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摘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2: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摘读书笔记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点亮思维之光:摘读书笔记作文的注意事项"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读书笔记,则是记录思考、沉淀感悟的基石。将零散的阅读心得整理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读书笔记作文,不仅能深化对书籍的理解,更能锻炼我们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然而,要写好一篇读书笔记作文,并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需要技巧与用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精准定位,明确核心观点"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这篇读书笔记作文的核心目的和中心思想。你是想探讨某个核心观点?分析人物形象?评价写作手法?还是抒发个人感悟?确定了核心,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内容散乱,主题不明。如同射箭要有靶心,笔记作文也要有明确的聚焦点。
"二、 精选素材,以“摘”为辅,以“思”为主"
“摘抄”是读书笔记的基础,但绝不能止步于摘抄。需要注意:
1. "典型性与代表性:" 摘抄的句子、段落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支撑你的观点或分析。避免贪多求全,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意图、最富表现力或最引发你思考的部分。
2. "关联性与目的性:" 每次
阅读《资治通鉴》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人们常说:“开卷收益”。其实这句话最先是北宋宋太宗针对自己阅读《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的内容是经过精选又精选的,当然开卷受益了。书,有好有坏,好书给人以知识和智慧,而坏书却可以把人引入歧途,乃至跌落万丈深渊。就犹如交朋友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读坏书受到坏影响而锒铛入狱者,踏上不归之路者,屡见不鲜。我们面对即便都是好书,也应当有所选择。毕竟书如浩瀚海洋,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能尽兴读好的书呢?仔细阅读之后,我以为《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一读,不可多得的好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止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全书分为294卷,共有300多万字,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全书主编是司马光,参加编写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和儿子司马康等人,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古代帝王治道,鉴于往事,阅览和资政的御用史书,是一部被一代伟人毛泽东通读17遍的历史巨著,被后人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也是一部富于文学性的著作,事件的叙写如同像讲故事一样,使人读着饶有兴趣,富有启示性,令人领悟某些哲理。《资治通鉴》主要从兴国安邦之略,统领全局之法;处世达人之道,实现自我之途;修身齐家之方,养性慎独之术;运筹帷幄之谋,决胜千里之策四个方面来解读历史,诠释人生。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世界局部地区政局动荡不定,政治趋于多样化,科技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长久不衰,永创辉煌的未来,我们就很有必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使我们懂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从而加深对国情的认识,激发起热情和动力,在各自不同岗位上、事业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能发扬开拓精神,进而又所发现,又所创造,又所发明,有所前进。同时,通过对古人古事的了解,还可以汲取前人的知识和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在此,我略举数个例子来说明。像《资治通鉴名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解读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事情或道理就很容易明白,听信单方面的意见就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唐太宗时期,辅助他有许多能人名臣,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李靖、李绩、马周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看待问题的角度,这么一来,唐太宗就能够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了。所以我们平时生活、工作、学习中,也要善于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只会于己多多益善,无可厚非。凡人之情,穷则思变。可以解读为: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设法改变了。但与其在没有办法时被动变化,倒不如早些就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像《资治通鉴故事》“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天下群起响应,秦朝灭亡的命运由此注定。但是这支队伍半年之后,怎么就失败了呢?从史书的记载中,主要交代了这么两条:一条是功成忘本,当年的同患难的朋友无顾忌地讲了陈胜的贫困往事,陈胜以为影响了他为王的威望,于是对旧朋友开刀,杀得没人再敢亲近他了。另一条是任用坏人来监督文武官员,凡是不顺从他们指挥的 ,就擅自处罚,随意治罪,整得人们对陈胜失去了信心。由于脱离了患难与共的乡亲、打天下的战友,使得原本天下归一的一支好队伍变得众叛亲离,陈胜自己也遭到坏人杀害。这两条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吸取吗?“梁上君子”的故事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不过了。东汉时有一位正直豁达的读书人,名叫陈寔的人,一年闹饥荒,一个小偷爬到了他家的屋梁上被他发觉了。他没有大叫捉贼,而是唤来儿孙,进行现场教育。他说: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坏人不是天生的坏人,而是长期的坏习惯或受坏影响造成的。他指着小偷说:这位梁上君子,想必就是如此。小偷听了这番话,又感动又害怕,从梁上下来磕头请罪。陈寔非但没有惩处小偷,还送了小偷两匹绢,勉励他不要因为贫穷就做坏事,要改邪归正。从此这个县不再发生偷盗的事情。这则“梁上君子”的故事,既说明人是可以改造的,又说明对人对己,特别是对子弟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例子说明,阅读史书,可以了解历史,对增长我们的聪明才智是大有好处;对发展事业、做好工作也提供了借鉴;同时,其中所体现的优秀传统,对我们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资治通鉴》这本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有
歌颂廉洁奉公的,有赞扬勤政敬业的,有称许知人善用的,有反映历练人生的,有赞美宠辱不惊的,推崇一诺干金的,有描述随机应变的等等。阅读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我强烈推荐大家都来读这本书,让它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增加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助力我们的事业,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作品原创首次发表,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号图库
在图书馆遇见最好的自己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孙珺 通讯员海潮 )4月23日,广州图书馆“第七届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以在线方式通过“广图直播”、广州图书馆微博和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直播以广州图书馆首部自制口述纪录片《风正帆悬——口述广图40年》预告片作为开始,随后公布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好读者”、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等奖项。当天,亦揭晓了第四届“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单,《文化的原乡》《海上丝路之舶来珍品》等10本图书入围候选。
“泡馆”39年
积累丰厚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广州图书馆建馆40周年。40年来,广州图书馆服务广州市民超过1.3亿人次,注册读者量达240多万人,当中涌现了大量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关心并投身图书馆事业的好读者。经过评选,有10位读者被评为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
“在广图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当天,在发布会现场,读者何绮薇回顾了她与广州图书馆结缘39年的阅读生涯,她也因此被评为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她将自己与广州图书馆的故事娓娓道来:1983年是广图建馆的第2年,当时她才上小学4年级,就兴奋地到广图办理了读者证,从此开启了39年的图书馆之旅。那个年代,她的家与广图之间并不通公交车,她全靠一双腿走路去图书馆,往返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她如数家珍地回忆起在旧广图的少儿部、外借部、阅览室、自学室、报告厅、期刊室度过的难忘阅读时光。
2012年底,广州图书馆新馆部分开放,何绮薇称这是“珠江北岸的一座美丽建筑”,更新的环境,更好的服务,更丰富的文献资料给她带来了更多惊喜。在广图“泡馆”的39年里,何绮薇提升了学历层次,积累了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职场白丁成长为企业管理层人员。“在物质充斥、信息丰富的年代,我依然在找寻一方精神净土,以面对不同阶段的生活压力和个人际遇,这是广图对于我生活态度的重大启发。”何绮薇这样表达了阅读与图书馆的价值。
从绘本到大部头的阅读达人
12岁的伍宇晨同学在广州图书馆获得了文学方面的成长。2013年6月广州图书馆新馆刚全面开放,年仅三岁半的她即成为了广州图书馆的注册读者,借阅的读物也从当时的绘本过渡到如今的“大部头”,借阅文献量近2000万字,摘写读书笔记约20万字。
2020年,广州图书馆通讯曾刊载了她分享推荐阅读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的文章。2020年12月,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等单位主办的“青春爱尚阅读”广州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她阅读了方家忠馆长推荐的《帕瓦娜的守候》,其撰写的读后感被主办方评为“十大好书评”。此外,她还参加了广图的“阅读攀登计划”,连续2年获得年度小状元、朗读达人、阅创达人等称号。
获评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的还有:花了20年时间在广州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中探寻,写出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好评的纪实文学《十三行故事》的范小静女士;深入利用广图馆藏文献和服务而成为优秀科研编审的蓝艳华女士;律师、公益人、阅读推广大使,称广图丰富的藏书缓解了他的“阅读饥渴症”的汪翊先生;热爱阅读的视障人士冼广翎女士;长期高频率利用广图文献资源、以专业的创意设计服务回馈广图读者的高校教授张雅女士;年仅9岁就已阅读近3000本图书、广图各项活动的忠实小读者谢炫亨等。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