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强军路上的我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0 12:29

推荐《强军路上的我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强军路上的我”的演讲稿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演讲稿既有深度、又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地传达你的思想和情感:
"一、 理解主题,明确核心:"
"紧扣“强军”主题:" 演讲稿必须紧紧围绕“强军”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无论是讲述个人经历、抒发爱国情怀,还是探讨军队建设,都要与“强军”紧密联系。 "突出“我”的视角:" “强军路上的我”强调的是个人在强军进程中的角色和感悟。因此,要突出“我”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思考和情感,避免空泛的口号和理论。 "明确核心观点:" 演讲稿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核心观点,例如: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力量;从个人经历中感悟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表达对军队和军人的崇敬之情等等。这个核心观点将贯穿整个演讲,并引导听众理解你的意图。
"二、 内容选择,真情实感:"
"选择典型事例:" 选择能够体现“强军”主题和个人成长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人的故事。事例要具体、生动、感人,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融入真情实感:" 演

强军思想我分享|强军路上,有我在!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强军兴军的征程上

总有一群榜样勇立排头

用无悔青春镌刻铮铮誓言

近日在武警马鞍山支队

“强军思想我分享”现场

他们走上讲台

述说亲身经历

下面跟随小编

一起聆听他们的强军誓言

一、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原帅博:“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主席在七一讲话中的这一金句让我印象深刻。七年前当我再次穿上这身军装时,就明白必须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始终冲锋在前。”

在兵之初

原帅博就立下了“优秀士兵”的目标

于是乎“加餐”成了他的“家常”

三公里、五公里

这些对于他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凭借着不懈努力

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同时膝盖的病痛也缠上了他

加上未完成的学业

使他不得不脱下心爱的军装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

在面临毕业抉择之际

为了心中的强军梦想

原帅博毅然决然地选择再次应征入伍

从“老兵”到班长再到党员

这一次他把军装紧紧裹在自己身上

和县滁河抗洪大堤旁的水面暗潮涌动

他坚定说道:“我是党员我先上!”

经过8小时不停留的奋战

他和战友们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军旅12年

原帅博走过不同的路、看过不同的风景

但无论2011年的秦皇岛抚宁森林救火

还是2020年马鞍山的抗洪抢险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强军梦

二、志气、骨气、底气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程文东:习主席口中的“志气、骨气、底气”让我感触很深!我认为这是我们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17年入伍的程文东

在特战排只算是一个“后辈”

但他身上的流露出来的志气、骨气、底气

却丝毫不比其他人少半分

进入特战排以来

程文东的目标就是争做特战尖兵

训练中他常常把自己练到极限

理论学习上他也始终保持“挤”和“钻”的精神

在备战“巅峰 —2020・安徽总队”比武期间

为了练快练准“限时快速射击”

他每天坚持加倍加量训练

在反反复复的拔枪训练中

科目成绩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原来出枪需要2秒到最后的1秒

命中数4发到现在的10发命中

战友都说程文东身上始终有股强劲和狠劲

他坚持没日没夜揣摩动作要领

凭借这份比别人多付出、多流汗的精神

他取得全总队突击专业

和通信专业双第一的好成绩

矢志精武、苦练硬功的精神品质

就是程文东最大的底气

三、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大青山上的山洪汹涌,冲不散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肩膀上的沙包再重,重不过我们甘苦与共的战友情。”

周浩源分享起了自己与战友抗洪的故事

真情流露间赢得了场下阵阵掌声

作为一名班长

周浩源始终把战士放在心上

作为一名党员

他始终把苦累留给自己

周浩源:“记得2020年当涂大青山山洪爆发,一处涵洞满溢,洪水汹涌,驻地百姓们的农作物损失严重。当上级下达封堵涵洞命令时,我心想自己一名党员,便主动要求下水封堵。由于水流急,几十斤的沙包,刚丢下去就不见踪影,后面我和战友们用树木打桩,再放沙包,用时近一个小时,成功堵住了涵洞,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抗洪期间周浩源在多个任务点之间来回奔波

不知疲倦地帮助人民群众转移物资

20多天内穿坏了2双战靴

休息间隙他还主动唱军歌鼓舞士气

给受伤的战友擦药、把更重的沙袋留给自己

与战友们共同谱写了一页

“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壮丽篇章

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鲜活了“强军思想我分享”的现场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金句

在每名战友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学习主席“七一”讲话精神

争做党的时代传人

我们永远在路上!

强军思想引领我成长丨强军路上,我执笔为戈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官兵档案】陈小强,一级上士,现为火箭军某旅政治工作部融媒体报道组报道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5年,先后发表稿件千余篇,曾多次被火箭军和所在基地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解放军报社评为“十佳通讯员”,荣立三等功3次。


已近深夜,我停下敲击的键盘,起坐推窗望去,星河深邃璀璨,远处雪山重叠。回想笔耕砚田的日日夜夜,细数成长途中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由泛起阵阵涟漪——

我出生在河北魏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早晚奔忙,生活周而复始、平凡安逸。而我的心里,却一直深藏着一个军营梦。

2006年,我如愿参军入伍。那一年,我初中毕业,刚满17岁。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在国旗下举起右手行军礼……那种兴奋与激昂如燎原之火,点燃了我的青年时代。


新的方向,新的挑战


新兵下连后,我当过警卫战士,也做过汽车驾驶员。尽管喜欢在业余时间写一写随笔,但本职工作却始终和文字没有半分关系。

直到2008年3月,一次全连演讲成为了我军旅生涯的转折点。受到一致称赞的演讲稿使我的“隐藏技能”被挖掘,不久后,旅机关选拔专职报道员,我被推荐到旅宣传科协助新闻报道工作。

那时的我,对新闻并没有多少认知,有的只是满腔热情。我找来相关理论书籍,从新闻“五要素”学起;每天翻阅《解放军报》《火箭兵报》等报纸刊物,逐字逐句研读分析。我一度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琢磨写稿,累了就拿办公室的椅子拼起来当床,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

高强度的学习成效显著,我的新闻业务能力迅速提高。随后,我被正式批准加入报道组,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兵记者”。

但压力也随之而来:那段时间,我写了不少稿件,而由于报道经验不足,投稿几乎全部“石沉大海”。于是,我开始到处取经:跟着有经验的老新闻班长下基层,挖掘线索;主动联系报社编辑,请教写作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7月,我的处女作在《火箭兵报》刊发。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字,但却让我信心大增。欣喜之余,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我的新闻之路才刚刚开始。


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2011年5月,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访原第二炮兵某部高级工程师张德富。一个是导弹专业泰山北斗,一个是新闻战线的毛头小伙,加之近40岁的年龄悬殊,我的内心充满忐忑。

为了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我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不仅细致了解了受访者的个人资料,还广泛查阅了他所研究领域的相关专业术语,并拟定了一份完备的采访提纲。

基于充分的准备,当与张高工面对面时,我很快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采访过程十分顺利,我从张高工的言语之间捕捉到了很多精彩细节,可谓收获满满。

采访一结束,我就迅速地投入到了整理和撰稿工作中,最终以《为“国宝”把脉的人》《守望昆仑》两篇通讯,细致讲述了张德富工程师扎根高原42年、矢志科研的奋斗故事,出色完成了报道任务。

追寻典型魅力,感受先进光芒。多年来,我见过许多同张高工一样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的采访对象,他们的坚韧、努力、拼搏与豁达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他们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让我走进了他们的内心,同时也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路在脚下,笔在心中


我一直记得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曾强调:“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坚持以广大官兵为中心,结合部队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习主席的话让我更加坚定要用好手中的笔,讲述新时代基层官兵的感人故事,记录强军风貌,传递强军兴军正能量。

2015年4月,我背起行囊走上了被誉为“东方神剑第一哨”的九号哨所。这里海拔3600米,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官兵们有一句口头禅:困难吓不到,饥饿困不倒,雪山封不住。

带着想要深入了解哨所官兵的想法,我开始了为期月余的蹲点采访。

40多天里,我和哨所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攀悬崖、进峡谷、踏冰河,与强烈的高原反应一同影响着我的,还有官兵们乐观、无畏的精神。他们质朴的言语、腼腆的笑容和单纯的眼神,还有那被冻成绛紫色的双手和黝黑的脸庞,都深深镌刻在我心里。

归队后,我趁热打铁写下了长篇通讯《高原火箭兵的青春坚守》,洋洋洒洒千余字道出了高原官兵的苦与乐、坚守与奉献。稿件在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刊发,不久,基地党委专门下发通知,开展向九号哨所学习活动。此后,哨所有5名战士被保送入学。

透过油墨报香,激荡为兵情怀。看着高原官兵的感人事迹为更多人所知所念,我觉得自己吃的所有苦都值了!

有人说,成长是一场与自己的和解。对于有着15年基层报道经历的我来说,成长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拔节”,是在夜深人静时逐字逐句修改稿件的冷清,是孤灯夜战里默默写稿的那份坚守,更是文字见诸报端时的那份喜悦。

赤子其心,向阳而生。曾经激情澎湃的辉煌与荣誉,都化作引领我踔厉前行的精神图腾和信仰之火。回首15年新闻历程,未来是沉思下的不言弃,今朝如此,明天亦是如此。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