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31 23: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马云年会讲话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且具有说服力:
1. "明确写作目的和核心观点 (Clarify Purpose and Core Argument):" "你想表达什么?" 是赞扬马云的领导力?分析他讲话中传递的价值观?探讨讲话对听众或企业的影响?还是仅仅复述讲话内容? "确立中心思想:" 确保整篇文章围绕一个清晰的核心观点展开。例如,“马云的年会讲话展现了其一贯的远见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并为企业指明了应对挑战的方向。”
2. "深入理解讲话内容 (Deeply Understand the Speech Content):" "精读原文:"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仔细阅读马云的年会讲话全文(或可靠的摘要/转述),理解其关键词、核心信息、逻辑结构、语气和情感。 "抓住关键点:" 识别出讲话中的主要论点、数据、案例、引言或金句。这些是支撑你观点的有力证据。 "结合背景:" 了解讲话发生的背景(公司年度会议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市场环境、公司近期的成就或挑战等),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讲话的意义。
3.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角度 (Choose a Suitable Angle):" "不要面面俱到
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加速调整,逆全球化声浪不断,如何看待未来的全球化?在9月29日举行的2020绿公司年会上,马云围绕全球化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昨天的、原来的、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终结。新的、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才刚刚打开。以下是演讲全文实录:
2020年非常特殊,未来一定是一段历史的分水岭;海南成为自贸港,也必定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我希望我们CEC这次的海南会议,也能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的会议,在疫情之后,新的全球化开始之后,在整个数字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CEC的企业家能够在这段历史中创造独特的价值。
我昨天还在武汉,也和我们CEC的三十几位理事一起,到武汉去了一趟。几个月前在电视里看武汉,确实非常之难,这次到武汉,真的感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英雄气质。疫情是结束了,我们该考虑如何让经济重生。经济重生不是为了回到昨天、回到以前,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面,从疫情中看到未来,看到趋势,把握机会。
这次从武汉来到海南,这里面我觉得是巧合,好像也有一种必然的东西。两年前,习主席宣布了建设海南自贸港,全面开放的战略,两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依然相信,我们必须要坚持开放,必须要坚持全球化,特别是疫情之后,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门都是要靠自己去打开的,没有门是天然开着的,这时候坚持全球化比什么时候都重要、都有意义。现在海南就站在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上,自贸港建设不是简单的海南发展的机遇,更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而是要担当起为世界探索新的全球化的历史责任。
我自己觉得,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化更偏向于中国人跟外国人做生意,是双边为主。而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大事情,是一个全局的问题。今天很多人觉得全球化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第一,我认为今天是真正全球化开始的时候。昨天的、原来的、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全球化正在终结。新的、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才刚刚打开。
以前,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大企业主导,未来,全球化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走向世界;以前贸易是全球化的主力,未来科技将是全球化的主力;以前是人在流动、货在流动,未来是数据在流动、服务在流动;以前是传统企业的全球化,未来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的全球化;未来,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全球生意,未来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是跨国公司,过去三十年是6000家大企业决定了全球化,未来应该是6000万家中小企业决定全球化。地域的扩大就是业务的扩张,这是世界给予我们的巨大机会。
第二, 这是由中国内需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
新一轮的全球化,中国将会从“卖卖卖”,变成“买买买”。海南自由贸易港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海南未来留在历史中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假设我们对贸易游戏规则不满意,今天给了我们一次机会,我们是否有这种胸怀、有这种格局、有这种担当为世界未来数字的全球化,为更多企业、更多国家、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来制定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绿色的贸易规则?大家其实不用害怕从“卖卖卖”变成“买买买”。中国每一次大门打开,都是中国进步的象征,每一次大门打开,中国都进步了。
我们要不断地走出去。我记得我们以前的人走出去是找差距,我们觉得人家这个做得好、那个做得好。今天我们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很多中国人走出去,是在找感觉。当我们在找感觉的时候,其实我们正在退步。
上一次全球化,是美国3亿人消费驱动的;中国这次的全球化是14亿人的内需,会驱动下一轮真正的全球化,带动世界经济。进口不是终点,进口最终是要倒逼中国产业提升、消费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家来说,未来的机会在中国那些百万人口的小城镇。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中国有多少城市过100万人口,我在2014年初步做了一个统计,美国大概有不到12个城市过100万人口,中国有167个城市过100万人口。而100万人口的基础建设、100万人口所诞生的巨大产业,我们远远没有发展好。这些近百万城市的人口,也许我们将来会有三百个,这些地方会迸发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内需绝对不是有钱人的拉动,内需应该是满足每一个普通百姓的需求,普通人的内需拉动,才是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内需价值。
第三,新的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
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价值,创造就业,去做当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说过去中国走出去,必须要人走出去、机器走出去、资金走出去;今天的中国走出去需要信息走出去、服务走出去、价值走出去。全球化是一种服务世界的能力,不是赚世界钱的能力。中国企业应当坚定地走向全球,而不是去征服全球。很多人爬山,自己认为是去征服自然,但自然不是去征服的,自然应该是去臣服的,对于世界真正的价值,不是远征,而是去创造价值。我们走出去要赢回来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赢回来的是尊重;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我们不想去转移过剩产能,而是要到当地创造新的、不同的价值,尊重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尊重当地的宗教和信仰、尊重每个国家不同的机制和体制。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因为不同而美好。都像你一样,也不行,都像别人一样,也不行。
2020年应该说是一个转折之年,我和很多企业家探讨,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焦虑。其实谁都有焦虑,任何时代、任何企业、任何人都有焦虑,只是有的人敏感一些,有的人不敏感。我对未来的判断:远的一定好,近期很困难,中期更困难。现在是飞机穿过云层的颠簸期,所以大家要把握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未来观,当你从未来看今天的时候,今天的困难不是困难,当你只看着今天,跟昨天比较的时候,你的沮丧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面向未来,用未来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而不要用昨天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很多人非常乐观,很多人又非常悲观,我认为过度乐观、过度悲观都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未来。
昨天的看法和行动决定了你企业的今天,而今天的看法和思考又决定了你企业的明天。未来不是指两年以后你会什么样,未来是指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你的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在座每个企业,你们今天的规模、你们今天的成就,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不是今天做的,都是因为二十年以前我们相信中国会有今天。我相信当你从今天去判断二十年以后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社会会变成怎么样,去解决未来的问题,相信年轻人,你一定会有前途。
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我认为数字化是确定的,数字化一定会全面改造所有的行业。不是每家企业都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升级,完成数字化升级。现在不要担心跟你竞争了二十年、十年的“老王”,你要担心的是那些你完全不认识、没见过到的 “小李”,这批人从来没出现过,他们没有包袱,他们采用新的技术,敢于创新,敢于用互联网。这些年轻人将是中国的希望,但也可能是在座每个人可能碰上的压力,最后打败各位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我希望所有的企业今天一定要思考,要利用数据化来升级自己的管理、升级自己的组织、升级自己的产品。
未来十年,是传统行业推进数字化的最后十年。其实我在二十年前,在我去过的很多的省份,不断在讲互联网对于零售行业的冲击、对制造行业的冲击,大家并没有当回事情,直到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百度这些企业、腾讯这些企业起来以后,大家突然觉得“狼”来了,其实“狼”一直都在。
如果今天不准备变革,十年后我相信你一定是数字脱贫的对象。直到今天,很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企业家依然在讲数字革命是一场危言耸听,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只是简单的工具。我想告诉大家,数字技术将重新定义生产制造,重新定义零售,重新定义技术,重新定义生产资料和一切,甚至很快这个技术将会引发全社会的所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实未来越是距离技术远的行业,越是还没有被技术改造的行业,机会越大。很多企业其实只要投入更多技术,在人才,在理念上多一点点,获得的收益和价值将是非常确定的。今天你纯粹做一家互联网公司,你未必有回报,但是你今天把自己传统企业变成数字化,你的回报是肯定的。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观念,关键在于理念,责任一定在一把手身上,责任不在技术部门,一把手不改变的企业一定不是有远见,有担当的企业。
疫情总会结束,但是新冠这种疾病可能会伴随人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这个病毒恐怕是会比我们谁都活得长,我们要学会适应,我们的防疫也要学会从常规防疫变成常态防疫,也许以后绝大部分的医院都有一个“新冠科”,这是长期共存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20年注定是改变历史的一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CEC的企业家们给自己提了这样的要求:企业家不等于有钱人,有钱人更不一定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国家、民族的优质资产,国难当头时,企业家们无须命令,自觉自愿,挺身而出。疫情是突发的灾难,我们必须主动担当;疫情结束以后的经济恢复,企业家更是责无旁贷。
所有的企业,在座的企业家们,如果你的企业在十年、二十年内没有经历过三次、五次的灾难,你的企业永远是经不起打击的。越是在世界剧变的时候,越是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企业家越要担当,我们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赢得掌声,不是为了赢得肯定,不是为了赢得一些政策的支持,而是我们内心相信、我们喜欢、我们认定,应该用未来的眼光,用战略的眼光,与世界去沟通,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新京报贝壳记者 侯润芳 编辑 徐超 校对 张彦君
4月23日,马云在甘肃敦煌举办的2019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马云对在座的企业家表示,当今社会问题很多、挑战也很多。未来困难就是机遇、抱怨就是机遇,企业家就应该诞生在困难的时候去解决问题。今年,脱贫、中美贸易、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将是巨大机遇。
马云说,上世纪我们追求大企业,这个世纪必须追求好企业,好企业的强是可持久的。
回顾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人和探险家就是从丝绸之路走向西亚和欧洲。马云说,企业家就是经济领域里面的探险家,做企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探险家精神。
以下为演讲全文:
马云:尊敬的樊主席、宋常委、王秘书长,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绿公司年会企业家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到敦煌,也是我们绿公司第一次在西北开这样的年会。来了两天,去了莫高窟,去了戈壁滩,其实以前玉门关也好、阳关也好,这些都是在诗词里面念的地方,特别有意境。
今天我发现这儿是中国可能最早的海关,甘肃也许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商人和探险家就是从这里的丝绸之路走向西亚和欧洲,企业家就是经济领域里面的探险家,做企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我们今天做企业和当年穿越沙漠、历尽风险的商人来比,我觉得他们的勇气要比我们更大一点。但是我认为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那就是探险的精神。甘肃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千百年来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生存和发展。
所以大家都讲现在的经济形势变化很快,其实我在敦煌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很多东西都是在变化的,但是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变化的,就是人类永远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不管你喜不喜欢,挑战总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奇特,总是在那儿,做企业就是面临挑战、做企业就是去解决这种挑战。
沙漠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因为这种沙漠,大家不敢走,但是敢走的人,最后走出了丝绸之路。再恶劣的环境都是有机会的,而困难越大,机会也越大。企业家就是要在困难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寻找机遇。
今天我们社会问题很多,挑战也很多,尤其现在讲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情,大家都认为是巨大的挑战。
第一脱贫;
第二中美贸易摩擦;
第三一带一路,甚至还有人讲的是数字经济,对社会的挑战、对各行各业的挑战。
脱贫是2000多年来,中国一直想解决,但是没有解决的,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理想主义的行为。历史证明脱贫是一个千古难题,很多国家都在提,很多年代都在提,但是真正要把它彻底的解决,这是一个历史的责任。
中美贸易,中国的对手是美国,今天我们的竞争,标准在美国手上,金融标准也在美国手上,技术在美国手里,中美之间的竞争,中国看起来非常之难。而现在世界的格局来看,中美的竞争,对我们的困难相对要大很多。
但是另外一方面,近两百年来,美国第一次真正把中国作为世界级的对手,我觉得这也说明中国巨大的进步。我觉得这也说明中国巨大的进步,有对手是很快乐的事情,大家经常讲,阿里巴巴到今天为止一路过来,都有强大的对手,没有腾讯,阿里巴巴就不会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当然腾讯也是在阿里巴巴发展过程当中一个伴侣而已,因为它不是我们要最终打败或者取胜,而是真正为社会创造持续价值,你边上需要有这样的对手来提醒你。中国很幸运有美国这样的对手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一带一路,过去是把工业时代,今天的“一带一路”是把过去工业时代主导的全球化,变成数字时代的全球化,要变成更加普惠,让更多人受益的全球化,这种事情从来没有人做过,怎么做,到底从哪儿入手,都是巨大的困难,尤其是今天全球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人想到数字技术就想到失业,想到自己的企业越来越不好,很多人怪自己的销售部好,销售渠道不好,是因为互联网,其实数据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数据安全、数据隐私,这些挑战,对别人是挑战,今天的好消息是对任何人都是挑战。所以对于你来讲,只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巨大的机会。
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困难,还需要你干什么,如果钱能够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银行应该是无所不能了,如果很容易其他人把事情都解决了,根本不需要你。困难就是机遇、抱怨就是机遇,企业家就应该诞生在困难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在别人的抱怨里寻找机会。
脱贫和致富是一件事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脱贫人数全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发展经济,就是致富思想,贫是先天的,没有办法,但困却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困住的。我们要消灭的是贫困,而不是消灭穷人。扶贫可能是政府的责任,但是致富却是是企业家的责任,只有带着致富的思想,才能够真正做到脱贫。脱贫光靠政府,我认为肯定不行,光靠企业更加不行,所以政府是左手、企业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联合起来,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昨天唐省长说了,甘肃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脱贫攻坚,我们企业家应该把这个当作重要的机遇。我在以色列看到,现在很多人讲我们很困难,各种各样的资源没有,也有人讲我们边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我去年去了两趟以色列,以色列没有水,没有资源,只有沙,只有竞争,只有边上所有的敌人,但以色列把自己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的技术,成为欧洲最大的蔬菜、水果的出口国,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解决了土地上种东西归谁所有的问题。
而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就是要解决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过去我们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斤,互联网也好,未来也好,我们共同努力,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未来的农业是数据农业、定制化农业、智能化农业,上一代农民,很多人背井离乡,到了城里做农民工,今天农民不需要离开土地,就可以成为农业工、农林工。
过去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未来农民要面向屏幕,要靠计算、要靠数据来吃饭。现在大家都在期待中美贸易协定的签署,但是中美贸易以及中美关系的走向,一定会对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剧变,而这些剧变的背后,隐藏着重新洗牌,隐藏着巨大的机遇。中美贸易关系将面对过去四十年来,中美贸易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这四十年来的合作,没有问题是巨大的问题,有问题其实很正常,但是中美贸易这次协议的签订,可能在五年和十年以内,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涉及到就业、涉及到科技、涉及到甚至华尔街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因为为了保证我们要解决贸易平衡的问题,我们本国内部的经济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所有企业和政府,都要为即将来临的贸易协定的签订做好前期准备,比如说大豆,本来三分之一可能从美国进口,未来可能三分之二会从美国进口,这对巴西、阿根廷以及其它大豆生产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
中国过去赚的是贸易逆差,所以很多我们赚来的钱买了美国国债,贸易逆差没了,美国国债的美元也会出现巨大的问题,美国为此也要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中美贸易问题不是中美两国的问题,欧洲会卷入、南美会卷入,亚洲各国都会因为这个贸易协定的签订,在未来五年到十年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行业和企业会重新洗牌,企业要考虑一下,这对于我有什么影响,对于我的企业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应对以及从中发现巨大的机会。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按部就班,但是每次的变革都是重新洗牌的机会。
另外一带一路也会带来巨大的战略机遇,加入WTO的时候,中国可以说是被全球化,那应该讲是美国和欧洲各国引导的,或者以他们为主导的,跨国企业为主导,伴随着集装箱、国际物流而形成的,虽然是被全球化,但是我们在座的几乎所有企业都受益于那个阶段,发展了起来。
但是接下来的一带一路是我们主动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是中国启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它的使命是能够让世界更具活力、更具创新、更具平等、更具普惠,就是一种以发展中国家兴起的,让发展中国家更有机会,让每一个年轻人更有机会。
今天反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响,但今天的问题我认为不是全球化造成的,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一带一路本身就是要解决全球化不完善的体系,让每个人、每个国家中小企业都有机遇。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过去是全球化不完善,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规则,全球化必须普惠,全球化只有普惠,让所有人参与,才有机会,一带一路不是输入过剩产能,不是转移过剩的生产力,也不是为了更加便宜的劳动力,或者是更加便宜的生产资料。而是共同探索完善发展的模式,建立新型贸易游戏规则。
一带一路不应该由中国去做,而是发动沿线国家共建,也不仅仅让政府去推动,让国有企业参与,应该让所有民营企业参与,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所有企业参与,只有这样,才是一轮真正新的全球化。
我想一带一路的机遇应该是民营企业的机遇,只有民营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主导的力量、主要的力量,一带一路才能看到光辉的前景。
所以我想一带一路是我们这些企业巨大的机遇,它所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中国加入WTO那时候的影响。所以在座每一个,不要把一带一路当作北京的会议,而是每个人去思考,每个人去走。我过去的三年,几乎跑了东南亚所有的国家,我每年去至少四个非洲国家,去探索、去思考。我们所有人必须为未来做准备,从未来思考今天的时候,你就会不一样。
我在公司内部,经常要求我们公司内部所有高管要有三个观,第一未来观、第二全球观、第三全局观,只有这三个观都具备的企业,才能够活到明天。
另外我们所有人都在思考全球数字经济的挑战,其实数字经济对于每个人都是挑战,不仅对你们的挑战,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谷歌这样的企业都是挑战。
每次技术革命大概都是五十年,大概前二十年基本上是技术的突破,基本上是技术公司。但是后三十年是技术的全面应用。过去20年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数字技术革命已经进入了后30年,未来数据将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未来不运用数据,可能要比用电更加可怕。今天几乎人人在讲大数据,我几乎听见每个政府、每个企业都讲自己有大数据,其实大数据这三个字有很大的误解,“大”跟大小没有关系,是大计算的意思,数据是全面云运营。我自己希望所有的企业,尤其甘肃的企业,不管上谁的云,但是一定要上云,一定要用好整个计算,未来计算的能力和数据就像今天的石油和电一样,未来的数据化谁也没有经历过。所以我相信肯定会有失业,机器会代替很多就业,但是同样也会产生新的就业。新技术发展带来了很多新赛道,我相信没有落后的企业,只有落后的观念。
所以在这儿我想讲,很多企业非常担心,包括政府极其担心新技术会造成巨大的失业。其实今天的挑战才能解决未来的问题。去年整个中国新生儿童1900万人,出生率只有不到2%,再过20年,假设人口比例继续往下走的时候,也许人口只有每年500万到800万新生儿童,根据技术、根据医疗发展,人会越活越长,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不仅要养的是自己,而是养的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太父母、太爷爷奶奶,每对夫妻可能要面对六个老人,房子今天很重要,未来自己要管除了自己的房子以外,六个家庭的房子可能有一大堆,那个时候真的缺乏就业,缺乏劳动力,所以今天必须思考20年以后的中国将用什么样的劳动力,什么样的生产力面对老龄化社会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数字经济技术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落后地区,因为改变成功者是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企业家口才都很好,思想都不错,改变这些人是非常难的。电商在美国不行,步入中国发展,不是因为中国的人有多么聪明,多么勤奋,阿里巴巴也好,这些公司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美国昨天的商业环境非常之完善,今天中国把握了机会,落后地区、落后产业只要抓住机会,换道超车,反而更快。甘肃今天如果能够拥抱互联网,其实没有什么包袱,因为甘肃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只有改变自己抓住未来,当年贵州就是抓住了机会。贵州发展大数据,高科技,没有人才,其实北京、上海也没有人才。
最后讲一下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很多企业依然用昨天的思考在做明天的事情,我其实不太喜欢中国企业有一句话叫“做大做强”,做大做强是结果,我们应该是做好企业,这是最重要的关键。上个世纪我们都追求大,追求强,强很容易给人感觉是蛮横、无理,今天迫切需要思考怎么做好企业,让客户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员工满意,自己满意,家人满意,只有这样的好企业才能持久。上世纪我们追求大企业,这个世纪必须追求好企业,好企业的强是可持久的。另外,广昌讲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复盘,我在听,也在不断思考,我觉得可能过去的19年,阿里巴巴的创业,今年是20年,在外面跑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思考的很多,尤其2018年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怪经济形势,其实很多企业自己犯的愚蠢错误,如果不反思,不复盘,明天同样会再犯。企业家讲投资是悲剧,投资者讲企业运营,也是一个灾难。
我发现很多投资者在讲企业运营的时候,听起来似乎很多逻辑,其实里面充满着愚蠢的思考,因为他们没有运营过。很多做企业的人,觉得我能够投资,然后大胆在A股,其实发现他们不是在投资,连投机都称不上,更是“赌博”。我们如果不反思自己的过错,不从去年中接受教训,我相信经济形势好,你也好不到哪儿去,经济形势不好,你就灾难丛生。
我想我们每个企业要学会怎么做好企业,怎么控制自己的欲望,怎么让梦想变成理想,梦想是自己的,理想是大家的。不管你再大的理想,你必须脚踏实地,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大的代价,你才有可能,而且这个代价不是让别人为你付出代价,而是你付出的代价必须比员工更多。
最近大家讲的,批评我比较多的是996,我自己这么觉得,我们这些人必须做得比996更多,我们的员工才能活得更好,社会才能更加进步。
昨天我去了沙漠,参与了沙漠里面种树,我第一次看见梭梭树,我一开始觉得这种树看起来像稻草似的,根本没有机会活下来。但是我发现这些树种下去以后,经过三年,它长出了一点绿苗,长出一点点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自己活下来了,它固沙、它治沙。
我自己想在沙漠里面看到这种梭梭树,我似乎感触到了它这种坚强的生命力,它不断的适应这种环境,在里面我看到了拼搏的精神、求活的欲望。它们就是我们今天所谓企业家精神。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像沙漠里面,不管经济形势多么糟糕,不管商业生态多么不好,但是今天比昨天、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我们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不放弃理想、学会用好团队、学会服务好客户。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企业的基本初心和出发点。
在这儿,其实我在杭州并没有什么感觉,杭州到处都是绿的,在这儿我能够感受到绿色的珍贵,看到了一点绿、一点水,就特别的高兴。绿公司年会创立的初心,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绿色才能持久,企业只有带着绿色的思想、绿色的行动、绿色的理念,才能够走得更久、更远。
很多人在讲我们今天要走向全球化,很多人在讲我们今天必须在一带一路有所建树,大家说我不懂英文、不懂外语,不懂外语不等于你没有全球化的思考,毛主席不懂英文,毛主席最多讲的是Paper Tiger(纸老虎),尼克松不懂中文,但是1972年,这两个不懂对方语言的人,做了全世界最了不起的面向未来的全球化,我相信我们在座每个人,你只要相信未来。其实我不懂技术,但不等于我们不欣赏技术、不敬畏技术、不用好技术人员、不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
所以我们学习去做全球化,如果你真的不懂语言,找个翻译很容易,今天翻译软件也很多,但是你要学会对当地的尊重,就是学习别人的语言,是尊重的一个开始,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让你懂得另外一种文化,开启另外一条路。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未来观、全球观以及全局观。
我昨天跟唐省长交流过程中,听取了省长向大家展示的甘肃省未来的发展宏伟蓝图,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建议所有做企业的人,都到甘肃来看看,来看看这儿的沙漠、来看看这儿的敦煌,来体验一下这儿的文化。我刚到敦煌,前天晚上去看敦煌,夜游的参观,非常的震撼。在这儿我们看到了千年以前敦煌人的这种精神,这种营商,包括对文化的尊重,对信仰的尊重和探求。
所以我想我们到这儿来看看,要寻找一下企业的方向,思考、交流,最后我想在这儿要特别感谢甘肃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这次绿公司年会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希望,也衷心祝愿,我们也会积极参与甘肃的发展,预祝甘肃的经济发展,社会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谢谢各位。
宋亮:非常感谢主持人把最珍贵的机会给了渴望学习、渴望发展的甘肃,我们说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企业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同样营商环境也不是完美的,我想向马主席请教,政府如何认识、包容和支持不完美的企业。在比较落后的营商环境下,向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迈进,地方政府必须做好什么,谢谢。
马云:谢谢宋常务省长的问题,我自己觉得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谈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其之关键,确实我们国家很多政府部门,绝大部分的政府官员自己没有做过企业,也缺乏这样的背景,所以大家一腔热血,特别希望为企业做,但是也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
早年刚刚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那时候很简单,税收、土地以及支持,那时候是低端制造业,所以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经济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开放,不是简单的给政策,而是经济需要运营。
所以政府体系里面,需要很多的官员,尊重企业、尊重经济、尊重经济的规律,所以我们也特别期待政府真正明白什么是营商环境,怎么参与营商环境的打造。这个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企业同样,企业是一个组织,只要是组织,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问题的,由人组成的组织怎么可能没问题。
而且今天中国的企业,绝大部分的企业,我们都停留在低水平发展过程中,所以我们中间存在的问题非常之大。很多企业家往往以为自己管了一些人,有了一些利润,就可以把自己指点政府怎么运营。
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看起来一样,其实不一样,同样是做企业的,有的人做投资、有的人做企业运营,看起来一样,其实不一样。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的行业,敬畏对方。我以前讲,很多领导到我们这里来,听取我们的经验、听取我们的汇报,希望知道怎么发展数字经济。结果我们汇报了五分钟,他讲了五十分钟。也有很多企业动辄张嘴就开始指导政府应该怎么运营,其实我自己觉得,我们都是隔行如隔山,我们都要尊重。
一个社会的治理非常之复杂,一个企业的经营也极其之艰难,我们只有互相欣赏、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政府担当的责任绝不仅仅是经济,而企业也要明白,我们企业,你懂的只是自己这个领域里面,跨一个行业都很难。所以我觉得真正营商环境的基础,首先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第二点,我们也要学会真正的营商环境是完善的法治环境,不管企业多牛逼,不管做得多好,必须依法办事。你犯法,不管你多好,你照样得受到处罚,但是政府也必须依法办事。我们只有在一个建立了良好的依法环境的基础上面,才能够把这个社会推向更好,也只有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环境的情况下,再完善我们的信用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营商环境才真正的走起来。
总书记讲了“亲清关系”,过去几年,我们“清”有了,但是那个“亲”没了,干净是干净了,我们不聚会、我们不座谈、我们不喝茶、我们不聊天、我们不吃饭。很多企业家们在座谈会上面,领导跟大家听取意见,给大家每个人五分钟,我发现很多企业家三分钟自吹自擂,两分钟拍马屁,啥都没说。
如果你不讲真话、不讲实话,怎么让我们的政府部门做经济战略判断和决策,所以我希望大家讲真话、讲实话、讲可行的话,我们亲清的关系,我们明白只有经济稳定了,社会才稳定,只有每个人有就业了,我们每个家庭才稳定,这是我们巨大的责任,也是做企业巨大的福报。
所以谢谢宋省长您提的问题,打造营商环境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我们共同努力,这不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我们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好明天的经济,谢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