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10:5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车站员工自我鉴定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作文内容真实、具体、有深度,并能体现你的工作态度和价值:
1. "明确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篇自我鉴定是为了什么?是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晋升申请,还是个人总结?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内容的侧重点和语气。 "对象:" 谁会阅读这篇自我鉴定?是上级领导、同事,还是评审委员会?了解读者有助于你调整写作风格和措辞,使其更具说服力。
2. "内容真实具体 (Content Should Be Realistic and Specific):" "真实性:" 这是自我鉴定的生命线。必须基于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不夸大成绩,不回避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的表现。 "具体化:" 避免使用空泛、笼统的词语。多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或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例如,不要只说“我服务态度好”,而要说“在XX次处理旅客投诉中,我耐心解释,积极协调,最终化解了矛盾,获得了旅客的书面表扬”。提及具体的工作场景、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的。
3. "突出重点,展现核心价值 (Highlight Key Points, Show Core Value):" "紧扣岗位:" 重点围绕车站员工的核心职责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1日电(隋彩霞 李云飞)“5道去牵出线调车信号好了,调车长明白……”5月21日清晨6点30分,榆树屯车站调车场上,对讲机里传来清晰而坚定的联控声。调车长刘显明正有条不紊地与车站进行作业沟通。
榆树屯车站,作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务段管辖的三等车站,是齐齐哈尔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五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输送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这里不仅承担着整车、零散货物、集装箱运输,更是煤炭、农产品等大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每日,铁轨上机车轰鸣,车流川流不息,日均调动车辆高达300余辆。调车作业人员负责在庞大的铁路运输体系中,精准指挥列车完成解体、编组、取送等一系列复杂作业,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个铁路网的运行效率。
今年29岁的刘显明,自2018年投身铁路行业,便与调车工作结下深厚情缘。七载光阴里,攀爬车辆、上下车厢,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都要重复上百次。每班1.3万余步的行走轨迹,在铁轨与股道间编织出坚守的印记。5月的榆树屯,大风频繁,调车作业时,刘显明必须牢牢握紧把手,在呼啸的风声中稳步作业。即便环境艰苦,他始终保持专注,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准确、及时地收发指令,指挥机车安全运行,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他的话语中,透着铁路人特有的质朴与坚毅。每当牵引车辆运行,他都要站在列车尾部的车梯上,为司机瞭望信号,成为铁道线上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为了及时将企业的粮食深加工产品及时运出车站,刘显明和工友们在调车作业中,要在严格遵守作业标准,争分夺秒,快取快送。有时,他们需要在外连续作业3、4个小时,这两天天气炎热,他们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但大家毫无怨言,依然坚守岗位。
“铁路调车工作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协同作战。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列车编组准确无误,按时发车,安全驶向目的地。”刘显明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作为调车长,他不仅是作业的指挥者,更是班组安全的“守门人”。作业过程中,时刻紧盯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每次交接班时,他都会反复向徒弟们强调这些话,时刻提醒身边的人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次作业中,徒弟在连挂车辆时出现失误。刘显明凭借多年经验,一眼便发现问题所在:由于徒弟对“十、五、三车距离”把握不准,接近被连挂车辆时速度过低,且过早喊停,导致两车车钩未能完全连结到位,勾销未正常落下,形成“假连结”。这种看似微小的失误,一旦列车启动,极有可能引发脱钩事故。刘显明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耐心讲解:“调车工作看似粗犷,实则细节满满,容不得半点马虎。所有事故往往都是因忽视细节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的。”随后,他亲自示范,重新与司机联控,当听到勾销“咔哒”一声稳稳落下,徒弟恍然大悟。
“我虽然年轻,在班组管理上或许会面临老职工‘不服气’的情况。但这只会激励我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我一定要把班组长这个岗位干得出色,让大家心服口服。”刘显明眼神坚定,充满信心。调车场上,他的身影依旧忙碌,继续守护着每一趟列车的安全与畅通。(完)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毕业季,我们去西部】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一场大雨,消了几分暑气。7月25日一大早,河南小伙儿安勋勋走出宿舍,匆匆赶往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单位——位于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六盘山实验室。
这是他入职培训的最后一天。走进实验验证中心,“一对一”导师李强带着他边走边看,仔仔细细讲解大口径球阀的设计、装配、制作、生产流程,还时不时地让他“上上手,找感觉”。
安勋勋听得入神、试得专注,李强拿道难题考他,他也能答得头头是道。李强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过关!下周就正式上岗,参加新项目研发。”一听这话,安勋勋喜得双手攥拳,给自己喊了声“加油”。
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的硕士生安勋勋,7月初一离校就径直来银川报到了。他告诉记者,选择西部,“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后的坚定。”
2024年秋天,他与长三角地区一家钢铁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协议。可没过多久,他的心意却“动摇”了——其后一场场就业宣讲中,他深深地被祖国西部所吸引。“我觉得,在那片土地上更能发挥自我价值。我从中看到了专业发展的无限机遇,感受到了蓬蓬勃勃的活力!”
于是,今年春天,当新型科创研发机构——六盘山实验室进校园招聘时,安勋勋早早地坐到了宣讲会台下。
“我听出了宁夏对创新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望,还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有院士专家团队领衔科研创新!”会后的交流中,他更是发现,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符合自己的职业预期,银川市提供的生活补助、人才公寓、评价认定等“政策大礼包”,也给他吃了定心丸。
他同宿舍的一位陕西小伙儿,也被宁夏吸引了。几场宣讲听下来,俩人凑到一起,把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城市环境、发展空间好一番讨论,最后一拍手:“走!”
就这样,安勋勋来到了银川,陕西小伙儿则去了石嘴山一家新材料企业。
“出了火车站,第一眼就觉得天蓝地阔,景色特别美!”更美气的是,他一来就入住了青年人才公寓,还被安排在大型研发基地,跟着专家团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这场‘双向奔赴’,奔对了!”安勋勋的话语里充满憧憬:“很期待在这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7日 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