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部队排长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2:43

部队排长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部队排长自我鉴定,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鉴定内容真实、客观、全面,并能体现个人的成长与不足:
"一、 突出部队特色,语言风格要符合军人身份:"
1. "使用规范术语:" 多使用军队内部的规范用语和术语,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等,以及与排长职责相关的具体内容(如“带兵育人”、“组织训练”、“管理班级”等)。 2. "体现军人本色:" 语言要坚定、自信,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网络化或个人化的语言。 3. "结合岗位实际:" 内容要紧密围绕排长的岗位职责展开,体现其在基层连队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 内容要真实具体,避免空泛虚浮:"
1. "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评价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夸大优点,不回避缺点。成绩要具体化,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例如,“带领全班在XX比武中取得第X名”,“组织XX次成功演练”,“帮助XX名战士提升技能”等)。 2. "细节支撑:" 多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尤其是在描述工作亮点、解决难题或体现个人品质时。例如,描述组织训练时,可以

获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陆军营长,到底多“硬核”?

来源:人民陆军

7月20日

中央宣传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12名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陆军某旅营长张灿灿

光荣上榜

入伍23年

张灿灿扎根西北高原

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荣立二等功2次

三等功4次

被表彰为战区陆军

“新时代精武强能标兵”

今天

小陆带你一起去听听他的故事

一往无前的“追梦者

2002年12月

张灿灿光荣入伍

初入军营

他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尖兵

新兵刚刚下连

单杠引体向上

他一口气就能做30多个

仰卧起坐更是轻松突破100多个

成为新兵中的佼佼者

然而

长跑却是他最大的弱项

为了攻克这个短板

训练场远处的那座“小山包”

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

刚开始他穿着“沙背心”跑

后来感觉成绩提升不是特别明显

要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还是要在腿部力量上“加重”

最有效的办法

还是在训练的时候双腿绑沙袋

短短几个月

张灿灿的脚跑起了泡

后来水泡又变成了老茧

他的成绩也冲到了连队前三名

他说

“训练没有捷径

就是靠长时间的刻苦努力”

2008年3月

团里组织大比武

500米障碍是其中的重头戏

张灿灿作为种子选手

被推荐到团里参加比武

并以2分50秒的成绩夺冠

这个成绩

比时任张灿灿班长的梁彦雄

保持多年的纪录快了3秒

年底

张灿灿荣立二等功

次年被保送入学

顺利提干

张灿灿说

“当战士的时候

大部分回忆都是关于训练”

爱兵育才的知心人

张灿灿从兵中来

他既知兵、更爱兵

始终把育人成才放在心上

在一次执行任务期间

为抢救因急性高原反应

休克的战士

他扛起15公斤的氧气瓶

在高原上连走带跑了

2公里多的路

挽救了年轻战士的生命

自己却累得晕倒在地

2024年8月

张灿灿所在营接到

手工兵棋推演课目示范的任务

面对旅队经验少、无先例等诸多问题

张灿灿第一时间

召集干部骨干召开动员会

研究规则、集智攻关

那段时间

张灿灿利用点滴时间

加班加点带领干部骨干攻坚

对安排的每一个环节

制作的每一个兵棋

都会亲自把关

直到示范开始的前一晚

张灿灿还在修订方案

对着地图逐个点位进行推演

手工兵棋课目示范后

全营干部骨干已经

熟练掌握兵棋推演的基本规则

对现行编成下

兵力部署运用有了更深入了解

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兵棋裁决

对阵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后期上级组织的集训中

张灿灿带出的军官李亚峰与陈梗

取得了集团军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

精武研战的排头兵

在张灿灿看来

要想带好部队

首先得自身过硬

要想抓好训练

就要不断探索

与张灿灿搭档的政治教导员安振

对张灿灿非常熟悉

在他的印象中

张灿灿从来都是一副

黑瘦黑瘦的样子

没有“中年发福”的原因

正是因为张灿灿多年来的坚持

无论在营区还是休假在家

他都雷打不动进行体能训练

无论哪次考核

张灿灿的个人综合成绩

都在全旅军官前列

除了体能素质过硬

张灿灿还是全营有名的“神枪手”

他自创“单手射击”的方法

实弹射击考核

他的成绩从没下过48环

枪身的准星被手指磨得发亮

枪托上还留着他常年抵肩的压痕

这名精武的兵教头

永远有一股韧劲、一种执着

面对现代战争作战理论研究

张灿灿更是十分刻苦

在他的书柜里

研究现代战争的书籍

摆满了好几层

每一本都被翻了一遍又一遍

“未来战争是什么样子

我们都不知道

不学习

必然会被淘汰!”

张灿灿如是说

除了带着官兵搞训练

他还经常在营里的“干部夜校”

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感悟

鼓励大家勤于思考

紧盯未来战场练兵

为打赢未来战争储能

转型发展的领路人

作为“红军营”营长

张灿灿始终以“第一营”的标准

带部队、抓建设

不管是平时工作训练

还是急难险重任务

他给官兵讲得最多的就是

“‘红军营’的兵

只有争光的义务

没有抹黑的权利”

扛红旗,争第一

是“红军营”官兵

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2017年

张灿灿所在单位经历调整

编制结构、装备配置

作战能力、协同方式、训练要求等

都与以往大不相同

在张灿灿看来

虽然传统步兵的技能本领

依然重要

但一定要用合成的理念

去调整目标靶向

在他担任营长的5年时间里

部队多次执行

复杂环境下的险难任务

总结探索出高原高寒环境下

20多条练兵经验

营队也在实践中锤炼了实战能力

进一步推动人员装备释放效能

融入作战体系

去年

营队作为某项目试点单位

从零起步

展开一系列研究

张灿灿带着全营干部骨干

从每个零件开始研究

结合步兵战术运用

练组装、练操作

练维修、练协同

全营上下形成了

研战练战的浓厚氛围

涌现出一大批能设计组装

能熟练操作的行家里手

参加旅第一届竞技大赛

在16个课目中

张灿灿所带营

获得12个课目单项第一

总评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从红军团战士

到红军连排长

再到红军营营长

张灿灿实现了

个人军旅路上的华丽转身

也带着连队、营队

实现了强军征程上转型发展

提及未来

张灿灿的目光坚定

“以传统步兵为根基

以联合制胜为翅膀

为打赢未来战争不懈奋斗!”

撰文 : 毕文琪、李鸿睿、曹达功;摄影 : 崔获阳

“兵王”王培君:当兵当到“天花板”,荣誉拿到“手发软”!

来源:人民陆军

入伍28年

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兵王”

全国、全军

各种奖项、荣誉拿到手软

近百本荣誉证书

6篇核心期刊论文……

第81集团军某旅

一级军士长、技师王培君

扎根本职、创新钻研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军旅传奇

直到今天

他仍像入伍时那样

激情满怀、干劲十足

一颗兵心永葆赤诚

1997年,王培君光荣入伍。从小深受红色故事熏陶,他对党有着朴素的、深沉的爱,入伍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建功军营,早日入党。

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积极训练,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到连队学习室里翻看理论书籍,学习笔记写满厚厚几大本。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总结出“万用表、千分尺、老虎钳、螺丝钉”等9种修理工匠精神内涵,增强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持之以恒的学习,使王培君以身报国的信念无比坚定。28年过去,武器装备更新了一代又一代,维修工具更换了一套又一套,但王培君面临数次抉择仍初心不改,坚持留队继续服役,坚定做电站“守护者”,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

王培君不仅爱学习,更具有一种敢负责、勇担当的“兵王风范”,每次遇到急情险情都挺身而出。

一次装备检查,某型电站突然“飞车”:发动机不受控制越转越快、响声震天,排气管喷出滚滚黑烟,弥漫整个电站。再这么转下去,很可能造成发动机缸体炸开,机毁人伤!

“大家退后,让我来!”紧急时刻,王培君冲到电站前,随手拿起一本书,冒着生命危险堵住发动机排气口。发动机发了疯似的轰鸣,高温和浓烟不停喷射,直往王培君的脸上扑。但他毫不畏惧,用尽全力堵住排气口,直到发动机氧气耗尽、停止轰鸣。

争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这是战友们对王培君的评价。

一身本领守护战车

走进王培君所在的工作间,磨出了握痕的扳手,缠着胶布的万用表,标满批注的思维导图……工具箱里的这些“老伙计”,见证着他从青涩新兵到“电站专家”的成长。

1999年,王培君考入原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主修“电站维修专业”。通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摸透了现有装备电站工作原理,总结出多种操作组训要领,做到了人装合一,还深深掌握装备的“细胞肌理”,做到了遇有问题“手到病除”。

随着王培君名气越来越大,关于他的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只要带电的,就没有他不会修的。2023年,王培君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后,更是“名声大噪”,很多兄弟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他求教解难。

一次,空军某部打来求助电话——某型电站无法启动。“应该是调速模块出了问题。”没等对方介绍完,王培君就给出解决方案。电站成功恢复运转,空军维修人员直呼:“王班长,您真神了!”

王培君还经常接到装备厂家打来的咨询电话。一名基层战士缘何能成为厂家师傅的“老师”?王培君的是:只有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才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王培君以好学著称,只要是有利于胜战打赢的,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本职岗位,他也要钻研学习。7本维修、驾驶等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见证着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奋斗历程。“只要部队需要、作战需要,我会一直学下去、干下去。”

一腔激情勇闯新路

第81集团军某旅科技工作站的长廊灯箱上,展陈了1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9项出自王培君,他是大家公认的创新为战“开拓者”。

配发新装备那一年,王培君对全旅配发的所有电站进行梳理,制作出新型电站的电气原理图。他将装备的维修保养技能汇总成册,将各型号电站零件分门别类,为装备维修、学习使用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王培君萌生了发明一套电站自动保护装置的想法。然而,发明装置涉及多个专业,十分复杂。那段时间,王培君睡在工作室,桌上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即使被电火花打到眼睛,第二天也要肿着眼睛继续进行研究试验。半年后,王培君带领团队研制出某型电站超速保护装置,大幅提高了装备运行的安全性,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多年来,王培君类似的小发明有几十种,大大提高了电站维修保养的效率。

“从军28年,你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培养了400多名电站维修骨干。”王培君不假思索地。

2018年,集团军组织电站维修专业集训,王培君担任首席教练员。他的教学让大家眼前一亮:他绘制树状图讲解电站结构,零基础学员也能一听就懂;手绘巨大的电站原理图,使复杂的电路变得脉络清晰;3D打印零件模型,补充了教具的不足……简单直观的授课方式,使学员们的学习起步就上“快车道”。

此后,他编辑了7本专业教材和实用手册,为电站维修这个小专业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去年,他被纳入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的“电力保障尖兵库”,并成为电源教研室的部队联络员,参与编写专业教学大纲、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如今,王培君亲自演示的故障排除视频被当成教范在授课中使用,他的维修经验被编进教材,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员。

28载淬炼“兵王匠心”

王培君在本职岗位上

像电焊条一样

燃烧自我、无私无畏

生动诠释了

“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

强军征程呼唤更多“兵专家”

让初心薪火相传

把使命勇担在肩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

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练兵备战的征途中

书写合格答卷

作者:狄伯文、宫连伟、周兆祥、高歌、果志雄、陆军融媒体记者 尹庆文、吴琼、周静辉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