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08: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演讲稿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有吸引力、结构清晰、表达有力,并能有效传递你的观点和情感:
"一、 明确主题与核心观点 (Clarify Theme and Core Message)"
1. "聚焦一个具体方面:" 家庭教育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避免试图涵盖所有内容。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触、最有话可说、或者认为最重要、最需要强调的具体方面作为核心主题。例如: 情感沟通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的榜样作用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留给孩子“钱”还是“能力” 2. "确立核心观点:" 围绕主题,提炼出一个清晰、简洁、有力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这个观点是你希望通过演讲让听众记住的关键信息。例如:“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二、 了解听众 (Know Your Audience)"
1. "对象是谁:" 你的听众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普通社区居民?他们的年龄、背景、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如何? 2. "需求与兴趣:" 思考听众可能关心什么?他们有哪些困惑或期待?演讲内容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引发共鸣。 3. "调整语言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边建军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境遇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不仅是人的生活场所,也是人的修身殿堂。好的家风,能够春风化雨般滋养人的心灵,使每一个家庭成员浸润其中,明白为人处世之道,习得规矩方圆之理。家风好,则民风好、国风好。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家风家训代代传。资料图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当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基石作用更加突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领域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自觉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树立家国情怀,将家庭幸福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所以,《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进行家庭教育、建设美好家庭的遵循。这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
家风家训代代传。资料图
家庭是道德品行教育的第一场所,对子女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为子女留下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这要求我们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政风社风的重要窗口,是党风廉政的晴雨表,良好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这要求我们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家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这要求我们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和谐社区、美丽乡村等建设。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只要我们以垒土成山的精神、扎实细致的工作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以万家之“和”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李文道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中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工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社会交往严重受阻,所有的学校都推迟开学,中国父母与孩子正在经历着最为漫长的寒假……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不浪费这段漫长而宝贵的时间呢?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严重不足,从而损及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变得疏离,让父母的教育效能下降,严重时会衍生出许多心理问题。
如果利用得当,这个最漫长的寒假可以成为一段最为美好的陪伴时光,弥补既往陪伴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能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如何陪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
第一,陪伴应该是专注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只陪在孩子身边,手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这不是真正的陪伴,这是一种“敷衍”。真正的陪伴是这样的:父母要安排专门的陪伴时间,在这段时间,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事情,专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做游戏,或者一起活动。陪伴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更是一种心理存在。陪伴时,父母的身心应该与孩子的活动保持一致。
第二,陪伴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陪伴孩子的活动中,父母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经常是不一致的,父母的兴趣爱好活动倾向与孩子的往往有差别。例如,许多父母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而许多幼儿却认为游戏是他们的最爱。陪伴孩子意味着孩子的需求处于中心地位,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陪孩子读一本孩子喜欢读的书,陪孩子做一个孩子喜欢的游戏,陪孩子看一部孩子喜欢的电影,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
第三,最理想的陪伴能兼顾父母与孩子的需求。陪伴应该是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这是第一位的,但如果能找到兼顾父母与孩子需求的陪伴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比如,找到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无比开心,再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活动游戏,将孩子的好动需求与父母的健身需求结合在一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陪伴正像润物无声的细雨,不知不觉中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在亲子银行账户中存下一笔又一笔储蓄资产,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时,父母和孩子就会享受到亲子陪伴所带来的收益。(李文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