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首次授衔自我鉴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0:58

如何写《首次授衔自我鉴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首次授衔自我鉴定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首次授衔自我鉴定作文注意事项"
首次授衔,是军旅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个人过去一段时间表现的一次全面总结和自我审视。撰写首次授衔自我鉴定作文,需要认真对待,它不仅是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以下是撰写首次授衔自我鉴定作文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思想政治方面:"
"突出政治立场坚定:" 首先要表明自己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理论学习成果:" 说明自己积极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可以列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例如学习了哪些重要文件、参加了哪些学习活动、对哪些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等。 "展现道德品质高尚:" 体现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军容风纪,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各项政治教育活动,并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 军事训练方面:"
"总结训练成果:" 客观地总结自己在军事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军事技能掌握程度、体能素质提升情况

1955年授衔以1952年个人职务为基准,以个人资历为参考划线


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的军衔参照,基本上以1952年担任的职务为参照。也就是说,1952年时,已经为1955年授予什么军衔画出了一条“线”。到了1955年授衔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军官军衔都踩着这条线。

这是一条什么线呢?说白了,就是根据个人的资历(参加革命年头)、级别(担任职务)、战功(立功授奖)和表现(有无出现错误或过失或历史问题)等等,来确定你的军衔。

第一次授衔结束后,根据当时总部评衔部门的评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按照这条线来确定军衔的,绝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军衔级别表示接受,对与自己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评衔结果也表示肯定。至于一小部分人对自己军衔评低了有意见有情绪也是在所难免。极个别人对自己的军衔与同资历同级别相比低了很多,反应强烈,拒绝戴军衔,也有发生,不足为奇。

这条所谓的军衔评定线究竟是怎么划分和固定的呢?七十年后的今天,当年制定军衔评定的当事人都已经作古,对他们当年的想法不是非常明确,但他们的设计还是非常清晰明了的。

军衔评定的基本线是:凡1935年以前参军(含参加革命,下同)的,一般可授上校以上军衔;1936年到1938年参军的,一般可授中校军衔;1939年到1942年参军的,一般可授少校军衔;1943年到1944年参军的,一般可授大尉军衔;1945年到1947年参军的,一般可授上尉军衔;1948年到1949年参军的,一般可授中尉军衔;1950年到1952年参军的,一般可授少尉军衔;1953年到1955年参军的如果是干部,可授少尉军衔。

按照这条资历线,再根据个人的职务授衔,准确率八九不离十。

但什么事情都有例外。这条评衔资历只是一条基本线,有上下浮动的情况发生,都很正常。当年有句话叫作“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就是按照这条资历线编排的顺口溜。实际上并非如此。1952年摸底,由于职务原因,有3000左右的1937“七七事变”前入伍的红军时期干部,由于职务原因,不能评到校级军官。后来经过变通,绝大多数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都能进入校官行列,至少是少校。但还是有一部分红军没能评到校级军官。至于有没有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八路军新四军1955年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不得而知了。

一些军官的军衔在这条线之上,主要原因是提拔快,职务高;立过功,业绩突出;担任特种兵,工作需要。一些军官的军衔低于这条线的,主要原因是职务低,提拔慢;有错误,受过处分或处理;历史问题暂时说不清没有组织结论等等特殊情况。

总之,1952年为1955年授衔划线定调,客观上还是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肯定。

列兵授衔,谈谈新训收获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列兵授衔,谈谈新训收获

授衔仪式上,新兵们互相佩戴军衔。梁如安摄

新兵参加军体运动会喜获冠军。梁如安摄

“现授予以下同志列兵军衔……”近日,第72集团军某新兵团组织新兵授衔仪式,新兵们完成从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他们肩上增添的不只是“一道拐”,还有身为军人应当扛起的光荣使命。当军旅人生掀开新的一页,他们期待以热血为墨、以信念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这里,推荐4名新兵的新训感悟,从4个关键词中品读他们的成长故事。

(刘华山、童祖静推荐)

关键词①:好作风

令行禁止走稳“第一步”

■新兵 彭永生

“嘟嘟嘟……”紧急集合哨声突然响起,我条件反射般翻身下床,手指熟练地穿梭在背包绳间,打好背囊和战友们冲下楼,快速整队。

这一幕,与3个月前的我形成强烈反差。从那时状况百出的手忙脚乱,到如今一令一动的整齐划一,这些蜕变已经融入我的一言一行,在令行禁止中尽显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养成。

还记得入营后第一次紧急集合,慌乱中我没来得及系好鞋带,和几名新战友跌跌撞撞冲下楼。班长盯着我狼狈的样子,大声问道:“战场上,敌人会等你系鞋带吗?”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对军人作风的懵懂认知。

那段日子,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射击瞄准时掌心的汗浸湿枪托,战术训练中手肘和膝盖磨破了皮……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曾经的“面包被”在我手中变得棱角分明,“令行禁止”4个字渐渐内化于心。

今年新兵入营,恰逢新条令正式施行。干部骨干用新条令规正我们的“兵之初”,让我们尽快熟悉内务建设、纪律维护、队列生活等各类要求。过去喜欢赖床的我,如今听到起床号迅速起身;曾经丢三落四的习惯,也被物品摆放“三点一线”的严谨作风取代。我明白,好作风不仅是队列里的整齐划一,更是对训练工作中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我期待在军营“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以更高标准培塑顽强作风、锤炼过硬本领。

关键词②:好身体

用意志扛起成长“重量”

■新兵 尹齐尧

最近,身边不少战友都在秀减重成果。和他们一样,经过新训的磨炼,我也像“变了个人”。不同的是,天生身材消瘦的我,通过“增肌”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入伍前,身高一米八的我,体重只有60公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我来到军营后有了切身体会。新兵连第一次摸底考核,我的3公里跑和单杠成绩都垫底。看着班长的黑脸,我意识到摆在面前只有一条路:增肌。

“增肌”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并不是加饭量增体重那样简单,注重的是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同步提升。为了实现目标,我在加强营养补充的同时坚持加训加练,晚上熄灯后向班长申请加练半小时,饭前小练兵提前10分钟去练吊杠,手上的茧子长了一层又磨掉一层。

渐渐地,我的身体壮实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训练成绩的提升,不仅单杠和3公里跑达到良好水平,仰卧卷腹更是突破100个。

“当身体撑不住的时候,意志会带你突围。”新训期间,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新训结束前的一次小竞赛中,我以仰卧起坐145个的成绩登顶新兵连“龙虎榜”。

下连之前,我的体重定格在68公斤。虽然“增肌”过程很难,但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中练就好身板,让我更有信心走好军旅路。

关键词③:好战友

那双大手温暖“兵之初”

■新兵 宋星洁

刚入军营时,熄灯后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虽然身边战友都很友善,但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总感觉没有融入“大家庭”。

战术训练场上,班长趴在铁丝网下,给我们讲解动作要领。“星洁,你再来试试。”我把钢盔扶正,扑下身子,忍着手肘与碎石摩擦的疼痛,努力向前爬。

“成绩有进步,但发的护具怎么不戴?你看看,都磨破皮了。”班长卷起我的袖子,发现胳膊划开了几道口子。训练结束,他找来医药箱,动作轻缓地给我的伤口止血。

新训结业考核,长距离徒步行军中穿插进行10余个课目。“星洁,我看好你,相信自己!”我想起班长前一晚的叮嘱,每一个课目都拼尽全力。

天空下起绵绵细雨,让最后一段山路愈发难行。我的体力快达到极限,只觉得脖子被枪带勒得生疼,小腿像绑了沙袋抬不起来,视线变得有些模糊……

忽然,一双大手扶住我。“前面就是终点了,冲起来!”班长用力一推,我顿时又充满力量,和战友们一起发起冲锋。

新训结束,和班长告别时,我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这双粗壮的大手,温暖了我的“兵之初”。

关键词④:好传统

为血染战旗增光添彩

■新兵 温家峰

新兵入营,我第一次走进营区一个英雄连队荣誉室,除了满墙荣誉战旗带来的震撼,还有一种因年代久远产生的“距离感”:革命先辈经历的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较量是那样遥远,我能像他们那样去战斗、去为战旗添彩吗?

这个问号,在新训中渐渐被拉直。

第一次参加战术基础动作训练,班长给大家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就一个猛扑钻进铁丝网,匍匐在泥水里进行示范。依令卧倒后,望着挂满倒刺的铁丝网,我还是心里直打鼓,小心翼翼摆动身体前行。

“40秒38,不合格!”没等我起身,耳边就传来班长的声音。“再看我演示一遍!”班长快速穿过铁丝网,身后泥点飞溅。

一次聊天中,我问班长:“班长,你动作那么快,不怕被铁丝网刮伤吗?”班长笑了笑,卷起袖子露出胳膊上几道新旧交织的疤痕:“当兵打仗,哪有不磕磕碰碰的?这点皮外伤算什么?咱们是军人,如果训练中都瞻前顾后、畏畏缩缩,怎么能练强打赢本领?上了战场又怎么敢往前冲?”

这些道理,入伍前我曾听人说过,但直到穿上军装,直到跟着班长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直到在咬牙坚持中一次次突破身体和心理极限,我才更加明白,军人与苦累相伴、与艰险相随,为的就是淬炼敢打必胜的志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砥砺直面血与火、生与死的血性担当。

下连前,上级组织我们前往一处红色场馆现地参观见学,一幅描绘惨烈战斗场景的画作吸引了我。先辈们弹尽粮绝,眼神却如燃烧的火焰,双手紧握上刺刀的步枪,准备与敌人最后一搏。那目光,仿佛穿透时空,让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身上那股劲——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回想荣誉室里那些历经战火硝烟的战旗,我告诉自己:要像前辈们那样忠诚、担当、奋斗,让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战旗继续高高飘扬。

(张宸铭、何飞、本报特约通讯员彭帝烁整理)

制图:扈 硕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