂停美容项目,而美容院仍建议继续做项目。这让刘女士认为美容院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于是要求退还剩余90余次费用,约7万元。
美容院却称,每次服务均搭赠保养套盒,退费需按原价扣除已做项目和套盒费用,最终仅愿退3000余元,且态度强硬,表示“随便你去投诉”。刘女士无法核实套盒价格,对商家强硬态度感到愤怒,目前正寻求消协帮助,并考虑起诉。
要求顾客自行转卡
在陕西工作的安女士,于去年6月在商洛市商州区一家瑜伽馆花2680元购买了30节普拉提小班课。今年“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期间,瑜伽馆推出购买30节赠送7节的优惠活动,安女士再次支付2680元,购买了37节课。
3月底,安女士因工作调动离开商洛,此时尚余30多节课,便联系馆方协商退费,表示愿承担500元以内的违约金。馆方以合同规定为由拒绝,要求其自行转让课程。安女士尝试找同事朋友转让、网上二手转卖均未果。
无奈之下,安女士通过当地12345小程序发起投诉。过了几日,她收到回复称,相关部门已协调,但商家仍拒绝退费。随后,安女士又通过全国12315平台继续申诉。然而,消协回复称该类次卡属于单用途预付卡,不在其受理范围,建议她联系当地商务局。当地商务局称无执法权,需等12345平台派单。安女士再次致电12345,得到“商家拒绝,建议走法律程序”的答复。
多次投诉无果,安女士决定异地起诉维权。
广东深圳的王女士也遭遇了类似情况。2024年8月,王女士在当地一家声乐教育机构体验声乐课程后,被试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打动,当天签订培训协议,交纳12566元购买了38节课(其中3节为赠课)的声乐课程。
“当时觉得老师很专业,很符合我的学习需求,所以就签了培训协议。当时机构工作人员催促签约,我没有注意到协议里与退款相关的规定。”王女士回忆说。
正式开课前,王女士被告知之前的试课老师无法上课。一周后,机构又告知该老师无法返岗,由他人代课。正式上一节课后,王女士得知,原老师已联系不上,且机构试图单方面将约定好的每周一节课改为每周两节,也一直未提供购课费发票。
王女士意识到可能出现问题,于是向机构申请退款,要求机构退还除第一次课程外的全部费用,但商家只同意换老师或自行转卡。
王女士向消协和12345平台投诉未果,于今年1月起诉。7月庭前调解时,机构提出退70%费用,王女士拒绝接受。经法官调解,机构最终退还11800元,双方达成和解。
变相收费阻挠退费
还有一些商家通过设置消费时效、捆绑其他服务等“隐形门槛”变相加收费用,阻挠退费。
“花1.2万元报的私教课还剩23节没上,因为年卡快到期,健身房说要么续年卡,要么私教课作废。”提起维权经历,江苏盐城的李女士难掩无奈。
李女士于2022年5月在盐城市某健身房花6000元购买了30节私教课程。签私教服务协议时,她虽然注意到条款里写着“私教课不支持任何退换(教练可根据健身房情况更换)”,但想着只要能正常上课就行,便没过多计较。
2023年4月原教练离职。次月,距年卡到期仅7天时,新教练提出必须续年卡才能继续上剩余23节私教课。
“私教课和年卡不是一回事。”李女士当即提出异议,她多次到店沟通要求在不续卡的情况下上完私教课或退费,均被拒。
李女士致电12345投诉,她翻出协议指出,协议约定可指定教练,且协议本指定了教练,但一年多时间内健身房已更换5任教练,违背其报课的初衷。更让她觉得不合理的是,“预付费私教课本身不该设时效,协议未写明,如今却用年卡绑架课程”。
投诉调解未果后,李女士决定起诉。庭审中,法官调解提出健身房八折退费被拒。最终法院判决李女士剩余23节课可在一年内上完,无需续年卡。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遭遇退费难的消费者多优先通过12315等渠道投诉。然而,消协或主管部门通常只能与商家协商,面对强硬商家往往无能为力。消费者想要进一步维权需诉诸法律,但起诉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迫使不少消费者无奈“认栽”。
从“按原价高价倒扣”到“强制转卡”“设置隐形门槛”,消费者退费之路步步是荆棘。“难道为了几千元起诉吗?难道只有起诉才能要回钱吗?”成为许多受访者的共同心声。
来源: 法治日报
明明支付了全款买房,合同收据齐全,还将房子租了出去,租金也是月月不落,可怎么会到头来这房子不属于自己呢?
2025 年 4 月 29 日下午,青浦区一家快餐店里,五名女子围着徐健(化名)讨要说法,一场持续多年的骗局就此败露。
她们在几年前通过徐健购置了房产,本以为是笔划算的投资,直到有人去交物业费才发现不对劲,物业系统里根本没有她们的名字,房子也显示未售出。
购房者眼里的完美投资
警方调查发现遭遇这样情况的有近20人,当时徐健作为销售接待他们。39平方的房子,差不多一百万的总价,周边交通方便设施完善,关键是价格比相同地段的便宜近一半。
而且徐健承诺可以代为出租,每月有至少3000元的租金,在买房者看来这笔投资保险且回报率不低。虽然这房子是集体产权,无法获取独立房产证,但价格优势摆在那里,他们综合考虑下来觉得,只要流程完善完全可以接受。
徐健作为经验丰富的销售,带看专业、讲解完善,还承诺 “免物业费、送家具”,有人甚至一口气买了4套房作为投资。
用你的钱 给你发租金
可购房者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踏入的是徐健布下的 “闭环骗局”,目标群体是不自住的投资者。
第一步:先用 “团购买房优惠”把房款骗进私人账户,几人成团每人少5万,听起来优惠力度很大,实则钱根本没给开发商。
第二步:私刻公章签“假合同”,红章盖得清清楚楚,可开发商毫不知情。
最绝的是第三步,用你的房款给你付租金,徐健把骗来的钱拆东墙补西墙,按时打租金给购房者,让购房者们安安心心当 “甩手掌柜”。
大多数人收到房租不会去看房,即使想看房徐健也有对应的话术解释。另外一边,为了避免被开发商发现,对于自住的购房者徐健会按流程正常出售。
直到其中一个报案者的妹妹,无意中发现物业没登记姐姐的名字,这才戳破了整场骗局。
挥霍无度的 “徐总” 拖垮全家的窟窿
43 岁的徐健,一边穿名牌进高档场所,一年花掉200多万,被人尊称为 “徐总”,一边让父母抵押老宅,借遍亲戚替他填补外债。
徐健中专毕业后就从事房产行业,早期做得还不错,他自称是项目经理,平均一年收入有百万。但因为他花钱无节制,一直问父母要钱,还因此在2022年就和妻子离婚了。
调查显示,徐健的主要花销在这三个地方:300万用来发租金维持骗局、800余万填补高额贷款,剩下的全砸在了吃喝玩乐上,光是近一年的消费就高达200多万。
据统计,自2019年起徐健虚假卖出26套房,价值2000万元左右。目前,徐健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转自:案件聚焦
来源: 潇湘晨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