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高档读书笔记》,(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14: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撰写高档读书笔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于墨香中精琢:高档读书笔记的炼成之道"
读书笔记,是读者与文本深度对话的结晶,是知识内化、思想沉淀的阶梯。它不仅是简单的信息记录,更是个人见解、批判性思维与审美体验的融合。所谓“高档”读书笔记,并非指形式上的华丽铺陈,而是指其内容之深刻、思考之独到、价值之恒久。要炼就如此笔记,需在诸多方面下足功夫,注重以下几点:
"一、 超越记录,聚焦深度思考与见解"
高档读书笔记的核心在于“思”,而非简单的“抄”。仅仅摘录原文或罗列情节,如同照相机般记录,缺乏作者自身的灵魂。真正的深度笔记,应当是读者心智的积极参与。首先要"理解文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关键概念、核心论点、人物命运、情节转折等进行剖析,探寻其背后的逻辑、象征意义或社会文化内涵。其次要"提出疑问",对文本的设定、观点、写法等发出挑战,进行质疑。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是超越文本、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一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融入见解"。基于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感悟或联系。这些见解不必宏大,但需
读书笔记06——《人间值得》
7/26日查了一下《人间值得》索书号B821/1982终于在馆了,而且有2本,今天已经来不及看了,明天一定要先看这本书。7/27再到书架上查找,就剩一本在架了,赶紧取书,坐到沙发上看,这本书的作者是90多岁的日本作家中村恒子和奥田弘美。中村恒子当了70多年的心理医生,可是她却说,她并不是喜欢工作,或者喜欢只是一点点,“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书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中村恒子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涉及工作、婚姻、人际关系、幸福和死亡等话题。书中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和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文采炫技,但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看了100页,用了2天共计3个小时就看完了,这个本可以放在枕边,想看的时候随手就可以陪伴你聊天的书。书中摘要:
- 最重要的就是积极思考在现在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
-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 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读书笔记#
#读书#
#人间值得#2025年07月29日读书于吴中图书馆
一定要大量读书:这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简直太好用了
乔治·马丁说:读书的人可以体验一千种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这是我能想到的,大量读书最好的理由。阅读可以带我们去到,无法亲自去的地方,经历无法亲身体验的事情。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与古今中外先贤对话。但是,光是大量读书还不够,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书中吸取精华,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怎样才能做到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我在读李小墨的《海绵阅读法》时,就被她的“万能读书笔记模版九要素”深深吸引,这方法太实用了,特别适合新手读者!模版九大要素:阅读动机、核心概念(非虚构类书籍/核心人物或核心情节(小说))、金句收集、故事案例、联想发散、洞见时刻、情绪感受、行动灵感。01阅读动机阅读动机,即你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你希望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而不是其他书?这本书能带给你什么?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哪些改变?比如,我之所以会读《海绵阅读法》,我写下了3个阅读动机:1、我想要找到一种适合我的读书笔记方法,想要提升阅读效率。2、我在输出文章时还是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想学习下李小墨是如何写读书文章的。3、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怎么思考和如何思考。比起漫无目的读书,带着目的性去阅读,更能够让自己专注,主动去寻找答案。刚开始,有几条就写几条,不用想着需要什么宏达的目的,重点是把自己想通过这本书获得收获列出来,哪怕只有一条也没关系。关键在于思考,阅读目的也会随着你在读的过程中产生,随时补充即可。02核心概念每本书,作者都想要向读者传递重要信息,随时随地都会出现,这个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就是整本书的中心思想,所有内容都会围绕这观点进行论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核心概念呢?核心概念一般会在书的标题、目录章节、开头和结尾部分出现。还有一个线索是,作者有时会在书中反复强调某个观点。比如,《海绵阅读法》的核心概念是最大程度榨干一本书的精华。《思考,快与慢》的核心概念是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1代表我们的直觉思维,系统2代表我们的理性思维。如果是小说,可以理解为是一本书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情节。03金句收集金句就是那些我们特别想要收藏和摘抄的句子。比如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先是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想法当实现”这才是完成了创造。读到这句话时,我就赶紧记录在flomo中,并打上#金句标签,方便用时随时检索。金句可能在书的开头、结尾,或者在每个章节的小结部分出现,但更多时候,它们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04故事案例故事案例,就是书中那些用来说明观点、阐释理论的具体事例。每个人都时喜欢听故事的,比起概念,我们更容易记住的是故事。那些能触动我们,带来启发的故事,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能触动你的故事同样也能触动别人,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素材。05联想发散阅读过程中,书中的某个点触发我们联想到其他人说过的某句话、新闻里的某个故事,或是自己的体会、其它书中的观点等。比如说,我在读到《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时让我想到《全情投入》这本书,这两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核心观点都是做好一件事。联想能帮助我们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内化,帮助我们快速、持久的记忆,让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产生连接,让知识被我们所用。06任何疑问有疑问的时候一定要写下来,把问题写清楚,是思考的第一步。遇到任何不理解或不同意见的地方,都需要及时记录下来,方便我们在后续的阅读中寻找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疑问去阅读,直到在书中找到答案,理清思路,再思考。07洞见时刻我们遇到一件事或读一段话,突然脑中出现“顿悟”,也就是会不由自主的说出“哦,原来如此,”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提出的“啊哈时刻”。洞见时刻,不仅是提升我们认知、知识增量的时刻,也是我们深度思考的一个过程。08情绪感受在阅读时会产生情绪波动,感动、愤怒、生气、快乐、愉悦等等,是我们阅读中最直接体验。这句话为什么会触动到自己?它让你想起了自己或朋友的什么经历?它是否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改变?所有的情绪都是有价值的,把你的感受如实记下,让它作为引发你进一步思考的切入口。09行动灵感作者周岭说:“读书是为了改变。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改变自己。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行动,读到某个地方、觉得有启发,需要思考下是否可以将这个启发转化为行动。列出行动清单去实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只要有一个观点触动了你,让你开始行动,并最终促成了你的改变,那么这本书就已经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比如:我在读《微习惯》这本书,作者每天做1个俯卧撑到后面养成运动习惯这件事,启发了我自己去践行。我每天早起跑步,从穿上衣服开始,从跑1公里,到后面的3公里,5公里,10公里从而养成每天早起跑步的习惯。读书是为了改变,去践行,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写在最后刚开始就像转动轮盘一样,开始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将轮盘转动,但随着轮盘转动起来,以后所需要转动轮盘的力量会越来越小,也会越来越轻松。模版中的九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模板中的九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一个金句可能会引发你的联想,也可能会激发你的洞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读书目的在于思考,在于行动,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