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13:4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资产清点工作总结时应注意事项的文章,旨在帮助您更规范、有效地完成总结报告。
"撰写资产清点工作总结的注意事项"
资产清点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旨在核实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的实际存在状况、数量、价值,确保账实相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报告和资产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完成清点后,撰写一份清晰、详实、准确的工作总结至关重要。以下是撰写资产清点工作总结时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 标题明确,要素齐全"
"清晰标题:" 总结的标题应直接明了,通常包括“关于[部门/项目名称]资产清点工作总结”或“[年份/期间]资产清点工作总结”等,让读者一眼了解报告主题。 "基本信息:" 在标题下方或报告开头,应注明清点工作的起止时间、参与部门、清点范围(如全部资产、特定类别资产)、清点方式(如全面清点、抽样清点)、报告撰写日期和部门等基本信息。
"二、 内容详实,逻辑清晰"
1. "工作概述:" 简要说明本次资产清点工作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概述清点工作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和主要流程。 描述清点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说起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中国人并不陌生,在列宁去世之后,他执掌苏联最高权力将近三十年,可以说是苏联体制的真正的缔造者,期间经历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对苏联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争议,越是重要出名的人物,随之而来的责难也就越多。
斯大林相较于其他历史人物,又显得更为不幸,因为这种非议来的格外快和格外早。在他身故仅仅三年,苏联召开二十大,继任者赫鲁晓夫就当着各国共产党的面,做了“秘密报告”,历数斯大林的当政时期的各种错误,对他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而这份报告很快就被全世界所知悉,苏联人民在经历了信仰崩塌的震撼后,又联想起当时已经常见的干部腐败,立刻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那斯大林这么多年来,是不是也积累了惊人的财产呢?
为了这个问题,赫鲁晓夫特地成立一个特别清算小组,专门调查斯大林到底留下了多少财产。
但是当调查报告摆在了桌面上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预想中的天文数字并没有出现,真实的数字反而令每一个人都感到羞愧难当。
根据清点,斯大林只留下了几个烟斗,几个烟盒,一些旧衣服和不值钱的家具,至于存款,斯大林的存折里只有区区900卢布,这相当于200多美元,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年薪为10万美元。
那么,历史上的斯大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呢?他的那些极具争议的行为又是基于什么背景而产生的?
在今天我们提到“斯大林模式”,都会想起教科书里的一个经典观点,那就是“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个判断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斯大林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但是进一步,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斯大林要把重工业放到如此优先位置呢?
要知道,苏联的前身是沙皇俄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多数的国家,按照一般的思维惯性,大力发展农业,逐步培育工业,才是最稳妥而且有经验可循的道路。
这就涉及到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认识了。当时的斯大林信奉一种“空地论”,认为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是因为早在封建时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就已经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所以只要整个社会制度一转变,整个社会都会快速发展。
但苏联要建设社会主义,条件却远没有这么优渥。
因为前身沙俄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不要说社会主义的种子,就算是资本主义也发展的很有限,所以苏联等于是要在一个空地上,建立社会主义,所以必须想办法加快速度,走一条弯道超车的路径,追赶西方国家。
这条道路,在斯大林那里就是集中工业化。
斯大林认为:国营工业属于社会主义成分,其恢复和发展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比资本主义成分增长更迅速,所以要“无论如何都要发展我们的国营大工业”,“尽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阶段,斯大林更明确说: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但工业化不是光喊就能达到的,首先就得解决钱的问题,对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来说,这部分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殖民地掠夺得来的,但苏联并没有海外殖民地,工业产品又很脆弱,无法对其他国家倾销盈利,那该怎么办呢?
结果就是斯大林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农村,通过剪刀差的方式,来获取工业建设的资金。
苏联工业化的成果的确非常显著,在两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已经跻身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不过,同时期苏联内部其实就有许多不一样的声音,认为工业化实在过快过激,应该缓一缓,让农村喘口气。
对此,1931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反驳道:“决不能减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
当时的斯大林有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认为社会主义的苏联虽然幅员广阔,但其实是孤立无援的状态,谁也保不准未来哪一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会不会再来一次联合干预,就像是苏俄建立初期那样。
斯大林在演讲中还提出了一个我们中国人十分熟悉的概念,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斯大林说: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
不,我们绝对不愿意!
旧俄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
蒙古、土耳其、瑞典、波兰、英国、法国、日本······大家都打过它,就是因为它落后!”
所以斯大林认为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而后来的事情证明,斯大林的担心完全正确。
1939年,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和希特勒在心里其实都不相信对方,这个条约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希特勒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而斯大林则需要更多准备。
这从签约前后,斯大林的一系列的措施就可以看出来。
9月1日,苏联修改了《兵役法》,把入伍的年龄从原来的21岁降低为19岁,如果是中学毕业生,服役年龄更是降低到18岁,同时服役期限也相应延长。
实行新兵役法后,苏联红军人数从1939年的194万,猛增到1941年的420多万。
1941年3月底的时候,斯大林还把50万的预备役士兵调往边境,以加强步兵师的人力。
同时,斯大林还决定重新组建机械化部队。
在1940年组建了9个机械化军,1941年2月,他又批准了总参谋部提出的要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建议。而为了为这些机械化部队配齐装备,需要多达3.2万辆坦克,如果没有强大的苏联工业支撑,这种计划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即便如此,斯大林还嫌不够,继续加大对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投资,要求更多的工厂转为生产武器装备。
他大幅度地提高了国防预算,1939年国防预算其实就已经占到了总预算四分之一,1941年更是增加到43.4%,而且还让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工作,在苏联西部的边境上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和机场,动员了超过10万人参加劳动。
而按照计划,这些工程要到1942年才能完工,而在1941年的6月,德国已经撕破协定,对苏联不宣而战,此时斯大林往西部边境调去的5个集团军尚在路上。
很明显,斯大林早就预计到希特勒不可信任,苏德迟早会爆发战争,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德国会这么早地就对苏联发起侵略。
因为从当时看来,法国虽然投降,但英国还在顽强抵抗,按照过去的经验,希特勒不应该会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又在东部挑起对苏战争。
所以斯大林把整备国防时间表都定在了1942年以后,结果在战争的初期,准备不足的苏军一溃千里,短短半年时间,德军前锋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
这时候的莫斯科里人心惶惶,人人都在谣传斯大林已经逃离了莫斯科,但实际上,斯大林甚至还要公开举行十月革命的周年庆祝和阅兵典礼!
在11月某一天,斯大林突然问身旁的莫洛托夫和贝利亚:“我们怎么安排阅兵?比平时提前一两个小时行吗?”
这让两人感到万分惊讶,完全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斯大林还准备照常阅兵。
而斯大林接下来的话才让他们明白了这其中的深意:
“让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尽快复制后分送全国各地放映……报刊要更广泛地报道阅兵式。
我将在庆祝大会上作报告,在阅兵式上讲话……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这下旁人才知道,斯大林正是要通过这种大无畏的姿态,展现苏联团结抗争、绝不屈服的勇气和决心。
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并发表讲话,此时德军距离红场不过二十多公里,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顶上的红星,而在红场受检阅的苏联军队,在阅兵结束后更直接开赴了前线。
这场阅兵式使得苏联无法支撑、斯大林将要投降的谣言不攻自破。
经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又大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战斗士气,坚定了大家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而正是具备顽强意志的斯大林,最终成功领导了苏联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斯大林“铁人”形象的背后,其实还藏着一颗柔和的内心,而那或许才是斯大林最真实的一面。
1918年,39岁的斯大林和17岁的阿利卢耶娃结婚,当时的阿利卢耶娃虽然年轻,但是对革命充满憧憬,就算家人反对,她也要义无反顾地要投身革命事业。
一开始阿利卢耶娃帮助斯大林工作,后来被调到了列宁的秘书处,她做事一丝不苟,常常是通宵达旦地进行电报转译工作,这让列宁对她印象极佳,只要有重要任务就交给阿利卢耶娃。
在20年代,即便是苏联的高级领导人物,生活都很简单,斯大林夫妇也不例外。他们虽然分到了一套不大的住宅,但还得和阿利卢耶娃的父母住在一起。
而有了住的地方,斯大林的家庭生活依然很拮据,斯大林曾对妻子说:“我从来不爱钱,我也总是没有钱。”而后来公布的档案也证明了这一点。
斯大林时常需要预支工资,数字也不大,通常就是几十卢布。在斯大林的档案里,有许多证明他收到预支工资的收据。
在建国初期的紧张年代,列宁对个人生活的要求相当严格,用白纸黑字明确规定不得用国家资金给领导干部发放奖金或奖品,甚至要求中央委员要把稿费全部上缴。
斯大林对这样的生活并不排斥,即便之后执掌了整个苏联,他在生活上也依旧保持着这种简单朴素,从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
那时候,阿利卢耶娃在莫斯科工学院学习化学,但她隐瞒身份,不让学校给予任何特别待遇,也和其他人一样就住在学校里,争取学校的助学金。不过这点钱很少,所以阿利卢耶娃时不时得给斯大林写信要钱。
1929年,阿利卢耶娃有一封信是这么写的:“如果可能,给我寄50卢布来,工业学院的钱要在9月15日才能收到,可我现在已经身无分文。你要是能寄来就太好了。”
而斯大林的回信同样令人感慨万千:“忘了给你寄钱。现在托今天出发的同志们给你捎去(120卢布)。吻你。”
要知道,1929年的斯大林已经是苏联无可置疑的最大领袖,而阿利卢耶娃作为国家第一夫人,居然还常常陷入没钱用的窘境,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里,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而且不管是要钱还是寄钱,也不过是五十或一百,斯大林日常生活到底有多简朴,由此就有一个清晰的体现。
但不幸的是,阿利卢耶娃并没有陪伴斯大林走完人生的下半部分。1932年的十月革命周年之际,斯大林参加了一个小晚宴,夫妻两人因为琐事爆发了争吵,结果阿利卢耶娃独自回家后掏枪自杀。
妻子的死带给了斯大林极大的震撼,他接到消息后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而从这之后斯大林再没有续弦,并且从原来的那间屋子里搬了出来,因为在那里会勾起他对往事痛苦的回忆。
按照他们的女儿斯维特兰娜的说法,母亲的死让斯大林的内心变得空虚,他从此也失去了对其他人的信任。
到了晚年,斯大林对亡妻的思念更是与日俱增,于是在克里姆林宫里到处都挂着阿利卢耶娃的照片,而在以前,办公室最多的还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合影。
很多时候,斯大林都望着这些照片默默出神,他不允许其他人未经传唤进入房间,或许也是不愿意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动情的一面。
但这个禁令最后却害到了斯大林自己,1953年的一个早晨,斯大林起床的时候突发脑溢血,他摔倒在了地上却无人知道。
直到那天夜里10点,工作人员才胆战心惊地打开房门,但此时的斯大林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在艰难地抢救了几天之后,3月5日的9点50分,一代领袖彻底合上了双眼。
最后清点斯大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就是开头所记载的那一些,更令人感慨的是,他留下的政治遗产苏联,在后来也烟消云灭。历史最终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声声叹息和久久无法平息的惆怅感觉。
1、央视网:《斯大林之死》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毛泽东评斯大林功过是非》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摸清单位资产存量,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的具体体现。临河区检察院以市院资产清查通知为契机,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指南,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旨在进一步解决当前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资产配置使用效率。
一、周密组织、全面部署
临河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按照通知精神,制定详实可行的清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并将该项工作交由办公室库房管理人员、财务室及第三方资产清查专业人员共同配合推进。
二、落实方案、高效开展
此次清查按照“全面摸底、重点调查”的原则,全面依法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自查在先,理顺“小家”家当;普查在后,逐个部门、逐一清点,摸清“大家”家底,真正做到不走过场。对通用设备及办公家具分类进行清查,对大楼内所有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区、公共区域以及看守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工作室等大楼外区域对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名称型号进行全面实地盘点清查,保证账面资产和实物相符。
三、综合分析、分类处置本次固定资产清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瞒报、不漏报,确保资产清查数据完整准确,此次共清查账面数3469件,盘到土地房屋2处,资产件数3276件,报损报废资产共计191件。经过一一比对分析,对于因技术原因确需淘汰或者无法维修、无维修价值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无法满足现有工作需要的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对已经达到报废年限且可以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续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及收入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通用及专用设备等电子产品由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的公司做统一回收处理,并如实出具回收凭证;对于内部结构已经损坏且无法再用的家具类资产,进行处置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目前,资产处置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在收到回收凭证后,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报财政厅备案并已做核减处理。四、一物一码、科学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各单位资产管理效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为资产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细化、动态的信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条码化管理》的通知(内财资〔2017〕73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8〕108号)精神,我院在市院的领导下,对固定资产实行条码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每个实物资产一张唯一的条形码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实现对固定资产从购买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截至目前,我院所有购入资产已经全部贴码完毕。五、建章立制、长效运行
资产清查工作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于资产管理工作而言,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单位整体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要坚持资产清查常态化,定期对账面资产和实物进行认真盘点和清理,健全固定资产台账、资产出入库记录登记簿和资产卡片信息,更新和完善资产管理系统信息。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管,进一步扩展增量、调节余量、盘活存量,不断激发资产使用潜能。制定相关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资产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快车道。
供稿:办公室 韩水媛
初审:冯增勇
终审:蔡青
编辑:郝肖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