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6: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裴先锋”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裴先锋”是谁/是什么 (Clarify Who/What Pei Xianfeng Is):" "最重要的一点!" 在动笔之前,你必须清楚你所说的“裴先锋”指的是谁或什么。是因为最近有关于他的新闻、纪录片、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还是某个历史人物?如果是指一个具体作品中的角色或一个真实事件中的人物,你需要先搞清楚背景信息。 如果是指一个虚构作品中的角色,了解他的性格、经历、行为动机、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指一个真实人物或事件,了解相关的背景、事实、争议点(如果存在)是必要的。 "如果“裴先锋”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或事件,请务必在作文开头或文中明确指出你指的是哪个具体的对象,并简要介绍背景。"
2. "明确“观后感”的对象 (Identify the "Object" of the Review):" 你是看了关于“裴先锋”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电影或电视剧?还是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观后感的对象是明确的,这决定了你分析的侧重点。
3. "紧扣主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Focus on the Theme, Choose Appropriate Angles):" "核心思想/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谆谆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近青年,同青年朋友交流、交往、交心。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中,蕴含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勉励、殷切期望。
一、有理想
【“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一叶红船,在风雨飘摇中启航。1921年夏,浙江嘉兴南湖,他们神情坚毅,目光坚定。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如惊雷划破暗夜,给暮霭沉沉的旧中国带来希望的光芒。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正是毛泽东当时的年纪。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鲜花绚烂。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上,青少年代表佩戴着闪耀的团徽、鲜艳的红领巾,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笔友”间难得的见面,一番话意味深长】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此前半年多,这所学校的同学们给习爷爷写了封信,没想到很快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回信,落款人:习近平。
“笔友”间难得的见面,一番话意味深长——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我们才能更深刻理解现在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志,气之帅也。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民族的未来。
【赞许“90后”电焊技师,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
2013年5月4日,党的十八大后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主题团日活动。
裴先锋的发言充满着朝气和锐气。这名“90后”农村孩子,通过勤学苦练,短短几年就成为技术过硬的电焊技师,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这一赛事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
谈及自己的成长体会,裴先锋说:“练就国家建设需要的过硬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总书记赞许道:“你通过奋发努力,成就的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这样事业的光谱就更广阔,能量也会更强。”
二、敢担当
【点赞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
2020年3月10日,武汉,大学生志愿者谢小玉。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家住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的谢小玉,青春记忆里有终生难忘的一笔。世纪疫情突袭,回家过寒假的她,成为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
在最艰难的时刻,谢小玉见到了前来看望他们的习近平总书记。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亲切地问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你有没有20岁?”“做志愿者苦不苦?”
迎着总书记温暖的目光,谢小玉坦言:“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谢小玉身上,总书记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无畏担当:“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卫戍边疆安宁,这位年轻的军人用生命保卫了家国的尊严。
班长孙涛记得,他和陈祥榕有过一段对话:“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怎么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青春之火,为民族而燃烧;青年之心,为祖国而跳动。
【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舞台】
2023年3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魏巧代表在发言。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3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80后”的魏巧代表向总书记讲起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
这位来自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年轻理事长,6年前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乡村,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舞台。
林海田野、海岛边疆、车间厂房……放眼中国,奋力打拼的青年身影忙碌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
三、能吃苦
【“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2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展厅内,总书记在一面偌大的照片墙前驻足。黑白的光影,定格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和一段筚路蓝缕的岁月。上世纪50年代,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感召下,无数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儿女,挥别故土上天山。
他们在戈壁荒滩上,吃着窝头就盐碱水、睡着没门窗的地窝子,爬冰卧雪、人拉肩扛,城市拔地而起,青丝成了白发。
“你们是从艰苦奋斗中走过来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面对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
【知青习近平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
1969年新年刚过,辗转火车、卡车、徒步,不到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北。
十里山路,挑沉甸甸的两捆麦子长时间不换肩;寒冬腊月,第一个跳到粪池里去起粪;打坝夯石,满手掌的水泡磨出了血也从来不“撒尖儿”……在黄土高原深处的梁家河,知青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回望那段日子,他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
【“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
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这是青年习近平常常思考的人生命题。
1987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对刚从厦大毕业的青年人张宏樑这样说:“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上了这个高中和大学,对老百姓才会有很深的感情。你们一定要下基层,才能培养出对老百姓的感情,才能提高自己,干出实事,做出实效。”
“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年轻人在基层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今天不在办公室交接,到基层去”】
1990年五四青年节那一天,即将离开宁德调任福州的习近平对前来交接工作的同志提议:“我们地委班子交接也搞个创新吧,今天不在办公室交接,到基层去!”
于是他们便在飘着细雨的清晨出发,辗转多地看企业、看工厂、看乡村,向百姓问实情、听心声、话离别……在坦洋村,习近平同当地干部群众袒露心扉:“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功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
那一年,习近平37岁。
【“有这个经历很好,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2022年夏天,四川宜宾学院求实会堂里,习近平总书记被热情的学子们围拢着。
即将毕业的刘江告诉总书记自己还当过兵,总书记关切地问:“在哪儿当的兵?”
“武警新疆总队巴音郭楞支队博湖中队。”
“在那边待了几年?”
“两年。”
“有这个经历很好,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总书记称赞道。
四、肯奋斗
【引用《永久奋斗》中的讲话寄语莘莘学子】
1939年5月,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2018年5月,北大燕园内的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篇《永久奋斗》中的讲话,寄语莘莘学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非常敬佩你”】
2013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来到青年朋友们中间,同大家共话青春。
“登顶世界高峰,探秘神奇的大自然,是我从小的梦想。”作为我国首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陈晨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感受。
“我非常敬佩你。”听了陈晨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感触良多,“对珠穆朗玛峰,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20岁出头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四川学习农村发展沼气技术,办完事后,在大雪封山时登上峨眉山,十分艰险,下山时到小饭馆吃担担面,人家已经尊我们为英雄了。”
总书记接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是常为新的】
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天地通话”,为这场对话保驾护航的“80后”“90后”也“火”出了圈。
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到了这个细节——“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三四十岁,但都是重要岗位的担当者。”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墨子”“天问”“嫦娥”,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
【寄语苏翊鸣: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
这是2022年2月15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夺冠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北京冬奥,非凡的“冰雪盛会”,身披五星红旗的“00后”小将苏翊鸣明亮如火。
“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夺冠后的苏翊鸣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刻苦训练、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
“翊鸣同学:你好!来信收悉。”不久后,苏翊鸣收到了温暖的鼓励,也收到了沉甸甸的期望,“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更多内容请点击新华社通讯《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
文字:朱基钗、黄玥、董博婷、齐琪、张研
曾正超:你看,你打底的时候它宽窄不是很均匀……
工友:是因为焊到后面的时候缝隙就变小了。
曾正超:一个是缝隙小,还有可能就是两边的焊丝,它里边的纹路也不是很均匀……
这个五一假期,曾正超和工友们在位于南京的一个炼钢高炉改造项目一线忙碌。此时他们正站在五米多高的平台上焊接高炉的外围管道,过程中还不时讨论着焊接操作的业务细节。曾正超是中冶集团中国十九冶重庆分公司工程技术部副部长,一个多月前被派来南京,他说,这种哪里需要就立即奔赴甚至长时间驻守的工作状态,是焊接工人的日常。
曾正超介绍:“因为现在各行各业,大的军工企业,像飞机、坦克,小的像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焊接。在项目一线都是正常上班,一般都是没有假期的。”
曾正超正在南京某项目一线,焊接高炉的外围管道
工友:放中间的时候两边融合得不好,所以焊接的时候焊丝是两边填的。
曾正超:在焊接的时候你要用余光看着焊肉的高度,然后焊丝跟着熔池走,这样的话就可以控制得比较好……
熔焊时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叫做熔池,熔池冷却后就成为了焊缝,曾正超说,每一步都要细致把控,因为熔池温度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我们现在焊接的是不锈钢的氧气管道,它要求比较高,要求是100%射线探伤,里面不能有缺陷,所以在焊接的时候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这里说到的“探伤”,也是个专业术语,不过,曾正超打了个比方就容易理解多了。“探伤就像我们在医院做体检,通过照片看骨头里有没有什么问题,焊接探伤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射线来检测金属内部有没有缺陷。”
不同材料不同物品,对焊接精度的要求也有差异,但曾正超和工友们却始终把焊缝完美无缺陷,探伤合格率100%作为必须达到的标准。“特别是带有压力的高压管道,一般射线探伤允许有缺陷,但是不能超过一定范围,但是我们在焊接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求达到100%,按照没有缺陷去进行焊接的。”
曾正超:努力保证每一次都能达到探伤合格率100%
在师傅周树春眼中,曾正超一直在成长,对精益求精的执着以及心无旁骛的踏实干劲儿从来都没有变过:“曾正超他不多言不多语的,他闷倒头就在那干,他就是那种人,而且他的心态非常好。”
勤学苦练勇创佳绩16岁那年,曾正超从四川米易老家来到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焊接。焊接工作火候的掌控全在手上,不仅要求手臂有力,还要求关节灵活,干活既稳又准。当很多同龄人还在父母身边撒娇时,曾正超已经独自在一朵朵焊花中开始了成长的淬炼。
曾正超告诉记者:“平时我们在焊接的时候,可能手抖一下里面就会造成缺陷,可能有气孔、夹渣,特别是仰焊,人蹲在钢板下面,铁水本来就是从上往下掉的,就算滴在手上,你也必须坚持,必须要忍住。”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比赛现场
凭着坚毅顽强的韧劲,2015年8月12日,年仅20岁的曾正超作为国家队选手出征世界技能大赛,一举摘得中国在焊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如果说这是一次圆梦之旅,那么早在2011年,同样是焊接项目,河南小伙裴先锋捧回的一枚宝贵的银牌则是中国代表团在这项全球顶级技工比赛上获得的首枚奖牌,是中国青年挑战世界技能之巅的开始。曾正超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
参加世赛只是起点 技能报国仍在路上此时,在距南京一千多公里外的广东揭阳惠来县,裴先锋也正在工程一线加班。
“90后”焊接技术专家培训师裴先锋正在推广自动焊技术
2011年,21岁的裴先锋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摘得焊接项目银牌,实现了世赛中国奖牌零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工匠”的风采世赛归来后,裴先锋有许多收获,最难忘的是2013年5月4日,作为优秀青年代表。
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与总书记面对面畅谈理想。他还跟随海外项目团队把中国的焊接工艺带向世界舞台。2015年“五四”前夕,他站在红海之畔的夕阳下,立下了自己的小目标。
“我是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的一名普通工人——裴先锋,现在在约旦雅克巴项目工作,中央对青年发展问题非常重视,我抓紧学习英语,瞄准焊接发展前沿,学习先进的焊接技术,希望自己将来有丰富岗位经验,能为企业解决岗位难题,能为公司培养优秀焊接工人的焊接培训师,把工作中常见的焊接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自己积累的焊接经验逐步加以整理,加强同行间的技术交流切磋。”
2015年 裴先锋跟随海外项目在约旦工程一线
经过七年的磨炼,现在,裴先锋如愿成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焊接研究培训中心最年轻的专家培训师。最近半年他都在广东出差,为当地的焊接工人做高压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培训。
他说,这项技术能一定程度降低用人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现在不是缺工人吗?特别是焊接工人,现在好不好找,用管道自动焊可以大量解决,减少人工费用。”
焊接工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同的焊接手法,其中需要抬头仰面朝上的位置、手法难度最大,稍有不慎会造成焊缝不成形。这需要工人举着焊枪,平稳地从头焊到尾一气呵成,不能有丝毫的偏移。目前纯靠焊接机器人操作,完成质量有限。裴先锋希望能研究出更多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操作指南惠及行业发展。
裴先锋说:“我感觉,做焊接的每一件事对我来说都属于很平常的事情,我想把它干好,通过我的表现来体现我的价值。”
焊接技术工人正在接受培训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迅猛发展,焊接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对技术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
今年,人社部表示,在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过程中,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作为在技能报国路上领跑的青年工匠,裴先锋和曾正超认为,曾经在世界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荣誉只是起点,曾正超说,如果他们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年轻朋友努力奋进才更有价值。
“工匠精神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超越自我。希望更多的年轻朋友,通过学习技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为助力国家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贡献力量。”曾正超说。
编辑:任姝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