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0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药厂的观后感作文,想要写得深刻、有条理且真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核心观后感 (Identify the Core Impression):" "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对药品生产严谨性的震撼?是对科研人员辛劳的敬佩?是对复杂精密设备的惊叹?还是对社会健康保障的思考?抓住你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的点作为文章的主线。 "你最大的收获或启发是什么?" 是对“药”的理解更深了?是认识到科技的力量?是看到了普通劳动者不凡的价值?
2. "内容选择与详略得当 (Content Selection and Detailing):" "选择具体事例支撑观点:" 不要泛泛而谈。回忆或观察到的具体场景、人物、细节是让观后感生动、有说服力的关键。 例如:可以写参观GMP车间时的严格规定(如更衣、风淋、分区)、看到质检人员一丝不苟地操作、了解到某种原料药的复杂生产工艺、感受到科研团队的讨论氛围等。 这些具体事例要能直接或间接地印证你前面确定的核心观后感。 "详略结合:" 对于最能体现主题、让你感触最深的部分,要详细描写;对于其他部分,可以简略带过,起到过渡或衬托作用。
3
核心提示:江西济民可信集团在短短20年内,从一个小制药厂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大型现代制药集团之一,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
“做药就应当悬壶济世,对得起社会和老百姓。”就是董事长李义海这句话内含的责任感,使江西济民可信集团在短短20年内,从一个小制药厂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大型现代制药集团之一,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
李义海的这句话源自企业创立之初就确立的“济世惠民、信待天下”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以济世之心,行惠民之举;以诚信为品,造福天下”也成为济民可信集团一直以来的坚守。
济民可信集团从原宜春秀江制药厂改制起家,到目前拥有十家制药基地、一座国际级博士后工作站、一个获CNAS认证的国家级实验室、七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并在上海设立济民可信研究院、在美国新泽西开办海外研发公司,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和创新医药解决方案。济民可信集团“找好药、制好药、研好药”的三个发展阶段,恰是国内一代民族制药企业奋斗史的缩影,也很好地诠释了民族企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实践和担当。
寻找济世良药惠及百姓
在济民可信,好药的“好”字历来有三层含义:百姓需要、疗效明显、价格亲民,因此,为百姓寻找济世良药是贯穿济民可信初创阶段的关键词。“重视百姓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寻找质量高、疗效突出的药品。”李义海这样总结。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济民可信排除险阻,坚持不懈寻觅良方,麾下医药版图不断扩大。
2004年,济民可信并购金水宝制药。金水宝胶囊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杨云鹏教授主导,带领数百名专家历经10余年潜心研发的产品,从海拔3800米的青海化隆新鲜虫草中分离获得良好生长的“CS-4”优良虫草菌株发酵而来,是新中国首个一类新中药,于2000年首次列入《中国药典》,是当时唯一被列入《中国药典》的发酵虫草制剂。
有记载的中医历代文献显示,冬虫夏草具有补肾益肺、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增强体力、延缓衰老的功效,是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金水宝(胶囊)的面世使冬虫夏草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吃不起的“软黄金”。济民可信集团上下全力以赴推广金水宝的治疗效果,最终让金水宝这一济世良药受到医疗机构与患者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人工虫草菌粉的首选品牌。现在,金水宝(胶囊)已成为医保目录品种,被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普遍采购,百姓因此享受到虫草带来的健康功效。
2006年,无锡山禾药业加入济民可信。旗下拳头产品黄氏响声丸以无锡著名中医学派“黄氏喉科”为依托,曾被乾隆爷大赞“妙药”,300多年薪火相承,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喉科专业用药,位列《中国药典》,属于国家中医药保护品种和国家保密配方药品的中国喉科第一方剂,目前也是医保目录品种。
无锡山禾药业另一个主打品种悉能(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国家一类新药,在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明显改善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打破了西方在抗感染药物研发的垄断地位。
在济民可信并购无锡山禾药业后,对黄氏响声丸和悉能的工艺改进和绿色生产方面大力投入,药品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百姓熟知和肯定。
今年,济民可信并购了南京恒生制药。其核心产品蔗糖铁注射液在国内静脉铁剂细分市场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每年保持20%的增长率,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国内外患者的广泛认可。
此外,济民可信还有醒脑静、康莱特、立幸、九华痔疮栓等核心产品,在全国细分品类市场都名列前茅。这些产品被纳入济民可信后,都被投资进行工艺改进、技术提升、绿色升级,焕发新动能,惠及更多百姓,助力国家医药事业发展。
精制好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在持续寻找济世良药的同时,济民可信集团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奉行“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致力于生产高质量好药。“医药行业的目标是治病救人,质量是制药企业生存的根本,要将心比心,持有严谨的态度。”李义海郑重表示。
“质量源于设计”,即在药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就要全面考虑药品的质量,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优化,由此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济民可信集团严格践行这一理念,精诚设计制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目前拥有整套国际标准的质量管控体系,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和检测设备,并引入了5S管理、TPM全员生产维护、TPI成本战略等先进管理措施,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科学把关,18大产品剂型和30余条生产线均获得GMP证书,江西国药原料药生产线取得FDA认证资格。
济民可信集团制造中心负责人赵鹏介绍的三个质量保障原则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在营收、质量和成本组成的三角形中,质量永远在顶尖上,不可放在平衡的位置,否则就迷失了自己;二是集团每年对下属生产基地都要开展不少于2次的例行审计及飞行检查,由制造中心负责人和质量总监带队,同时抽调每个药厂质量管理干部,发现问题如实记录,并督促整改,达到集团标准后才允许开工生产;三是集团十大制药基地的总经理,都是质量第一负责人,生产质量的考核标准均比GMP更为严格。
济民可信恒生制药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对标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核心产品蔗糖铁制剂与原料药、酮酸钙制剂与原料药已出口欧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多个欧美国家市场准入。严格的国际标准也倒逼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收获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
原料来源的可靠性是质量保障的基础和关键。据济民可信集团采购部总监祝建东介绍,集团采购部为有效把好药材质量关,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标准采购流程,且采购、检测及仓储为三个独立团队操作,杜绝“人情关”。
以中药材为例,为降低饮片购入的掺伪风险和鉴别难度,企业药材绝大部分为原药材购入,除集采集购外,还坚持中药材产地采购,合作建设专业化种植基地、自建中药材产业基地等。无论何种方式,前提都是产品质量严格达到要求。集中采购使济民可信拥有话语权,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更好地实现企业“济世惠民”的理念。
济民可信在源头把关方面还有突出的一点,除按药典标准检测外,大部分中药材均按内控指标检测。并实行二次检测,即由中药前处理车间按照炮制工艺进行药材炮制后,再次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药材质量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精益生产和工匠精神是济民可信重点推进的理念。据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质量管理部经理盛会勤介绍,企业外招专业管理人员进行5S、OPL、改善提案等精益生产活动的推行,并组织内外部培训,优秀企业管理者来现场培训,促进精益生产理念向基层有效渗透;每月组织评审改善提案,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鼓励全体人员参与到公司的质量管理过程;制定年度工匠精神推行方案,组织“弘扬工匠精神,专注济世良药”主题活动,设立工匠精神绩效考核指标,鼓励全体员工培养专注的职业精神,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取得专长的价值创新突破。
在工艺改进方面,济民可信也是持续求索,精益求精,使药品质量不断再上新台阶。例如在悉能生产中,面对合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应选择差、分离程序复杂等问题,济民可信在原料药生产阶段就将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连续色谱分离系统用于分离纯化,使合成收率和分离纯化得率均提高10%以上,分离效率提高60%,三废排放量减少50%以上,还大幅减少了树脂和洗脱剂的使用,实现了绿色生产。
在保证金水宝菌株稳定性方面,济民可信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创新,取得多项专利技术。由济民可信牵头的“中药口服制剂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汇聚17家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企业,课题总投资逾2.7亿元,旨在研究建立中药口服制剂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中药国际化进程,引领中药现代化发展。
中药标准化项目以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为目标,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中成药品种“金水宝胶囊”进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工作研究,建立“基质—菌种—发酵培养—发酵后处理—发酵虫草菌粉—金水宝胶囊(片)”的全过程链质量控制行业标准及操作规范,为以生物技术生产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中药产品优质优价,切实保障百姓用药优质、安全、有效。
深耕研发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随着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济民可信集团提出了“回归本源,精耕本业,工匠精神,协同未来”的战略转型方向。李义海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只有靠研发更多高性价比、能替代进口的产品,才能换取发展空间。研发是济民可信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坚守“济世惠民”初衷的必经之路。
至此,济民可信开始对标国际水平加速“研好药”进程。
做研发,济民可信是认真的。济民可信集团副总裁李鑫提出,济民可信集团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研发实力,5年内投入百亿资金用于新药研发和产品提升,进一步追赶国际先进技术,不断开发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创新药物,打破国际垄断,减轻医保与患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承载“济世惠民”初心的济民可信研究院,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上海建成了近80间高规格实验室,办公区域超8000平米,吸纳专业人才250多人,集团研发人员总数增至近400人;进度最快的新研药已开始申请临床……
当前济民可信在肾病、呼吸、疼痛及心血管等治疗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在微球、脂质体和吸入剂等特殊制剂方面具备国内领先优势。在此基础上,确定以产品技术创新为“硬核”,面向全球,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以五大研究中心为载体,精耕有技术壁垒的高难度型仿制药,精做特色创新中药,前瞻性布局核心技术和创新药,形成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研发体系和差异化竞争布局。
硬件设施逐渐完备、顶层设计蓝图绘制完成,济民可信还不拘一格大力引进科研人才,并努力为他们营造团结奋进的团队氛围。济民可信研究院领军人郭博士将国际化思维带入济民可信,根据研发人群的特质和心理诉求,努力使研发人员“有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位,一个上升的空间,一个成长的文化氛围”。
济民可信科研人员表示,做出让百姓信得过、用得起的药是他们的毕生追求,“想做出以后能在历史留名的药品”,“希望研发成果能够代表中国药企进入世界销售前一百位的药品榜单,济民可信的平台使他们的梦想可能成真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年来,济民可信集团坚守“济世惠民、信待天下”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找好药、制好药、研好药,立志改善百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民族制药企业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责任感和担当。
站在新时代的路口,济民可信集团以成为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为目标,扛起振兴民族制药的大旗,在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赛道上努力奔跑。这是济民可信集团的梦想,也是国内无数制药人的梦想。在这条逐梦道路上,济民可信集团已做好了准备,前方是星辰大海,乘风破浪正当时。
“质量和效益是一个藤上的两个瓜,质量好,肯定效益好,二者并行不悖。”“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这两句话在扬子江药业集团已经深入人心。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扬子江人时刻秉承“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信念,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众多标准内化于心,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质量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是百年大计,是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提升质量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扬子江药业集团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质量强国战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民族药企向世界一流药企转变,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数十年如一日”打造高质量产品
2021年10月,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的第42次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上,扬子江药业选送的102项QC成果全部获得一等奖,囊括全部12个评审小组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扬子江药业集团连续17年获得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一等奖总数第一名。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曾提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只有对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严格把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最终的检验,只能用于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在扬子江人看来,质量提升永无止境。质量管控始于源头,涵盖药品全生命周期,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新品研发关、物料采购关、生产过程关、产品放行关、贮存运输关、售后服务关,才能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目前,扬子江药业集团活跃着120多个QC小组,累计开展1000多个课题攻关。
在生产端流程控制的基础上,扬子江药业集团进一步加大测量、检测端的水平。测量工作是生产质量管理的基础,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都需要精准的管理,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该领域涉及并不全面。于是,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我国推行之初,扬子江药业集团就迅速引入并通过认证。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扬子江药业集团引入ISO/IEC17025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完善了实验室管理体系。
扬子江药业集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成果构建了全面的保护网,形成化合物、晶型、制备方法、制剂、新用途等立体保护格局;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先后制定和修订国家药品标准200余项;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化,作为国内牵头单位之一,承担了15个中药材《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研究工作,将蓼大青叶、水红花子、虎杖、泽兰、鱼腥草五个品种收录《欧洲药典》。
质量对标世界一流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扬子江药业集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国内GMP标准为基础,多体系融合,打造符合欧盟GMP和美国FDA cGMP要求的国际一流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国际化项目的实施,在欧美进行产品注册并实施GMP认证,高标准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并以通过认证来检验实际水平。持续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在SAP ERP(企业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引进QMS(质量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DMS(文档管理系统)、TMS(培训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系统。外聘内训,加强人员梯队建设,培养能力水平过硬的质量管理团队。
扬子江药业集团迄今已有10多项QC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共摘得国际QC发表大赛金奖24项。
例如,以较为常见的头孢粉针剂产品为例,对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残氧量。集团头孢粉针剂车间“STAR”QC小组耗时200多天,对充氮装置进行重新设计,连充氮角度都进行反复试验,终于将残氧量控制在2%左右的水准。在2016年泰国举行的ICQCC上,该项目获得金奖。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表示,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质量兴企、质量强企,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为标准,向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看齐,以全球的视野拓展扬子江质量管理之路,力争将企业打造成具有全球质量竞争力的国际化医药集团。
截至2021年底,扬子江药业集团已有96个品种销往34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在中国香港和荷兰成立子公司,目前“护佑”品牌已在美国、英国等98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实现自主品牌的广泛覆盖。
重“质量”同时重“创新”
就像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所说的,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高质”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一要素,在其成长发展中,“高质”精神一以贯之,从未改变。徐浩宇表示,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一端连着消费者的健康,另一端则连着市场;市场连着效益,效益连着饭碗。
这也是扬子江人一直以来的信念。2007年国家药监局开始实施驻厂监督员制度时,原泰州市药监局人员到车间检查工作,期间输液车间一名员工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非常触动。在输液行业,“一瓶输液,连着两条命,一头是患者,一头是企业”的说法广为流传。而该员工却说“一瓶输液,连着三条命”,在患者和企业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命运。
此外,近年来我国出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追溯制度、药物警戒制度、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国产药竞争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且价格合理。
在此背景下,扬子江药业集团快速响应,加大药品创新力度。截至2022年4月,集团已有108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31个品种进入国家集采,列全国第二;提升了仿制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保障群众用药的可及性。
徐浩宇表示,医药行业形势严峻复杂,国家和地方集采持续进行,仿制药利润大幅压缩。因此,要调动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思考,强调用创新思维做原料药合成,保障品种大质量。
“科学设计,合理压缩研发时限;项目分级管理,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进度力保第一梯队;项目全流程细化,提前识别和预警风险点,对问题及时响应;优快劣停,定期梳理,全力推进高潜品种,终止低效品种,提高验收标准,注重差异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计算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IND(临床研究申请)过程中原料药物料成本,从物料成本、人员成本、时间成本多维度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查找降本方式。”徐浩宇说。
对于未来,徐浩宇认为,扬子江药业集团高质量将不仅仅体现在QC成果上,还需要进行全方位考核。现阶段集团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子公司越来越多,下一步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如何提升子公司的质量水平,是扬子江人还未完成的作业。
迈向新征程,扬子江人始终以“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为使命追求,向着质量、创新的更高峰处攀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