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0 21:57
写作核心提示:
党员“三个一”活动,通常指的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生活形式,其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读一本党章党规、学一篇重要讲话、做一件实事"。当然,具体内容可能因地区、单位或支部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其精神内核是一致的,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撰写关于党员“三个一”活动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 紧扣主题,突出“三个一”的核心内涵:"
"读什么?" 明确指出读的是哪本党章党规,或者哪篇重要讲话,并简要概括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例如,可以读《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或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什么?" 重点阐述学习重要讲话的感悟和体会,如何将讲话精神与自身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体现出学习后的思想提升和认识深化。 "做什么?" 具体描述“做一件实事”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宗旨,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等。
"二、 结合实际,展现真情实感:"
"联系个人实际:" 不要泛泛而谈,要将“三个一”活动与自身的思想、工作
近年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实施“三个一”工作法,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青年党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助力职业院校师生成长成才。
一堂思政课,培育匠心向党
安顺职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课堂形式载体,精心举办各类党校培训班,综合运用集中授课、政策宣讲、实践教学等方式,扣好青年师生“第一粒扣子”,夯实学院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政治理论基础,做好日常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坚持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出台《关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加强和改进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在优秀中青年人才、高职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充分挖掘安顺市三线建设文化内涵,编排三线建设题材话剧《三叶草》,得到15家媒体关注报道,“学习强国”平台播放次数达25万余次,成为思政育人、青春向党的新名片。安顺职院将“大思政”课堂融入学院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日常中,成为师生接受思想精神洗礼的殿堂,也成为培育优秀青年党员的温床。近3年,培育入党积极分子484人,发展对象268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人员242人次;累计组织参与14个培训班次,共计2554人次。发展学生党员135名,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党员23名。
一张审核表,确保规范程序
安顺职院党委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抓实源头储备,确保队伍结构“优”;根据“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精准筛查,确保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师生反响好的“好苗子”脱颖而出,确保综合素质“好”;抓实工作程序,确保入党手续“全”,设计制定《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党员材料联审登记表》,针对5阶段25步骤形成183个微观自查审核点以及46个标准化文书下载范本,提供给学院各基层党组织使用,指导各党总支、党支部规范发展流程、严格审核档案材料,构筑发展党员流程“一检通”自检程序,让学院各级党组织对照流程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标准不降、程序不减、环节不漏,进一步提升支部规范化管理水平。每年度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班次,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培训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和现场实践,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能力。
一个双师团队,选优培优育优
安顺职院实施“双师团队培养”,“思政导师+专业导师”1:1结对培养,由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学院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组成思政导师团队,由技能大师、行业专家、专业课教师组成专业导师团队,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技能大赛指导、创新创业孵化等途径,发挥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为每个教学系党总支均配备了1名政治素质过硬、政治能力强的专职副书记,并配备1名专职组织委员,高标准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专职组织委员通过深入课堂、支部、宿舍等,在不同的场域,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党员担当优良学风引领、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领域标兵。同时,积极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学院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率达100%。“双师团队”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作用,共同培养优秀学生党员。
目前,安顺职院已建成国家级“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党建典型工作案例1个,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典型案例1个,全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2项。 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24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奖项千余个。下一步,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高职院校发展党员工作特点,持续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党员担当,将更多优秀的师生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佟珣)
“咱农民赶上了好时代,不缺吃不缺喝,只是村里专门给咱办的生日宴,这可是小媳妇上轿头一遭……”6月18日,淅川县马蹬镇熊家岗村李大爷说起村里给80岁以上老人过的集体生日,赞不绝口地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马蹬镇积极响应县委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一碗长寿面、一顿百家宴、一台大联欢”“三个一”暖心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地群众最迫切的精神需求出发,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暖心活动,引领全镇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场曲艺赛”俘获了男女老少的“胃口”
在马蹬镇周营村举办的第三届农民曲艺大赛上,当地文化爱好者组织排演的节目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欢快喜庆的秧歌舞、诙谐幽默的锣鼓曲、铿锵有力的合奏乐、古韵悠长的宛梆调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们扶老携幼前来品享这场文化大餐。
“过去喜闻乐见、乡土气息浓郁的戏曲、说书、二人转、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正在遭受解构,举办农民曲艺大赛不仅可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能让优秀乡土文化得到传承……”说起举办农民曲艺大赛的初衷,曲艺大赛发起人之一、周营村乡贤、淅川县首批特聘乡村振兴指导员周首相深有感触。
淅川锣鼓曲是一种传统鼓乐,采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形式表演。曲调多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小调、山歌、田歌、号子。
周营村的周首奎就是一名锣鼓曲艺人,年轻时凭借自己的锣鼓曲技艺走街串巷,吃香喝辣,是周营村妇孺皆知的“文化名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对“快餐式”娱乐文化有了更多追求,锣鼓曲这种传统戏曲受众越来越少。这让周首奎一度十分失落。
后来村里办起了农民曲艺大赛,周首奎凭借拿手“好戏”年年斩获大奖,用与时俱进的锣鼓曲征服了越来越多年轻村民的“胃口”,让传统优秀文化绽放出沁人心脾的浓郁清香。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所在,优秀乡风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周营村这种‘群众出资、群众导演、群众评选’的文化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注入精神动力。”马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督对此深有体会。
“一碗长寿面”彰显了尊老敬老的人文关怀
村里的一些老人连县城都没去过,有些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务工,怎样为村里老人过一个集体生日,一直萦绕在熊家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星的脑海里。
前不久,郭星到群众家中走访,碰巧遇上一位老人过生日,由于子女都在外打工,没人陪老人过生日,老人一人做了几个家常小菜,配了一碗面条,虽然简单,却也不失仪式感。从老人强颜欢笑的脸庞上,郭星感受到了明显的落寞。
“尊老爱老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老人也需要关爱,需要陪伴,需要尊重……”在村党员大会上,郭星提出了为村里老人过集体生日的提议。
郭星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从事农村流动宴席生意的党员曹公正当即表示愿意免费为村里老人们提供餐饮服务。
随后,郭星又联系了县曲剧团到村里为老人开展戏曲义演,并为老人们购买了生日蛋糕。
在举办集体生日当天,村里的老人们像过节一样齐聚村部大院看大戏,生日宴开始后,村干部们为老人们送上蛋糕、热气腾腾的饭菜和裹着荷包蛋的长寿面,老人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说,唠唠家常,说说笑笑,一派其乐融融。
村里的年轻人将活动照片发到村民微信群,很快引起了在外年轻人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村里的活动很有人情味,令人感动,对村党支部、村干部的好感度更是成几何倍增。
“一顿百家宴”架起了睦邻友好的情感纽带
6月初,马蹬镇黄庄村组织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经过群众推荐、村两委评议决定等程序,最终确定了上榜人选,并张榜公布。出人意料的是,此前还“老死不相往来”的张大嫂和石大嫂双双被评选为“好邻居”。
此前,张大嫂和石大嫂两家因宅基地发生矛盾纠纷,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两家矛盾逐渐升级,镇村两级也多次出面调解,但两家互不相让,调解收效甚微。
村党支部书记寇雪芹为了化解这起,费尽口舌也未能彻底“化干戈为玉帛”。
“三个一”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后,寇雪芹对照村里的实际情况,提议举办一场“百家宴”,让村民们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寇雪芹的提议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支持。一场自筹资金的“百家宴”也在群众自带食材、自己动手的团结协作中顺利开席。
借助“百家宴”,黄庄村把过去有矛盾纠纷的群众安排到一桌,每桌还安排了一名“五老”人员作陪,大家围坐在一桌一边拿起饮料碰杯,一边唠嗑家常,不知不觉间打开了心窗,融化了矛盾,许多有矛盾纠纷在谈笑风生中归于平息、化为乌有。
在前不久的一个突发雷雨的时候,张大嫂无意间发现石大嫂家的院子里还有晾晒的麦子未收,此时石大嫂全家到县城办事,张大嫂急忙招呼全家,帮助石大嫂将麦子拢堆装袋,堆放到屋檐下,避免了遭受经济损失。石大嫂一家赶回来得知是张大嫂一家帮忙收的粮食后,专门登门致谢。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是乡村生活最美的一面,通过举办‘百家宴’把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我们培育文明乡风,实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法宝。”马蹬镇党委书记夏丹颇有感触地说。(来源:淅川县委宣传部 作者:陈明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