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沉香的作文,要写好,确实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沉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香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审美载体。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 明确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 (Define Your Purpose and Central Theme)"
1. "你想表达什么?" 是赞美沉香的独特香气?介绍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它的药用功效?抒发个人对沉香的感悟和情感?还是科普沉香的知识? 2. "确立中心论点或情感基调。"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核心。比如,你可以写“沉香:穿越千年的东方雅韵”,或者“沉香,不仅仅是香味”,或者“我与沉香的缘分”。确定了中心,文章的思路和内容就会有方向。
"二、 深入了解沉香 (Do Thorough Research)"
1. "知识准确性:" 沉香的知识点很多,如产地(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种类(惠安系、星洲系等)、形成原因(奇楠香、奇楠沉水等)、真假辨别、历史文化典故、诗词歌赋、民俗信仰等。写作前务必做好功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常识性错误。 2. "细节丰富:" 了解沉香的外观、质地、气味特点(冷香、温香、甜香、醇厚感
作者:杜朝辉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一种自我向上的积极信念。人生得意时,自信会使人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人生失意时,他又能激励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历史上,很多人正是因为拥有自信,才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发生在盛唐。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的一个夜晚,嵩山颖阳。天气晴好,浩月当空。在一户院落里,不时传出阵阵谈笑声。此时三位中年男人正围坐筵席旁,饮酒欢宴,他们时而畅谈人生、时而吟诗高歌,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晚,三人已有醉意。有人已经喝不动了,而庭院的主人也说家里的酒已经不多了。
但其中的一人却酒兴正浓。他高举酒杯,豪情万丈:“来来来,岑夫子、丹丘生,快把酒喝干,不要停下来,马上我给你们高歌一曲,各位听好喽!”
一饮而尽后,此人端着酒杯高声吟诵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流畅的语言、豪放的感情、豪迈的气势喷薄而出,让人感觉那壮美的黄河就在眼前,河水奔涌东流、波涛拍岸,心中不由地激情澎湃,人生的失意、落魄荡然无存,自信心瞬间爆棚。
乘兴吟诗的这个人就是李白。史称“诗仙”,当朝宰相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
李白的诗雄奇奔放、想象丰富、意境绝妙,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他的性格更是豪迈,一生游遍大江南北,写下了千首壮丽的诗篇,常常借助诗歌表现自我,抒发自信。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无论年少还是垂老时,都对人生充满了自信。
1
少年时的李白,在川蜀已小有名气。开元七年(719年),李白游学于江油、渝州等地,一天,他去拜访了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
李邕性格仗义、爱交朋友,且善书法,富有才华,是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初出茅庐的李白时年20岁,面对李邕时,他不像其它年轻人一样诚惶诚恐、谨小慎微,而是不卑不亢、淡定从容,没有一点儿拘束,在李邕面前放言高论,谈自己的创作观点和理想抱负。这让李邕很不高兴,傲慢之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教育了李白一通。
满以为李白会面露愧色,虚心接受他的批评。谁知人家李白丝毫不领情,反而傲气地回诗一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意为人家至圣孔老夫子都认为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孔子高明?你可不要小视年轻人呀!
真是桀骜不驯、年少气盛,让人读到了一个“狂”字。其实,这就是李白的性格,充满自信而又“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就是他的性情本色。
724年,李白出蜀,开始了他的远游求仕之路。几度坎坷、岁月蹉跎,天宝元年(742年),通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读过李白的作品后,唐玄宗对李白十分仰慕,于是下诏让其进京。
此时李白正居于东鲁南陵,诏书送达时,他还在山中。得到消息后,他异常兴奋,立马下山回家,召呼儿子烹鸡斟酒,高歌痛饮。孩子们也被他快乐的情绪所感染,拉扯着他的衣服嬉戏欢闹。
李白边饮酒边思考:如果这一天能早点儿来就好了!不过为时也不晚,凭我之才分,快马加鞭,也能平步青云,实现梦想的。于是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高歌而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可是满满的自信呀。李白此时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马上会得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也会达到巅峰,未来一片光明。
2
入京后,唐玄宗赐李白翰林供奉,任职于宫中。所谓“翰林供奉”,其实就是皇帝的御用文人。唐朝皇帝所到之处,需要文人术士等候诏命、行陪同文艺游赏之事。
比如743年春日的一天,皇宫中兴庆池的牡丹花开了,唐玄宗和爱妃杨玉环赏花于沉香亭,并把传诏李白过来为他们作词助兴。李白大笔一挥而就: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其二》
他把杨贵妃描写国色天香,让神仙都忌妒的绝世美人。高兴得杨玉环花枝乱颤,喜得李隆基老脸生花。
但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李白渐觉厌倦。本来想像自己入京后会在仕途上大有作为,不想却成为御用文人,替人描绘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这不是他的本愿。
于是他开始纵酒度日,与贺知章结为“酒中人仙之游”,沉醉后,连唐玄宗传旨进宫待诏都不理会,这是多么大的自负呀。通过李白最大的“粉丝”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我们可窥见一斑。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节选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的傲气与才气得罪了朝中权臣,他们向玄宗诋毁李白恃才傲上,长此以往会惹事生非,使朝廷难堪,不如打发他回家算了,免得以后无法收拾。于是玄宗给了李白一些钱,让他离开长安。史谓“赐金放还”。
3
李白被逼出京,长安的朋友们设宴为他饯行。这要是在平时,面对美酒佳肴和朋友的一片盛情,他肯定会“一饮三百杯”。然而,这一次他却无心进餐,放下杯筷,离开座席,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但是,李白并不是软弱性格的人。当他想到吕尚和伊尹进,失望的心绪一扫而净,我不能就此消沉,我要继续追求,积极用世。于是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仍然会有重重障碍,但只要有信心,仍然会有那么一天,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李白离开长安,回到东鲁家中居住了一段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他尽可以在家怡情养性,闲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安分不是他的性格,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再次告别亲朋,又一次踏上了寻求实现理想之路。
746年,他春游扬州,秋到越中,在会稽凭吊贺知章后登天台山,冬天时来到金陵。在金陵,他与崔成甫交好,两位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相投,饮酒诵诗,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在某天夜里欢饮而醉后,李白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天姥山,天姥山隐于云霞明灭之中,他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飞渡过镜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木屐,攀登山路,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不觉间,他仿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一幅浪漫自由的仙境浮现在他面前:石门洞开,仙人们纷乘座驾而出,站在他面前……
然而梦境毕竟是梦境,“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他在梦中醒来,理想中的仙境不见了,只有身下的冰冷的枕席陪伴着自己。
短暂的失落后,李白重新振作起精神。我渴望自由、向往光明,但我不会趋炎附势,卑躬屈膝;我有理想,但我更有骨气,更有能力。于是他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愤而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就是我,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李太白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能量满满的自信课!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我相信,我和王城公园前世有约,只因为年少时的一次相见,她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多年后,她一直在我眼前。
大约10岁时,我听说洛阳城里有个王城公园,是专供人们游玩的地方,好大一片地,不种庄稼,只种树和花草;不喂猪马牛羊,只养飞禽走兽;有好多老大的玩具;还有河,有桥,有船……
此前,只听人说过“去王城公园看猴”,不知道王城公园还有这么多好玩的,我的心不安生了,觉得王城公园一直在召唤我,我一定要去看看。在无数次撒泼耍赖后,爷爷终于带我到二十里外,和她相会了。
一进公园,看到大门东边的动物园,我的眼和腿就不够用了。看了猴子看老虎,看了骆驼看狗熊……四条腿的看完了,又去看那些五颜六色、叽叽喳喳会飞的,累得爷爷气喘吁吁,打了我好几巴掌。
爷爷还带我去看了涧河,河上有一个吊桥,走上去晃晃悠悠的,我有些害怕,但又觉得好玩,桥下有小船,船上有人,走在桥上真带劲。
公园里没有庄稼,那树,我们村都没有;那花,真鲜艳,真好看。那一天,一直玩到天黑,我还不想回家。
从此,王城公园就成了我的思念,总想着有一天再与她相见、与她相守。
如传奇一般,梦想居然成真了!过了十几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王城路上班,王城公园近在咫尺。像是要弥补十几年的缺憾,一逮住机会,我就约朋友们到王城公园玩。这时的公园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动物园搬到了河北边,动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吊桥变成了玉带桥;牡丹成了公园的主题,据说当时已有二百多个品种一万多株了,1983年新建的“牡丹仙子”有七米高,玉立在牡丹丛中。
我女朋友毕业时被分配到外地,她一来洛阳,王城公园就是我们最佳的去处,春天观灯展、看牡丹,夏天游涧水、划小船,秋天在明堂前赏菊,冬天在腊梅园踏雪。
我觉得,她最终嫁给我,和王城公园的诱惑绝对有关。该谈婚论嫁了,我一改老家的繁文缛节,在春暖花开时,把四位老人接到王城公园,看了牡丹花,我俩婚事的大小事情也谈妥了。
我女儿出生在暮春,满月后正值酷暑,我们办了两张王城公园的年票,爱人产假期间,很多时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尤其是晚上,公园大门西边的月亮门内放露天电影,对我这个电影迷来说,既能带孩子乘凉又过了电影瘾,那日子,真是妙不可言。
那些年,每到“花开动京城”的时节,整个西工区的大小宾馆、饭店爆满,王城公园门口和附近的路上人山人海。这时,我站在单位的楼上,看着如织的人潮,真为自己就住在王城公园门口而庆幸。
后来,我搬到了瀍河区,虽然我现在的家门口就有一个不小的游园,园内各项设施也很齐全,但王城公园依旧是我的牵挂,每年我都要去几次。
“故事墙”下,我曾和朋友们解读过那些与洛阳有关的故事;人工湖畔的月光里,曾留下我和爱人年轻时依偎的身影;天香亭下、沉香楼旁,停放过我女儿的童车;碰碰车上、猴山旁,回响着女儿开心的笑声;在十二生肖园中,我们一家留下了甜蜜的合影……
听宫廷乐的天籁之音,看《周礼迎宾 王城大典》的华美,关注着华南虎仔的变化,心系着丹凤桥的进展……
“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间,我读王城公园的次数已经超过了千遍,但再读千遍,我也不会厌倦。
来源: 洛阳晚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