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微格教学小学英语》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3:5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微格教学中小学英语作文应该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微格教学中小学英语作文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针对特定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和提升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在可控的环境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改进作文教学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然而,要在微格教学中成功地进行小学英语作文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目标设定要明确具体,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
微格教学的第一次课(通常称为“试讲”)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清晰、具体,并且要牢牢把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水平。目标应聚焦于某一具体的写作技能或知识点,例如“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描述图片内容”、“掌握句子的正确时态”、“学习如何写简单的日记”等。目标设定过高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设定过低则难以有效提升。目标应遵循“可观察、可测量”的原则,便于在微格教学结束后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估。
"二、 内容选择要简明扼要,贴近生活有趣味"
小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内容应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如“我的家人”、“我的宠物”、“我的学校”、“我的爱好”等。内容不宜过于复杂或抽象。在微格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通常只有
英语戏剧微格课生动上演 教学设计引领教师发展
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嘉敏 通讯员 甘雪林)2019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深圳·罗湖)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第三分论坛在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教学设计推动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分为三个部分:经验分享,活动展示,点评总结。
在经验分享环节,深圳市仙桐小学衷万明校长分享了仙桐小学在“课堂革命”的背景下,通过一体两翼的实践探索,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经验。从“三个实现”“四个关键”“五种路径”“六度呈现”详细分享了青年教师是如何成长的。深圳市百草园小学校长汤学儒校长从师德、师能两个大的方面分享了青年教师的发展的模式。通过青年教师共同体,在互助平台上相互监督学习,以6+1的成长模式,520的基本式加变式,促进青年教师发展。随后李富贵博士从专业的角度,以题为“为学习设计教学:理念与操作”进行讲座,讲解了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要做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随后,由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潘莹倩老师展示一节名为“Who is the king of the jungle”的英语戏剧微格课,接着潘莹倩、叶婷婷、侯琰老师对该课进行了立体说课,介绍了从剧本选择到教学设计再到磨课收获的戏剧课研究的心路历程,最后螺岭课程发展中心黄小梅主任带领英语科组骨干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表征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了多维度评课,这也是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从2012年来英语教研的缩影。
市教研员郑民军老师高度评价了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着重说明了平台以及专家引领对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光富认为本次论坛选题非常好,从教学设计切入到课堂;两个经验分享学校的办校目标明确,制度完善,成果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宾华书记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已有的成果,还要反思和总结现在做的事情,思考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两位校长在青年教师发展做出的成绩,螺岭英语团队可圈可点的表现,让大家看到了罗湖教育的生长动力。
教学最需要改革的是课堂,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的途径是教学水平的提升,以教学设计推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定带来罗湖教育的蓬勃发展,走向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尖端。来源:深圳新闻网
创新外语教学模式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玉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广西东南部的一座千年古城,创办于1945年的玉林师范学院就坐落在这里。作为一所包含本科、成高教育、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形成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为重点、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支撑的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在新文科背景下,学院以学科交叉融合、语言实践能力及创新性发展为本,大力推进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和研究团队,探索混合外语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科内、学科间发展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强化育人效果,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外语教育进步,更好地适应新文科发展环境。
提升外语教师素养 推动学科发展理念创新 新文科的本质是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固有界限,以交融互渗、协同共享为途径,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通发展。玉林师范学院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以提升教师素养为媒介,大力推动学科发展理念的创新。 “爱生如爱己,教生如教子。”教师是学生的示范,不但能够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指导,而且还能成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思想观念、个人品质成长的“指路明灯”。在新文科背景下,玉林师范学院提出:外语学科教师要严守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更要以纯熟的执教技能教导学生,以高尚的人物弧光感召学生,最终实现新文科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中人文价值的回归。尤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发展理念更要契合“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这一目标,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专业课程构建之根基,指引学生以中华文化的“心与源”“根与魂”作为动力之源,最终推动个人外语技能的醇化。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学院加强培训和交流。通过“全国大学英语教师高级研修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学院的外语教师与其他高校的外语教师建立了高频次、高质量的互动关系,以观摩、学习的方式,汲取其他高校外语学科响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经验,并将其内化为素养,为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其次,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与美国、英国、泰国、日本、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联合开展教师培训与学生交换、攻读学位、就业等合作项目;积极派出教师、学生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提供外语翻译服务。同时,为了充分实现“教师素养—学科发展—学生成长”的循环,学院还高度重视师风师德建设,以高质量的研讨活动强化外语教师的执教技能与职业操守,以严格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作风进行约束,旨在激励教师以责任心与创造力投入教学实践,从而推动外语学科的快速发展,为学生个人外语技能与德行品质的提升提供现实指引。 在以上基础上,学院推动学科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广西教学名师等一大批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和师资力量。
构建课程体系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在新文科视角下,推动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是顺应当今学科从分化走向综合、整合的大趋势,是学科融通复合发展之路。 玉林师范学院外语专业构建了“实基础,强能力”的学科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构成,促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逐渐融入基础课、核心课和实践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语音、语法、阅读、口语、听力、写作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翻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实践课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微格教学实训、中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实训等。除此之外,学院还开设了一些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如现代教育技术、旅游英语、市场营销、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物流管理等,从课程布局上为学科融合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为构建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课程体系,首先,学院建立了一支围绕学科方向、坚持多元途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与研究团队,推动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其次,学院通过探索课程体系的改变,有效推进外语与其他学科融合,即以外语专业教育背后的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知识为节点,充分挖掘人文教育素材,强化外语专业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 通过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学院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先后获得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首批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增强实践功能 升级专业教学模式 玉林师范学院坚持“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实践功能为重点,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组建了英语专业卓越班、跨境电商卓越班等,建设了校企合作校内教学实训基地——跨境电商服务中心、跨境电商实训中心、玉林师范学院东方益学教师培养基地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咖啡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基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学院构建了“三线并行,二层深入”的专业教学模式。“三线并行”指的是学科素养、课程内容、实践内容三条教学主线的同步发展,“二层深入”指的是能力需求层级递进的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的深入并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促成学生外语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培养效果,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英语口译大赛、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和广西高校学生泰语、日语技能比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在新文科背景下,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不断推动专业教学模式升级,通过引用、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语言场景,使之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鼓励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与理解认识,促进个人外语能力的提升。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