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09: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蜗牛的观察日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生动、具体、有深度:
1. "明确观察对象和目的 (Clear Subject and Purpose):" "对象:" 你观察的是什么样的蜗牛?是园子里的、墙角的、还是特意饲养的?它的颜色、大小、壳的形状是怎样的?一开始要简单描述一下。 "目的:" 你为什么观察它?是偶然看到觉得很新奇,还是想了解它的习性?明确目的有助于你选择观察重点和记录内容。
2. "注重细节描写 (Focus on Detailed Descriptions):" "静态描写:" 蜗牛的样子(触角、眼、壳、腹足)、你观察它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周围有什么)。 "动态描写:" 蜗牛是如何移动的(留下黏液痕迹吗?速度多快?方向是哪里?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它是如何进食的(吃什么?怎么吃?)?它如何反应(对光、声音、触摸的反应)?这些动态过程是日记的重点。 "感官描写:"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比如它爬行时细微的声音)?感受到了什么(比如环境的潮湿)?闻到了什么(如果有异味)?
3. "记录观察过程和时间 (Record Process and Time):" "时间点
南海中心小学303班邓予朵
第一则 初识小蜗牛
最爱爷爷!因为他总是带给我惊喜。今天,当爷爷把我带到垃圾箩旁,送给我这只肥肥的蜗牛时,我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
这可是比我的小拳头还大的一只蜗牛,肥肥的身体上还有一个像陀螺一样的壳。我好想知道,蜗牛有没有触角呢?有几对呢?于是我等着蜗牛把头探出来好观察。过了一会儿,蜗牛真的把头探出来了,我站在蜗牛后面害怕吓着它。我发现蜗牛有两对像雷达一样的触角,我试着碰它的触角,一碰,它立刻把触角收了回去。我想,真是个胆小鬼。
蜗牛的嘴巴长在很奇特的地方,在头的最底下。有次我在蜗牛周围放满苹果皮,想看它吃东西。可是过了半天,一点动静也没有,我把它拿开一看,苹果皮已经被咬了个大洞。
真幸福!在我的阳台上又多了一只小宠物。
第二则 又见小蜗牛
星期五晚上,爷爷突然打电话叫爸爸告诉我阳台上放了一只蜗牛。我急忙去看,并把蜗牛拿进了家里。这可是期待很久的呀!
我看见这只蜗牛比我的拳头小一点,褐色和白色组成的壳可爱极了。我刚开始把蜗牛装在一个纸盒里,可是过了一会,它居然把纸盒吃了一个洞。我说:“你这只蜗牛,人家好心给你做了个窝,你还不要。”妈妈惊奇地说:“咦,蜗牛怎么还吃纸呢?”我说:“上次那只蜗牛也是这样的。”爸爸说:“也许因为纸是用植物做的,所以它才那么喜欢吃吧。”
我们没办法,只好把它放进一个塑料饭盒里,我就去做作业了。可是过了一会,妈妈喊到:“快来看啊!”我连忙跑过去。我看见蜗牛把头伸得有8、9厘米长,好像想出来。妈妈说:“要是等会,它把壳也搬了上来,盒子会不会倒呢?”我说“怎么可能。”可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和我又听见砰的一声,我们跑过去看,发现蜗牛真的把壳放在了上面,然后和塑料盒一起倒了下来。我想,妈妈真是未卜先知啊!任何东西都是有智慧的,以后我做事也要动动脑。
我把蜗牛抓回盒子里,盖上盖子,忍不住敲了敲,真是只调皮的蜗牛啊!
第三则 我是非洲大蜗牛
大家好,我是非洲大蜗牛。我最初是由日本引进台湾。我的背上有条纹,呈螺旋状,你们平时看到的蜗牛只有7厘米长,几克重,而我呢,却有20多厘米长,800克重。我们是最大的蜗牛,也是最棒的蜗牛。我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次就可以产30—700个蛋,而且5月—11月都是我们的生产期哟。正因为这样,在台湾处处可见我们的身影。
我们叫非洲大蜗牛,也叫白玉蜗牛,我们的天敌非常多!鸥、鸭、鸟等等,甚至人类,都会以为蜗牛是坏虫而大量捕抓蜗牛做食物,呜——呜——
但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天敌。
写得好的句子, 就像你与世界初次相识
■点评
这三则观察日记都很生动,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非常难能可贵了,这个叫邓予朵的小朋友,无疑有一定的语言天分。句式自如,比如第一篇的开头,“最爱爷爷”!以这个短语开头,我们能想象得出,这个小作者有着比较活泼的性格和不受拘束的思维。
三则日记的体例变化,也说明了小作者思维的活跃度。第三则日记用的是说明文的体裁,这很独特,而且是第一人称的说明文,就更独特了。说明文一般都是非常枯燥的,在这里,却体现了生动有趣的一面,尤其是是最后一句:“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天敌。”这可谓是哲理之句,用来做结尾,十分有力。
让我们欣赏的还有小作者的知识丰富,在最后一篇小说明文中,不知道小作者有没有查阅相关的资料呢?她不但说出了小蜗牛的天敌们,还说出了各种蜗牛的形态和生活规律,生活地点等等,真不容易。
最后,我们郑重地表扬一下小作者的观察力。在第一则日记和第二则日记中,她与小蜗牛亲密接触,每一天乃至于每个小时都看到了小蜗牛的行径和各种动静,这些动静,对于成人世界来说,其实都是很无意义的,无非是蜗牛把哪个盒子吃了,把哪个盆给顶翻了,如此之类,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却十分新鲜,每一点每一滴都充满了意外惊喜。
这令人想到诗人说,写得好的诗是仿佛与世界初次相识。其实,写得好的句子,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奥秘,就像你才与世界初次相识。唯有此,你才有各种新鲜之感,有各种意外之喜,不会言前人所言,不会有陈旧的想法,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样的文章,小至观察日记,大至时评政论,乃至于长篇小说,都会是好的作品。
你有没有发现?雨后草丛里的小蜗牛,孩子蹲在那看半天,却问不出“蜗牛的眼睛在哪”“它为什么背着壳”这样的问题——不是孩子不想知道,是咱们没找到让他感兴趣的方式。《蜗牛的日记》这本绘本,刚好把小蜗牛的秘密,藏进了孩子最熟悉的“日记”里。
先说个孩子肯定好奇的:蜗牛的眼睛长在哪?不是头上,是长在那对长长的触角顶端,像两颗小黑珍珠!还有,蜗牛的“脚”其实是腹部的肌肉,叫“腹足”,爬的时候会分泌粘液,所以走过的路会有一条白线——那是它的“防滑液”,既能保护身体不被擦伤,又能让爬得更稳。最厉害的是,蜗牛有25600颗牙齿!比咱们人类多好多倍,都长在舌头上,叫“舌齿”,所以吃起青菜叶来,咔嚓咔嚓特别快,几片叶子一晚上就能啃得七零八落。对了,蜗牛还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说,一只蜗牛既能当爸爸又能当妈妈,是不是很神奇?
绘本里的蜗牛写日记,咱们也可以让孩子写“蜗牛观察日记”。比如雨后带孩子去草丛找蜗牛,把它放在带孔的盒子里,铺点湿润的泥土,放片新鲜的青菜叶,让孩子每天记:“今天蜗牛爬了3厘米,留下一条白线”“它吃了半片叶子,嘴巴像小缝一样”“我碰了它的触角,它一下子缩进壳里,像躲猫猫”。绘本最后有“画蜗牛壳”的设计,咱们可以让孩子用彩笔给蜗牛画个独一无二的壳,比如带星星的、带条纹的,或者像彩虹一样的,孩子肯定会拿着自己画的壳,追着蜗牛说:“这是你的新房子!”
选绘本不是看名气,是看能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蜗牛的日记》的作者白冰,是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写过《吃黑夜的大象》,特别懂孩子的心思——他把蜗牛写成“会写日记的小朋友”,用第一人称说:“今天我吃了青菜叶,好香”“我害怕的时候会缩壳,就像你躲在妈妈怀里”,孩子读的时候,会觉得蜗牛是自己的朋友,不是陌生的小动物。插画师王菂菂用柔和的笔法画蜗牛的小世界,比如蜗牛爬在青菜叶上的样子,像孩子爬在沙发上玩;蜗牛缩在壳里的样子,像孩子抱着玩具熊睡觉,特别亲切。最关键的是,绘本里藏了很多“小任务”,比如“养一只蜗牛”“画蜗牛壳”,让孩子把阅读变成行动,这样学的知识才会记得牢。
其实,让孩子了解自然,不用去远方,就从身边的小蜗牛开始。先和孩子一起读《蜗牛的日记》,让他知道蜗牛的眼睛、脚、牙齿这些小秘密;再带他去雨后的草丛找蜗牛,观察它慢慢爬、啃叶子、缩壳的样子;然后让他写“蜗牛观察日记”,把看到的记下来,哪怕是“蜗牛今天没动”这样的小事;最后,和他一起给蜗牛画个壳,或者把蜗牛放回草丛,告诉它:“下次再来玩哦”。这样的过程,孩子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会了爱护小动物——就像绘本里说的,“小蜗牛虽然小,也是地球的孩子”。
你看,一本绘本,就能把“蜗牛的秘密”变成“孩子的游戏”。下次雨后,不妨带孩子去草丛找蜗牛,再拿出《蜗牛的日记》,一起读懂小蜗牛的大世界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