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22: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观后感作文,无论是针对一部电影、一本书,还是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纪录片等,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真挚、深刻、有感染力的文章:
"一、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是基础:" 你看了什么?是电影《你好,李焕英》,还是某篇关于母爱的散文,或是记录母女情的纪录片?清晰地说明你观看的对象是什么。 "“感”是重点:" 这才是作文的灵魂。重点在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启发、思考或联想。不要仅仅停留在情节复述。
"二、 观后感作文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1. "紧扣“母亲”主题:" "选材相关:" 确保你所观看的内容与“母亲”这一主题紧密相关。即使是电影,也要提炼出其中关于母爱、母女关系、母性光辉、母辈人生等与母亲相关的元素。 "突出母爱:" 分析内容是如何展现母爱的伟大、无私、坚韧、智慧或平凡中的伟大的。可以聚焦于母亲的形象、行为、语言或精神。
2. "内容具体,避免空泛:" "引用细节:" 不要只说“母亲很伟大”或“我深受感动”。要具体引用电影/作品中的情节、场景、
国庆节十一假期,曾参加齐鲁壹点活动,有幸获得过两张刚上档的《妈妈》的电影票,但观影时间正好和单位加班时间有冲突,所以未能成行,此事一直引以为憾,这不听说网络会员可以观赏这部电影了,迫不及待的先睹为快了。
有人说,父爱如山,为母则刚,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的觉得母爱也如山厚,母爱也似海深。故事很简单,只是讲述了一个患有海默尔茨综合症的中年女人,患病后种种的状况:记忆减退、脾气暴躁、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但面对这种种,已经八旬的妈妈,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光,却只能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毅然担负起照料女儿的重任。
其中两段场景:女主角因为患病后去超市购物,把超市物品往自己衣兜里塞,旁边一个男的说她是小偷,这时候女主角的妈妈护女心切,怕刺激到女儿的病情,一边说:“她不是小偷”,一边把男人往外推搡,而女主角也一起推到男子后,两个女人一起夺路狂奔,满头白发,风中凌乱的妈妈,身披婚纱,毫不知觉的女儿,奔跑的那一幕感人心扉;另一段,女主角和妈妈谈话,因为患病不认识自己的妈妈了,而老母亲说:“我做你妈妈都60年了,我不白忙活了……”那无奈又无助的神情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生在这个世界,谁也不敢说自己绝不生病,当疾病来临时,亲友、同事、社会可能会伸出援助之手,但真正在我们身边不离不弃的,一定是我们的父母。
妈妈满头白发,妈妈步履蹒跚,妈妈也老了,但她为了女儿,她会说出“所有的母亲都是母狼,我的身体还很结实,我可以照顾你”。 不但在语言上,而是在生活中处处洋溢着伟大又平凡的细心与忍耐。
《妈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相扶前行的母女生存,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绝境中与命运抗争,虽然最后两人都住进了养老院,虽然母亲也力不从心,只能用颤抖的手喂女儿吃饭、吃药了,但那份女人的柔弱,刚毅完美的集合于一身,再次诠释了母亲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
祝愿天下的母亲一生平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读刘福君《母亲》有感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有时并不多。然而,人生的缘分奇妙非常,它仿佛是上天早已写就的诗篇。其实,缘分不一定只靠面对面的频繁交流来缔结,书籍,便是一种别样且深刻的结缘媒介。
一本好书,就像一扇通往作者内心世界的窗。通过它,我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去结识那些或许未曾谋面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性格,知晓他们的喜好,洞悉他们的品行与道德观念。
当我们翻开书页,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他们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价值观念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如同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的坚持与困惑。这种通过书籍建立起的联系,远比表面的寒暄交流更加深刻。
2019年的一天,上午九点左右,我前往竹林寺一家饭馆吃早餐。在那儿,有两位女学生,手中捧着书。她们十分友善,发给我一本。我瞧向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画面,再看作者,是刘福君,这让我心生欢喜。我说:“这个作者我认识。”随后又问她们:“你们怎么在这儿发放书籍呀?”她们是在义务进行宣传活动。这时,我认识的房产局基层书记从对面走来,我便对女学生说,给这位书记也发一本吧。
之后,我去就餐,入座后便翻开这本书。看着看着,我发现书中的诗都是关于刘福君老母亲的生活点滴,满溢着深情。这些诗篇幅不长,却生动地勾勒出母亲生活的画面,让我感到格外亲切。
从诗中,能真切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作者身为母亲的小儿子,在城里工作,即便忙碌,也坚持每月回去看望母亲。他耐心倾听母亲的倾诉,母亲谈及孙辈的琐事、姐姐们的大小事情,还有乡间的各类见闻,他都听得认真,还将这些一一写进诗里。他对母亲的情感细腻且深厚,母子之间心心相通。母亲总是唤他的小名,从小到大未曾改变,而他每次听到母亲这样叫,都满心欢喜。从这些细节里,能看出他对母亲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饱含着深深的眷恋与敬重,他对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铭记于心。
在作者的诗里,母亲的形象鲜活而深刻。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都满含着岁月的故事。母亲是小脚,那被裹得只有粽子般大小的脚,走起路来,拄着拐棍,每一步都显得有些艰难。但就是这样一位小脚母亲,却默默承担起生活的千斤重担。她生养了七个儿女,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扯大。
在婆媳关系里,婆婆时常挑剔儿媳妇,可母亲从不与婆婆计较,始终对婆婆恭顺有加。尽管个头不高,还是小脚,可母亲的内心坚韧无比。她目光中透着慈爱与坚毅,在艰难的生活里,凭借自己柔弱的身躯,挑起了整个家庭的大梁。不仅把自己的儿女养育成人,还对亲戚、家人以及左邻右舍关怀备至,事事都能周全地安排好,用善良与坚韧赢得了众人的敬重。
在此之前,我和刘福君见面次数并不多,只是有数的三两次,但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在恩师何理老师去世三周年的追思会,大家纷纷发言,我在那时见到了他,但并未交谈。之后文联为刘兰松老师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时候,我见到刘福君出席并做了发言。活动结束后一起吃饭,这是我们第一次同桌吃饭,却没怎么谈。后来参加白玉兰老师儿子婚礼,我和他坐在同一桌只交谈了几句。
这次我偶然得到他写的《母亲》,是专门用诗歌叙述母亲的一生。每个母亲都有她的伟大之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母爱都是无私奉献的,这种情感永恒不变。刘福君的这本诗集,饱含着他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深情 。
刘福君对母亲的那种深爱、眷恋与眷顾,还有他对母亲事事上心的态度,实在令我十分感动。能做到耐心倾听母亲的心声,这一点真的太不容易了。就像他在《倾听》里写的那样:
倾听有很多种,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声音的倾听。那是带着细心、耐心,满怀兴趣的倾听,仿佛每一句话都如同一幅珍贵的画,又或是一段神奇的神话,值得全神贯注地聆听,这般倾听实在难能可贵。
曾经,我也是这样倾听父亲讲故事。不管是白天他回到家,还是晚上闲暇时,我总会坐在父亲身旁,听他讲述那些充满激情与热血的故事。他的声音将我带回到战争岁月,我沉浸其中。他讲述时,常常喉头发紧,两眼浸满泪水,神情十分感伤。每当这时,我都静静地待着,甚至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只是将目光投向别处,等他心情平复,再继续讲述他那充满波折的人生经历和战争故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样在倾听中,深切感受到父亲内心的波澜,体会到他那并不平静的人生。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想着要为父亲写一本书,以此回报父亲对我的爱1998年出版《世纪父亲》,完成了心愿。
那天我回到家里,继续深入看下去,那个年代生活不富裕,生活最艰苦时,他母亲曾经有五个冬天,连棉衣都没有,只能在前胸挂一块羊皮,后背披一块硬纸板勉强过冬。看到这些细节,我不禁想落泪,并非诗写得多华丽,而是被母亲这个角色、被母亲一生的经历所打动。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一心只为儿女着想,为他们缝补衣衫,操持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毫无怨言,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再看这本书出版日期是2008年,到2019年出版11年了。他却不忘向社会赠送,而我却是有缘得到这本书,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年也是我正在为写我的《母亲》而努力劳作,已完成一二稿校对,正在校第三稿,是以小说的形式创作的,20万字的《母亲》,2022年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之前我在《春之歌》诗集里,集中写过几首关于母亲的小长诗,其中一首是《母亲的一天》,描绘母亲从清晨太阳初升,一直到太阳西落这一天的经历,写母亲照顾孩子、喂鸡喂鸭喂鹅,一边忙活家务一边照看孩子,是一首篇幅比较长的叙事诗。
今天我读了刘福君这本《母亲》,他对母亲的理解、善待、回敬与报答,让人感动不已。能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母亲多么欣慰与自豪。母亲脸上时常绽放的笑容,是对生活的乐观,也是对儿子的认可。母亲看似弱小,却拥有强大的内心与坚定的意志力,在艰苦的日子里,用心经营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家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写于承德市2019年如是斋
修改于2025年7月3日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