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09:58

怎么写《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作文:注重反思与表达"
语文教学,作为塑造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教学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作文,并非易事。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 真实具体,避免空泛"
心得体会的价值在于其真实性。写作时应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选取具体的案例、课堂片段或与学生互动的细节作为切入点。避免使用过于宏大、抽象的口号或套话,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等。应具体描述“如何提高兴趣”、“通过什么方式培养能力”,以及“效果如何”、“遇到了什么问题”。例如,可以具体写某次作文指导中,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学生反响如何,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真实的具体细节能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深入反思,挖掘根源"
总结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改进。写作时要深入剖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成功之处,要思考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何有效?不足之处,更要刨根

省教学能手方小华: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活动小结

方小华

方小华,一级教师,陕西省汉阴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各位老师:

晚上好!首先感谢本期领读者乔婷婷老师,为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本专业、迫切需要的好书来读。在读书之前,乔老师为本期读书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导读PPT中乔老师带领大家找到切入点,从教学现状的误区到认识我们为什么要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理由一: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长期缺少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主要凭一线教师个人经验去判断和选择,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而这本书就给了很好的指引和依据。理由二:对于每天都要站在讲台上的语文教师来说,“教什么”是个必须面对而且绕不过去的问题。而这本书解决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方面的三个问题:一是梳理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解决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究竟“教什么”的问题;二是研究各类教学内容的分年级组织,解决各个年级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的问题;三是对核心教学内容做深入研究,对其教学价值和内涵做出界定,解决这些核心教学内容的教学程度问题。然后引领大家从三个角度进行阅读思考:如何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语文”的这一理念,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什么?使得我们阅读这样的专业书籍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最后还对书中精彩章节做了分享。

其次,要感谢今晚进行引领发言的五位老师。乔婷婷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语文教学路上的“华丽转身”》,重点阐述了这种转变、变化的核心是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习技能,即“理解”与“运用”并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要走出“非写不可”的误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发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心得体会,重点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双线组员,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解决了教什么,用什么来教的问题,目前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怎么教、引导学生怎么学,也就是探索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黄老师结合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引发了我们语文教学新的具体思考。

黄敏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用“课文”教“语文”》。黄敏老师用自己前后多次读这本书的亲身经历、成长历程、收获思考给我们做以分享,让我们跟随她一起见证了她羽化成蝶、一路读书一路芬芳的美好心路历程,其中有个人成长的需要,有团队的引领;有思想的认识,有行动的践行探索;有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纠缠不清,有清晰准确的内容目标;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智慧的积累,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准三个点,有具体课例《颐和园》的教学实践,还有教研反思;有书中执教教师的感受分享,有自己的感受思考。

张巧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学有所思 思有所悟》。张巧老师非常好学谦虚,她用最快的速度读完了整本书,及时记录了读书的感受和思考,重点阐述了如何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享。张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读书过程中的拔节生长。

柯贤会老师交流的主题是: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柯老师重点阐述了如何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读文本;二、研读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点;三、过程紧扣目标,内外一致。每一点都有理有据,既有理论支撑,又能结合教学实际,用具体的实践说话。

综合以上老师们的分享,我发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很好的解决了以下这些矛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与运用并重;多重目标的罗列和核心目标确定,一课一得;教学内容的繁杂和指向语言核心训练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人进步与团队引领;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落实课时目标,语文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索的过程,不是把给论教给学生。

基于目前小学语文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在吴忠豪老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研讨的课例是人教版的教材,那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语文教学的教材观,以下是我一点粗浅的思考:所谓教材观,就是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以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对教材性质的理解。

什么是教材呢?《辞海》的解释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掌握的基本材料。有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材料,如挂图、投影片、音带、录像等多种形式。”我们一般所说的语文教材就是指“教科书”,它告诉我们,教材其实就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但对教材基本性质的理解,我们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把教材和课程等同。教材仅仅是编者对语文课程理解的一种体现。课程标准和依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永远只能是小于、接近于课程,而不可能等于课程。这其中的空间,很大一部分就是需要教师进行填补。二是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以本为本”,教学内容永远局限于教材本身,而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和创造。三是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

二、对教材价值的理解。

1. 教学凭借价值。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凭借。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无所凭借,教科书就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这个凭借。借助教科书,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自己心中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

2. 资源价值。教材本身也是教和学的重要资源,他代替教师和学生对极为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需要,为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精神成长的需要提供了基本的资源。

3. 示例价值。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示范和例子。

4. 积累价值。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三、对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的认识。

处理教材,可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加工、整合教材,也可以是教材在教学中怎样被使用。教材中,有的文本是为教师的“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材料,但绝不是所有文本都要有讲的材料,都给教师讲。学习语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学习方式对文本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每个教师可以保留个性化的见解和认识,但必须明确不能对教材中所有文本提出一样的标准,更不能对不同的文本“一视同仁”的处理。也就是吴忠豪老师所说的“用教材来教语文”。

据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教材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有正确语文教学的教材观,从而在语文教学路上才能有华丽的转身,才能用一篇篇课文去实现教语文的愿景。就像黄敏老师说的:愿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慢慢总结,慢慢归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更适合孩子的语文教学之路!

最后,感谢读书活动的策划者熊贺春老师和主持人沈荟蕙老师,因为你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今天活动的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方小华

2020年3月8日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教语文,如何深入浅出——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一)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作为我们的老前辈,今天再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依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怎样教语文,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直有迷茫与困惑,《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道出语文教学的真谛,从教育情怀到五重教学,从语文素养到大量读写,从写字到育人,从阅读到表达,深入浅出,一语道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大师用一生践行“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在他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

“有滋有味”,就是五重教学中的重情趣 ,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

当我们试着和我们的工作谈一场恋爱时,这个过程一定是妙不可言的。动之以情,当用心用意参与我们的工作,和谐我们的师生关系,生动我们的语文课堂,丰盈我们的教育人生。

备课时,我们的大师从不马虎的是:(1)朗读(2)写字(3)查词(4)造句(5)写文。具体的备课指向,反思我们是否做到?

备课先备“读”,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才罢休。课堂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翻看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们的孩子是否可以正确、流利地读下来,这是让我们心惊胆寒的。大师在指导朗读时,是这样做的:通读悟其语,赏读悟其意,熟读重积累。

我喜欢朗读,在课堂上,我向大师学习,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你会发现,哪怕没有要求背诵,但课堂上的一遍又一遍朗读,却深入人心。在朗读中,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在写作中,我常看到课文中熟悉的词或句,孩子们运用得恰到好处,于是我也划上波浪线表扬一番,学会活学活用,这就是本领。

写字方方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写字教学一直被大师高度重视。现在,我们翻开孩子们的作业,书写仍然让我们堪忧。老师不重视写字,只图多、快、好、省,特别到高年级,或老师不知如何教写字,只要求工整,而不做写字指导,再加上家长再不配合,于是,一年级从一笔一划、间架结构教起奠定的好基础,随着年级的升高,书写越来越不忍直视。

我重视写字,六年级也不放过写字指导,精读课文中的会写字,我在田字格中重点示范。现在,课本配套的写字书,就是一本绝好的字帖,每一课的重点词、段都有描红和临帖,关键看你老师怎么用?受大师的启发,每天的作业,写字书练字一页,及时检查并评价。字也练,词也会写,一举两得。你重视什么,就收获什么。

关于作文教学,常常使语文老师难于上青天。听公开课的,座无虚席;敢于挑战的,寥寥无几,包括我在内。

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大师。写下水文,命题有技巧,写作有法宝。课文中的巧妙补白,生活的现在进行时,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得不佩服大师的巧夺天工,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研读,并借鉴学习。

这一切功夫到了,语文课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这是大师的一张文化名片:正面是微笑,下面是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这张名片,凝聚着大师的教育情怀和价值追求。

最后,请谨记大师赠送给我们年轻教师的忠告:崇拜思考。思考是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而实践是常青的。愿我们追随大师的脚步,在语文的世界里,在儿童的天空里,钻研不断,追求不息!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联系删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