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10:56
写作核心提示:
Okay, let's break down how to write a good English essay review (观后感) about Caesar, focusing on the key things to keep in mind.
"Understanding the Task: "观后感" about Caesar"
First, clarify what "观后感" means in this context. Since you haven't specified what Caesar you watched (a movie like "Brutus," a documentary, or maybe even just read Shakespeare's Julius Caesar), I'll assume you mean a general reflection or review 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of Julius Caesar, possibly informed by a specific source. Your essay should be more like a critical analysis or summary of his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 rather than a strict movie review.
"Key Considerations for Your Essay:"
1. "Clarity of Focus:" Since "Caesar" is broad, define which aspects you will focus on. Is it his military genius? His political ambition? His relationship with Brutus or Antony? The historical impact of his assassination? Your introduction should clearly state your main argument or the central themes you will explore.
2. "Content and Evidence:" "Who was Julius Caesar?" Briefly introduce him – his time period, his major achievements (conquest of Gaul, reforms, rise to power), and his ultimate fate (assassination). "Choose Specific Examples:" Don't just make general statements. Support your point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from history,
当朱丽叶•比诺什宣布第41届凯撒奖“最佳影片”得主时,大家都惊呼了一声,居然是《法蒂玛》爆冷夺冠。这部讲述阿裔移民母女情的影片,之前并未被人们看好,甚至连导演菲利普•弗孔都不在“最佳导演”提名之列,最后竟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新人(女)三座奖杯。总体来看,今年凯撒奖的归属比较平均,最佳导演奖得主是阿诺•德普勒钦《青春的三段回忆》,影帝是文森•林顿《市场法则》,影后是凯瑟琳•弗洛《玛格丽特》,都可以说是预料之中。而戛纳金棕榈得主《流浪的迪潘》9项提名大热,居然最后一个奖都没得,雅克•欧迪亚的空手而归,让人不禁联想起前年《阿黛尔的生活》在凯撒上的同样尴尬。如果说还有谁最值得期待的话,那就是即将在明天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野马》了,共获得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处女作,最佳剪辑和最佳配乐四座奖杯。
△电影《法蒂玛》海报
创立于1976年的凯撒奖是法国电影最重要的奖项,作为电影产业发展的缩影,对每年的成绩来个全方位的总结。当年身为记者和制片人的乔治•克拉文有感于之前的电影奖都太专注于艺术性,于是效仿奥斯卡的评选和颁奖形式,创建了法兰西电影学院,投票评选出各个行当的年度最佳。奖项的竞争固然激烈,但凯撒奖更像是个业内的大联欢,每次颁奖典礼结束后,明星们还去香榭丽舍大街来顿聚餐,这也算是源自文学界最高荣誉“龚古尔奖”的法式传统。近些年凯撒奖也在参考奥斯卡的变革,不断的调整自己,吸引人气,譬如扩充了“最佳影片”的提名数,从之前的五个增加今年的八个,“最佳导演”和“最佳演员”也增到了七位提名。外人看凯撒奖最有趣的莫过于奖杯,其实也是奖项名称的由来——著名雕塑家凯撒•巴尔多西尼的代表作,把各种物体挤压成一块“萨其马”,扭曲的具象美,于电影也算是心有戚戚。
△《法蒂玛》聚焦阿裔移民母女情
除了常见的最佳影片、导演、表演类和技术类奖项,凯撒奖还有一些不同于奥斯卡的“特色”,例如旨在鼓励新锐电影人的“最佳处女作”和“最佳新人(男/女)奖”,后者还是为了纪念“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和帕特里克•德维尔特意创设的。在增设了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动画片(包括短片)后,如今的凯撒奖固定下来22个奖项。近年来凯撒奖固定于巴黎的夏特莱剧院举办,而且都是在美国奥斯卡前一两天颁发,独家转播方是 Canal+频道(也是戛纳电影节的赞助和转播商)。在正式颁奖典礼前,主办方已宣布把今年的“荣誉奖”颁给好莱坞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算是当晚在颁奖典礼现场为数不多的“国际影星”, 而且他还是1998年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法国人的思路的确奇怪,近年来凯撒改变了以往奥斯卡那种“终身成就奖”的思路,把这个荣誉奖项变成了提升人气的“国际热闹奖”,纷纷授予西恩•潘,达斯丁•霍夫曼,凯文•科斯特纳等人,前年甚至给了年轻的“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大约因为人家嫁到了巴黎,也算是个人见人爱的法国媳妇吧。
△提名影片《野马》
凯撒奖创立之初,就不像戛纳电影节那般“高冷”,艺术性之外也要兼顾商业性和公众娱乐性,但也不是唯票房论,这与奥斯卡的定位类似。去年法国电影在票房上乏善可陈,没有出现《触不可及》那样具有话题性的热门影片,全年票房Top10里,居然只有两部本土片,凯撒奖所有获奖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是《小王子》(193万人次)和《玛格丽特》(106万人次)。今年共有216部影片参与凯撒奖评选,这也几乎是法国电影在2015年的总产量,其中《青春的三段回忆》和《玛格丽特》同以11项提名领跑,虽与最佳影片擦肩而过,多少也获得了相应的肯定。德普勒钦用《三段回忆》告诉世人,法国人是怎么拍热门的“青春片”的,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怀旧的爱情与勇气纠缠,弥漫着新浪潮的痕迹,德普勒钦上台领奖时,年轻的女主角在台下已热泪盈眶。
其实跳出奖项来看,本届凯撒奖反映了法国电影近年来两个趋势:“多元文化”和“女性化”。像《迪潘》,《野马》和《法蒂玛》等影片都充斥了大量非法语对白,聚焦的也非传统的法国生活。提名导演奖的7位候选人中,居然有3名女导演,这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关于本届凯撒奖还有一种调侃颇为精妙:最大的赢家其实是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因为几部大奖得主《法蒂玛》,《野马》和《青春的三段回忆》都被官方主竞赛单元拒绝,最后被非官方的选片人捡了漏,趁着凯撒奖“扇了戛纳一记耳光”。而可怜的欧迪亚,这位在凯撒历史上获奖最多的男人(9座奖杯),戛纳金棕榈新晋得主,今年却倍感失落,电视导播还老是给他来个特写镜头,太不厚道了。
△《野马》海报
在法国人擅长的动画片领域,昂西动画节得主《艾薇儿与虚构世界》迎战风靡全球的《小王子》,相比前者的“蒸汽朋克风”,评委们显然更喜欢“国民IP”的小清新感。凯撒奖的“最佳外国片”与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定义不同,是以国籍而非语言划分(也就是说接受非法国产的法语片),所以像比利时的《超新约全书》也有资格同《索尔之子》、《年轻气盛》和《鸟人》同台角逐。最后获奖者是去年的奥斯卡最佳《鸟人》,导演伊纳里图忙着和小李子冲击今年的小金人,没空来巴黎领奖。
△《艾薇儿与虚构世界》
普通观众最关心的影帝和影后归属上,几乎每一位候选者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今年笑到最后的是文森•林顿和凯瑟琳•弗洛。最佳男主角的七位提名人选中,文森•林顿(《市场法则》)是去年戛纳的影帝,法布莱斯•鲁奇尼(《白鼬》)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二人呼声都高,一袭红裙的艾曼纽•贝阿把奖杯赠予到前者手中。至于“俄国人”杰拉尔•德帕迪约则置身事外,提名17次的他早已不在乎凯撒奖,甚至连典礼都没出席。林顿被媒体戏称为法国版的“小李子”,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银幕奉献(还记得《女学生》里看着苏菲•玛索发呆的男人吗?),之前曾五次提名凯撒奖,今年终于如愿以偿,连捧戛纳和凯撒两座影帝桂冠,难怪上台时小激动了一把。
影后方面,两位“女神”凯瑟琳•德纳芙和伊莎贝尔•于佩尔也是正面PK,前者提名13次2中,运气稍好些;后者则提名15次,却只获过一座奖杯,但她俩加起来都比不上另一位女神伊莎贝拉•阿佳妮(5座凯撒奖)。有趣的是,于佩尔和德帕迪约这两位凯撒历史上提名最多的男女演员都没来现场,她俩主演的影片《爱之谷》却收获了一座“最佳摄影奖”。今年女主的最大热门就是《玛格丽特》里的凯瑟琳•弗洛,她在领奖时甚至兴奋的唱了一曲,可谓名至实归。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跑调天后”弗洛朗斯•福斯特•珍金斯的传奇人生,美好年代的巴黎上演了一出笑中带泪的情节剧,弗洛的表演被赞堪比《美丽人生》里的歌迪亚。相同题材的英语版也正在拍摄中,执导的是《女王》的导演斯蒂芬•弗雷斯,饰演珍金斯的是梅丽尔•斯特里普。
△《玛格丽特》
如果说《野马》的女导演德尼兹•甘兹•艾古温错失“最佳导演奖”还有遗憾的话,那“最佳处女作”必然是她的囊中之物,女性题材也是近年来法国影坛的最爱。《野马》可谓2015年法国影坛最大的惊喜,土耳其裔的艾古温是La Fémis的高材生,其作品描述的是发生在土耳其小村庄里的少女情感,弗雷茂为首的法国官方委员会挑选她去“冲奥”,正是看中其超越国界的视野,对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灵性表述”。假如《野马》能在一天后的奥斯卡上载誉而归,将是法国电影继《艺术家》之后又一次打动美国人,这种事儿,力推《野马》的评委哈扎纳维乌斯最有经验了。
第41届法国凯撒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Meilleur Film
《法蒂玛》/ Fatima
【最佳导演】Meilleur réalisateur
阿诺•德普莱钦《青春的三段回忆》/ Arnaud Desplechin, Trois souvenirs de ma jeunesse
【最佳男主角】Meilleur acteur
文森特•林顿《市场法则》/ Vincent Lindon, La loi du marché
【最佳女主角】Meilleure actrice
凯瑟琳•弗洛《玛格丽特》/ Catherine Frot, Marguerite
【最佳男配角】Meilleur acteur dans un second rôle
伯努瓦•马吉梅《昂首挺胸》/ Benoît Magimel, La tête haute
【最佳女配角】Meilleure actrice dans un second rôle
西德斯•巴比特•科努德森《白鼬》/ Sidse Babett Knudsen, L'hermine
【最佳原创剧本】Meilleur scénario original
《野马》/ Mustang
【最佳改编剧本】Meilleure adaptation
《法蒂玛》/ Fatima
【最佳布景】Meilleurs décors
《玛格丽特》/ Marguerite
【最佳服装】Meilleurs costumes
《玛格丽特》/ Marguerite
【最佳摄影】Meilleure photographie
《爱之谷》/ Valley of Love
【最佳剪辑】Meilleur montage
《野马》/ Mustang
【最佳音效】Meilleur son
《玛格丽特》/ Marguerite
【最佳配乐】Meilleure musique
《野马》/ Mustang
【最佳新人(男)】Meilleur espoir masculin
罗德•帕拉多特《昂首挺胸》/ Rod Paradot, La tête haute
【最佳新人(女)】Meilleur espoir féminin
兹塔•汉洛特《法蒂玛》/Zita Hanrot, Fatima
【最佳处女作】Meilleur premier film
《野马》/ Mustang
【最佳动画片】Meilleur film d'animation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最佳纪录片】Meilleur film documentaire
《明天》/ Demain
【最佳外国片】Meilleur film étranger
《鸟人》/ Birdman
【最佳短片】Meilleur court métrage
《小巷》/ La Contre-allée
【最佳动画短片】Meilleur court métrage d’animation
《周日晚餐》/ Le Repas dominical
【荣誉凯撒奖】César d'honneur
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
撰文 | 董铭
图片 | 来自网络
作者:张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者按
书籍史是20世纪后半叶在欧美学术界逐渐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它以书籍为中心,研究书籍创作、生产、流通、接受和流传等各个环节及其参与者,探讨书籍生产和传播形式的演变历史和规律,以及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者讨论的议题或显或隐地集中于书籍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信仰、制度以及权力变迁的关系上,这也是书籍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期三篇文章从书籍史的视角,分别聚焦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书籍的制作与流通、15世纪末德国印刷业的发展、印刷媒介与近代早期英国民族认同,探讨了书籍在推动文艺复兴、建构民族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飨读者。
中世纪欧洲的抄写员
查理曼作为加洛林王朝的一代雄主,其主要功绩在于大大扩展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疆域,涵盖了今欧洲大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以及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了在其广袤国土上实行有效治理,查理曼急需一批受过教育、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士。由于西欧之前的分裂混战,在查理曼当政初期,文化知识在其国家已普遍被遗忘,无法满足其治国的需要。有鉴于此,查理曼决定以基督教会为突破口,实施多种富有远见的政策措施,以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最终使加洛林王朝在政治、宗教、文化发展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被后世史家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书籍作为这一时期知识传输的主要渠道,在这场文化复兴运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缮写室的建立与抄写员的工作
有感于本土学术水平的低下,查理曼延揽约克的阿尔昆、比萨的彼得、伦巴第的保罗、西班牙的狄奥多夫等欧洲杰出学者进入其宫廷,并成立了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员和教士。公元789年,查理曼颁布《教育通令》,命令每个主教区和修道院都要安排教授赞美诗、算术、语法等课程,并要求仔细校订教材。而宫廷学校内的许多学者,后来亦纷纷从事具体的文教工作。
为了满足各地文化发展的需要,王国境内的许多地方都建立了专门用于抄书的缮写室。查理曼曾写信给德意志中部的富尔达修道院院长,敦促其提高修道院和周边地区的文化水平。科隆大主教希尔德巴尔德作为查理曼的密友,曾指示拉昂主教抄写一部书籍,而该书是教皇利奥送给查理曼的礼物。
随着所抄书籍数量的增长,对抄写员的需求数量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抄写员须经正规的培训,方能从事这项工作:他们首先要懂得笔顺,进而学写字母和音节。此外,同一缮写室的抄写员通常要按照相同笔顺进行书写。在掌握了这些技能后,抄写员便要坐在凳子上,俯身于斜面桌前,手拿鹅毛笔,蘸取从植物中提取的墨水,在羊皮纸上从事抄写或配图的工作。至于抄写工序,有时是一个抄写员负责整本书,如瓦朗谢讷修道院的一位抄写员,曾用34天时间独自完成一部圣哲罗姆的评注集;更多时候则是由数十位抄写员合作完成,如图尔修道院的多位修士一道抄写了《图尔法令全书》。学术界原先认为,中世纪早期制作书籍的权利只属于修道院内的男修士。然而,有研究表明,当时并不只有男修士才有抄书的能力,修女、主教座堂神甫等也可以成为职业抄写员。现存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安图书馆的奥古斯丁的《论三位一体》(8世纪手抄本),便是14位修女共同完成的杰作。而一旦抄写完毕,缮写室负责人通常要对文本进行校对,以保证质量。据统计,制作于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手抄本,留存至今者多达7000余册(一说为9000册),相比墨洛温王朝时期的500余册,不啻一个巨大的飞跃。
手抄本的内容、语言与字体
抄写员传抄的作品起先多为宗教作品,后来源自罗马的古典作品也成为这一时期手抄本的一大主题。普林尼、亚里士多德、多纳图斯、普利西安等人的著作都曾是阿尔昆在约克的收藏品。当他来到查理曼的宫廷后,亦将其带到欧洲大陆。此后,古典作品不断被发掘整理,如西塞罗的哲学与修辞著作、恺撒的作品、贺拉斯的诗作等都是初次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在这些古典作品中,亦包含有大量拉丁语语法书,拉丁语在这一时期被传播到包括北欧在内的欧洲很多地区。就连一向被人忽视的希腊研究,也因希腊-拉丁语语法书及双语礼仪书籍的传抄而有所复兴。与此同时,从8世纪起,以古高地德语、古法语等语言抄写的手抄本也大量问世,预示了法语、德语、英语等地方性语言的诞生。此外,抄写法律、产权交易、税收等内容的文本也成为抄写员的工作。
查理曼对文字颇感兴趣。他认为:“只有正确地使用文字,才能学会正确的思考。”并曾告诫道:“抄写者——请不要胡乱书写。”伴随手抄本的大量生产,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手写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墨洛温王朝后期的手写体,其字母相互纠缠在一起,组合在一起几乎成为无法辨别的一团墨迹,亦被称为墨洛温草书。以这样的手写体完成的书籍,很容易导致内容以讹传讹。大约在公元771年至778年间,科尔比修道院的抄写员在半安色尔字体和墨洛温草书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手写体。这种手写体的字形较小,字母被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既优雅又容易辨认,被称为加洛林小写体。在阿尔昆的影响下,这种字体很快在不列颠、西班牙、意大利北部等地得到普及。正是从加洛林小写体中,其后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汲取灵感并创造出用来印刷的罗马字体。而一些重要标点符号(如问号),也是在查理曼统治时期被创造出来的,这些都大大有利于受众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手抄本的流通与收藏
这一时期,在伦巴第、西班牙和不列颠诸岛之间,存在频繁的书籍交流现象。担任图尔修道院院长后的阿尔昆,在执行教育计划时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缺少书籍。他曾向查理曼抱怨缺乏一些学习所需的最重要的书籍,并请求查理曼允许派遣一批学生前往不列颠获取书籍。
查理曼自己的图书馆,自然是各类书籍的汇聚之地。他的扈从会遵照指示,四处搜寻各类手抄本,并运回其宫廷所在地亚琛。其藏书不仅包括神学书籍,也有大量与实际问题和知识应用有关的作品,如罗马土地测量用书等。查理曼认为,作为统治者,他有责任向各种各样的学问打开其宫廷大门。
除宗教作品外,古典书籍也逐渐进入各大修道院图书馆。在包括富尔达修道院在内的很多修道院图书馆的馆藏中,都不乏西塞罗、波伊提乌、伊西多尔等人的作品,或可视为书籍传播制度化的见证。而在很多教区教堂内,也多放置一个书架用于摆放书籍。自14世纪以后,很多意大利人发现了圣高尓等修道院图书馆内的大量拉丁文藏书,这成为人文主义者复兴古典文学的重要依凭。事实上,古典作品的现代版本有90%以上都是以加洛林时期的手抄本为蓝本制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洛林文艺复兴与后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脉相承。
查理曼推动基督教会大量制作手抄本书籍,将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与蛮族传统相融合,为其治国理政服务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制度、文化模式和传播媒介之间的紧密关联。而从书籍的角度观之,加洛林文艺复兴虽然缺乏一定的原创性,而且知识的传播也基本是在教士阶层内部进行,尚未对普通民众产生显著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复兴运动在欧洲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融汇与传承之功。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14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