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21: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投稿作文,除了表达真情实感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紧扣原文,不脱离主题 (Close to the Original Text, Don't Deviate from the Theme)"
"核心依据:" 你的所有观点、分析、感悟都必须建立在对原文(书籍、文章等)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之上。不能凭空想象或过度引申。 "具体做法:" "引用关键信息:" 适当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情节、人物、主题思想等作为你观点的支撑。 "分析结合原文:" 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深层含义,而不是简单复述。 "观点源于文本:" 确保你的读后感是围绕原文展开的,是原文激发你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你个人无关主题的杂谈。
"2. 观点明确,见解独到 (Clear Viewpoint, Unique Insights)"
"核心要求:" 你的读后感应该有一个清晰、集中的核心观点或主题。读者能通过你的文章明白你最大的收获或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具体做法:" "提炼中心思想:" 精准概括你从原文中提炼出的核心思想或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面面俱到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和阅读兴趣, 增加学科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佛山市教育局将联合南方+佛山频道共同开展2022年佛山市小学生“寒假读好书” 读后感线上展示活动。(投票结果将以一定比例计入最后的评选奖项成绩当中)
活动安排
一、主办单位
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承办单位
南方+佛山频道
三、活动时间
投稿时间:2022年4月7日0时起至4月8日24:00止
投票时间:4月11日0时起至4月17日24:00止
四、传稿流程
第二步:登录南方+app,在南方+客户端活动入口填写活动相关信息。在“佛山频道”下选择“教育频道”→点击链接进入活动页面→点击“我要投稿”→填写个人信息→保存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进入投稿页面,按照页面各栏目提示输入相应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注意:编号为一人一号,标题格式为:编号+标题 如“3301 XXXXX”;每位学生上传的指定编号为四位数;参赛者和指导老师姓名均为真实全名;读后感全文和指导教师点评内容均采用复制黏贴方式,教师点评附在读后感文末)
第四步:提交后将进入“审核中”状态,此时可在“我的作品”内修改内容;内容一旦审核通过发布,将无法撤回修改,请仔细检查再提交。投稿通过审核后,将于指定时间内在“南方+”页面进行展示、投票及点赞。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制作】陈禧彤
【作者】 王雅铄;陈禧彤
佛山大课堂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马上要过去的这个4月份,因为“423读书日”的原因,各大报刊杂志都在刊发读书相关的内容。
我数了数,过去一个月,我带着小伙伴,一共发表了157篇文章,虽然不算多,但是发表率算是比较高的,基本都收到了编辑的录用通知。有十几位小伙伴的书评,还同时发表在了两家报纸上。
书评依然是目前写作发表的热门领域。
我也总结出来了7条经验,会大大提高你发表的效率。
书评的写作,没有固定的规则。不同的平台对书评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如果要想写好书评,不要去学某一种套路,而是多研究这个平台已经发布过的书评,找规律,有针对性地投稿,胜算才大。
区别“书评”和“读后感”:书评偏向于“评”,而读后感,大部分人都会写成“感受”类的文章,“评”的难度更高,因为好的“评”要角度是否特别,有水平。
就在报刊上发表书评来说,特别强调书的选择,有两类书是容易发表的
一类是:名作家的小众书。也就是类似于莫言、余华、汪曾祺等名作家,选择他们的小众书,如果是大众都知道的书,要求角度必须新颖;
另一类是:名家的新书,近三个月之内出版的新书也可以。
因为版面有限,一篇书评也就800字-1500字差不多了,所以如果想要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写完一篇书评,选择一个角度集中来写,把力气用在一个点上
比如写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小伙伴从史铁生写苦难的写作方法角度去写的;
写张爱玲的《半生缘》,小伙伴是从“颜色伏笔”的角度去写的。
书评开头的格式不要絮叨,简单直接开头就是好的,给大家一个参考格式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比如:《叩叩》是周国平老师的亲子纪实散文,他从东西方双重视角出发,表达了对养育男孩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讨论,视角很新颖。
书评的结尾,可以用两种方式处理:
一种是如果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金句,就直接引用金句拔高就可以;
另一种是如果这本书里面没有金句,比如小说,就可以搜索相关金句来拔高。
不会拔高的时候,金句yyds
合理安排投稿频率:基本上我会要求小伙伴,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书评投稿,输入和输出两不误,这种阅读和写作搭配的频率很合适,从时间上来说,一周一篇是比较好的。
我是蓑依,一个写作14年,出版过7本书,以写作视角观察世界的学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