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律师 上的讲话》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7:14

3招搞定《律师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律师上的讲话”的作文,无论是作为模拟法庭的演讲、法庭辩论的阐述,还是法律宣传的演讲稿,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明确目的与受众 (Define Purpose and Audience)"
1. "目的清晰 (Clear Purpose):" 你想通过这次讲话达到什么目的?是说服法官和陪审团接受你的观点?是反驳对方的论点?是为己方当事人争取有利判决?还是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或法律倡导?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确定演讲的核心内容和风格。 2. "受众分析 (Audience Analysis):" 你的听众是谁?是法官、检察官、对方律师、陪审团、证人、客户,还是普通公众?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关注点和期望。针对法官,可能需要更严谨、客观和尊重;针对陪审团,可能需要更通俗易懂、更具情感共鸣;针对客户,则需要清晰解释法律问题和策略。使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二、 内容的准确性与逻辑性 (Accuracy and Logic of Content)"
1. "事实基础牢固 (Solid Factual Basis):" 讲话的所有论点都应建立在确实凿凿的事实、证据和文件之上。引用法律条文时,务必准确无误,并说明其适用性。 2. "法律适用精准 (Precise Legal Application):" 清晰地阐述相关的法律规定、判例或法律原则,并

庭审发言指南:法官爱听的 5 类表达与绝对不能说的 3 句话

庭审发言是诉讼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案件走向。但许多当事人因缺乏经验,要么在庭上紧张失语,要么因表达不当错失胜诉机会。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庭审规范与法官裁判思维,拆解庭审表达的 "黄金法则" 与 "雷区红线",助你在法庭上精准传递诉求,赢得法官认可。

一、法官青睐的 5 类高效表达

(一)「诉求重申 + 法律依据」的开篇结构

标准表达模板:

"法官好,我是原告 XXX。现就本案重申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 5 万元及利息(按年利率 15.4% 计算),该主张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关于借款合同的规定,以及双方 2023 年 1 月 1 日签订的借条。"

表达逻辑解析:

  1. 身份定位:首句明确诉讼地位,避免法官混淆当事人
  1. 诉求锚定:直接重复起诉状核心请求,强化法官记忆
  1. 法律背书:引用具体法条,展现主张的合法性基础
  1. 证据关联:提及关键证据,形成 "请求 - 法律 - 证据" 闭环

反面案例:

"法官你得给我做主啊,他欠我钱不还,太不讲信用了!"(评价性语言,缺乏法律支撑)

(二)「时间线 + 证据链」的事实陈述

黄金表达结构:

"2023 年 3 月 15 日(时间),被告通过微信向我借款 5 万元(行为),当日我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证据 1:转账凭证)。2023 年 9 月 1 日(时间),被告微信确认欠款事实并承诺 10 月还款(证据 2:聊天记录截图)。"

陈述技巧:

  1. 四要素法则:每个事实点包含 "时间 + 主体 + 行为 + 结果"
  1. 证据即时标注:每段事实后括号注明证据编号及名称
  1. 逻辑分层:按 "起因 - 发展 - 结果" 顺序陈述,避免跳跃
  1. 数字精确:金额、日期等关键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法官偏好原因:

这种表达符合证据审查逻辑,法官可快速对应庭审笔录与证据材料,提升审理效率。

(三)「法律条文 + 案例参照」的辩论话术

专业辩论模板: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法律依据),被告未按约定时间交货已构成根本违约。类似案例中,XX 法院(2023)XX 号判决(案例参照)亦认定,在相同违约情形下,原告有权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

操作要点:

  1. 法条引用:精确到 "编 - 章 - 条 - 款",如《民事诉讼法》第 145 条第 1 款
  1. 案例匹配:选择与本案事实要件相似的生效判决
  1. 对比说明:指出本案与案例的事实一致性
  1. 结论推导:从法律和案例自然引出本方主张

实务提示:

可提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 3-5 个同类案例,庭审中提及 "详见原告证据 3-5"。

(四)「数据可视化 + 逻辑公式」的举证表达

举证陈述范例:

"原告主张的误工费计算如下(公式展示):误工天数 90 天(依据医院诊断证明休息 3 个月)× 日工资 200 元(提供前 12 个月工资流水)=18000 元。该计算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

表达优势:

  1. 可视化呈现:将抽象金额转化为可验证的计算过程
  1. 证据支撑:每个数据点对应具体证据
  1. 法律链接:说明计算的法律依据
  1. 反驳难度:结构化表达让对方难以随意质疑

工具建议:

制作《赔偿计算明细表》作为证据附件,庭审中展示时说 "详见原告证据目录第 2 页"。

(五)「利益权衡 + 调解方案」的协商表达

调解沟通策略:

"我方同意放弃 2000 元利息(让步点),但要求被告 3 日内一次性结清(条件交换)。该方案既考虑了被告的履行能力,也能尽快实现我方债权,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调解高效解决纠纷的原则(法律依据)。"

沟通技巧:

  1. 让步前置:先提出具体让步内容,展现诚意
  1. 条件明确:设定清晰的履行条件和期限
  1. 法律关联:将方案与立法精神挂钩
  1. 风险提示:隐含 "若不接受将坚持判决" 的底线

法官心理解析:

此类表达符合法院 "调判结合" 的工作导向,易获得法官支持与推动。

二、绝对不能说的 3 句禁忌话语

(一)情绪宣泄类:"他就是个老赖,法官一定要严惩!"

禁止原因:

  1. 违反中立原则:法院需依据证据裁判,而非道德评价
  1. 降低可信度:情绪化表达易让法官认为当事人缺乏理性
  1. 浪费庭审时间:法官需打断引导回事实焦点

替代表达:

"被告自 2023 年 9 月至今未履行还款义务,已超过约定还款期限 6 个月(事实陈述)。"

案例警示:

某民间借贷案中,原告当庭多次辱骂被告 "骗子",被法官训诫并记录在庭审笔录,最终因情绪失控漏提关键证据。

(二)推测猜测类:"我觉得被告肯定转移了财产!"

禁止原因:

  1. 缺乏证据支持:属于主观推测,不符合 "谁主张谁举证" 原则
  1. 涉嫌诽谤:可能被被告反告侵犯名誉权
  1. 削弱主张力度:法官会认为当事人证据不足才靠猜测

正确做法:

"原告申请法院调查被告 2023 年 6 月至今的银行流水(证据申请),以查明是否存在财产转移情形(合法程序)。"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 67 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三)未经证实类:"听说被告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

禁止原因:

  1. 属于传闻证据:未经验证的 hearsay 不具证据能力
  1. 违反庭审纪律: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干扰审判
  1. 暴露证据不足:显示当事人缺乏实质证据

替代方案:

"原告已向法院提交被告涉其他诉讼的《开庭公告》(证据 4),证明被告存在多重债务(客观证据)。"

实务提示:

若无法提供证据,宁可不说也不猜测,沉默比错误表达更安全。

三、庭审表达实战工具包

(一)5 分钟快速准备法

  1. 诉求卡片:将诉讼请求写在便签上,庭审中随时查看
  1. 证据索引:制作 "证据编号 - 证明事项" 对照表,快速定位
  1. 法条摘要:打印关键法条复印件,标注应用场景
  1. 时间轴图:用流程图展示案件关键时间节点
  1. 模拟问答:预判法官可能询问的 3 个核心问题并准备答案

(二)表达纠错清单

错误类型

常见表现

纠正方法

重复表达

同一事实反复陈述

制作《陈述要点》,按顺序发言

偏离焦点

讲述与案件无关的细节

用 "这个问题与本案争议点的关联是..." 引导回主题

声音过小

法官要求重复发言

提前练习中气发声,庭审时语速放慢

打断对方

未经允许插话

记录对方漏洞,待自己发言时回应

(三)紧急情况应对

  1. 被法官打断:立即停止发言,回应 "好的法官,我马上进入重点"
  1. 忘词卡壳:翻看准备的提纲,说 "请允许我参照证据 X 说明..."
  1. 对方反驳:记录反驳要点,回应 "针对被告第 2 点意见,我提交证据 Y 证明..."
  1. 情绪激动:深呼吸三次,喝口水,说 "请法官允许我整理一下思路"

四、不同庭审阶段表达策略

(一)法庭调查阶段

  • 举证:"这是证据 1 借条,形成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证明借款事实"
  • 质证:"对被告证据 3 的真实性有异议,因该录音未显示录制时间"
  • 法官询问:"是的法官,我确认转账时未约定利息"

(二)法庭辩论阶段

  • 第一轮:"我方坚持起诉状第二项诉讼请求,依据《民法典》第... 条"
  • 第二轮:"针对被告提出的时效问题,我方提交证据 4 聊天记录证明催款事实"
  • 总结:"综上,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请求法院支持原告诉求"

(三)最后陈述阶段

  • 简洁重申:"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如起诉状所述"
  • 法律呼吁:"希望法院依法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结语:庭审发言的本质是 "用法律逻辑讲述事实",而非单纯的语言表达。掌握这 5 类表达技巧,避免 3 句禁忌话语,能让你的发言更具说服力。建议开庭前模拟演练 3 次,将准备的话术转化为自然表达。记住:法官更关注 "证据链是否完整" 和 "法律适用是否正确",而非辞藻华丽。如果案件复杂,可委托律师撰写《庭审发言大纲》,确保每个环节精准表达。

第一次上法庭不慌!10个实用话术+背后逻辑,法官听了也认可

“法官,我……我想说的是……”

第一次站在法庭上,手止不住发抖,想好的话全堵在喉咙里——这是80%没上过法庭的人的真实状态。更糟的是,对面的律师句句带锋芒,自己却连“反对”都不知道怎么说,明明占理却像理亏的一方。

法庭不是吵架的地方,是“用规则说话”的战场。话不在多,在精准:一句说错可能认了不该认的责,一句说对能让法官抓住案件关键。结合陪同当事人出庭的经验,今天把“法庭发言10个实用话术”掰开揉碎了讲,不仅告诉你“怎么说”,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说”“说错了会怎样”,附真实案例和法律依据,哪怕是第一次上法庭,也能稳稳拿捏节奏。

一、开口先赢一半:礼貌称呼里藏着“专业感”

话术公式:统一用“审判长、审判员”(合议庭)或“法官”(独任审理),称呼对方为“原告/被告XXX”(用姓名或“对方当事人”),避免“你”“他”“那个谁”等随意称呼。

为什么这么说:

法庭是严肃场合,称呼体现对司法程序的尊重,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法官对你的判断。曾有个民间借贷案,被告全程叫原告“小张三”,法官两次提醒“请用规范称呼”,最后在判决书中隐晦提到“被告庭审态度不够审慎”——虽然不直接影响结果,但细节里的“不专业”可能让法官对你的陈述打折扣。

错误示范:

- 对着法官说“你听我解释”(应称“审判长/法官,我想说明的是……”);

- 指着对方说“他纯属瞎编”(应称“被告/原告所述与事实不符,理由是……”)。

正确案例:

原告陈述时先说:“审判长、审判员,我是本案原告李某,今天就与被告张某的借款纠纷,向法庭说明事实……” 既清晰亮明身份,又显尊重,法官更易耐心倾听。

二、证据质证别乱认:这3句话保住“证据链”

对方拿出证据时,法官会问:“对这份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有没有异议?” 这是庭审关键环节,一句话说错可能让有效证据变无效,或把无效证据认成有效。

话术1:对陌生证据——“不认可真实性,请对方说明来源”

适用场景:对方突然拿出你没见过的“聊天记录”“借条”,甚至可能是伪造的。

原理:根据《民事诉讼法》,证据需“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对方有义务证明证据的真实性。直接否认并要求对方举证,把“证明责任”推回去。

案例:曾有当事人拿到对方伪造的“还款收条”,当场慌了神说“这不是我写的但好像见过”,反而让法官怀疑“是不是你忘了”。正确做法是:“这份收条我从未见过,不认可真实性,请对方提供原件,并说明是谁写的、什么时候给的。” 最后鉴定发现是伪造,对方因“虚假举证”被罚款。

话术2:拿不准时——“三性由法院依法认定”

适用场景:证据看起来像真的,但不确定是否和案件有关(比如对方拿出你几年前的朋友圈截图,说你“早就想借钱不还”)。

原理:你没必要对所有证据“下结论”,法官的职责就是审查证据。说这句话既不认错,又把判断权交给法庭,避免自己因“不懂证据规则”说错话。

注意:别硬撑着说“我不认可”却给不出理由,反而显得心虚。

话术3:对方临时提交证据——“超过举证期,不同意质证”

适用场景:开庭当天对方才拿出关键证据(比如借条),明显超出法院规定的“举证期”(一般是开庭前15天)。

原理:《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应在举证期内提交证据”,逾期提交又无正当理由的,法院可以不采纳。这句话能阻止对方“突袭举证”,避免你因没准备而被动。

三、被告答辩站稳场:两句话定调子,别被带偏

原告念完起诉状,法官会问被告:“对原告诉求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千万别东拉西扯,先亮明立场,再讲理由。

话术1:反对全部诉求——“不同意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理由有三点……”

适用场景:你认为自己完全没责任(比如原告错告、借条是伪造的)。

关键:先说结论,再分点讲理由(结合证据),让法官快速抓住你的核心观点。比如:“不同意原告全部诉求。第一,借条上的签字不是我签的(附鉴定报告);第二,原告从未给我转钱(附银行流水);第三,原告主张的利息超过法定上限……”

话术2:部分认可诉求——“认可XXX,但不认可XXX,理由是……”

适用场景:你承认部分事实(比如借了钱但没借那么多,或利息算高了)。

关键:别含糊其辞,明确“认什么、不认什么”。曾有个案件,被告说“我确实借了钱,但好像没那么多”,法官追问“到底借了多少”,被告答不上来,最后法官按原告主张的金额判了。正确说法:“认可向原告借过钱,但本金是5万不是10万(附转账记录),且原告主张的月息3分超过法定上限……”

四、对方跑题别纵容:一句话拉回案件焦点

庭审中常遇到对方“东拉西扯”:明明是借款纠纷,对方却翻出你十年前的“人品问题”;明明是交通事故,对方却骂你“开车没素质”。这些话看似占理,其实和案件无关,放任不管会让法官被无关信息干扰。

话术:“对方所述与本案争议焦点无关,请求法庭不予采纳”

原理:法庭审理只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与诉求、证据无关的内容(如人身攻击、陈年旧账)不应被采信。说这句话时要平静,别带情绪,让法官觉得你“更关注案件本身”。

案例:一起离婚案,原告控诉被告“对岳母不孝顺”,被告律师及时说:“原告所述与‘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无关,本案焦点是财产分割和抚养权,请求法庭引导原告围绕焦点陈述。” 法官当即制止原告:“请聚焦本案争议问题。”

五、遇恶意诉讼别怂:这句话直接震慑对方

如果发现对方伪造证据、编故事打官司(比如假借条、虚构债务),别只生气,要让对方知道“虚假诉讼有代价”。

话术:“原告涉嫌虚假诉讼,我请求法庭审查,若查实,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必要时移送公安”

背后逻辑:《民事诉讼法》规定,虚假诉讼可罚款(个人最高10万,单位最高50万)、拘留;情节严重的(如骗取法院裁判),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最高判7年。这句话不是“狠话”,是提醒法庭和对方:你清楚法律后果,不会任人欺负。

案例:2023年处理的一起借贷案,对方拿着伪造的“50万借条”起诉,当事人当场提出“怀疑借条伪造,申请鉴定,并保留追究虚假诉讼责任的权利”。鉴定结果显示借条是假的,法院不仅驳回原告诉求,还对原告罚款2万元——这就是“提前亮明态度”的效果。

六、法官追问不利问题:“不记得”比瞎编更安全

法官可能会问对你不利的事:“你说没借钱,那2023年5月10日对方给你转的3万是什么钱?”“事故当天你是不是闯红灯了?” 这时候千万别慌着“圆谎”,瞎编的话可能构成“虚假陈述”(需承担法律责任)。

话术:“关于这个问题,我现在记不清楚了,以证据为准”

原理:记不清是人之常情,法官不会强人所难;但瞎编一旦被戳穿(比如有转账记录证明你说谎),会被认定“不诚信”,直接影响法官对全案的判断。

注意:别说“我没收到”“我没闯红灯”这种绝对化的话,除非你有证据证明。曾有当事人一口咬定“没收到那笔钱”,结果法官调出银行流水显示“钱到账了”,最后因“虚假陈述”被训诫,案件也输了。

七、责任认定怎么说?分场景套用,句句有依据

法庭辩论的核心是“责任怎么分”,原告要证明“对方该担责”,被告要证明“自己不该担责”或“责任要少担”,话术要结合法律依据,别只说“我没错”。

场景1:被告想证明自己无责

话术:“原告没有证据证明我有过错,根据‘谁主张谁举证’,请法庭驳回其诉求”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原告拿不出证据(比如只有口头陈述,没借条、没转账记录),这句话直接点中要害。

场景2:想减轻责任(比如对方也有过错)

话术:“原告自身存在过错,应承担部分责任,我的责任应相应减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173条“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案例:交通事故中,你开车未礼让行人(有过错),但行人闯红灯(也有过错),可以说:“原告闯红灯未注意安全,自身存在过错,根据法律规定,应减轻我的赔偿责任。”

场景3:二审时想维持原判(作为被上诉人)

话术:“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原理:二审法官审理重点是“一审有没有错”,这句话直接肯定一审判决的合法性,让法官觉得“没必要改判”。

场景4:二审时想改判(作为上诉人)

话术:“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

原理:明确指出一审的问题(别说“我觉得判得不对”,要具体:“一审把‘借款’认定为‘赠与’,但聊天记录能证明是借款,属于事实认定错误”),给二审法官改判的理由。

八、辩论没新话?重复核心观点,别乱加戏

法庭辩论环节,双方轮流发言,经常有人“词穷”:该说的都说了,再说就是重复。这时候别慌,更别为了“凑话”说些无关的,保持观点一致最重要。

话术1:原告收尾——“我坚持诉讼请求和庭审中陈述的事实、证据,请求法庭支持”

话术2:被告收尾——“我坚持答辩意见和对证据的质证观点,请求法庭驳回原告诉求”

原理:辩论的目的是“强化核心观点”,而非“说得多”。曾有个案件,原告辩论时突然说“其实我还想追加一个诉求”,法官当即制止“超出诉讼请求范围,不予审理”,反而显得不专业。

九、最后陈述怕漏重点?留个“书面后手”

最后陈述是庭审最后环节,法官会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这时候如果脑子空白、忘了关键内容,别硬说,留个缓冲。

话术:“主要观点已在庭审中陈述,庭后我会提交书面补充意见,恳请法庭查阅”

操作:开庭后3天内(别逾期),写一份《书面补充意见》,把没说清的事实、漏提的证据、适用的法律条文整理清楚,签字按手印后提交法庭。

优势:书面意见更条理清晰,能弥补口头陈述的疏漏,法官也会作为审理参考。

十、发言收尾要利落:一句话结束,别拖泥带水

说完所有内容,别磨磨蹭蹭说“我说完了……吧?” 干净收尾更显自信。

话术:“我的陈述/意见就到这里,谢谢法庭”

原理:简洁的收尾能给法官留下“思路清晰、态度认真”的印象,避免因“多余的话”让法官分心。

最后想说:话术是“术”,真诚是“道”

这些话术能帮你在法庭上少犯错,但更重要的是“提前准备”:开庭前把事实捋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证据按顺序排好(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甚至可以对着镜子练几遍——熟悉内容比死记话术更管用。

法庭不是“谁嗓门大谁赢”,是“谁把事实说清、把证据摆足、把道理讲透”谁赢。如果实在紧张,记住:法官也是普通人,更看重“你说的是不是真话、有没有证据”。

第一次上法庭难免忐忑,但做好准备、用好话术,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让法官听进去、认下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