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1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冰棍的日记作文,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方面来让你的作文更生动、有趣和有深度。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中心思想 (Clear Central Theme):"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单纯的开心、满足,还是回忆童年、对比现在的生活、感慨时光飞逝,或者是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确定中心思想有助于你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和组织素材。
2. "选择一个具体的切入点 (Choose a Specific Angle):" 不要试图写所有关于冰棍的事情。可以是一次特别的购买经历、一次难忘的吃冰棍的瞬间、对某种特定口味或形状冰棍的喜爱、或者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吃冰棍的感受。 例如:今天买到了期待已久的芒果味冰棍;在炎热的夏天午后,吃冰棍带来的瞬间清凉;第一次自己买冰棍的兴奋感;和朋友们分享冰棍的快乐时光。
3. "运用感官描写 (Use Sensory Details):" "视觉:" 冰棍的颜色、形状、包装的样子、融化的样子。 "味觉:" 冰棍的味道(甜、酸、苦、辣、咸)、口感(冰凉、滑腻、有嚼劲、有果冻心)。 "触觉:" 拿在手里冰凉的触感、融化
我小的时候,雪糕叫冰棍儿。而是只有两种,一种是三分钱一根的,一种是五分钱一根的。
卖冰棍儿大多在学校门口,或者小卖铺的门口,还有的叔叔阿姨用自行车驮着小箱子,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卖。
听到他们那熟悉的叫卖声:“冰棍儿,奶油冰棍儿……”这声音刺激着我们的耳膜,呼唤着我们的味蕾和神经,立马放下正在玩的东西,就是正在写作业也得立马缠着妈妈要钱,(一边许诺帮妈妈干活,一边望着门口,生怕卖冰棍儿的走远了)追出去买上一根。那时候觉得妈妈的工作是卖冰棍儿的该有多好,那样就能天天都能吃上了。
三分钱的是细长条的,像个小圆棍子,是白糖水加香精做成的,都叫它“白糖冰棍儿”,咬一口含在嘴里甜甜的,凉凉的,嚼起来还有沙沙的声音,那可真是瞬间就梦感觉到清凉解渴!
还有一种比它还好吃的,卖五分钱一根,比三分钱的明显个头大了许多,也更白更细腻,而且顺滑得多,据说是加了奶油的还有说加了面粉的。叫“奶油冰棍儿”这个口感就更好了,不止是解渴,更是解馋,吃过满口流香,觉得说出的话都是甜甜的。
那时候吃冰棍儿是绝对舍不得一口一口咬着吃的,先打开包装纸,冰棍儿立马冒出一丝丝凉气,好闻的气味瞬间赶跑暑热的烦恼。往往是先舔,把冰棍儿放在嘴里,让舌头第一时间感知那凉凉的,甜甜的的汁水,反复放到嘴里嘬,前面的一小截很快就变细了,接着咬上一大口,含在嘴里,冰棍儿迅速在融化,流过口腔,划过喉咙直达胃里,一股清流真是让人瞬间寒毛竖起,太阳穴隐隐的疼!真真是心急也吃不了凉冰棍儿。
即便是剩下最后一口,也要慢慢的吸允,让这清凉美味的感觉再停留一会儿,剩下的小棍儿也舍不得扔,咬在嘴里,心满意足的去做事,写作业。枯燥的事都做的有意思了,最后扔掉的时候,小棍儿都被咬的像狗啃过的一般。
现在的雪糕种类太多了,口感也更好了,最便宜的五毛一根,有的价钱更是涨了太多倍,吃雪糕冬夏都可以,买上一兜儿,随时都能从冰箱里拿出来,生活的变化太大了,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味蕾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期待你的关注评论!
38℃的午后,蝉在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喊,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突然听见“卖冰棍儿喽——”的吆喝,竹木箱掀开的瞬间,白气裹着甜香扑满脸——这是刻在DNA里的夏天记忆。
原以为那些藏在童年里的冰淇淋,早随着旧时光化掉了。直到那天在便利店冰柜里,瞥见一根笨NANA的黄澄澄身影,手指刚触到包装袋的凉意,眼泪差点跟着冰碴儿一起掉下来。
1. 笨NANA:会“脱皮”的雪糕魔术师
“快看!我在吃真香蕉!”
8岁的我举着笨NANA冲进教室,假装淡定地撕那层QQ的“香蕉皮”,其实指节都在使劲——怕撕烂了被同学笑。果冻皮是苹果味的,弹得像绿舌头,里面奶白的“果肉”是香草味,酸甜混着奶香,含在嘴里舍不得咽。
那会儿它算“轻奢品”,兜里揣着5块钱买一根,能被全班同学围观半节课。谁能想到,停产10年的它悄悄回了归,撕开包装的瞬间,还是那个让我对着同桌炫耀“会脱衣服”的魔术师。
2. 大冰桶:甜汁子滴在衣角的夏天
下课铃一响,我抱着书包往小卖部冲,攥着皱巴巴的两块钱喊:“阿姨,要大冰桶!”
外层是绵密的橙子雪泥,冰碴儿在舌尖化开,酸得眯眼睛;啃到中间,突然撞进浓郁的牛奶芯,甜橙的清爽裹着奶香,顺着嘴角往下滴,校服衣角的黄渍洗不掉,却成了夏天的勋章。
同桌总用小勺子挖芯吃,我抢过她的勺子刮外层,你一口我一口,冰桶见底时,上课铃刚好响。现在的它多了葡萄、白桃味,可我还是爱咬开橙子雪泥的瞬间——那是和童年同桌共享的甜。
3. 乡村竹粽:冻起来的粽子味时光机
妈妈从菜市场拎回一袋乡村竹粽时,我正趴在桌上写作业,闻到粽香的瞬间,笔都掉了。
它像把粽子冻成了冰棍,糯米糯叽叽的,咬下去能嚼到红枣的甜和葡萄干的酸,粽香混着冰碴儿,比奶奶蒸的热粽子多了层清爽。小时候总缠着外婆:“能不能把粽子放冰箱冻冻?”现在真有了现成的,咬一口,好像外婆正站在厨房门口笑:“小馋猫。”
4. 大脚板:举着跑过阳光的“贵族”
攥着大脚板在晒得发烫的操场上疯跑,巧克力脆皮沾在鼻尖,瓜子仁硌得牙痒痒,奶油顺着指缝流到胳膊肘,也舍不得停。
那会儿它算冰淇淋里的“有钱人”,班上开小卖部的女生每天一根,我盯着她举着的大脚板,眼睛像长了钩子。现在再咬一口,巧克力的脆、瓜子的香、奶油的绵,和记忆里分毫不差——原来快乐这么便宜,3块钱就能和8岁的自己撞个满怀。
5. 雪莲:分你半块的冰爽暗号
“我这月零花钱够,给你俩!”同桌把雪莲塞给我时,冰块在塑料袋里叮当作响。
含一块在嘴里,雪碧味的冰碴儿炸开,凉丝丝的甜从舌尖窜到天灵盖。月底钱不够时,就趴在小卖部柜台前,看别人撕开包装袋,听冰块碰撞的声音解馋。现在把它丢进玫瑰花茶里,看着冰碴儿慢慢化,突然想起那个分我半袋雪莲的姑娘,她的笑脸比冰还甜。
6. 玉米棒:骗了全班的“玉米怪”
“这是从玉米地里长出来的!”我举着玉米棒和同桌吵架,脆皮上的玉米粒印太逼真,连老师都笑着问:“真能啃出玉米味?”
外层脆皮软乎乎的,咬下去是浓得化不开的玉米香,里面的牛乳甜而不腻,蛋筒簌簌掉渣。现在再吃,突然懂了当年为啥吵——原来我们争的不是玉米,是对“神奇”的相信啊。
7. 娃娃头:怕化哭的“表情包”
拆娃娃头时总屏住呼吸,祈祷巧克力“帽子”别歪,笑脸别变成“流泪熊猫”。吃到最后,嘴角沾着巧克力,像长了胡子,对着镜子做鬼脸能乐半小时。
现在躺在沙发上啃娃娃头,电视里放着动画片,和小时候趴在凉席上的场景重叠。原来治愈长大的烦恼,只需要一口奶乎乎的甜。
8. 碎冰冰:“你一半我一半”的暗号
“我要上半部分!”和发小抢碎冰冰时,总觉得尖嘴部分更甜。扭开的瞬间,冰碴儿溅到胳膊上,俩人笑得直不起腰,根本没发现两头其实一样多。
后来在超市看到旺旺碎冰冰的包装,才惊觉记忆里的“碎碎冰”原来叫“碎冰冰”。原来有些回忆会偷偷改名字,但分你一半的快乐,从来没变过。
9. 绿舌头:甩着玩的“恶作剧”
买到绿舌头先不着急吃,捏在手里甩来甩去,等它变软了像条果冻舌头,伸出来吓前排女生。吃完舌头变绿,还故意凑到老师面前问:“我是不是中毒了?”
现在出了红舌头、黄舌头,葡萄味、橙子味各有各的妙,但最爱的还是那口苹果味的绿——毕竟,能让全班尖叫的“魔法”,只有它能施。
10. 伊利火炬:举着“圣火”的夏天
攥着伊利火炬站在操场,觉得自己是奥运火炬手,巧克力脆皮咔嚓一声碎在嘴里,奶油顺着喉咙滑下去,连跑步都觉得有劲儿。
现在给娃递火炬,看他举着在阳光下跑,突然懂了:有些快乐会遗传。巧乐兹的脆、绿色心情的绿豆香,量贩装里藏着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夏天啊。
冰柜里的冰淇淋换了又换,可有些甜,刻在时光里不会化。
它们是蝉鸣里的白气,是衣角的甜渍,是分你一半的默契,是相信“神奇”的勇气。
你的童年冰淇淋白月光是哪个?是偷偷藏在书包里怕化的大脚板,还是和发小抢的碎冰冰?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们一起掉进冰爽的回忆里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