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800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0 09: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写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1800字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确保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论证有力:
"标题:精耕细作,方得真知:读书笔记写作的关键事项探析"
"引言 (约200字)"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无数先贤哲人通过阅读传承思想,推动文明。然而,阅读并非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更应是一场主动的探索与思考之旅。而读书笔记,正是这场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导航图与记录册,它将零散的阅读感受转化为有序的知识体系,将瞬间的感悟沉淀为持久的思考力量。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不仅能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更能提升个人的分析、批判和表达能力。然而,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使其真正发挥其价值?这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一系列关键事项。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的目的、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写作方法以及反思与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写作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若干事项,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一、 明确目的:为何而记?(约300字)"
动笔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不同的目的决定了笔记的侧重点和风格。明确目的,是有效进行笔记写作的前提和导向。
首先,读书笔记可以是"知识
「好书推荐」《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张桂梅:“燃灯校长”送1800多名女孩出深山
《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张桂梅:“燃灯校长”送1800多名女孩出深山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一所大山里的免费女子高中。就是这所高中,创造了当地的教育奇迹:它的历史很短,招收的大多是贫困、辍学或落榜的女学生,全校高考上线率、升学率却连年高达百分之百,本科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列。自2008年建校以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
奇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所女高校长张桂梅数十年的呕心沥血。因为2007年10月14日头版的一篇报道,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学校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近些年,“燃灯者”张桂梅的精神感召了越来越多的人。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63岁的校长张桂梅,又顺利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但是,去年12月的一份诊断书上,医生密密麻麻地给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多种疾病。她数次病危入院抢救,体重从130多斤掉到90斤,饱满的圆脸瘦成了干瘪的尖脸,甚至连从椅子上站起来都需要人搀扶……即便如此,只要一出院,她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熟悉的校园。已经无力站上讲台上课的她,十几年来坚持着一项颇具仪式感的“日常工作”——每天5点15分,她都会准时从女生宿舍的铁架床上爬起,忍着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摩托来到教学楼,颤巍巍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点亮。“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张桂梅如此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楼道里,她瘦弱的身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大山女孩们的追梦之路。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担任院长。一心想为华坪做点事的她没有半点犹豫,马上答应。福利院刚成立,就接收了36名孤儿。张桂梅白天在中学教课,下课后到福利院照顾孩子。没有儿女的她,把所有母爱都倾注给了这些孤儿,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叫她“妈妈”。慢慢地,她开始了解这些孩子们的身世,这让她的内心深受触动。“福利院的很多孩子都是弃婴,有一个女孩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因为父母不想要女孩,先后被遗弃了三次。”张桂梅说。在她后来教书的华坪县民族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村,她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说,“因为不是男孩,有的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甚至都不会和她说一句话。”在一次家访途中,张桂梅看到一个女孩坐在山头,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一个箩筐。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当场就想带女孩走,但女孩母亲以死相逼,她无奈只能放弃。“我们经常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公平的起跑线,可这些女孩却连站上起跑线的机会都没有。”张桂梅说。目睹一幕幕悲剧,张桂梅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不管中考分数高低,只要愿意读书,女孩们都可以来这里免费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有人听说了张桂梅的想法,说她想出名想疯了,那么多孩子,哪里救得过来?张桂梅却坚定地:“能救一个算一个!”“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我的目标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办学的钱从哪里来?张桂梅首先想到的是募捐。“我就想,全省这么多人,每人捐10元给我也够了。”于是,从2002年起,张桂梅连续5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先进、劳模奖状复印了一大兜,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让张桂梅始料不及的是,自己这么一个爱面子的人,放下尊严去街头募捐,换来的却是多数人的不理解。“有人说我是骗子,说劳模怎么会到街上募捐。我还曾被人当面吐口水,甚至被放狗咬过。”5年下来,她只募集到了1万多元。2007年,别无他法的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就在这一年,她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准备去北京参会。参会前,华坪县委、县政府知道她十分节俭,舍不得买衣服,特意拨了几千元给她买正装。但她却舍不得花,把这笔钱留给了福利院。回想起这件事,张桂梅笑着说:“我都一身病的人,活不久了,买新衣服不是浪费吗?死了以后烧掉多可惜。”后来,她穿着一身平时穿的旧衣服来到北京参会。一天早晨,她急急忙忙往会场里赶,一位女记者突然把她拉了过去,悄悄对她说:“你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羞得脸通红,她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这是张桂梅平时最爱穿的牛仔裤,因为耐磨,自己平时家访走累了,经常席地而坐,裤子不知啥时磨破了。“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说。那天散会后,张桂梅应约找这位女记者聊天。她这才知道,这个提醒她裤子上有破洞的记者是新华社的。两人从傍晚一直聊到深夜。“我把想建一所免费女高的梦想告诉她,两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边哭边聊,边聊边哭。”张桂梅没有想到,正是在党代会上的这次“出丑”,让她的梦想成为现实。没多久,新华社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稿件播发。张桂梅和她的梦想马上火遍全国。从北京回来后,丽江市、华坪县分别给她拨了一百万元,让她筹建女高。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学校最初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唯一的教学楼也是在另一所中学的厕所原址上改建的。当年9月,首届100名学生入学。工作数十年,张桂梅的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至今仍住在女高的一间女生宿舍里,和几名女学生住在一起。几十年的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药,她至少捐出了上百万元。2018年年初,张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觉自己可能挺不过去。华坪县县长庞新秀来医院看望她,她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如今,回想起要预支丧葬费这件事,张桂梅仍坚持说,哪天如果自己突然走了,千万不要操办什么丧事,骨灰撒到金沙江里就完事了。在生命垂危之际,心里仍挂念着学生。张桂梅无私奉献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十多年来,女高的上千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张桂梅一样,主动选择去了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华坪女高的墙上,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清华北大我来了!”张桂梅说,每年她都在鼓励孩子们考上更好的学校,但她也会告诉学生,高考不是终点,高考过后人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坐在校园里的一把藤椅上,张桂梅喃喃地说:“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然后把心中的‘我’去掉80%吧,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没有让她失望。(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庞明广、严勇】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责编:刘星月;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全民阅读”引领 慈溪文明新风尚
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何峰 慈溪市委报道组张天叶)《若我归来》礼赞最美逆行者,《上林湖之绿》惊叹春天的蓬勃力量,《走向远方》宣示爱和勇气……近日,一场“花开的声音”朗诵会在慈溪上林湖荷花芯窑址举行。“有声阅读让我们听到这座城市‘温暖的声音’,鼓舞人心,给人力量。”市民张女士说。
卷卷书香,飘散三北大地;浓浓书味,融入万千家庭。2001年,慈溪启动首届“全民读书月”。20年来,该市全民阅读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将全民阅读作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全民阅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如今,各式阅读空间遍布城乡,各类阅读组织层出不穷,全民阅读品牌迅速崛起,百万市民投身书海墨香,民众更有内涵,城市更有品位。”慈溪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慈溪市民可在镇级图书馆、职工书屋、乡村书房等600多个公共阅读空间里品味书香、感悟文明。桥头镇毛三斢村的乡村书房是全省首个农家移动数字书屋,依托网上社区服务平台,村民可随时随地免费阅读。“打牌的人少了,读书的人多了;口袋鼓起来了,脑袋也‘富裕’了,邻里之间更和睦。”村民蔡玉清说。
阅读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生力量”。自成立全省首个农民读书协会以来,慈溪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民间读书社团。其中,成立近4年的稻读公社拥有阅读志愿义工200多人,发布原创读书笔记1800余篇。“共享公益阅读平台,构筑有温度的家园,共育公众阅读氛围,建设有品位的城市。”稻读公社负责人说。近日,慈溪还成立阅读文化推广新媒体联盟,聚合新媒体力量,为城市增添更多墨韵书香。
阅读活动层出不穷,成为引领文明新风尚的“丰富载体”。20年来,慈溪通过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新风尚。其间,书香音乐节营造书香气息,播撒音乐种子,受到众多市民追捧;诵读大赛每年吸引数百名热心读者参赛,弘扬传统文化,感受经典魅力。“全民阅读活动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让思想更有力量,让城市更加美好。”书友李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