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三峡日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8:26

3招搞定《三峡日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峡的日记作文,为了让它更生动、真挚和有深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明确日记的核心内容与情感基调:" "是侧重景色?" 是宏伟壮丽的峡谷风光,还是急流险滩的动态景象? "是侧重感受?" 是身临其境的震撼,是历史文化的沉思,还是对自然的敬畏? "是侧重经历?" 是乘船游览的过程,是某个特定瞬间的观察,还是与同伴的互动? "确定主要想表达的情感:" 是赞叹、激动、平静、感慨,还是思考?这将贯穿全文。
2. "抓住三峡的特色进行描写:" "山:" 峡谷的狭窄、陡峭、连绵不绝。可以写山峦的颜色、形状、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水:" 江水的汹涌澎湃(尤其是泄洪时或丰水期)、平静时的清澈。可以写水流的速度、声音、江面的宽度与深度变化。 "雾:" 三峡常有云雾缭绕,这是其独特魅力之一。描写雾的形态、色彩、带来的神秘感或朦胧美。 "历史与文化:" 如果行程中有涉及,可以写关于大禹治水、巴楚文化、纤夫文化、古栈道遗迹

《三峡日记》

1997年6月。长江水位66米。

第一次去三峡,正值改变长江命运的历史性时刻——大江截流。

湖北宜昌三斗坪。站在长江岸边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幅“高峡出平湖”的雄奇画面震撼人心!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两岸青山,夹持大江,扼住咽喉。大江两岸,方圆百里,千军万马,逢山削山,夷为平地;山炮雷鸣,山石遍地,滚滚铺入江中,高昂的山,在成千上万挖土机的轰鸣声中低下了头;咆哮的江水,在铺天盖地的山石填充下截流改道。两岸场面,生龙活虎,战天斗地,群山沸腾。因为过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这里的一切都将会沉入江底,这里的的一草一木会成为其千百年后的一个神话。

这是三峡大江截流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将是长江的昨天和明天的分水岭,这一天更是长江史诗新篇章的开始。

时间匆忙,对三峡的第一印象只是大江截流。

1999年9月。长江水位88米。

第二次去三峡,踏上轮船,逆江而上。长江三日,饱览三峡。

人们都在大脑中搜索者关于三峡的美好诗词和篇章:《水经注》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三峡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一天傍晚,从湖北宜昌乘坐游轮,夜宿江上。那一夜,无论如何是不能入睡的,虽然没有到达三峡的深处,但是初入三峡,站在船头,夜观江上,星星灯火,依旧迷人。深秋的江风,爽爽的吹在脸上,江面很平静,只看见宽阔的两岸,时而灯火繁星,时而寥若星辰,隐隐约约觉得两岸的山峰慢慢逝去。人们依旧毫无睡意,各自在想象着三峡的奇、险、峻的画面。

第二天早上,抵达重庆巫山港。下了轮船,踏上高高的石级码头,热闹沸腾的江边山城,不由得让人想到那遥远的川江号子……在巫山古城仅仅穿过几条江边古道,便匆匆忙忙赶往下一个码头,多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山城,但是没时间了,留作一个遗憾吧。换乘小船游览大宁河小三峡:幽深秀丽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进入峡谷深处游览峡谷美貌,这里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云雾缭绕,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神秘莫测的千年悬棺之谜。午餐游船继续航行,经举世闻名的瞿塘峡。一入峡口就被那雄奇险峻的夔门搅得振奋不已。在船头眺望,上有峻拔的三峡之门,下有滔滔的江水。峡口左方的赤甲山,犹如瑶池坠下的蟠桃兀然送耸立,在阳光下显得层次井然。有的被葱葱绿色覆盖,有的则显出黄色的石壁;而右方的白盐山略呈白色,拔地而起,如刀削斧劈!两山一红一白,交相辉映。瞿塘峡素以雄伟壮丽而著称,峡内有粉壁石刻、古栈道等人类古文明遗址,回望天下第一雄关——夔门,体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游船停泊重庆奉节港。乘车前往瞿塘峡口,游览著名诗城白帝城,远望夔门,感受“夔门天下雄”的瞿塘雄姿。返回游船,夜宿船上。

第三天早上,游览风景如画的神女溪风景区,神女溪风景独特,巫峡以峡谷地貌为特色,原滋原味原生态,观巫山十二峰中的上升、起云、静坛等山中隐藏的山峰,那会让人想到楚国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真切感受“巫山云雨”的意境。那导游在用她那兴奋不已的语言述说着神女峰的神秘时候,完全撩起了人们对神女峰的意淫,可惜那如梦似幻的仙境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看。上午穿过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连绵,云雾升腾的巫峡,船上观赏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神女峰等巫山十二峰。下午,西陵峡揽胜,返回湖北宜昌。

2005年10月。长江水位135米。

第三次去三峡,三峡大坝建成。登上历时十年的三峡大坝。湖北宜昌三斗坪一带,河床开阔,两岸花岗岩基坚硬、完整,两公里多长的三峡大坝拦江大坝魏然立于长江中堡岛。

如果说三峡是大自然在几千年的溶合与崩裂中遗留下来的雄奇景观,那么三峡大坝则是当代移山填海的杰作!

气势恢弘的三峡大坝如同巨臂,紧紧锁揽住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六百多公里的人工湖,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峡大坝则宛如一条出海的蛟龙腾飞江中,又如一架美丽的彩虹横卧江上。两岸群山叠翠,绿水环绕,小岛星罗棋布,溪流蜿蜒曲折,峡谷纵横交错,秀美的自然风光必将令人们如游画廊,心旷神怡。

在长江的要塞,三峡大坝横卧江中,占地方圆几公里,犹如千古盘龙,盘踞江中。那大坝,似五岭逶迤,似四海翻腾。上游,江面辽阔,浩瀚无比;两岸,山栽江边,壁立万仞;坝下,巨轮如织,缓缓上行;下游,三峡河谷,千回百转,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葛洲大坝,雄伟气魄。

三峡全线建成,长江水位达到175米。留作第四次畅游三峡时,再品三峡山峻峰秀、峡幽壁峭的天然画卷与高峡平湖、碧波涌翠的绚丽图景。

.....................................................................................................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

作者:也夫

责编:林晓

——————————————

用心推荐的优秀作品,关注我,每天就来读一读,中国文学网欢迊您投稿。

http://www.zgwxbbs.org/

◎◎(中国文学论坛推荐)

李鹏:日记人生 三峡梦圆

本文摘自:人民网, 作者:方立。

核心提示:在这本书里,李鹏回忆,“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大坝风景图

李鹏同志从2004年到2006年,出版了《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等4部日记体回忆著作。无疑,这些著作将为后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母亲送他到延安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被认为是中国总理的第一本专题性回忆录。李鹏在党和国家一线领导岗位工作时,关于他的身世,外界大都不了解,现在,他的个人经历开始通过其写作为外人所知。

他在《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的前言中回忆,1948年9月,党中央从东北解放区选派21位青年到苏联学习,他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到1949年8月,我们将进入大学,究竟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成为我们这些留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正在苏联养病,留学生们派代表向他请示。任弼时说:“你们的专业由你们自己选择,但不要选择学政治,应该选择工科或经济。”

之后,李鹏和其他几位同学选择了水力发电专业。这一专业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

2003年1月21日的李鹏,已经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卸任,两个月后,他也卸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人民日报》这一天发表了他写的《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一文。

文中也侧面提及了自己的身世,他说,父亲李硕勋于1931年9月16日在海口从容就义,而那时他只有3岁。李硕勋是中共早期革命者。母亲对父亲感情深厚,一直没有再婚。

在这篇文章中,李鹏还写到母亲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响。1941年,在他13岁的时候,母亲就把他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使我受到党的教育,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三峡工程决策内幕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一书中说,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1985年1月19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邓小平在参加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

“我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小平同志听完我的汇报后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

当谈到三峡移民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时,小平说,“现在的移民方针对头了”,针对李鹏自己提出的“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讲,“可以考虑把四川分成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在这本书里,李鹏回忆,“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9月28日,新华社报道,《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社评论说,这是一本“记叙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首部权威作品”。

“他是个很勤奋的人”

李鹏的第四本著作是今年1月8日出版的《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此书的编辑赵之援曾对媒体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人怀疑,李鹏这么忙,这些日记都是他亲自记的吗?李鹏听到了,当时并没反驳。后来开玩笑时说,日记的真假有手迹为证。

据报道,这位编辑曾到家中拜访已经退休的李鹏。他回忆,“他非常的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有些地方他在日记中只记了一句话,我们向他询问当时的具体情况,他能很快想起来那天谁出席了会议,谁说了些什么,一些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赵之援说,“他今年77岁了,但是对电脑很熟悉,还用数码相机给我们照相,然后传到计算机上,再打印出来,很熟练。”

“李鹏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记日记,如果今天太晚了没时间写,过一两天也要补上。他是个很勤奋的人。”该书的另一名责任编辑吕仙对记者说。

“李鹏的日记内容很丰富,他每天参加的会议可能涉及各种内容。而这样专题类的日记,就是把他当天的日记中与该书主题有关的部分摘出来。这些工作是由李鹏同志完成的,完成后把书稿交给我们。”

人大日记中记录了修宪时的专家讨论。比如,中央党校教授黄子毅认为,要写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对“危害国家安全罪”,镇压也应该写入。“高铭暄说,‘迁徙自由’和‘罢工自由’不宜写入,大量农村人口无序流入大城市,影响社会稳定;同意写上保护人权,但‘危害国家安全罪’不仅有个人也可能是群体,不能以‘惩治’代替‘镇压’。”

“国外卸任高层出书往往出于经济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炳章说。而李鹏和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前任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稿费捐出来。李鹏一次性将300万元捐给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杨炳章评价,作者以“无官之人评述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不仅将时代的“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同时更体现了自我的个性化,“它是一种非政治诉求,带有明显的‘自我述职’色彩的这么一种传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