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再生之地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0 23:41

精心挑选《再生之地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再生之地》(Regeneration)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有深度、有逻辑且能引起读者共鸣:
1. "明确核心主题与感受:" "先问自己:" 这部电影最让你触动的是什么?是关于战争创伤、人性的复杂、爱情的救赎、自然的疗愈,还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再生之地》通常围绕战后创伤与自然力量对人的修复展开,找到你感受最深的一两个点作为主线。 "中心论点:" 确立一个清晰的观点或中心思想。例如:“《再生之地》深刻揭示了自然对人性的抚慰力量,以及面对战争创伤时,爱、希望与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2. "深入理解影片内容:" "情节梳理:" 简要回顾电影的主要情节,但避免剧透关键转折或结局。重点在于说明情节如何服务于主题和你的感受。 "角色分析:" 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动机、转变和命运。他们的经历如何反映了主题?你对哪个角色印象最深?为什么?你的情感共鸣主要来自哪里? "象征与意象:" 《再生之地》的标题本身就暗示了象征意义。注意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特定的自然风光(森林、河流、土地)、动物、颜色等,它们通常承载着特定的情感或象征意义

抗战胜利后,中国是如何对待日本战犯的?这部电影真实还原

【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再生之地》海报

本期我们讲述的老电影,与改造战犯这个特殊话题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曾经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战犯,和在解放战争俘虏的国民党战犯,以及伪满洲国战犯进行成功改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有两部反映改造战犯的电影上映,反响不凡。电影虽然只是艺术的表现,但仍为我们揭开了当年战犯改造工作的点滴。我们将分两篇介绍这两部电影。

1950年7月19日,一列闷罐火车经过西伯利亚的长途跋涉,驶入了中国黑龙江省的绥芬河火车站。这列火车上运载的,是苏联方面引渡的969名日本战犯。他们连同后来在国内新拘捕的4名战犯,以及抗战胜利后收押在太原的140名战犯,共计1113名日本战犯。这批战犯主要是东京、南京和伯力审判的日本战犯外,比较次要的乙级、丙级战犯的一部分,其中一小部分人犯有严重的战争罪行,其余为侵华战争中犯下一般罪行的次要战犯。

而从苏联引渡至中国的日本战犯,在换乘中国客运列车后,被送到了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于1936年修建的"抚顺典狱",曾是日本侵略者关押、残害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的铁证,1950年6月司法部将这座监狱改建为战犯管理所,用以接收关押苏联引渡来的日本战犯及伪满洲国战犯。1983年的电影《再生之地》,便是讲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和这批日本战犯的往事。

▲《再生之地》

《再生之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为严寄洲、杨光远,主演包括夏宗佑、胡浩、斯琴高娃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开头的演职员表中,本片顾问由金源(原战犯管理所所长)和崔仁杰(原战犯管理所管教员),这两位原战犯管理所负责人的加入,为《再生之地》这部影片增添了真实的分量。本片没有字幕,演员讲日语时会有同步的中文翻译。

▲演职员表中的顾问,都曾是战犯管理所的管教员

影片在设定上与真实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有不同的,比如主要角色都是虚构人物,不过都是有真实原型的;开头驶入绥芬河车站的专列是冬天抵达的,真实情况应该是夏季,而且抵达抚顺时是7月21日的凌晨3点;影片中没有提到的是,1950年10月至1952年期间,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曾短暂押往哈尔滨看押。

《再生之地》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因为它讲述的是改造日本战犯的历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以及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本片中,以伊藤弘一为首的这批日本战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可谓是杀人如麻的嗜血"恶魔",且在精神上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表现的异常顽固。这批战犯甚至认为,抵达中国之时可能就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就拿伊藤弘一来说,这个角色身居高位(师团长),在战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来管理所第一天就因拒绝戴名签而违反纪律。面对管教员的质问则振振有词,先是混淆战犯和战俘身份,又将战争罪行推给国家和战争,时不时还暗中煽动战犯闹监,抗拒改造、顶撞管教,可以说是十分顽固了。如何改造这样一批战犯,对于战犯管理所的管教员来说,难度不亚于战场上的战斗。

▲影片中的伊藤弘一(胡浩饰演),战犯中比较顽固的代表

▲在随后的侦讯中,面对伊藤的消极态度、推卸责任,审讯干部(冯恩鹤饰演,广大群众熟知的"站长")拿出了物证

中国政府当时对战犯采取的政策,基本点是周总理重点提到的"一个不杀、一个不跑",对这批日本高中级军官进行改造,使其承认罪行,充分认罪悔罪,同时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这样的政策不单是我们这些后来人难以理解的,即使是当时管理所的管教员自己都很难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一批所犯罪行罄竹难书的恶魔,就该如片中佟科长所说:"用机枪突突了算了!"或者干脆让他们累死在西伯利亚。

影片中,战犯不止一次刁难管教员:吃饭的问题上,战犯的饭菜标准很高,但是仍然借题发挥,说要与中国管教吃的一样,管教们也有办法,带战犯去食堂看看我们的饭菜标准是怎样的,面对高粱米饭和豆腐炖粉条,这些战犯没话了;打疫苗时,这些战犯再次借题发挥,声称中国人拿他们"做细菌实验"(贼喊抓贼),抗拒打针,潘所长也有办法,自己一撩袖子,亲自打上一针,战犯们又没话了。

▲潘所长身体力行,亲自打疫苗,成功化解了一次闹监

中国的管教员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充分贯彻了党和周总理定下的政策,在改造学习上对这批战犯严格却不凶恶,在生活上又是十分照顾。说服教育和政策攻心虽说看起来吃力不讨好,但是长时间下来对战犯的精神和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战犯们开始转变思想,开始认清自己在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犯了什么罪,从而改造学习,认真悔罪。当这些战犯参观了他们曾经制造的杀人刑具和万人坑时,对这些人的思想冲击是很大的。

▲片中在面对万人坑时,这些曾经杀人不眨眼的战犯,思想上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

影片的主线是日本战犯的改造工作,但有两条相关的支线。一条是管理所潘所长与战犯伊藤弘一,焦点是潘所长的女儿潘婷。潘所长早年是游击队长,一次战斗中解救了一名日本小女孩,潘所长和妻子给女孩取名为潘婷,并抚养成人。潘婷对自己身份很清楚,却表明自己已是一名中国人,而且在管理所当护士。但潘婷的亲生父亲,正是战犯伊藤弘一。

▲片中,潘所长(夏宗佑饰演)最后促成了潘婷(陈剑月饰演)和伊藤夫妇的重逢

另一条支线是佟科长和战犯川岛真美子,焦点是真美子的丈夫。真美子和丈夫都是医生,而且是研究细菌的专家,参与细菌战的研究工作。佟科长曾在抚顺典狱服刑,是川岛医生将他放走才保全性命。而川岛医生被日本自己人送去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做人体试验,真美子则受到欺骗,认为丈夫是被游击队打死的。最终是曾经的典狱长黑川讲出了事情,让真相大白。

▲川岛真美子(斯琴高娃饰演)得知丈夫被送去731部队后,崩溃了

这两个支线所表达的,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人间悲剧。战争不仅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的牺牲和损失,给日本人民带来的也是灾难,即使是口口声声表示"为天皇尽忠"、将"皇军灵魂"当命看的日本军人,不仅自己成为了战争牺牲品,他们的家人也承受战争带来的创伤。这是他们作为侵略者所受的报应,当然归根结底,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灾难。

195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日本战犯做出了"追究犯罪处分"的决定。此后两年时间里,700人组成的侦讯工作团分赴抚顺、太原两处战犯管理所,对全部日本战犯的罪行进行审查、侦讯、核实。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起诉的45名日本战犯分四次进行公开审判,判处他们有期徒刑。

▲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对在押战犯中罪行严重的进行审判,审判过程大家可以自行寻找有关当年庭审的历史资料

所有45名战犯经过审讯,对所犯罪行全部承认,并伏地认罪,请求判处他们死刑,又感谢中国人民的宽大处理。这一幕,在《再生之地》中得到了还原。经过审判的45名战犯,除一人病故外,其他人在1964年3月前均被释放回国。此外,1000余名被免于起诉的日本战犯,在1956年分两批释放回国。临行时,他们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宽大,回国后他们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用实际行动反省战争,并为中日友好奔波努力。

▲影片再现了当年庭审出现的这一幕,所有战犯下跪认罪

《再生之地》的结尾,被释放的日本战犯即将回国,在码头与中国的管教员们互相道别,非常令人感慨。对于战犯们来说,中国抚顺不是他们生命的终点,而是"再生之地"。临别前,潘所长将伊藤弘一的名签交给他,而伊藤弘一送给潘所长的一幅字,上面写的是"日中不再战"。影片最后以远去的客轮和"再见"二字收尾。

▲"日中不再战"

"日中不再战",看到这一幕时,笔者想起了一件事。1962年,日本岐阜市和中国杭州市交换了"日中不再战"和"世世代代友好"的碑文。次年在两市的公园竖立了纪念碑,到今年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共同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都已经过去40多年。中日关系经历了峰回路转,但至少"日中不再战"是暂时做到了。

总结起来,《再生之地》讲述的就是如何将恶魔改造成人,使他们获得新生的故事。影片在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荣获最佳摄影、最佳服装和最佳录音,扮演伊藤弘一的演员胡浩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广受好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日本也进行了内部放映,观影的日本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

生态理想,或接近——读翔虹《再生稻》有感

眼下这一大片延伸到远处山脚的碧绿稻田,光是减慢车速,远远满足不了视觉的迫切。我执意下车。风吹着,田边的椿树摇晃,稻浪一层接着一层,从远处扑过来。我知道一到秋天,这万顷的稻田将从青绿变金色,稻香也将在这个季节肆意弥漫。我闭上眼,“美丽地苏”“绿水青山”“锡都新貌”这些文字图案,一 一从我的脑海跳出来,风把它们吹得闪动且发亮。

这是翔虹笔下的地苏。这个有寓意并极具诗意的地名也并非生养他的那个特定地域,是他发表于《广西文学》2024年第4期特约,先后又被《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及《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的小说《再生稻》里的被重金属污染的地苏矿区。“这南方有名的矿区,史上盛产铅锡锑等矿种,被誉为中国锡都”,这样的描述,让读者的目光不自觉回流,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至本世纪初,那个让无数淘金者奔赴的桂西北某重镇。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让人们漠视土地的疼痛。当人们自以为掌握了各种科技对大自然不断地开掘时,翔虹作为一名作家,他看到了时代的矛盾和疼痛,他的《再生稻》的关注正基于此。

这一作品被有影响力的期刊转载,被宁夏大学选为“当代中国最新优秀文艺作品”,为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赏析范本……我想,引起共鸣的是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活的在场感,是作者立足当代、深入生活,用炽热的使命感为人民和时代而写的深沉的人文情怀。

《再生稻》的着眼点并不全在正面的写实上,而是透过人物、事件,呼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对环境、对生态的保护上,以保护我们生存的共同家园。

作品主要讲述上世纪80年代的矿区大规模采选冶,重开发轻治理导致的尾矿库溃坝,造成重度污染,使矿区数万亩土地无法再耕种。郭达爱这个昔日从矿区淘得第一桶金,中途发现混乱迹象而退出谋求别的出路,后来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对土地的亏欠让他不惜砸巨资投入到修复土地的事业中来,恢复土地的原始功能,种瓜种豆种稻子。过程得到了各界的支持与参与,也遭受过质疑和不解,在各方面的矛盾中,他如一个斗士为他的理想事业抗争着……

1

小说里的郭达爱做了一个梦,梦里一碗掺合了深褐色沙子的米饭在童年的他眼前。不仅是郭达爱的碗里掺满深褐色的沙子,一起吃饭的已去世多年的家人的碗里也掺满深褐色的沙子。无需用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来解读,郭达爱也懂得褐色沙子是锡矿粉末。醒来时,他内心无比自责,他意识到他的梦,就是那些祖先的责问。在这里,我读到的祖先,绝非只是供奉于家中神台的祖先,而是作者眼中供养人类的祖先——来自大地和自然的责问。这样的梦,也是一场人类的噩梦。翔虹运用了中国神秘的“托梦”的方式将故事引出来,由梦勾连而出的,是现实中,那片曾被无数张牙舞爪的铁臂、铁掌、铁爪啃食、深刨的土地,它淋淋的血液裹着泥沙,汇成褐色的河流。它斑驳的躯体,是时代留下的伤疤。我们无力改变时代,也改写不了历史,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修复。大概这也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从结构上,郭达爱为达成修复土地的心愿,在本该安享日子的晚年,几次三番找生态环境局局长唐秀永商讨;奔省城,找获得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国家专利的雨辉博导;上农科院,制定修复方案……这是一条明晰的主线,直达目的。隐藏的暗线除了小弟,还有妻子。妻子整日沉默不语,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家后院,似乎对丈夫默不关心,就连女儿伟骧告知她父亲的修复计划,也不在表情上做任何表达。而小弟的初次出场,也是一笔带过,“十五岁开始四海漂泊,就没着几回家”,如此轻描淡写,让我以为也只不过简单的交代郭达爱的家庭成员。直到读到末尾,才发现这是有意的埋伏。

在翔虹的构建中,妻子和小弟,都是这场污染的直接受害者。这让郭达爱所做的一切都合理了,符合了现实世界里的人性。妻子这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从岗位上提前病退,对丈夫的怨恨不仅是因为自己身处污染中心,更多是因为儿子小弟因此得了慢性病,需要到国外才能治疗。凡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但小弟的反抗,是直接的,是举着明晃晃的刀直插母亲心脏的。他逃学、打架、吸毒,以他尚未成熟的认知,对父亲伤害土地的过错行为表达不满。

可以看得出,郭达爱需要修复的不仅是土地,还有因环境问题而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还有人心。他在完成一次自我的救赎。而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去修复时代留下的伤痕。这也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人类伤害大自然,其实伤害的是人类本身。只有大自然恢复生机,人类的活动才有发展的空间。

如果修复土地是文本的树干,那么妻子和小弟就是树干上长出的细小枝杈,没有这些细小的枝杈,就达不成这棵树的繁茂。

过去已发生,未来在来的路上。

2

翔虹的异于惯常的汉语语序表达,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陌生化的语言,来自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桂柳话作为曾经的官话,像一条河流,流淌于桂西北大地,甚至流淌于广西大部分地区;又像绵软的阿妈的叮咛,提醒来自于壮话为日常用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翔虹。这种提醒,当你生活于本土,平淡如日常,毫无波澜。但当行走他乡,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中,就尤为亲切。

几年前送学,在石家庄某大学的办公大楼下,我们一家三口操着细细密密的壮话,边看指示牌边找寻我们要去的宿舍楼。在这远离故土几千公里的北方城市,在每个专业于广西的录取只有区区几名考生的大学里,我们是不敢奢望在熙攘的人流里能偶遇乡音桂柳话的。但人生的际遇就这么奇妙,竟然有听懂壮话的一家三口过来跟我们打招呼。他们是来宾人,也是送学的。那一刻,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他乡遇故人的感动却久久弥漫。直至多年后的今日,两家的女儿处成闺蜜,两家的大人仍保持往来。

翔虹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他该是多么深谙语言的秘密。

读翔虹的小说,无论用普通话或用桂柳话去读,都毫无违和感。当读到“比他的惊讶消失还快当”“跑上跑下全往实里拱”“真急火没商量时他也置气”“像不知乏的罩眼牯牛猛拱”“当晚老大的猪全死翘翘”等这些语言,我会不自觉地抿嘴一笑。一名作家,保持自己的语言特色是如此之重要,带着母语特色的写作方式,更是让读者感到了作者的真诚。

3

翔虹以生态视野观照现实,巧妙布局,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洞见人类的反思。郭达爱这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正面的形象。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没有安度晚年,而是砸巨资去修复被污染的土地。但反过来想,他为何自我救赎?因为他的家庭,还因为他的良知,这块土地上残留的有毒物质,包括锡矿粉末,难道他就能逃脱干系?合伙人王明磊的自责和悔不当初,何尝不是郭达爱的自责和悔不当初。王明磊的悔恨,也有他的悔恨。

人创造了土地的价值,也是伤害土地的罪魁祸首。

郭达爱作为有生态反思的企业家,不,我更愿意称他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的悔恨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付出了具体的行动,他一遍遍地往返于县生态环境局、省环境科学院、农科院各部门,找寻专业的人去办专业的事。他和人们忏悔,也和土地忏悔。

认为负有领导责任的生态环境局局长唐秀永,是支持修复的推手,他是有生态反思自觉的,同时代表官方,与县长往省里呈报方案。在生态修复这项浩大的工程背后,光有郭达爱的孤勇是远远不够的,在文本里会显得单薄,还需要写社会力量和官方的支持。翔虹想到了,因此,在他构建的每个围绕在郭达爱身边的人物,他们的出现绝非偶然。

郭达爱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还有许多人。

文中的小弟,他通过反叛表达对那些土地伤害者们的抗议。这种潜意识里的生态忧思,促使他后来在国外选择攻读注重田野研究和强调反思的人类学。他毕业回国就去西北,挽救藏羚羊和三江源,认为“只有动物可信任”。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大多是人为的,而动物世界的生态则是遵循自然法则的。

小弟这是失望,所以选择逃避,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弥补父亲曾犯下的过错。但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亮光,他是生态保护的希望,也是未来。像细小微弱的个人力量,但又是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河。对于小弟的塑造,翔虹无论从小弟行为的选择还是思维的选择,都是有意义的,他在隐喻着更多年轻一辈的觉醒。

郭达爱妻子,代表无话语权的社会个体,默默关注,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鄙视的眼神去看丈夫,这种鄙视对郭达爱又是致命的。最后达成和解,是郭达爱让这片土地恢复了生机。同样的,只有土地纯净了,内心纯净的小弟才会配得上来自于西藏的女朋友。

西藏是未被污染的人间净土。翔虹的考虑很是周到。

而伟骧,这个郭达爱的二女儿,则是代表观望的那一类人。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存在。就像郭达爱被质疑,被嘲讽,还有那群拿着扁担锄头围住勾机阻止开挖有毒土地的村民,他们是对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的未觉醒人群,是翔虹给他们的身份设定,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设定,小说具有了更多可读性,也更反应现实中生态修复工作的困难,通过技术修复生态不难,而通过思想修复人们残缺的生态意识却不易。任何时代和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总有一些人是慢半拍的。

翔虹的生态理想,或接近于理想,从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翔虹用自己的小说唤醒更多的人,而当整个社会的力量集中到对生态的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不再变成挂在嘴上的口号。

驱动翔虹的,是他那颗总能站在万物苍生的位置去思考、去感知的内心,他心灵的温度,是自外而内的。外部生就的和善,是父母赐予的,是多年体恤民心、民情造就的。而内在的表达,无论是《一别四季》里对曾经帮扶的困难群众的回访,还是为天峨残疾女孩小如意发声,引起社会关注,还有感动于凤山励志的盲人妈妈蓝野针,世界关掉了她通往光明的大门,她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打开了一扇窗……对这些卑微个体生命的关注,流露于翔虹笔下,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他在获是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接受河池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我谨记王蒙老师说的“写小人物,把大脉搏”的教诲,特别关注身边凡人的冷暖悲欢。而对家乡的责任感,对大地的慈悲,促成了《再生稻》的诞生。

(作者简介:黄海燕,女,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见于《广西文学》《黄河文学》《海外文摘》《三月三》《广西民族报》等)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