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12:0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雨》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雨》”的具体指代:" "最重要的一点!" 你写的《雨》是指某本具体的书吗?如果是,请务必在作文开头或文中明确指出是哪本书(例如:《雨巷》选自戴望舒的诗集,还是某位作家的散文集?)。如果《雨》只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或者是指你亲身经历下雨的感悟,那么你的写作角度会完全不同。请先确认你分析的文本对象是什么。
2. "深入阅读与理解:" "通读全文:" 仔细阅读《雨》相关的文本,确保理解其整体内容和情节(如果是小说或散文)。 "抓住核心:" 思考这篇文章(或这几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什么主题或哲理?中心思想是什么? "细节分析:" 找出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例如生动的描写(景物、人物、动作、语言)、关键的句子、反复出现的意象等。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深层含义的关键。
3. "确定写作角度和中心论点:" "不能面面俱到:" 一篇读书笔记作文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例如: 可以分析
难道她就不许用那个养活她老娘了,啊?再说,这又痛到她哪里去了,啊?
第一次读毛姆的小说,是他的短篇《雨》。当读到妓女汤普森小姐出场时我就预料到会有事情发生,猜想的结局应该是毛姆全篇讽刺的传教士逼死了妓女后悔悟“从良”。没想到剧情反转,出现了“狗咬狗”的场面,传教士最后死于自杀,而妓女在与传教士纠缠不清后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离开,又回到了她原来放荡、粗俗、毫无顾忌的生活方式。
“放荡、粗俗和毫无顾忌”,这些字眼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好人”为这个妓女定了刑,却忽略了一个妓女也有自己的生活信仰——好好活着,而活着本身就不应该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管是出场时的放荡,毫无顾虑还是与传教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委曲求全,汤普森小姐都是为了活得更好。谁说不是呢?在登陆小岛后她就开始到处“拉业务”,原本以为可以风平浪静地潇洒快活一阵子,不料影响到了住在楼上的传教士夫妇俩,并由此摊上顽固的传教士。后来传教士试图以各种方式来改变、救赎这个妓女,在屡教未果后,他开始动用教会的“强制”力量,迫使她提早离开小岛。
当面对强大的教会力量时,妓女汤普森小姐是渺小的,她挣扎过也曾乞求过传教士和总督改变让她提前离开小岛的决定,并不惜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包括求助于麦克菲尔医生)来帮助自己,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在这里我无意去猜测传教士之死的多种可能,只想弄明白传教士最后丢掉了性命,仍无法改变、救赎一个妓女,那么他到底想改变、救赎妓女的什么呢?
是想让她悔过从良不操旧业?还是替主收纳了这个“肮脏的灵魂”?
不管传教士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可能轻易去改变一个活生生的妓女。也不管这个妓女是打算真心改过还是暂时屈服,我都读不懂她下一步该怎么做,因为除了继续出卖肉体之外,她似乎别无选择。可是她就只能做一个妓女,只想为了能够活下去,就真的有那么招人恨吗?为什么非要让她一会改变这个,一会赎罪那个?再看小说的结局,让她回到最初的快乐状态,多好。
当读完这篇短篇小说时,我曾想跟那些所谓的正义人士一样站出来数落汤普森小姐一番,也可以像传教士一样道貌岸然地鄙视她,说什么事情不能做,非得做这等出卖肉体道德败坏的行当。可我突然犹豫了起来,这样做好像除了表明一个立场之外,依然不能根本的问题,即妓女真是坏人吗?在我们的社会伦理中她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刘小枫在其《沉重的肉身》一书中提到的关于妓女卖淫正当性的论辩时,人们都认为妓女卖淫当然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但妓女之母——西蒙的老婆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卖淫纯粹是一种生理性行为,一种自然性的生存方式。她还为干妓女行业的女儿辩护说:
要是她这个小泉源不流水,渴也把你渴死了!——我们干活的时候身体四肢什么不得用,为什么就不许用那个?她老娘就是从那里把她养下来的,还很痛过一阵呢?难道她就不许用那个养活她老娘了,啊?再说,这又痛到她哪里去了,啊?
妓女玛丽昂倒比她的老娘文雅得多,她的理由已不再局限于肉体之见,而是上升到了伦理的高度,她在乎的是自己的感觉偏好引发的道德诉求是正当的,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她说:人们爱从哪寻求快乐就从哪寻找,这又有什么高低雅俗的分别呢?肉体也好,圣像也好,玩具也好,感觉都是一样的。
当然妓女玛丽昂的这种诉求直接顶撞了社会伦理道德,她无疑将遭受到人们更多的谴责和鄙夷,尽管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干的勾当比她卖淫更龌龊,但并不影响他们一面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地站出来慷慨激昂地指责妓女,一面脱下那身西装后去做一名嫖客,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着这个行业,中饱私囊,其行径恶劣程度远非妓女的卖淫行为所能企及的。
而其他旁观者也同样对妓女抱有歧视,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歧视,歧视什么,可能只是来自某种莫名的优越感而已,就像他们飞黄腾达之后会看不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歧视曾和自己并肩作战现还在底层的战友们一样。不管怎么样,一个人包括妓女不会因为遭受他人无处不在的鄙夷和歧视就停止追求生存的权力,哪怕只为了卑微地活着,也会全力去争取。
记得有一次在傍晚时分我走过深圳罗湖的一条小巷口,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打扮妖娆的女子,即将擦肩而过时她竟转过身来用手挽着我的胳膊,轻声地问一句:“帅哥,要打洞吗?”待我反应过来后面红耳赤地挣脱了她,匆忙走开了。我暂且把这个女子归为和汤普森小姐一样的妓女吧。她这一句动机再单纯不过的话听了不会让人感到恶心或者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相比于小贩沿街叫卖的吆喝,也许她的这句话要低俗得多,但和同样见不得光的那些贩毒、贪污的勾当,要纯粹得多。在她沦落风尘,穿梭于烟花柳巷时一定清楚自己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但还是勇敢地走出去了,可能真的只是为了活下去,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一生下来就把做妓女卖淫当成事业去努力奋斗的。
这是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存的渴求,不管她是伟人还是卑微的妓女,也不管她明智或愚痴,善或恶,有无教养,这些都不干他人的事。她们每个人都应该能按照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享受生活,不损害别人以求得自己的享受,也不许别人妨碍自己的享受,尽管这种生活方式有时会遭到了道义上的谴责。
写到这里,我曾试图以这些例子作为表象,深入了解人们对待妓女态度的异同及尝试去批判的可能性,但看完了毛姆的短篇小说《雨》,当我再一次仔细地琢磨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时,忽然想为妓女汤普森小姐的胜利离开而欢呼。
读《晴耕雨读好教师》时,我被书中睿智勤奋、多才多艺的教师所吸引,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教师吴樱花。吴老师为班里一个男孩写了15万字的日记,每年一本坚持了3年。这样的经历深深震撼了我,让提笔就犯怵的我下决心在毕业前的半学期里给学生写观察日记。
日记的第一篇,写的是我们班艺体样样精通、成绩却平平无奇的“年级大歌星”,这篇观察日记写完后,我便拿到教室与学生分享。读的时候,我仔细看学生的眼睛,发现他们对日记充满了好奇,渴望被老师关注,渴望在老师的日记里被写到。
不久后,“年级大歌星”有了第一次小古文默写只错1个注释的好成绩。一切似乎都在向着美好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告状说“年级大歌星”作弊。经过几次观察,我没有发现作弊的证据,但告状的学生言之凿凿也不能视而不见。不知道如何处理,我索性把疑惑写进观察日记:成为一个大明星是幸福又痛苦的事情,你越是耀眼,喜欢你的人越多,关注你的错误的人也就越多,公众人物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永远都是最信任学生的人。这一次,日记只分享给了“年级大歌星”。
日记写完一周后,我在班级进行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检测。作为监考,我表面风平浪静,同时盯住“年级大歌星”。检测一结束,我先批改了他的答题卡,原文默写全对,基础部分只错了一道题。此后,班里再没有对他的质疑声。观察日记不仅帮我处理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让我对每个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对我也更加亲近了。
观察日记的写作形式多种多样。有一次,我经学生同意后把我们的对话写进了日记。班里有个男孩从不写作文,我开玩笑地问他:“你不是说要装学霸吗?怎么最近不装了呢?”他想了想说:“我装了。隔壁班级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我装了。”当我追问为什么我的课上不装时,他似乎想到一个很妙的,自己先笑了起来,小声说:“跟李老师要诚实。”抖了个机灵,孩子很开心。我在观察日记中表扬了他的“诚实”,认可了他对老师的信任后,他对老师的建议也更能听进去了。
一天放学后,那个“学霸”男孩用30分钟写出了大半页的小练笔,仿照《北京的春节》把自己家里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与自己对鞭炮的钟情写得很有特色。这篇“零的突破”让我欣慰不已。
现在,每天我都要用一些时间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和他们的小练笔,班里喜欢画画的学生会给自己的小练笔装扮一下;喜欢汪曾祺的学生每天都会摘抄一段话认真仿写;也有立志向我科普的各类“知识博主”,天文地理、历史科幻、美食美景,每天读他们的小练笔可以增长见识;还有各类醉心创作的小作家……种类繁多,每个人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学生比以前更喜欢写小练笔了,当然他们也总是提醒我快点写。一切都刚刚开始,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好奇和新鲜感能激励他们多久未尝可知,但也算种下了一粒种子吧。不过,教育不就是在学生心田播撒种子吗?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足够心平气和,种子总会慢慢萌芽。理想的教育就是种子和岁月的故事。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21日第9版
作者:李春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