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遗嘱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14:56

怎么写《遗嘱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遗嘱的读后感作文,确实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文章既有深度又能引发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1. "明确“读后感”的对象和范围 (Clarify the "Text" and Scope):" "是什么“遗嘱”?" 你读的是一本关于遗嘱法律知识的书?一部以遗嘱为主题的小说或电影剧本?一份真实的、公开的遗嘱案例?还是一篇探讨遗嘱伦理的文章?"必须首先明确你“读”的具体对象。" 这决定了你的分析角度和感受来源。如果你的“读后感”是基于一个虚构作品,那么感受和思考会侧重于人物塑造、情节冲突、主题表达等;如果是基于法律书籍,则侧重于知识学习、法律逻辑、社会意义等。 "聚焦核心内容:" 不要试图涵盖所有内容。选择遗嘱中最让你触动、最引发你思考的某个方面作为重点,例如: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立遗嘱人的情感与无奈、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对生命的思考、对未来的安排等等。
2. "深入挖掘,避免流于表面 (Go Beyond Surface-Level Observations):" "超越“遗嘱是什么”:" 不要仅仅停留在解释遗嘱的定义、作用、法律效力等基本知识(除非你的读后感重点是知识普及)。要深入思考:为什么立遗嘱如此重要?它

一封遗嘱引发的思考

文/拉封丹

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6期



如果有关伊索的传闻是真实可靠的,那么他将是希腊最为靠得住的好参谋。


以他一人的智慧,胜过整个雅典法庭。


下面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相信您会听得津津有味。


有位富人养了三个女儿,彼此各有所好。


一个爱喝酒,一个好打扮,第三个则非常小气。


富人根据城里的法律写下遗嘱,把自己的家产分成相等的三份,并规定每个女儿在把自己所得的财产出售后,要各自给她们的母亲一笔现金。


父亲撒手归西了,这三个女儿急不可耐地跑去看遗嘱。


但是念完遗嘱后,大家还是搞不清楚逝者的遗愿。


如何理解下面的话呢?


“姐妹们应立即将她们所继承的财产脱手,然后每人再付给其母亲一笔现金。”


遗产分成三份。


一份是乡下的别墅,计有葡萄棚下的餐桌、银餐具、面盆、水壶和一个存放马尔付齐酒的酒窖,另加侍候吃喝的佣人。


一句话,用来吃喝的设备齐全。


另一份计有一套时髦的用具、城里的房子、考究的家具、梳头姑娘和被阉割的家奴,另加擅长针线活的姑娘,珍珠宝贝和贵重的衣物。


第三份遗产是一个农场和全套的生产农具、牲口和牧场,还有管理生产和牲畜的仆人。


财产分配停当,大家觉得若抽签可能会使三姐妹难以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于是都同意让她们各自挑一份自己喜好的财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当时雅典城里的男女老幼都赞成这个决定。

只有伊索一人认为人们恰恰违背了遗嘱的初衷。

他说:“如果逝者还活着,雅典全城都将受到他的怒骂。怎么搞的,一个以有敏锐洞察力自居的民族,竟错误地把一份遗嘱作了相反的解释。

说完话,伊索主持了家产的分配工作。

他给每个姐妹一份她不喜欢的财产。

例如爱打扮的得到爱喝酒的财产,爱喝酒的则分到牲畜,爱管家务的分得了梳头姑娘。

他认为没有比这种分法更好的办法了。

他让三姐妹把财产售出,手中有了钱,她们就可以选择门当户对的人联姻;

她们所有的不再是父亲的不动产,就可以把现金支付给自己的母亲。

这就是富翁所立遗嘱的初衷。

人们纳闷怎么会有这档子事:一个人的智慧竟超过雅典全城的人。


59岁俞敏洪转行直播带货: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

张桂梅原名曝光,网友大呼“不愧是写入共和国简史的女人”:你的人生,本就是一朵芬芳的玫瑰


作者:拉封丹,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6期,原标题《伊索解释遗嘱》。

朱杏南写给家人的遗书:为革命牺牲在所不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遗书为主题,共收录了35个革命烈士的故事。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收件人多是父母、妻子。这些遗书大多写于黑暗潮湿的牢房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的前夕,也有的写于同敌人作战的战场上或被捕的押解途中,遗书的传出及流转又有不同的途径和血泪故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毫无例外地表达了自己为信仰而奋斗、为未来美好中国而牺牲的强烈愿望。

节选:

朱杏南写给家人的遗书:为革命牺牲在所不惜

朱杏南(1899—1931),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人,出生于富裕之家。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积极参与江阴的农民暴动。1928年1月被选为中共江阴县委委员。1929年春,调任中共苏州吴县县委书记,1930年9月9日被捕。1931年5月19日在南京雨花台从容就义,时年32岁。

蕴莹、珍妹:

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上光荣啊!要是不这样(此处残损)心者。

你们今后应该处处去找光明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自主的权威,将旧社会的一切伪道法都打破它,你们今后一切行为行动我都认为对的同意的,你们的意志就是我的主张,因为我的心灵早在几年前就找到寄托者了——珍妹。

(此处残损)你在今年得田产或其他,变利贰仟元现金给可怜的珍妹自主的(地)存放,这是我一定的主张,望你勿违。她的日常的用费,当然还要照付。

我的亲爱的亲戚朋友们!

你们看到了我这张遗嘱,就应该体会着我的意志而维护他们,维护她们。我的所有的一切田地房产,都归我的唯一的宝贝女儿微明承继,她是有无上的自由买卖这产业的全权,当然不受其他人之干涉或阻碍的。微明在未能自主以前,蕴莹、蕴珍有保管产业,或运用变卖之全权。

朱杏南写给家人的遗书能够在数年内,将所有的田房(此处残损)这是我的历来的主张。

你们不要看轻了这最后的微弱的呼声啊!

民国廿年五月杏南书于中监

朱杏南写给家人的遗书

我的亲戚朋友们:

我的心灵早在几年前已找到了寄托者——就是主义与珍妹,所以臭皮囊的所受的一切压迫与不自由,都不觉得痛苦了。望你们要主张将遗体运归家乡啊!切嘱!(此处残损)

这是朱杏南烈士牺牲前写给家人的遗书。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中,有许多人出身富贵、家境殷实,处于当时社会的上层。但他们心中始终装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装着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面对眼前的安乐富贵,到手的地位钱财,没有丝毫动心,没有丝毫留恋。1931年5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中共吴县县委书记朱杏南就是这样一位代表。

朱杏南家曾是江苏省江阴夏港镇第一巨富,分在他名下的田产有200多亩。他还与别人合资开设了同丰泰酒坊,经营良好,加之田产租赁收入,资金充裕,生活很是富足。富裕的生活没有迷失朱杏南内心的追求,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有产者身份而鄙视镇上穷人,而是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和理解。他常常对家人说:不要去催逼缴不起租的佃户。而当有人向他借贷时,他往往会竭力相助。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传播到夏港这个江南小镇时,朱杏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声援活动中。1921年,他与本镇旅外青年组织“夏港同志会”,启发民智,普及教育,先后创办了阅览室、暑假补习学校、俱乐部。其后,朱杏南还增办小学,捐资建校舍,穷苦人家孩子免费入学。此时,他试图以教育救国来改造旧时的中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身在江阴的朱杏南深受鼓舞,积极投身农民运动,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1927年,朱杏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进驻夏港后,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成立,论派职务时候,有人对朱杏南说,夏港烟酒公卖局局长一职,实在是一肥缺,你何不就任?朱杏南答道:吾有田产尚愿偿,却信仰主义随党走去,岂为利哉?因此朱杏南坚辞未就。朱杏南家本来就是夏港巨富,若为钱财,他就不必冒身家性命之风险而投身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江阴县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了多次农民武装暴动,朱杏南积极参与其中。1928年3月参与领导江阴“峭岐暴动”,从此成为江阴闻名遐迩的农民运动领袖。

鉴于朱杏南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坚决革命的精神,国民党县党部人员多次对朱杏南软硬兼施、利诱威逼,企图使其放弃革命。国民党县党部姜某等一行与朱杏南见面,企图诱迫朱杏南叛变,遭到朱杏南当面训斥,被揭穿阴谋诡计的姜某等一行不得不悻悻而归。不久,国民党悬赏1000银圆通缉朱杏南,并利用叛徒探听其行踪。国民党军警曾三次包围朱杏南的家,企图逮捕他。第一次朱杏南在农民的掩护下躲进猪圈未被搜到;另一次躲进楼顶的天花板方才脱险;第三次由于他反应机敏,及时跃出楼窗并爬行数家屋顶,方幸免于难。

夏港的白色恐怖愈加严重。鉴于朱杏南在江阴无法立足,1929年春,党组织把他调至吴县担任县委书记,化名黄春涛。一到苏州,朱杏南即开展工作,联系党员,发展组织,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县委就与76名党员接上关系,并领导他们开展斗争。同时,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朱杏南仍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并努力在太湖、阳澄湖开展农民运动,为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而积极准备。

为筹措革命活动经费,朱杏南不断变卖归于自己名下的土地,母亲无法理解他的举动,骂他为“败家子”,并将银子埋于地下,不再购置土地。

1930年9月,朱杏南在苏州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之后,虽历尽各种酷刑,并由国民党省党部、县党部、县政府、监察局、苏州驻军等五方会审,但朱杏南坚贞不屈。最后朱杏南被转送南京国民党军政部陆军署军法司监狱。1931年5月19日,朱杏南在南京雨花台牺牲。

本来从事中医学习的朱杏南并未成为一名医生,而是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一切,包括生命。对于此,朱杏南始终没有后悔过,并“引为无上光荣”。在遗书中,朱杏南对家事田产及女儿做了安排,尤其鼓励家人要追求自由,推翻压迫。他写道:“……处处去找光明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自主的权威,将旧社会的一切伪道法都打破它……”

朱杏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却在江南大地播撒了火种,许多进步青年追随他的脚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家人,更是继承烈士遗志,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事业而接力奋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