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煤矿机电工作的总结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的专业性、全面性、真实性和价值: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 (Clarify Purpose and Scope):" "目的:" 首先要清楚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例行汇报、绩效评估、技术交流、问题分析,还是为了规划未来?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深度。 "范围:" 明确总结的时间段(例如,月度、季度、年度、特定项目期间),以及涵盖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设备管理、维修保养、技术改造、安全运行、成本控制等)。
2. "突出煤矿行业的特殊性 (Highlight the Specificity of the Coal Mine Industry):" "安全第一:" 这是煤矿工作的核心理念。总结中必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在机电工作中如何落实安全规程、执行安全检查、处理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可以列举具体的安全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环境恶劣:"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潮湿、粉尘大、空间有限。总结应体现在这些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如设备防护、个人防护、维护难度等)。 "设备关键性:" 煤矿生产高度依赖大型、重型机电设备。总结应重点描述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故障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装是一项高风险、高要求的工程,需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规范(如《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范》GB 50215、AQ标准等),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以下是安装流程、规范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一、安装前准备
1. 技术交底与方案制定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巷道布局及设备参数,制定详细安装方案,明确设备定位、运输路线、安装步骤及应急预案。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熟悉设备图纸、防爆要求及操作规范。
2. 设备验收与检查
检查设备铭牌、防爆标志(如Ex d I Mb)、合格证等,确保符合煤矿安全认证(MA标志)。
测试设备绝缘性能、机械部件完整性,排除运输损伤。
3. 场地准备
清理安装区域,确保巷道支护牢固,通风良好,瓦斯浓度低于0.5%。
配置防爆工具(如铜制扳手)、起重设备(防爆葫芦或气动吊装设备)及消防器材。
二、安装流程与规范
1. 设备运输与吊装
运输规范:
使用防爆无轨胶轮车或专用轨道车运输,设备固定牢靠,避免碰撞。
大型设备(如采煤机、液压支架)需分段运输,井下组装。
吊装规范:
吊装点需选择设备设计承重位置,严禁超载或斜拉。
使用防爆起重机或手动葫芦,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 设备安装
固定与定位
设备底座与基础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二次灌浆需密实无空隙。
设备水平度误差≤2‰,同轴度误差≤0.1mm/m(如电机与减速器对中)。
电气安装
电缆敷设: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分层敷设,间距≥100mm;电缆弯曲半径≥15倍外径。
接线规范:使用防爆接线盒,压接端子需镀锡处理,接地电阻≤2Ω。
保护装置:过流、漏电、短路保护装置必须齐全,调试合格。
防爆处理
隔爆面涂抹防锈脂,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如M12螺栓力矩通常为40-60N·m)。
防爆外壳无裂纹,结合面间隙≤0.3mm。
3. 调试与试运行
空载试验:运行30分钟以上,检查振动、噪音、温升(轴承温度≤75℃)。
负载试验:逐步加载至额定功率,监测电流、电压稳定性。
保护功能测试:模拟过载、短路等故障,验证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性。
三、关键安装规范
1. 防爆设备要求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为矿用防爆型(Ex标志),隔爆型(Ex d)或本安型(Ex ib)。
电缆引入装置使用密封圈压紧密封,防止瓦斯渗入。
2. 接地与防雷
设备外壳、电缆铠装层需可靠接地,接地干线截面积≥50mm²。
井下变电所、高压设备需设置独立接地网,接地电阻≤4Ω。
3. 环境适应性
潮湿区域设备防护等级≥IP55,高温区域(如采掘面)选用耐高温材料(如H级绝缘)。
四、常见问题与应对
1. 设备选型错误
错误:非防爆设备用于高瓦斯区域。
解决:立即停用,更换为Ex d I类设备。
2. 安装不牢固
错误:设备振动导致螺栓松动。
解决:采用弹簧垫圈+螺纹胶双重固定,定期巡检。
3. 接线不规范
错误:电缆接头裸露或未使用防爆盒。
解决:重新压接并封装,进行绝缘测试。五、安全注意事项
1. 瓦斯监测: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瓦斯浓度,超限时立即撤离。
2. 断电操作:电气设备安装前必须切断电源并闭锁,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3.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佩戴自救器、防尘口罩及防静电工作服。
六、总结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装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结合《煤矿安全规程》和设计图纸执行,确保设备安装质量及长期稳定运行。安装完成后需由专业机构验收,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如需进一步细化某类设备(如皮带机、变压器、综采设备)的安装细节,可提供具体设备类型补充说明。
为持续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和技术创新,发挥创新链与产业链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智能矿山》编辑部策划了“智能矿山零距离”系列品牌活动。
第5期“智能矿山零距离”走进神东煤炭集团系列活动之锦界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论坛。本次论坛主持人为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智能运维队副队长于在川,了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机电副矿长肖华明、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刘艳东,以及锦界煤矿研发合作单位——华夏天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桥喜,参与此次锦界煤矿“智能矿山零距离”成果讲座与对话!
为方便广大同仁更好地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编辑部整理了第4期“智能矿山零距离”对话视频集锦,本次推送锦界煤矿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刘艳东对话视频。
于在川
第二位嘉宾一线技能大师刘艳东。现任国能神东煤炭锦界煤矿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负责锦界煤矿整体智能化建设工作,其改革创新的综采工作面水泵起吊“机械手”,获2020年机电创新创效一等奖,获得锦界煤矿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职工技术发明奖、智能化矿山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下面有请刘艳东从一线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者视角,解读当前智能化技术起到了哪些作用?
刘艳东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定位准确,也是员工一致认同的,智能化装备的升级,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险重岗位的机械化替代也保障了员工的安全,这是安全效益。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做到一部分的故障预判,对降低设备故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目前受设备本身状态、传感器种类和数量等因素制约,无法充分发挥智能化减人、增安和提效的全部优势,但已经初见成效。
总结起来,智能化建设起到了降低劳动强度、险重岗位替代以及减少故障率,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智能矿山建设势在必行,需要我们敢于尝试。
在川
刘队长提到煤矿智能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助力煤矿安全生产,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刘队长针对智能化技术的常态化应用有哪些建议?
刘艳东(1)智能化技术的常态化应用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设备现状,并不是所有技术都适合现有的装备,针对可利用但是智能化程度低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备,不一定要将所有技术全部投入进去,如外接传感器、配套过多的功能,功能不稳定会导致运维工作量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实现智能化技术常态化应用,要充分验证稳定性和效果,避免给员工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另外要有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参与,没有一项技术首次投用就能好用,需要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去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尝试、使用和改进,才能促进技术的成熟,员工智能化素质提高了,技术才能更快地达到能用、好用的程度,员工也愿意常态化应用。
“对话”栏目是《智能矿山》杂志精心策划的特色栏目,通过邀约在智能矿山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技能与管理人才,以对话的形式,围绕矿山智能化技术发展脉络,探索前沿创新技术,展现最新科技成果,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探讨领域难题与挑战。我们期望通过这些真实而鲜活的对话,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借鉴,进而推动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赵瑞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