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村委会妇女主任演讲稿》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31 16:59

3招搞定《村委会妇女主任演讲稿》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村委会妇女主任演讲稿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演讲稿内容得体、有说服力且能够有效传达信息:
"一、明确演讲目的和主题:"
"目的:" 首先要明确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政策法规、动员妇女参与某项活动、反映妇女诉求、分享经验感悟,还是其他?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演讲稿的内容和侧重点。 "主题:" 围绕目的确定一个清晰的主题。主题要鲜明、集中,能够概括演讲的核心内容。例如,如果目的是动员妇女参与垃圾分类,主题可以是“垃圾分类,巾帼先行”。
"二、了解听众,有的放矢:"
"听众身份:" 村委会妇女主任的听众通常是本村的妇女群众,也可能是男性村民、村干部等。要考虑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关注点等,使用她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听众需求:" 了解听众的需求和期望,例如她们关心的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等,并在演讲中有所回应。
"三、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内容相关性:" 演讲内容要与主题相关,围绕主题展开,避免东拉西扯、无关紧要的内容。 "内容真实性:" 内容要真实可靠,避免夸大其词、虚假信息。引用数据、案例时要准确无误。 "内容层次性:"

对党忠诚 执着为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申纪兰(中)在考察大棚项目。 资料图片

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秋日午后蝉鸣依旧。国道旁的那块梯田地里,玉米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一次,前来收获的不再是主人“申大姐”,她的外孙和村民接过了接力棒。

推动“男女同工同酬”,争取妇女权益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嫁到西沟村后,她积极参加劳动。上世纪50年代,村里男女参加农社活动,申纪兰担任农社副社长。当时女劳力挣的工分是“老五分”,而男劳力能挣十分。她不服输,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男劳力“踩犁”“匀粪”,她也行,而且干得比男劳力还好。她的故事被报道出来,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申纪兰也成为争取妇女权益的“先锋”“劳模”,并连续十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不服输”“倔强”是申纪兰鲜明的性格标签。见过她的人,都对她的那双大手印象深刻。在她89岁高龄的时候,记者去采访申纪兰,她一把握住记者的手,提出要和记者掰手腕。那年秋天,她还能自己下地干活,村干部考虑她年事已高,提出帮她代收玉米,被她严词拒绝。

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前面

在申纪兰的心中,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自己前面。90年代,申纪兰带着村民搞集体经济,她带着村委班子成员一大早坐上班车,跑到临汾去考察。几个人看了一天,舍不得在外面吃一碗面。她说:“出来都是花大队的钱,这是集体的利益,我们舍不得花。”直到晚上,饥肠辘辘的他们回村之后才吃上饭。

艰苦朴素伴随着申纪兰终身。西沟村的妇女主任曾经和申纪兰一起出去开会,会议主办方为她安排了单间。但申纪兰坚持要住双人间,“你们办会也不容易,我一个人睡不了那么大的床。”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张娟一直陪着她,也向记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申主任每次出去开会,第二天都早早地起来,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说不要给酒店增加负担。”

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在全国人大代表任上,申纪兰一直兢兢业业。“我是农民出身,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飞机场的建设、太焦高铁等都是在她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提议下而实现的。这些年,申纪兰提交的议案建议有上百个。

当年,“石头山石头沟,谁干都发愁”,她没有退缩,领着大伙硬是把石山变绿;后来,她领着大伙搞集体经济,先后引入并发展铝厂、核桃露企业等。最近几年,铝合金厂环保压力大,她带领村民转型发展,“跟着党的政策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在她带动下,西沟村完成了“赛道转移”,红色旅游产业和大棚产业等加快发展。

在群众心中,申纪兰永远是那个好大姐。“村里谁家有个大病小痛的,申大姐知道了总会去帮忙联系医院。”老支书王根考记得,他之前要做手术,是申纪兰去医院探望的他。后来申纪兰最后一次住院,王根考和村支书郭雪岗去看望她,申纪兰在病床上详细问询村里的情况,对他们反复说:“要记住勤俭节约。能省一分是一分,攒多了就好办事!”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如今,西沟村三楼那把磨破的皮椅子,向一拨拨来客无声诉说着“申大姐”的故事。申纪兰对党忠诚、执着为民、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精神,将永远回荡在太行山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3日 05 版)

村支书金玉琴:乐为村民贴心人 甘当致富“领头羊”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4月1日电 题:金玉琴:乐为村民贴心人 甘当致富“领头羊”

新华社记者王立武

安徽黟县红星乡红光村,“传党情 听民意 促和谐”九个鲜红的大字醒目地悬挂在“金玉琴党代表工作室”的正前方。村党支部书记、十九大代表金玉琴每月10日定期在这里接访党员群众。“让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是我这个书记的职责。”金玉琴说,只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村里的事情办好,才能不辜负党组织和乡亲们的期望。

红光村地处大山深处,山林资源丰富,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2011年,金玉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修路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她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日夜奔波,为村里争取到资金,对两条村组道路进行了“硬化”,新建两条林区道路,既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又促进了林区资源开发。

村里一些贫困村民有致富愿望但苦于没能力没技术,金玉琴就积极与县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通过争取在村部专门成立村民培训中心,定期各级专业技术干部及专业人才就林下经济、养殖技术、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进行现场授课指导。根据红光村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她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笋竹两用林、进行笋干加工,全村230户有80多户从事笋干加工,笋干加工收入已占到每户收入的30%,成为“笋干加工专业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90元,较上年增幅达13%。

金玉琴带领村两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电子塑料件项目落户县工业园,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招商入园的工业项目,不仅解决了村内15名留守妇女的就业,还为村集体提供了稳定的税收分红收入。村里还将部分村集体林场以联营方式,与县内企业合作发展高山蔬菜、山羊、黑鸡等种养殖业,不仅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益,还带动了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2016年,村集体还投入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种植中药材,带动周边26户群众共同种植覆盆子,户均增收达6000余元。

五年来,红光村的村级集体收入从每年2万元壮大到20万元,村委会主任朱国光颇为感慨地说,如今,村两委终于摆脱了长期以来“有心干事、无钱办事”的尴尬境地。

“党员合格与否,关键看是否发挥作用。”作为支部的领头人,金玉琴想着法子把党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在规范组织生活、建立村述职评议等制度的基础上,她把全村划分为17个基础网格,建立起“村、组、户”三级网格体系,使村级党建工作、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工作可以迅速传达部署,村民的意见建议可以及时收集处理,不仅增强了网格内党员的责任意识,也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反映个人的诉求。

金玉琴平易近人,是个热心肠。村民生病出意外她总是第一个赶到,出车出钱出力帮忙解决困难,而且分文不收。每每遇到村里兴办公益事业或邻里有困难,金玉琴也总是带头慷慨解囊。村里有位80多岁的五保老人邱寿南,子女不在身边,金玉琴平日里对老人格外照顾,老人夸赞金玉琴“不是亲女儿,胜似亲闺女”。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如今走进红光村,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户户,整洁漂亮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说起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乡亲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