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6:13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举例)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整理阅读内容,还可以加深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深入的思考和对原文的准确把握。以下是一些写作读书笔记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举例说明:
"一、明确笔记的目的和类型"
在开始写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你写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关键信息,还是为了深入思考?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个人提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类型和侧重点。
"例如:"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你的笔记可能更侧重于记录书中的关键概念、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你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来清晰地展现这些信息。
"类型:" 考试型笔记
"示例:"
| "人物" | "性格特点" | "主要事件" | "相关概念" | | :------- | :----------- | :----------- | :----------- | | 简爱 | 坚强、独立、勇敢 | 离开里德舅妈家、在洛伍德学校学习、成为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爱、发现罗切斯特已婚、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在荒原上流浪、最终与圣约翰结婚 | 女性主义、
读书笔记摘抄 (二)
文/潘利民
看来“读书笔记摘抄(二)”这篇文章不得不写了。“述今探古”栏目王总编辑约稿、征稿真有妙招,在我前一篇读书笔记摘抄题目下面添加(一),暗示读者还有“摘抄”(二),同时敦促我再写第二篇“摘抄”。佩服,这好比我招待文友了,本来菜上齐了,他却说:“老潘给大家又加了一道菜还没上呢”,将我一军。我能说啥?碍于面子,只好顺水推船再上一道菜(再写一篇读书笔记摘抄(二。)开个玩笑,下面说正题。
我翻找历年笔记本,寻找一些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笔记与文友们分享。
我在呼和浩特市制酒厂干了二十多年,对酒感受颇多,先说点酒的事哇。大家都听说过“杜康”这个人名,后又演化成酒名。详细情况可能略知一二。史书明确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杜少康。夏朝国君”。东汉至明清时期史料常把杜康描写成夏朝国君或黄帝时期的大臣。不管怎么说,杜康是酿酒祖师爷,这点是肯定的。三国时期曹操就感慨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成了白酒名牌。于是解放前后我国就出现了河南伊川、汝阳、陕西白水三个杜康酒厂。九十年代河南伊川、汝阳酒厂整合为洛阳杜康酿酒总公司,不再赘述。
古往今来对酒和饮酒的论述众说纷纭。成事是酒,败事也是酒。唯有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评说靠谱。孔子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酒是美好的,饮酒不要限量。但不要醉,不及乱为限即心不乱、语不乱、形不乱、行不乱。对饮酒的利与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酒的功过是非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说酒不过量好比人参养;也有人说饮酒伤身,百害无一利;还有人说无酒不成宴席。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个例,实践颠覆了好多人的认知。我对酒的认知崇尚孔子评说“四不乱为限。”
酒是液体之火,也是双刃剑。酒可让世界生机勃勃,灯红酒绿,热火朝天;酒亦能助人长寿。现代酿酒大师秦含章老先生一生以酒为伴,2019年离世,享年110岁。开国上将许世友一生为武,嗜酒如命,酒壮英雄胆,他是我军唯一毛主席允许军中饮酒的人,也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享年80岁。酒也能让万贯家财付之一杯,毁人性命,刑事案件频发。交通肇事多数与酒有关。历史上还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为了中央集权,以防军人篡夺皇位,酒宴上解除了以石守信为首的高级将领的权利。
任何事物都应把握“度与量”,酗酒与饮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果千差万别。不再啰嗦。
下面摘抄几个民间俗语来由及其意。
“二百五”,大家都知道这是贬义词,骂人的话,形容傻人贪婪办蠢事。多部史料记载“二百五”俗语出自战国时期。齐国有个纵横驰骋的外交家苏秦,是齐王爱将宠臣,突然一天被剌杀身亡。缉拿凶手犹如大海捞针,久侦不破。后由下属一个聪明的谋士给齐王献上一计,齐王照办。令人将苏秦头颅取下挂于城门,並四处张贴告示,假称苏秦是齐国的内奸,愿出1000两黄金奖励剌杀苏秦的有功人员,很快四名凶手结伴来领奖。齐王令其四人不得撒谎,否则满门抄斩。四人分别讲述了剌杀苏秦过程。齐王确认后,问:“1000两黄金你们如何分法?”四人齐声应道:“平均分配,每人二百五”。齐王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立即斩首”。“二百五”就是这么来的,至今已流传近2500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民间俗语的意思是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发挥团队智慧实现目标更容易。这句话是从三国时期的原话“三个丑裨将赛过诸葛亮”演化而来的。“裨将”是官銜,是诸葛亮的副将。草船借箭是诸葛亮与三位副将策划而定,一举成名。今人利用谐音都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
“人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西晋高僧法护译著的(佛说十善业道经)。讲的是“修养修行”。这里“为/wéi/”是做的意思,发音二声。原意是人要修身养性,首先要做好自己,否则天理不容,难立于天地之间。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曲解了,理解“为己”是为个人。把“为”的读音改为四声/wèi/了,今人的理解和用法与其本意南辕北辙。
最后摘抄两首酒的有趣唐诗供读者玩味。
盘飨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东邻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