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10:5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好训练后自我鉴定应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磨砺于训练,自省于鉴定——写好训练后自我鉴定应注意的事项"
每一次训练的结束,都不仅仅是汗水与时间的沉淀,更是一个反思与成长的契机。训练后的自我鉴定,如同运动员的“赛后复盘”,是审视自身、总结经验、规划未来的关键环节。一份高质量的自我鉴定,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能为下一次的训练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然而,要写好一份深刻、具体、有指导意义的自我鉴定,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一、 真实客观,摒弃虚饰"
自我鉴定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它应该是对自己训练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反映,而非华丽辞藻的堆砌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夸大。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进步,也要坦诚面对存在的不足和失误。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缺乏具体事例支撑的空泛评价,如“我进步很大”、“我还有待提高”等。应结合具体事例,例如“在本次1000米测试中,我的成绩提升了15秒,主要归功于跑步姿势的调整和呼吸节奏的改善”;或者“在团队协作练习中,我有时过于专注于个人表现,导致与队友配合不够默契,在XX环节出现了失误”。真实的数据和具体的例子,能让鉴定更具说服力,也更能体现你的反思深度
来源:央广军事
官兵个人奖杯该放哪儿
“这个奖杯,我能不能拿回家?”前段时间,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举行军体运动会,“基层建设模范连”下士李腊勐表现优异,打破战术基础动作课目纪录,获得第一名。然而,载誉归来,李腊勐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战友们一致认为,这个奖杯“必须放进连队荣誉室珍藏”,而李腊勐却想将奖杯寄回家中作纪念。
“奖杯是个人荣誉,更是连队的光荣!”下士刘洋的话代表了多数战友的意见。他们认为,李腊勐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突破,更是连队军事训练成绩的缩影,理应成为集体荣誉的一部分。而李腊勐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是我参军以来,第一次在旅里获得荣誉,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李腊勐所在的“基层建设模范连”,曾荣立集体特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32次,连续36年被各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在李腊勐看来,连队荣誉室里,摆满了锦旗和牌匾,也不差自己这一个军体运动会的奖杯。
官兵个人获得的奖杯该放哪儿?这引起了连队党支部的注意。张指导员在支委会会议上亮明态度:“既要尊重个人荣誉,也要弘扬集体精神,关键是如何让荣誉真正激励官兵。”这话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将李腊勐的事迹写入连队“精武标兵”档案,并由连队制作奖杯复制品陈列于荣誉室,奖杯原件则寄回李腊勐家中,同时向李腊勐的父母报喜。
“复制品进荣誉室,既保留了集体记忆,也尊重了个人意愿。”该连连长介绍,这一做法为今后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参考。
如今,李腊勐的奖杯复制品摆放在连队荣誉室的“精武风采”展区,旁边还有他手写的训练格言:“荣誉属于集体,拼搏始于个人。”
来源:解放军报、人民陆军
作者:何利军 杞卫东
立下“军令状” 跳出“舒适区”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 轶
“引体向上30个。”前不久,第82集团军某旅某连组织体能考核,舟桥班列兵郭一铎竭尽全力,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看到郭一铎不断挑战自己,王指导员满心欢喜。就在前一个月,郭一铎还是另一副模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转机出现在一次单杠小比武。连队要求各班全员参加,并以累计总数作为最终成绩。舟桥班战士信心满满,唯独郭一铎心里有些忐忑。
比武中,舟桥班战士不断缩小同第一名的差距。郭一铎最后上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考官下达“开始”口令,郭一铎奋力拉臂。“1,2,3……11,12。就差一个啦!”战友们原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郭一铎的手臂像灌了铅一样,再也拉不上去。
比武结束,舟桥班屈居第二,郭一铎单项成绩排名垫底。
这个结果出乎王指导员的意料。在他心中,郭一铎体能成绩一直很好。“可能这几天是训练疲惫期,没有发挥好。”他心想。
此后,王指导员开始留意郭一铎的表现。他发现,无论平时训练还是体能考核,郭一铎的引体向上成绩始终在及格线徘徊。这让他有些想不通:“怎么会一直训练却没有提高呢?”于是,他找到郭一铎了解情况。
郭一铎刚开始找借口搪塞。王指导员再三追问,郭一铎才道出实情。原来,引体向上一直是他的弱项,他的体能成绩之所以保持上游,全靠其他课目拉高分数。
“那为什么不想办法提高引体向上成绩呢?”王指导员不解地问。
“我觉得自己的体能成绩已经很好了,引体向上成绩只要过得去就行,无需辛苦加练。”郭一铎得很坦诚。
听罢,王指导员找到了“病根”:这不是变相“吃老本”吗?一名列兵,只想待在“舒适区”,不想更进一步,若任其发展,肯定会影响成长成才。
“我曾经和你一样满足于现有成绩、不求进步,结果被其他人赶超。”没有一上来就批评,王指导员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痛定思痛后,我及时调整心态,主动寻求突破,最终实现了提升和逆袭……”
听完指导员的成长故事,郭一铎深受触动,决心把短板补齐,让体能成绩再上新台阶。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主动自我加练,还经常向战友请教,引体向上成绩稳步提高。
其实,王指导员发现,存在类似想法的战士不只郭一铎,有的完成既定目标后出现精神懈怠,有的在工作训练中会故意躲避难题挑战……他决定就这种现象组织一次专题教育,引导大家廓清认识误区,端正训练态度。
“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止步不前,就像温水煮青蛙。”王指导员开门见山,“精武强能没有止境,必须摒弃‘过得去’思想,努力追求全面过硬。试问,一名军人如果不能战胜自己,何以战胜敌人?”一番话说得部分官兵低下了头。讨论交流中,郭一铎和战友主动反思自身问题,并纷纷立下“军令状”:向更好的成绩、更高的目标冲锋。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